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作者:
峨眉山猴子03 更新:2025-09-26 09:44 字数:3344
一、寻不到水源时可用“冷凝水法”紧急制水,具体方法为……,注:如果是士兵长时间口渴,喝水前应该在水中放入一点盐巴,并小口慢喝。
二、在草原上误食有毒植物后,可以喝木炭灰水引起士兵呕吐,这样能使他们尽可能地将腹中有毒植物吐出。
……
二十八、……
洋洋洒洒写了十几块木版才停下来。
其实《野外生存手册》上的知识点不止这些,但挑挑拣拣只找到了二十八条适合写到木版上,毕竟诸如钻木取火这种小技巧,古人可用得比现代人熟练多了。
拿到木版,刘彻先仔细浏览一遍,问道:“这些也都是你从梦中学到的后世知识吗?”
闻棠:“是也不是。”
她缓缓开口道:“有一些是我当年在右贤王庭时发现的技巧。”
闻言,片刻后,刘彻开口道:“终有一日,大汉不会再发生类似之事。”
他口中所说的“不再有类似之事”是指不会再有汉人被匈奴俘至草原上当奴隶。
……
刘彻刚知道凭空生水之理没几天,这日和张骞谈及他当年出使大夏时的经历。
张骞提及自己当年在大夏国曾经见到蜀地的蜀布和邛竹杖,当即感到惊奇,于是便询问大夏人这些东西是从哪里来的,大夏人说这些是从东南边的身毒国得到的,身毒国距离大夏将近千里,市场中有蜀人的摊位。
大夏早就仰慕中国的威名,可一直有匈奴在中间阻碍,因此,张骞和刘彻分析,可以派遣使者从西南夷那边开路,前往身毒,再从身毒来到大夏与之建交。
一般这种开疆扩土、与其它国家建立友好关系的事情,闻棠向来都是同意的,这次也不例外,不过她的重心却并非是大夏,而是西南夷那边。
大夏位置比西域还要远,在现代的阿富汗这一带,这么远的距离,估计是当初大夏王随便敷衍张骞几句,结果被他当真了,就算现在真的派遣使者去和大夏建交,他们也不会真心同意的,那一带的匈奴还没有被消灭干净,大汉只是远方一个强大的国家,匈奴可是实打实能去他们家收赋税的民族。
目前的情况就是,远汉打不了近爹,他们肯定更亲近匈奴一些啊。
所以闻棠还是认为等把匈奴打跑之后再派使者去大夏要好一些,大夏也不容易,一个小国,看似是在匈奴和大汉中间来回摇摆,实际这是人家的生存之道,若是明确表示自己亲近哪一方,兴许另一方某天心情不好直接就派兵把自己给灭了t。
但某皇帝向来不走空,虽然在大夏这边歇了心思,还是派一只十几人的使团出西南夷去了,史书记载这十几个使者并没有被害或者出了什么意外,全都安全地活着,而且还带回来了滇地愿意亲附汉国的好消息。
嗯,夜郎自大这个成语就是在这次出使中产生的,其实这也不能全怪夜郎王,西南夷那边有好几个君长,其中就属夜郎国最大,那时候没有世界地图,西南和汉又不相通,在夜郎王心中,他是西南边的老大,汉是东北边的老大,两个国家都是老大,就顺嘴问了一下谁的地盘更大,没想到被后世人们嘲笑了两千多年。
夜郎王:以后尽量收起本王的求知欲。
使者们除了收到刘彻“安抚西南夷,使其亲附”的主线任务和寻找棉花(橦华)的支线任务,还收到了闻侍中“去南越国南部寻找某种能一年两熟或三熟的稻种”的隐藏任务。
使者们:如果没记错的话,之前出使它国的那些使者们好像没有这么多的任务吧?
