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作者:汀柏荣荣/橙汁感谢      更新:2025-09-22 09:35      字数:3911
  
  没有人会放着好日子不过,追求过吃了上顿没下顿的苦日子。
  胡国人也是人,在胡国贵族手下是被压迫,换到大庄也一样。
  “话虽如此,可臣还是心忧此事,陛下,那些胡国人不足为信,必须要警惕他们。”
  颜士玉这样说,李暮歌明白,她已经认同此事了。
  “警惕当然要警惕,放心吧,朕不会被那群胡国的人糊弄的,那些世家大族都糊弄不了朕,他们已经沦为阶下囚,纵然想要生事,又能如何呢?”
  被关进笼子的野兽,生死全由人了。
  颜士玉一想也是,转而开始和李暮歌商量,胡国里哪些人该杀,哪些人该接纳,若是要迁徙一部分人过去,哪里的人比较合适,迁到哪儿合适。
  两人一商量就商量到月上中梢,颜士玉直接就休在了宫里,紫薇殿旁的偏殿中。
  这两年来,她不时就会休在这儿,宫人们见她留宿,都见怪不怪了,甚至紫薇殿的偏殿房间里,都放了颜士玉一些私人用品。
  再有其他人留宿,就去别的房间,这个房间默认是颜士玉的。
  颜士玉被外界认为是简在帝心的人物,实在是一点儿都不夸张,这种待遇,放在任何一个朝代的宠臣身上,都算是比较突出的待遇。
  一晃几日过去,颜士玉领着众臣在城外,静静等待。
  等待西北凯旋而归的功臣,苏星月为首,李乐景也在其中。
  李乐景的母妃本来也想出城来迎接,但是后来不知道怎么想得,又改口说要在宫中设宴款待,不去城外了。
  李暮歌知道,这估计是怕她怀疑李乐景和西北军的人交往过密,怕她对李乐景生出戒心来。
  当初李暮歌上位时,表面上她是捡漏,实际上是她那么多兄弟姊妹全都死了,最后连老皇帝都死了,活下来的人,多多少少心里都有了一点儿想法。
  知道李暮歌没有表面上看起来那么好对付。
  李乐景的母妃不知道,以李乐景现在做出来的各种功绩,就算她真有造反的意思,李暮歌也不会直接将她杀了,而是会将她关起来,逼着她做科研。
  这种级别的天才,李暮歌绝对不会浪费掉。
  话说远了,此刻李暮歌正在宫中等待苏星月等人,城外颜士玉则看见了西北军的苏字军旗,招呼人站好,面上浮现笑容,务必让苏星月等人,感受到长宁官员对她们的热情。
  看着颜士玉笑成一朵花,站在颜士玉身后不远处的覃昌,阴沉了脸。
  “哼!”
  覃昌心中暗骂一声小人得志。
  “祖父,今日是大喜的日子。”
  站在覃昌身边,早几个月回来的覃宁谧低声提醒脸臭下去的覃昌。
  覃昌侧过头瞪了她一眼,低声道;“你到底是不是覃家的女儿,竟向着外人,你知不知道,就是这个颜士玉,她快把覃家从朝廷挤出去了!”
  “那也是覃家欠她颜家的。”
  以前的覃宁谧不会开口回怼祖父的话,现在的她,听到祖父满含恨意的话,已经能够淡然地说出她心中的想法。
  此言一出,气得覃昌脸上一阵青一阵白。
  最后覃昌只能干巴巴地说;“当初的事情,又不是祖父想要那么做,一切都是陛下授意,祖父也是逼不得已。”
  “祖父更为清楚当年的事,谧不懂何为君命不可违,只知人行天地间,当遵守良心二字。”
  “你是在说祖父没有良心!”
  覃昌这句话声音大了一些,里头满是不可思议。
  覃宁谧抬头,看向四周瞟过来的目光,每一道目光与她接触后,都被她眼底的冷意逼退。
  覃宁谧出使西北,她同样立下了汗马功劳,别人不敢轻易得罪她。
  当四周没了打量的视线后,覃宁谧才开口说道:“祖父若是不在意今日被众人围观覃家的丑事,谧也不介意在此说明白,祖父,过些日子,大姐也该回来了。”
  若是祖父有良心,当年大姐何必被逼改名换姓,远走他乡。
  覃宁谧彼时浑浑噩噩,对这些人情世故不是特别的清楚,这两年她才逐渐明白过来,当初发生在大姐的事情有多可怕,覃家在其中,扮演了刽子手的角色。
  大姐从来没有对不起覃家过,是覃家对不起大姐。
  覃宁谧对祖父的不满,不是一天两天了。
  最后覃昌选择了退让,他没有孤注一掷的勇气,他信奉家丑不得外扬,就算被气炸了,表面上,他和覃家最有出息的孩子,依旧是关系良好的一家人。
  马蹄声越来越大,那苏字旗帜也越来越真切。
  到了近前,苏星月放慢了速度,等扬起的尘土纷纷落下,她们一行人也到了颜士玉跟前。
  与颜士玉阔别两年后再次相见于长宁城,苏星月心情大好,翻身下马,向颜士玉行礼。
  “颜侍郎!”
