第115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4      字数:3943
  
  颜士玉勉强将朝堂上吵得脸红脖子粗的大臣们和一锅真正的粥分开,她干咳一声,开始说正经事。
  朝堂这几日的风波归结到一句话上,就是凌家在搞事情。
  李暮歌没去上朝,但派人盯着朝堂,不是一点儿事情都不知道,只是她现在能做的事情比较少,因此只知道了个大概,现在要开始插手,自然要知道详细版。
  颜士玉跟她说详细版朝堂风云。
  之前凌长寿在朝堂上挑刺,针对皇帝,针对大臣,还表现出明显倒向太子的势头,这让皇帝对凌长寿特别不满。
  只不过那个时候荣阳刚去世,不管是皇帝还是凌长寿都不想将矛盾扩大化,他们只想着先等荣阳头七过去。
  等荣阳头七一过,八皇子又南下,李暮歌就没怎么上过朝了,良嫔那会儿身体特别不好,她主要是留在梧桐殿守着良嫔。
  所以她没有发现,朝堂上的暗潮汹涌。
  起初两边还相安无事,凌长寿没找事,皇帝也没主动挑事,皇帝甚至还一门心思想要去找找看有没有仙家遗迹,找找有没有让他重新年轻起来的丹药。
  凌长寿不知道在忙什么,有时候甚至不去上朝,好在没人在意他去不去朝会,不去更好,省得被人当面阴阳怪气。
  大臣们都以为双方会相安无事下去,没想到前几日,皇帝突然找上凌长寿,希望凌家交出一部分兵权,他让凌老将军和姜家那位老将军学学,让年轻人在战场上多磨练,人老了该享享福,回长宁来享福吧。
  凌长寿的态度是非常断然地拒绝。
  “直接拒绝了?”
  李暮歌听到这儿插了一句嘴,她是没想到凌家人会如此“坦诚”,直言不讳啊。
  “宫里传出的消息是如此,非常直接得说,西北离不开凌老将军,年轻将领性急容易出事,不能拿西北百姓的命做磨刀石。”
  颜士玉的表情也很古怪,她也没想到,会有臣子敢这么跟君主说话。
  凌长寿这话跟直接骂皇帝不爱惜子民,枉为天下之主有什么区别?
  李暮歌暗道一声有骨气啊,示意颜士玉接着说。
  颜士玉描述了一下皇帝的反应:“陛下当即大怒,怒斥凌家有谋逆之心,凌将军自然不肯认罪,与陛下陈述凌家在西北的战功,陛下则拿出了账本,说是这些年来,凌家倒卖军械给胡族,凌将军看完后直说账目是假的,但倒卖军械一事确实有,在西北的时候,他让温少卿帮忙查过,倒卖军械的是杨家人。”
  直接就把杨家人给卖了。
  还是当着皇帝的面给卖了,甚至凌长寿还掏出了另一本账本,上面详细写了杨家人是通过什么渠道,又是以什么名目,多少价钱,将大庄精良的武器卖给胡族。
  比起皇帝手里的账本,凌长寿的账本更加详细。
  “嚯!这不是违背君意了吗?”
  李暮歌笑了,凌长寿手里的账本是温崇文查过的,温崇文是皇帝的心腹,所以皇帝是知道凌长寿查到了杨家头上。
  皇帝不说,只指责凌家,显然是想要保下杨家。
  毕竟太子现在只剩下杨家可以依靠,如果再没了杨家,对上大公主,太子将毫无胜算可言。
  结果凌长寿一点儿不按皇帝心意出牌,杨凌这对昔日的好搭档,俨然是直接反目成仇了。
  “确实如此,但陛下并未因此责罚凌将军,而是将两本账本全都留下,将此事压下,没有再提。”
  “这种事情,想来是压不下去的,大公主那边有了动作?”
  李暮歌猜测,言官又要开口上奏了。
  确实如李暮歌所想,颜士玉接下来说得就是言官联合上奏,请陛下彻查西北倒卖军械一案,杨家和凌家全都榜上有名,所以御史大夫们认为,陛下该让凌家回朝,杨家所有涉事之人,全都抓进大理寺去。
  “釜底抽薪,这一计用得好,快准狠。”
  李暮歌赞叹大公主手段高明,还真让大公主逮到一个可以全力输出的机会了,而且这一局大公主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太子一方被她打得遍体鳞伤,还没有能力反击。
  只是皇帝肯定不会愿意看见一边倒的局势。
  “计谋用得确实很好,可陛下并不愿意听从御史大夫们的意见,陛下直言,账本不实,杨凌两家人皆是朝廷忠臣,不可寒了忠臣的心。”
  到这一步,已经能明显看出来皇帝的想法了。
  为了能够保证太子和大公主明面上实力的平衡,他是演都不演了,偏心到没边儿了。
  “大公主党想来不会善罢甘休,听说,昨日大皇姐入宫,向父皇进献了仙丹一枚,使得父皇龙颜大悦?”
