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作者:雪花霜叶      更新:2025-09-23 11:08      字数:3613
  
  毫不夸张,整整搓洗了两个小时,连被子都拆洗一遍。
  土墙院里,到处是晾衣绳。
  春天风大又干燥,衣服最多两小时就能干透。
  顾七七开始收拾屋里,到处扫扫、擦擦,中午又吃了一份鱼汤下奶。
  下午趁着天还有亮光,赶快把被子缝缝。
  这个时代根本没有被罩四件套之说,拆一次被子可麻烦了。
  被里一般都是纯白的棉布,四边向外延伸20公分左右当作被头,被面就是各种花布。
  徐棉就有一条老缎子被面,特别漂亮、结实,从不褪色。
  顾七七之所以还留着这些被子是怕陈端突然回来发现什么端倪。
  这条被子还是两人结婚时新买的。
  而陈端的旧被子就不要了。
  里面的棉胎早就硬的发黑,还一股怪味,光想想她都想吐。
  缝着古老的被头,顾七七就想起顾十一。
  顾十一是左撇子。
  所以他帮徐棉缝被子一定要坐到被子上缝才行。
  那姿势可招笑了。
  顾七七虽然住在山脚下,但是这里的山不高,不用担心泥石流、塌方之类的灾害。
  远山入目全是百年树木,茂密参天。
  院子前面还有一条大河经过。
  大河河面很宽,流量很大,未曾有发大水的记录。
  而且房子地势比大河高不少。
  晚上,顾七七把孩子喂饱,换了尿片后,锁了门就出去了。
  她得趁着晚上没有人的时候去河里找些大石头留着砌墙用。
  去山里找她可不敢,河里反而更安全些。
  顾七七来到离家远些的地方,用空间装了大量的石头直接放到后院的空地上。
  这一个晚上,她跑了不知道多少趟,后院墙根都满了。
  第二天,顾七七又赶早去了村长家。
  不早不行啊,现在的百姓起的都早。
  跟徐棉差不多。
  以前家里种田的时候,夏天,凌晨两点半徐棉就起床了。
  先是到田里干到五点钟,再赶回家给全家做饭。
  饭后又急急忙忙去田里接着干。
  她不干就没人干,不然全家都得饿死。
  徐棉也常念叨:这要是喝西北风就能饱就好了。
  李婶隔着篱笆院,远远就看见了顾七七。
  未语先笑着招手:“七七吃了没?要不在李婶家再吃点?”
  顾七七可不会真答应,这时候的粮食金贵,她脸还没那么大。
  “不了,我吃过了,这不是着急来堵李叔说盖房的事情吗?
  村长咽下一口糊涂粥(玉米面粥),才缓缓开口。
  “七七啊,盖砖房可不少钱。你还年轻不知道钱有多难挣,陈端寄点钱回来不容易,那可是拿命在搏。”
  顾七七知道村长心疼陈端了。
  “叔,要不怎么说您老疼陈端呢。我也心疼他在外面不容易,还危险。
  主要壮壮身子骨不是特别硬实,我担心几场雨后房子再塌了。
  就算夏天挺过去了,冬天也够呛,孩子再冻出病来,我哭都没地方。”
  这可怜话村长听得多,并不为之所动。
  七七和孩子是可怜,可再可怜也没陈端在外面可怜,爬冰卧雪都是小考验。
  顾七七左右观望一下,发现其他人都出去干活了,家里只有李婶和村长也就神神秘秘的凑近了村长。
  “叔,我可不是花陈端的津贴,那才有多少钱。不瞒叔,我去年在山里采到好药材了,赚了点钱。
  这不,就等天暖了,孩子满月好盖房子用。”
  李叔和李婶都一副恍然大悟的表情。
  李叔更是舒了一口气,随即笑呵呵。
  “好,好,七七有运道,可别再往外说。啥时候都有那得红眼病的人,你们母子住得偏,还是小心些。”
  只要不祸祸陈端津贴就好,他得给陈端看住了。
  “谢谢李叔,我嫁给陈端算是嫁着了,得了两位长辈的真心爱护。”
  顾七七说起好话脸不红不白的,看着很是真诚。
  李婶被哄的高兴:“外道啥,都是自家人。”
  李叔也挺欣慰顾七七的懂事,女人生了孩子就是长进,知道顾家了。
  第196章 五十年代军嫂(4)
  顾七七理解这代人赚钱的辛苦。
  因为他们赚钱难,攒钱更难,把钱看得比什么都重。
  再勤劳都没有办法,没啥赚钱道儿。
  原主才嫁过来多久?
