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人甜蜜再婚生活[七零] 第67节
作者:
春池星 更新:2025-09-26 10:07 字数:3391
同样心情复杂的陈老政委,极其难得地用温和的语气说:“任务完成了?这么辛苦过来干什么呀?”
顾轻舟板着脸,把报纸背在身后说:“没什么。”
陈老政委说:“真没事?”
顾轻舟说:“没事。”
陈老政委松了口气说:“没事就好。”
他想赶紧把这个活驴忽悠到别的地方去说:“听说你找家具厂定了家具,你这是打算去看家具?”
这事陈老政委听别人念叨过,顾轻舟要给对象置办家具。
顾轻舟点头说:“是的。”然后暗示般说:“难得的乔迁之喜,在村里还办了大席。”
陈老政委并不觉得这是暗示,这就是明示了。
他走回到办公室内,把抽屉打开,里面有他珍藏的一幅字画。
他女儿到底抱有不好的目的去到东河村,该赔礼还是赔礼,人家虽然没有挑明,但态度得放出来。
顾轻舟接过字画,还站在门口不走。
陈老政委眼皮突突跳,问他:“还有事?”
顾轻舟忽然笑了笑说:“您给的字画她不懂。我们也没有合适的还礼。”
陈老政委说:“不用你们还礼,她不懂是她的事,我给了就是给了。”
顾轻舟说:“哪有送礼送给人家不想要的呢。”
“我给的不想要?知不知道那是书画大家的作品?好!”
警卫员在边上扶着陈老政委,劝他消消气。咱们是摆态度,不是摆脸色的。
陈老政委压住火气说:“那应该送什么?”
说完这句话他就后悔了,真不该问啊。
“也不算多难得的玩意。”顾轻舟顺坡下驴说:“农村孩子,就想要硬实点的木料做家具。”
陈老政委面无表情地说:“那你觉得什么木料好啊?”
顾轻舟说:“我也不懂什么木料硬实,所以来问问您。”
陈老政委转头问警卫员:“那边老仓库里还有什么好木料?”
警卫员说:“该烧的都烧了,就剩几根红木...”
顾轻舟说:“那红木就红木吧。”
陈老政委瞪着眼珠子说:“我说给你用了吗?”
顾轻舟说:“那你烧了吧,我去王师长那边转一圈。”
说完装作要走,转身露出手里的《大众日报》,照片上的青梅呲着小白牙冲着陈老政委笑。
陈老政委马上叫住他说:“你要有用就不烧了,我跟家具厂打个电话。”
“好端端地让您送这么多东西。”顾轻舟说:“您不是要把这些木头留着给陈李利同志做结婚家具呢?”
“留什么留?值得我留吗?!别得了便宜又卖乖。”陈老政委血压又要上来了,他指着门怒道:“给我滚!”
“是!”顾轻舟帅气地敬个军礼,利索地从门外把门关上了。
他刚走开几步,门从里面打开。
陈老政委被警卫员扶着,他心气不顺地指着顾轻舟的鼻子说:“你说你,还没结婚就这样替人家打算。”
顾轻舟微微一笑说:“结婚报告已经交了,回头我就要去跟她求婚。”
陈老政委真想堵住耳朵:“你求婚就求婚,别跟我说。”
“不说不行啊。”
顾轻舟往回走了两步,笑着说:“主要是这套黄花梨家具让我更有求婚的底气,感谢首长关爱,回头成了我一定敲锣打鼓感激您。相信令千金,也会对此表示高度的赞扬。”
陈老政委闭了闭眼。
他身边的警卫员心疼地说:“顾团长,你快走吧,求你了。”
顾轻舟点点头:“那我真走了。”
陈老政委感觉吃的是过期降压药,跟警卫员说:“去,跟戏剧院打电话,重重的处罚她!另外让她今年都别再过来了!”
第33章
东河村,青砖院。
“照相机真的好神奇,照出来的我跟你们眼里的我是一样吗?”
赵小杏端详着报纸,左看右看。四人合照里,她挨着青梅一起,笑得很灿烂,一看就是一伙的。
不等青梅说,赵小杏先说:“我觉得跟镜子里的我不一样,镜子里的我比照片上胖。照片怎么还把我拍瘦了呢?我好不容易吃出点肉。”
小燕拿着剪刀打算把《大众日报》上的照片剪下来放到相框里挂着。
农村来个照相的不容易,登上报纸剪下来的更是难能可贵。她把青梅上报的照片全都攒起来,就等着新房子盖好以后统统挂在墙上。
青梅指着报纸内容说:“记者同志真好,还说‘她们的友谊一定会地久天长’。你说我要是想跟陈演员做朋友,她会答应吗?”