  “苏将军可算回来了,一路辛苦,快快随在下入城,陛下在宫中摆好酒宴,就等将军入场了!”
  第101章
  苏星月跟着颜士玉进了城, 一路行一路走,一路被沿途的百姓热烈欢迎回家。
  这两年百姓的生活条件,以肉眼可见的水平在变好, 别的地方变化还小一些, 长宁城作为都城,真可谓是一天一个样。
  苏星月上次回长宁城还是在两年前,如今回来, 看着沿途大变样的街道,惊叹连连。
  “听闻, 颜侍郎在新安县设立的商业街大获成功,陛下在长宁也仿照商业街的模式,改变了东市与西市, 叫长宁百姓们得了许多好处,颜侍郎此举可谓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实在令人佩服。”
  苏星月对颜士玉, 那是久仰大名, 颜士玉主管商业,在户部做侍郎, 但所有人都知道,侍郎绝对不会是颜士玉最终的职位,她最后必定会代替覃昌, 成为名副其实的中书舍人, 简在帝心的人物。
  所以就算现在苏星月打了胜仗,于朝中来说,是炙手可热的新星,她也不敢在颜士玉面前显露高傲,甚至还要不动声色捧着颜士玉。
  当然, 这种行为在官场上不叫捧着,叫表露友好,叫互惠互利。
  苏星月的善意,颜士玉自然是感觉到了,她笑了笑,全面接受了对方的善意,并且回报以相同的态度,带着万分的友好,开始为苏星月介绍目前的长宁城。
  经过颜士玉一路介绍,苏星月对长宁城两年来的改变,有了大致的印象。
  于是她心里更为震惊了。
  在路边的公共车站,叫长宁城的百姓可以用更便宜的价格,走遍整个长宁,尽头就是东西两市,这大大增加了两市的人流量,让商家放置在两市场的货物能够更快卖出。
  长宁城一些边边角角的路也被修了起来,确保每一个生活在长宁城的人,都能够花费很少的钱走遍整个长宁,这样一来,百姓会更加乐意去买便宜的货物,虽说挤压了一些货郎的生存空间,却能让百姓得到便利。
  除了购买到更便宜的商品外,百姓也可以找到更好的工作,以前困于交通不便,百姓只能在眼前一亩三分地打工,哪怕工钱被压了,也不敢走太远。
  现在,长宁城的人工费用已经翻了一番。
  百姓手里有钱,就更愿意去购物,商家在单一货品上赚得少了,可卖得东西多了,以量取胜,总体算下来比以前赚更多。
  各有各的好处。
  朝廷也因为交易次数增多,拿到了更多商税,甚至长宁城的商税,以及租赁的手续费、当地商铺外租后的费用,都比长宁城附近的农税要多了。
  因此,今年朝廷开始商量,要不要适当降低农税。
  加上去年开始推广开来的一些高产粮种,地里的产出多了,不光税收上来更多,农民的手里也有了余钱。
  苏星月听完后,眼前已经展开了一片兴兴向荣的场景。
  她内心颤栗不已,此刻,她感受到了大庄勃勃向上的生机。
  “那群人是……”
  入宫路上,路过了一处奇怪的地方,苏星月有些好奇。
  这里靠近城中心,附近不是各个中心部门,就是达官显贵所在,可此刻,苏星月在路边看见了手脚还沾着泥,一副下地刚回来打扮的人。
  更奇特的是,这些人身上穿得衣服样式很奇怪,不像是普通农人下地穿得短打,反倒是像个学子,身上还有学院的特殊标识,头顶是学子常常裹着的幞头。
  “是农学院的学子,没想到今日你回来,她们还特意从地里过来迎接大功臣了。”
  颜士玉看见那些学子,立刻笑得眯起了眼睛。
  农学院建成,还广纳学子,朝中大臣们的态度,从一开始觉得不合适,到后来看见一群学子天天玩泥巴的愤怒,最后完全妥协了,看着一年比一年高产的种子,大臣们只能说农学院干得好。
  大庄到底是个以农为本的国家,哪怕是士大夫们,也不敢小瞧土地里种出来的粮食,农学院的学子是真有本事,他们觉得士大夫天天在土里耕种,实在不雅,却也无法开口制止此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