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5      字数:3908
  
  “应该会,今日第一天种这个新作物,她肯定会过来看一眼。”
  芙蕖闻言笑弯了眼睛,她长得瘦瘦小小的,明明都已经十七了,却好似十三四的孩子,身上没什么肉,衬得一双眼睛格外大而明亮。
  重乐看芙蕖笑,心情变得更好了。
  她从宫里出来,就是想要看见这样的人,看见这样广袤的天地,她给自己取名重乐,是想让自己在重新来过的人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乐事。
  天快黑的时候,小院外头停下了一辆简陋的马车,有人从马车里跳了下来,提灯到门口,敲响了黑夜中紧闭的院门。
  “谁?”
  重乐听到声音,没有选择立刻开门,而是谨慎询问。
  “是我。”
  屋外传来熟悉的女子声音,重乐松口气,三步并两步向前,拔掉门闩,打开了院门。
  门外,是覃韵诗。
  “赵大人!赵大人您来了!”
  听到声音的芙蕖从屋里出来,欢快地跑到了覃韵诗身前。
  化名赵诗的覃韵诗笑了笑,轻声道:“芙蕖,一个月没见,你好像长高了些,身上也有肉了。”
  芙蕖不好意思笑了笑,她在这里过得很好,比在主家过得好很多。
  赵是先帝的姓氏,覃韵诗直接拿来一用,又取了自己名字的最后一个字,成为了这一处小县城的县令。
  “快进屋来吧,谁为你赶车至此?”
  “是村里的王二牛,他已经回家去了,明日一早,他会来接我。”
  赵诗同重乐说着话,大步入内。
  芙蕖落在最后,伸头左右看看,瞧见不远处一辆马车往村里慢悠悠地走,这才回过身将门关上。
  “王家村的民风很是正派,这一个月下来,你不是也瞧见了吗?不要这般提防他们,以后还得常与他们打交道,你老是这样,得罪他们后,他们就不一定如现在这般友好了。”
  重乐偶然回头,看见了芙蕖全程的动作,有些无奈地说道。
  芙蕖嘴上应了一声好,实际心里根本不是这样想。
  她就是要提防那些人,穷苦人家哪儿有什么好人啊,穷就足够让他们变成面目全非的恶鬼了。
  她就是因为穷,所以才会受尽苦楚,但凡家中有钱,她能做千金小姐,而不是全家饿得面黄肌瘦,除了前两个已经成家的孩子,其余孩子全都被卖了,换银钱交了税。
  看出芙蕖只是表面答应,重乐没多说其他,她和赵诗刚来的时候,这地方确实不好。
  前一任县令是个欺压百姓的贪官,在他的治理下,这个名为望水的小县城民不聊生。
  除了朝廷定下的税收外,那个贪官还用各种各样的名目,掠夺百姓手中的钱财,逼得不少百姓卖儿鬻女过日子,人吃人的惨剧时有发生。
  明明是个不缺粮食,还守着河,有码头的好地方,偏偏人们的日子过得那样苦,当真恶政猛于虎。
  赵诗过来后,并未冒头,而是暗中探查,将贪官犯罪的证据全都呈到长安,刑部很快就将原本的贪官抓走判刑了,据说是秋后问斩。
  贪官被抓走,赵诗才拿着调书上任,她用了半个月的时间,将衙门上下捋了一遍,能用的人留下,不能用的人,或是打发了,或是关到牢里去了。
  芙蕖就是在那个时候救下来的孩子,她被卖到一个小吏家中,做那小吏儿子的童养媳,说是童养媳,其实就是个丫鬟,每日只给一口饭吃,却有伺候一大家子的活儿要做。
  芙蕖的惨状不是偶然,在这个被前任县令欺压将近十年的小县城里,如芙蕖一般的孩子比比皆是。
  赵诗也没法救所有人,她只能见到一个救一个,然后力求办好长宁那边交给她的任务,让殿下能更重视望水县,叫望水县的未来变得更好。
  “那海上来的东西应该已经种进地里了吧?重乐娘子觉得,那东西真的能有那么高的产量吗?”
