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作者:雪花霜叶      更新:2025-09-23 11:08      字数:3615
  
  一层层跟套娃似的。
  顾七七还是先把孩子喂饱,收拾好后放到邻居张奶奶家。
  是的,即使住在山脚下她家也是有邻居的。
  只不过这邻居离的有点远,距离五百米是有的,不然,当初二赖子怎么敢来奸杀原主。
  这次出行她想伪装一下,虽然她的体型有点庞大,伪装效果大打折扣。
  可一个月后她就能瘦下来不少,怎么也比不伪装要强。
  擦了一层粉,皮肤一下子就暗沉了几个度,整个人显得十分憔悴,看着老了十几岁。
  行,再也不出挑了。
  家里也没一辆自行车,她空间里倒是有,可也不敢青天白日的在路上骑。
  受点罪,走了一个小时也到了。
  顾七七也知道去京城卖人参肯定能卖个好价格,可她是因为远不想去吗?
  还好,现在县里还有很多药材收购处。
  毕竟是小兴安岭呀。
  她还看到不少收山货的,木耳、蘑菇、榛子都不老少。
  顾七七走了几家药材收购处对比着,打算挑一家给价最高的卖一根百年人参。
  因为她空间的人参没有低于百年的。
  结果,刚转了一个弯,一个男人拦住了她。
  “大姐?方便借一步说话吗?”男人声音压的很低,语气有些急,眼神还时不时警惕的瞄向四周。
  顾七七大概猜到了,也不怕,随着男人走到了一棵大杨树后。
  “什么事?”
  “大姐,我知道你手里有人参,我家里人急用,能不能卖给我?我多给你钱?”
  顾七七看着小伙子焦急的模样知道他确实是真心买,而且看谈吐像是京城人。
  “你能出多少钱?”
  男人也直言不讳。
  “大姐,说实话,我已经跟了你两个药材店了,重量和品质我也跟着瞄过,我出4200元怎么样?”
  顾七七刚才走了一圈,给的最高价也只有3400元。
  她的参可不止一百年整,虽然卖的这颗是空间里最小的。
  “你不怕我们合起伙来骗你?”顾七七纯好奇。
  小伙子却笑了,露了一口大白牙。
  “我可是中医世家出来的,连真假野人参都看不出来,不是白活了。”
  顾七七这才恍然大悟,行家呀。
  “而且,我看你的参炮制的非常专业,品相很好。”
  顾七七赞成的点头,都是太医炮制的能不专业吗。
  “行,看你这么着急的份上,4500卖给你吧!不过你带钱了吗?”
  年轻人偷偷舒了一口气,这个价格没超出他的心里预期,人参年份涨一年或是重量多一克,价格都会高出不少。
  于是,十分真诚的道:“谢谢,钱一直带在身上的,我可不是一个人出来的,只不过我看着这片药材收购站而已。”
  说着就从军挎包里拿出一卷报纸包数了数递给顾七七。
  顾七七接过又细细数了一遍。
  然后把人参递给小年轻。
  不过她并不急着走:“你再仔细看看。”
  小年轻也没有不好意思,而是正了正神色,细细的观察起来。
  片刻后:“没错,谢谢大姐愿意割爱,如果再有品相这么好的药材我也收,价格保证最高,大姐可以到县里照相馆留话。”
  顾七七没打算再卖,只是点点头,转头就走。
  她得去大采购。
  马上就要成立公社了,以后来县里更不方便。
  能囤的就囤点吧,特别是一些不需要票的。
  先到银行换些新钱,留二十套纪念一下就够了。
  是的,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于1948年12月1日。
  赖于北境这个时期的工业发展,她们县城是有分行的。
  又去了一趟邮局给陈端发了一封电报:已生子,就三个字。
  然后就买了一个大背蒌开始大采购。
  第197章 五十年代军嫂(5)
  1953年,国家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
  同时票证制开始实施。
  目的很单纯:控制物价上涨,合理分配物资。
  主要还是布票和粮票。
  每人每年大约不足一丈半的布票,换算成米将近5米布。
  按理说不算特别少,在南方做几身褂子就够穿了。
  可北境不够呀。
  天太冷。
  薄棉袄、棉裤、棉鞋、棉帽子、棉手套,棉被,厚的再来一套,哪里够呀。
  可不就是缝缝补补三年又三年。
  农村还好,城镇居民在54年9月只能按年龄、劳动差别、饮食习惯,凭粮票买口粮了。
  除了全国通用粮票,其他的都是本地发行本地用。
  跨地区不好使。
  顾七七能咋办?