闻棠口中的稻种是“占城稻”的前身,历史上占城稻最早是在北宋时期引进中原的,因为它有着抗旱力强,不择地而生,容易栽培,生长期短等优点,很快普及全国,成为中产以下人家的主粮。
闻棠忽略掉刘彻那一脸“有这种高产粮你怎么不早和朕说”的表情,南越国和和济北国、胶东国不同,人家国王姓赵不姓刘,前几年还想黄屋左蠹称帝,和大汉就没存过一条心,也因此使者们只能隐秘行踪,偷偷摸摸去干这件事。
干成了还好,若是不成,那岂不是让刘彻白高兴一场,本来她是想等刘彻把南越这边打下来之后再派使者去寻找占城稻的,结果刘彻突然派使者出使西南夷那边的,她想着也就顺手的事,这才嘱咐使者们去做的。
闻棠:抱歉,让陛下失望的事情我全做了。
闻卿有点太藏拙了,刘彻本来想说她几句,结果看到她满脸真挚的表情,又突然意识到,其实闻棠并未藏拙,只是她来到长安的时间太短了,才一年半啊,就已经有了这么多的成就,
如果刘彻看过后世的某部动画片,一定会认为自家闻卿的脑子是哆啦A梦的神奇口袋。
然后又看向张骞,博望侯也是的,都从西域回来七年了,怎么今天才想起来这件事。
然后他就发现,张骞也和闻棠学坏了,同样的面色真诚。
刘彻:……
算了,博望侯也不容易。
就这样,十几名使者带着大汉的任务和各种礼物出发离开了长安,离开的那天,暖风融融,天气晴朗,是这几个月来最好的天气,有人狂喜,认为这是上苍在为他们接下来的旅途祝福。
闻相信科学棠:是因为入夏了。
但她不是一个扫兴的人,并没有说出真正原因。与此同时,军营之中,霍去病和卫青正在练兵,忽然收到从未央宫来的诏书。
他们已经习惯这两个月以来接连不断送到军营里的文书了,开始是据说能让人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养生操,到底能不能延年益寿霍去病不确定,反正练完之后身体还挺轻松的。
然后又是许多有助于沙漠中行军的知识,这些他都命人一一试验过了,全部可行,没有任何错处。
今天收到的文书会是什么呢?
打开一看,哦,原来是绑人技巧,能让被绑住的敌人费劲千辛万苦也解不开的绳索方法。
卫青:“我听说,广牧君最近在教导太子。”
霍去病:“的确如此。”
卫青:“那陛下这到底是为太子殿下寻了个先生,还是为你我二人寻了个先生?”
看似是刘据在学习,实际深度知识全被他们俩给吸收了。
霍去病:“大概……二者都有吧。”
话音刚落,突然感到眼前光线愈发昏暗,他起初以为是要下雨,并未在意,但大约半个时辰后,天色变得漆黑一片,白日陆沉,日月无光。
日蚀了。
史书记载,元狩元年五月乙巳晦,日有蚀之。
见到这种现象,士兵们的第一反应都是慌乱,手中武器掉落在地,口中大声惊呼,已经认定这是上天降下来要惩罚他们的预兆。
冠军侯亦是黯然惆怅。
明明之前仙人还在我身上降下一束明光,鼓励我要打通河西,收复南越,怎么现在又日蚀了呢。
来不及细想,即使霍去病再惆怅,也要先整顿好眼前这些惊慌失措的士兵们才有时间失落。
天降日蚀,是神灵的警示,不祥之兆。
这种奇异的天像,正好是奉行“天人感应”的那些博士弟子们的舒适区,可以用此来做文章。
不得不说汉文帝为后世提供了许多皇帝的标准模板,那个只当了三个月皇帝刘贺要是按照汉文帝的模版进长安继位登基,兴许就不会被霍光废掉了,同样在日蚀这方面,他也有个标准模板,那就是下罪己诏承认自己执政错误。
但众所周知,刘彻是属于典型好的全盘接受,坏的一概不认。
之前祭祀汉高祖的高庙发生火灾,董仲舒就曾按照“天人感应”的说法,在奏章里写这是上天降下来的警示预警,是在提醒刘彻他治国出了问题。
结果就是经过朝中人的一番争论后,认为这是一份很蠢的奏章,把董仲舒交给了法官处理,法官判处董仲舒死刑,刘彻又面下令赦免了他,这通流程,给董仲舒好一顿折腾。
这和现代人认为左眼皮跳是自己要发财了,右眼皮就跳拒绝封建迷信的想法一样。
不过博士们是杀不死的小强,在犟种这方面永远很强,他们认为刘彻应该大赦天下,且刀枪入库,马放南山,数年内不在起兵戈。
都没敢说十几年内,就想着用这个数年来劝劝刘彻了。
刘彻才不听劝呢。
“广牧君。”
“启禀陛下,臣也认为此次日蚀现象为上天预警,乃大凶之兆。”
刘彻:?
好你个广牧君,看起来浓眉大眼的,怎么今日也开始和朕背道而驰了呢?
霍去病:……?
那我的天光又算什么!
闻棠:“不过并非是指大汉,而是降给匈奴的预警。”
“臣极其好奇上苍为什么早不下,晚不下,偏偏五月降下预警呢,因此昨日翻遍古籍……”
“书中有言:匈奴五月,大会龙城,祭其先、天地、鬼神。五月是匈奴人龙城祭祀的重要日子,所以上苍在这月降下日蚀,意味着……匈奴当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