赵小杏摇摇头说:“她长得没你娇气,性子却比你娇气。我看你们俩不是一路人。”
青梅撅着小嘴,想了想,一骨碌从炕上爬起来。
“难得休息,咱们给市戏剧院写感谢信吧!咱们看完演出也不能忘记陈演员的付出啊,你看后来把她累的话筒都要拿不住了。咱们得好好感谢人家。”
赵小杏回忆那天的样子,觉得陈演员的表情并不像是累,反而像是遭受了奇耻大辱。
为什么会这样,她想不明白。
也许演员都比较敏感吧,有个成语不就说“水土不服”么,说不准就是‘水土不服’,不舒服,表情就没控制好。
青梅觉得以个人的名义不够正式,演出是给整个东河村演的,要是感谢最好带上东河村比较真诚。
“咱们就往好里写,说不定写好了,还会再来呢。”
青梅美滋滋地说:“你俩谁陪我去大队部,我想跟金队长说说这件事,要是金队长也愿意写两句感谢的话,那就更正式了。”
赵小杏放下报纸说:“我陪你去。前天下了雨,山里野菜都冒出来了,我陪你去完,咱俩到山里挖野菜去?要是有蘑菇采点蘑菇晒着,回头小鸡长大了,小鸡炖蘑菇也不错啊。”
“成呀。”青梅坐到炕沿边趿拉着拖鞋跟小燕说:“你在家里学习,奶奶要是醒了你帮我说一声啊。”
小燕说:“你们要是山上记得带上水,把麻绳捆在鞋子上免得打滑。”
青梅点头说:“好,晚上你随便做点,天黑之前我们就回来。”
小燕说:“好。”
青梅安顿好家里,出了炕屋的门开始穿鞋。
她的正房外面有个小堂屋,相当于客厅。家里经常来人就在门口换上拖鞋到客厅里坐着,不再让人到炕上坐着。
这年头大家都没太大的讲究,经常把鞋子穿到炕下面。干完活衣服不换洗就坐在炕上,临睡觉前才扫一扫。
青梅觉得这样不卫生,要求不了别人,就从自己要求。
家里都是女同志,对这个要求很认同,都是爱干净的好同志。
青梅把家里剩下的信纸带上,跟赵小杏往大队部办公室去。
金队长在办公室打电话,看她们来示意了一下。青梅和赵小杏就坐在木制沙发上等着。
金队长打完电话,问青梅:“今天你休息吧,怎么还过来了?”
青梅把要写感谢信的意思跟金队长说了,金队长也在心里头感谢陈李利他们的精彩演出,要给路费油费,他们也不要,饭也不吃,演完骑车就走了。
这怪让金队长内疚的,觉得没招待到他们,显得东河村没礼数。
“你的想法很好,我这两天也一直想怎么感谢他们。要说寄特产,咱们村里也没有什么特产,要说打电话,我也不知道说些什么好。”
金队长从抽屉里拿出大队部的信纸说:“不用你的信纸,用我的,我的信纸上面写完再盖个大队部的印章,这样于公于私都显得咱们重视和感激。”
青梅说:“那好啊,咱们怎么写?”
金队长说:“不一定要华丽的词汇,就用咱们朴实的语言感谢就好。你们先组织语言,我去广播室放个广播,看看还有没有乡亲愿意过来写感谢信。”
青梅说:“那可太好了,我还想着动员大家一起写。”
金队长过去放广播,青梅跟赵小杏俩人憋了几句感谢的话。剩下空白的地方打算让其他人写。
不大会功夫,办公室就来人了。
几个知青结伴过来,问感谢信在哪里写。青梅就把笔纸和位置让给他们。
后来又来了不少观看过演出的乡亲,这些人不少在夜校学过会写字,难得有跟外面联系的机会,也想着感谢那天演出的人员,纷纷写下自己真诚的问候。
青梅等到最后,一共来了三十多位村民参加感谢信的书写。
“好了,我这里有邮票,贴上就寄过去吧。”金队长打算自己寄。
青梅赶紧说:“我来吧,正好我俩要从那边路过。”
赵小杏指着地上的箩筐说:“我们要去山里挖菜。”
金队长于是把感谢信交给青梅。
青梅跟赵小杏到供销社外面的邮筒前,青梅趁着赵小杏进到供销社买好吃的,自己赶紧把提前写好的小纸条塞到感谢信里,一起封上信封丢到邮筒里。
“走吧?”
“好。”
春耕已经进行到后半段,四月底的天气转暖。
北方不少候鸟飞了回来。
青梅跟赵小杏往后山上走。
后山是个统称,从东河村最近的山开始,连绵五六座山峰都被叫做后山。
其实每座山都有自己的名字,大家不爱文绉绉的叫,一律叫做后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