  只能尽量挑不要票的买,实在需要还得动脑筋先琢磨到票才行。
  先去了纺织厂家属院里,假装要找大姨走错了路,然后搭个上一个老太太。
  用钱换了好些瑕疵布,棉白布,床单、、被面、毛巾、枕巾、袜子之类的。
  都是家属,确实不缺这些,走几家就淘换齐了。
  没办法,她空间里没有这么老的布料,也不完全一样,她怕露馅。
  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用钱解决吧。
  而且以后这些物资只会越来越难买,早买不吃亏。
  吃的就不用想了,都要票,就没听说有瑕疵肉的。
  趁着还没有大炼钢,顾七七赶紧又买了几把锁头,两个小铁锅和一个小炉子。
  买这些工业品是要工业劵。
  顾七七手里有陈端寄回来的,可是不够。
  她只能又用老办法去钢厂找家属换。
  手捏着像纸币模样的工业劵,顾七七的心酸酸的。
  这是短缺经济的表现。
  再想想现代那些低廉海量的工业制品。
  废物系统已经蛐蛐够了。
  她要是能两界倒换多好?
  要不空间无限大也行啊?
  贪心!
  终究摆不脱人性中贪婪的影子。
  其实,这些工业制品她空间里都有。
  可是和这个时代的差距太大,她不敢用。
  又买了十个铝饭盒,勺子和铲子,把工业劵花了个干净。
  顾七七还用空间里的紧俏物资换到了玻璃票、水泥票。
  是的,所谓紧俏物资还是工业品:手表。
  玻璃不好拿,干脆直接按尺寸切割好,放到之前偷偷拿出来的小板车装好。
  装模作样的走到无人处再收进空间。
  水泥也买了几袋。
  这已经是极限了。
  同样老套路的收进空间,就急匆匆往家赶。
  天都黑了,正好趁着四下无人,视线不清。
  顾七七拿出自行车,一口气骑到村口一里外才停下。
  刚到邻居家门口,她就听到了壮壮嚎啕大哭的声音。
  顾七七心疼坏了,如果不是她穿来,想必这孩子也是饿死的命。
  张奶奶一直抱着哄,看到顾七七就像看到了救星。
  “小梅给孩子喂过奶水了,可还是哭个不停。”
  顾七七连忙接过孩子,用另外一只手递给张奶奶一包糕点。
  “谢谢张奶奶,太麻烦你了,这是我今天带回来的槽子糕,好入口,你留着自个吃。”
  张奶奶笑着接过,可还是埋怨的说了几句。
  “七七,太外道了,这次张奶奶就收了,下次可不许了,给孩子喂口奶,不必太破费。”
  顾七七并不当真,人家又不欠她的,礼尚往来才是长久相处之道。
  不过还是连连道谢,才抱着壮壮回家。
  赶快又给壮壮喂了一遍奶,又换了新尿片。
  孩子也哭累了,睡着了。
  顾七七也饿的不行,趁壮壮刚入睡,赶快吃饭收拾。
  然后又趁着夜色捡石头。
  多多益善。
  除了垒院墙,她打算再垒一个厕所、鸡圈,还得弄几块石板铺院子,制作井台子,反正有的忙呢。
  她家院子里最值钱的就是那口井了。
  应该是陈端爹为了清洗猎物方便挖的。
  靠近大河,没挖太深就出水了。
  就是活儿糙,哪来的井台?
  太危险。
  如今墙根底下里外全都堆满了大小不一的石头。
  这里太偏僻,她家根本没有什么客人,如果有人问起就说之前囤在后院的全移出来了。
  顾七七一直忙到了后半夜才算弄好。
  青石板对她来说可不难,她空间里有工具,特地走到很远的地方打磨出轮廓就行。
  第二天一大早,顾七七又去找村长留下一百块钱买材料。
  “太多了,够用了。”村长一下子收这么多钱,心有点不安。
  “叔,别撕巴了,多退少补,还得找村里人帮忙呢。
  我年纪小不懂这些,工钱多少,叔你就看着办,直接给大家伙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