  李叔更心疼从小看着长大的陈端无可厚非。
  村长自己的儿子也是驻边军人,可能也是想到了自家儿子的辛苦。
  最主要的还是因为壮壮的出生,以后花钱的地方只多不少。
  李叔心疼孩子可以理解。
  看样子李婶昨天晚上和村长说了她要盖砖房的计划。
  如果她的砖房盖成了,真就成村里头几份了。
  她也不想张扬,可真受不了那苦,按村长的意思再盖一个土房有什么意思。
  知道顾七七真有钱了,村长也放下心,答应的就极为痛快。
  “行,其它事情我来办,咱们屯子没有砖瓦厂,还得去胜利屯买,得用牛车拉回来。
  大梁好说,我家这几根你先拿去用,到时候我再去林子里砍就行。
  不是随便砍伐,每个村屯都有指标。
  村长比谁都清楚,不用顾七七操心。
  “窗户套那些就让你冯大爷给你打就行,家具他家也有现成的,用料、做工都没得说。”
  这些事他最熟,安排起来得心应手。
  顾七七不太懂,但是听话。
  “叔,都听你的,院墙就用石头垒吧,这两年我陆陆续续在后院攒了不少。”
  李叔也没觉着意外。
  这年头,一根柴禾棍都是好东西。
  但凡不是极懒的懒婆娘都知道往自家划拉东西。
  “行,砖不好买,再说不便宜,能用石头最好。七七啊,你真是个好孩子,那石头那么沉,得费多少工夫啊。”
  顾七七假装不好意思的低下头。
  “李叔过奖了,我就是用小石滚垫在大石底下,一块块滚的,费不了太大力气。”
  谎话张口就说,一点负担都没有。
  顾七七也思考过这个问题,她是不是天生的撒谎精。
  没办法,自打有了系统,这个技能好像就被点亮了,无师自通,越发精益。
  “还是年轻人有想法,行,主料差不多了。水泥和玻璃更不好买,尽量吧,实在买不到还用三合土和吧。”
  “行,都听叔的。”
  说着,从口袋里先掏了30块钱递给李叔。
  “李叔,我不知道要多少钱,这些钱你先拿着买料,不够我再送来。”
  李叔也不客气,接过钱,数了数就揣进口袋。
  “叔?能给我开一封介绍信吗?”
  “你要干啥?”村长好奇。
  “我想去县里给陈端发一封电报。”
  李叔也没问发电报干啥,想来也跟盖房有关就没细问。
  “行,跟我去村部吧。”
  顾七七跟着村长去了村部,一路溜溜达达顺便参观一下村子布局。
  拿着介绍信,抱着壮壮回到家,她才有空仔细看了看传闻中的介绍信。
  和网文说的完全不一样,那些说自己偷偷拿几张空白信纸,用萝卜抠个章就盖的纯属扯淡。
  介绍信这个东西是跟苏联人学的,主要就是防止一些不法分子到处流窜作案的手段。
  而且这个不法分子可是包含非常多种类的。
  总之就是为了方便管理。
  介绍信都不算大张,左边是存根,右边大部分是介绍信的正文内容,而且要注明姓名、性别、年龄、出身、政治面貌、日期,出行目的地,出行原因,还有介绍信号码。
  是的,介绍信有编码,每张号码都不一样,你说你偷几张就能用了?
  而且存根和正文是一样内容,公章是两边各盖一个,其中一个章就是‘骑缝章’,另外一个章一般盖在正文下方。
  这个时代人的都特别警惕,如果哪里来了一个陌生人,都要查问。
  你要是没有介绍信,那是真有可能被当成盲流或是特务的。
  无论去哪里,没有介绍信寸步难行。
  而且村里只能开去县城的介绍信,你想去省城得去县城开介绍信,你想去京城得去省城开介绍信。
  反正,村长是开不出去京城的介绍信。
  这个时期,虽然北境铁路网十分发达,有直达京都的火车。
  可还是要提前开好介绍信才能买票,才能坐上火车出远门。
  总之就是行政级别得达标,才能开出对应级别的介绍信。
  顾七七打算先卖一根人参。
  不然再等一个来月,人民公社成立,村长就只能开到公社的介绍信,想去县城就得去公社开介绍信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