  李暮歌昨天刚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还以为自己听错了,她记得小说里大公主特别厌恶这种鬼神之说,更是对追求长生一事避而远之。
  她还以为大公主也被人穿了呢。
  后来确定此事无误,李暮歌想,看来大公主对老登也没多少耐心了,喂老登吃药,让老登早死,大公主有点儿“孝顺”啊。
  “是,大殿下进献丹药,陛下并未彻底松口,只是命人将杨家几个参与此事的族人抓了起来。”颜士玉脸上因为看见李暮歌而扬起的浅笑,此刻彻底消失,变成了彻底的阴沉,“杨家今日送入宫一名叫丹阳子的方士,据说此人炼丹多年,是泷阳一带有名的半仙。”
  李暮歌知道颜士玉为什么脸色那么难看了。
  以前皇帝的荒唐只在折腾臣子这方面,比如喜欢听臣子说天下太平,喜欢臣子哭穷,要说荒唐到让人难以忍受,那还不至于。
  所以臣子们陪皇帝演戏的时候,对这个国家的未来还是有一点儿期待的,只要皇帝愿意不折腾别的,他们可以陪皇帝演到皇帝老死,新帝上位。
  太子也好,大公主也好,看上去都是挺靠谱的人。
  可现在,皇帝的荒唐升级了。
  求仙问道,每个朝代的亡国原因里,都必定会有这一步。
  “你担心,父皇会走上歧路,连带着大庄朝政不稳,江山易主?”
  李暮歌一句话说到了颜士玉最担心的事情上。
  颜士玉没有否认,而且她担心的事情还有一件。
  “以大公主开头,杨家随后跟上,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很快朝堂上上下下都会陷入这种无节制的谄媚之风中,届时,清流何存?”
  颜士玉不光担心皇帝行差走错,她还担心整个朝堂都走错路。
  李暮歌觉得颜士玉有些杞人忧天了,朝堂之风不可能是一夕之间突然堕落,同样不可能一夕之间突然变好。
  之前皇帝喜好奢靡享受,爱听假大空的拍马屁的话,其实已经初见端倪。
  那个时候没人跳出来反对,就别怪后头底线被一再拉低。
  不过能出一个颜士玉,真心实意担心朝堂,是件好事。
  李暮歌道:“大皇姐此举,必定是得了你姐姐的同意,甚至很可能就是你姐姐提议,颜家乃是清流一派的领头者,你姐姐若是同意此举,想必对后续如何早有预料,你何不去问问你姐姐?”
  李暮歌反正不想拨乱反正,甚至她觉得朝堂局面还不够乱,没有将那些藏起来的蠹虫都一一逼出来。
  那些人跳得越欢,做得越多,落下的把柄越多,日后一口气清算时,便有足够的证据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李暮歌想,世风日下,真正担心大庄未来者,可能满朝上下,只有颜士玉一人。
  颜士玉以前有什么不懂,总是会直接去问姐姐,可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姐妹俩开始互相提防,再也不复从前亲近。
  颜士珍什么都不会主动跟颜士玉说,颜士玉也有意闭口不言,以免将有关李暮歌的事情告诉颜士珍。
  毕竟李暮歌身上有很多秘密,她必须要保守那些秘密,以防各方势力提前盯上李暮歌。
  “你不用担心我,差不多已经到时候了。”李暮歌看出颜士玉的隐忧,轻笑一声,温和又坚定地开口道:“我该往前走,走到天下人面前了。”
  颜士玉一惊,她抬头对上李暮歌那双闪烁着野心的眼眸,心底无数情绪堆积,叫她一时喉咙发紧,竟一个字都说不出口。
  终于还是到了这一步,她和姐姐要正面对上了。
  颜士玉心情复杂,既有熬出头的轻松,又有对失败的害怕,以及即将进入真正战场的紧张。
  心中真是五味杂陈。
  李暮歌之所以会做出走到台前的判断,是因为良嫔已死,对李暮歌来说,有关原身的一切桎梏,都已经被解开。
  现在除了皇帝外,没人能用父母的大旗压她了,而皇帝,他其实是这场夺嫡大局里,唯一一个不会站在李暮歌敌对位置上的人,李暮歌不会担心他旗帜鲜明地站在哪个对手后头。
  皇帝是个能把养孩子当养蛊的人,他绝不可能力挺谁,因为他要保住自己的权力,他不想分权给任何一个孩子。
  皇帝自己站在了场外裁判的位置上,在比赛中,他必须保持公正,才能保住自己裁判的位置,虽然他之前从未真的一视同仁过,但以后,李暮歌会让他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