  等进了屋,芙蕖说去烧水泡茶跑了,屋里只剩下重乐和赵诗,赵诗有些不确定地开口。
  “种子是殿下那头寻来的,听带种子回来的人说,那东西在南方小国产量确实惊人,咱们这边没有南方小国暖和,可能产量要低一些。”
  重乐也不确定,不过她相信李暮歌,李暮歌不可能让她们无缘无故种一个东西。
  肯定是有用的。
  赵诗还是不放心,主要是那个产量听起来实在是过于不真实,赵诗长这么大都没听说过一个亩产能上千斤的玩意。
  “上千斤只是一个估计数值,那些南方小国也没有种出上千斤的产量来,不过只要那玩意能比粟米的产量高就行,至少饿不死人了。”
  重乐很清楚新作物代表着什么,她不求种下去的东西有多么惊人的产量,只要它能够填饱一部分百姓的肚子就行。
  朝廷设定的税额里,只对粟米等金贵粮食有要求,因为那些粮食是朝中大臣们的口粮,征税的官员缺什么也不能缺了自己的吃的。
  如果能有一些不在农税范畴内的粮食,那不就是种多少吃多少吗?
  民间一直有种豆的习惯,就是因为朝廷不怎么征收豆子,而豆子又好养活,不是很占良田。
  百姓已经过得够苦了,多一口吃的,就能多养活一个人。
  “唉,饿不死人,难啊。”
  赵诗愁得抬头纹都要出来了。
  她以前在长安的时候,知道一些民生疾苦,但那大多是在书本上。
  等她到了真正的民间,站在黄土地上,看着那一张张饥饿折磨得麻木的脸,她才知道,什么才是苦难。
  不是不思进取,不是懒惰堕落,而是想要活着,却连一口吃的都没有,仿佛生下来就是为了受苦,日子泡在黄莲里的无奈。
  赵诗曾想过她要如何建设一个县城,她要怎么建设一个足以媲美长宁的大城。
  现在,她在为了老百姓不饿肚子而奔波。
  “再难也不怕,只要慢慢来,终会跨过难关。殿下早在一年前就开始准备了,今年春耕,长宁附近的农庄与村庄,不就开始使用‘科学种地法’了吗?听说用了那个方法,可以提高至少三成的粮食产量,往年的三成,基本上就覆盖农税了,只要这个法子真的有效,想必很快就能用在大庄的每一寸土地上。”
  重乐对未来充满希望,她似乎能够看见改变后的未来。
  想到那个效果立竿见影的种地法子,赵诗脸上也多了几分笑意。
  赵诗叹口气道:“可惜那法子不能适应所有地方的土地,得慢慢实验,你说咱们要不趁着春日,也弄几个试验田出来,再请几个善于农事的学子,过来做那个什么实验?”
  重乐摇摇头,劝赵诗先放弃此事,她说:“这几年恐怕都抢不到国子监善于农事的学子,长宁那群世家几乎都将人请到家里去了,你不嫌弃的话,先用着我吧。”
  赵诗连忙道:“岂敢岂敢,重乐娘子学识渊博,做这田间的事情,实在是屈才啊,我这不是担心重乐娘子你在这儿呆烦了嘛。”
  “比起以前的日子,我更喜欢现在的日子,所以大人不必多虑,我不光能在这儿帮忙,还能带一带学生,也挺好的。”
  重乐口中的学生,特指芙蕖。
  因为芙蕖和她年纪相仿,所以她让芙蕖喊她师姐,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师傅做师门,实际上芙蕖更像是她的学生。
  赵诗见重乐是真不嫌弃种地脏累,便没有再提其他,转而又问起新作物的事情,她和重乐说起种地时,满嘴都是现代化的用语,若是个现代人在此听见,估计会以为,这是两个穿越者老乡。
  实际上,她们口中的“专业术语”,都是从李暮歌庄子上听来的。
  李暮歌一开始还瞒着庄子上的事,自从她那些个兄弟姊妹死得死死得死后,她就将庄子上的事情放到了明面上。
  只要有心,都能查到她庄子里的变化。
  当初李暮歌向宁泽世要来的学子,现在已经成了各大世家心中的香饽饽,如果名下农庄能够有更多产出,世家们也能拥有更多财富,他们当然会愿意让那些学子去给自家种种地。
  李暮歌讨厌世家的原因也在这儿,那些学子基本上都被世家瓜分掉了。
  朝廷哪儿拿得出世家的好处啊,学子们也是人,要生活,有十倍百倍的钱,他们当然愿意要钱。
  主要是朝廷这边还没有给这些学子定个章程,他们没有明确的官位,能从朝廷这头拿到的好处只有钱,当好处单一时,自然价高者得。
  李暮歌想要推动农学学生们进入朝堂,成为官员一事的进程,那些世家出身的大臣自然不愿,他们怕到时候朝廷将那些学子都派到地方上去做事,他们摸都摸不着了。
  让地方世家压长宁世家一头,大世家自然不愿意。
  李暮歌生气的根本,就是觉得这些世家手伸得太长,有他们在,利国利民的政策很难推行开来,所有政策都要经过他们的手,而他们第一反应,永远是家国天下,家在前,国在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