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作者:鸢尾见花      更新:2025-09-26 10:19      字数:3690
  
  百年的光阴,横亘在他们之间。
  她是山野凡女,他是方外真人。
  他曾是她懵懂情窦初开的全部念想,是她漫长孤寂岁月里一盏微弱却永不熄灭的心灯。
  而他,纵使道法通玄,也终究斩不断红尘深处那一缕最纯净的牵绊,她的身影是他漫长道途中一处无法磨灭的印记,是繁华落尽后心底最柔软的角落。
  “婉年……”玉蘅子真人的声音响起,低沉而温和,如同山涧清泉流过卵石,带着一种穿透时光的平静,“此茶,凉了。”
  徐婆婆布满皱纹的脸上,缓缓绽开一个极淡、极浅的笑容,那笑容里没有怨怼,没有遗憾,只有一种尘埃落定后的释然和暖意,如同深秋最后的暖阳。
  “是啊,凉了。”她轻声应道,声音苍老沙哑,却异常清晰,“就像我们的日子,看着很长,数着数着,也就到头了。”
  她抬起布满褶皱的眼皮,目光平静地看向玉蘅子,那双阅尽沧桑的眼睛里,清晰地映着他的身影,如同百年前初见时那般专注。
  她总在暮年的晨雾里想起初见时的光景。
  ——那时的玉蘅子还是个浑身带着山风锐气的少年,刚卸下青城山的道袍,背着桃木剑下山历练,眉眼间燃着未被世事磨平的锋芒,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眼神里盛着三分傲视天下的桀骜,七分追寻道心的纯粹,仿佛这世间万千纷扰,都抵不过他剑穗上那颗随步伐轻晃的琉璃珠。
  她记得他站在古渡边的青石上,白衫被江风掀起边角,露出发髻里束着的红绳,分明是初涉红尘的模样,却自有股“敢向天地问公道”的磊落。
  那时的他,连拂去肩头落雪的动作都带着三分洒脱,七分清朗,宛如从画里走出来的谪仙。
  可如今再看,案前煮茶的老人指间已爬满皱纹,她望着他,忽然惊觉岁月竟这般不留情,怎么一转眼,那个剑指苍穹的少年,就成了老者?
  岁月不饶人。
  “我知道你要走了。”徐婆婆的话语平静得像在陈述一件再寻常不过的事,“这次,是真的走了。”
  玉蘅子真人捻着拂尘的手微微一顿,指尖传来玉质的冰凉。
  他深深地看着她,看着这个自己记了一生,错过一生的女子。
  百年岁月,她没有痴缠,没有怨天尤人的哀叹,只是安然接受了他的毁约,守着一份早已超越情爱、融入骨血的平静相望。
  “缘起缘灭,皆有定数。”玉蘅子真人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几不可闻的喟叹,那是对天道的敬畏,亦是对眼前人百年孤守的心疼与敬意,“你我尘缘,早已尽了。强留于此,于你于我,皆是无益的牵绊。”
  徐婆婆点了点头,目光投向那棵巨大的、金黄的银杏树,眼神悠远:“尽了……也好,当年,我等了你一天一夜,三月初三,上巳节,你没有来,或许从那一天开始,我们的缘分就已经是断了线的风筝了……”
  一片叶子恰好落在她布满老茧的手背上,她轻轻拈起,动作温柔得像捧着易碎的珍宝。
  “玉郎。”她忽然唤了他,这个尘封在心底、几乎要遗忘的称呼,此刻唤出来,却异常自然,带着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我不怨你……从未怨过。你有你的道,我有我的路。能在这山野之间,隔着这山水岁月,知道你还在某个地方,好好地活着,修着你的道……这五十多年来,我作为阴厨,我也在尽力做好我的职责,这能让我从某种程度上说,和你一起并肩前进,这让我……很安心。”
  玉蘅子真人的心湖,因这一句“很安心”而微微震荡。
  修行百载,早已心如止水,此刻却泛起一丝涟漪。
  他看着她平静的侧脸,看着她手中那片金黄的叶,仿佛看到了她无声而坚韧的守望。
  他对她的感情,最初,是少男少女的爱慕,而后,是有缘无分的遗憾,现在,是守望相助的……承诺。
  这份情,早已超越了男女之爱,升华为一种更宏大、更纯粹的存在。
  “贫道……亦然。”玉蘅子真人缓缓开口,声音里有种难以言喻的郑重,“你在此处,便是贫道心中一处净土,数年来,从未变过。”
  他站起身,衣袂在落叶中微微拂动。
  徐婆婆也扶着石桌,慢慢地站了起来。
  两人之间,隔着一张小小的石桌,几步的距离,却仿佛隔着一生一世。
  玉蘅子真人从宽大的道袍袖中,取出一物。
  ——并非什么灵丹妙药,也不是仙家法宝,而是一枚小小的、用银杏叶脉络精心压制而成的书签,叶片脉络清晰,边缘流转着极其微弱的、温润如玉的青色光晕,显然是经他法力蕴养过。
  他将这枚小小的书签,轻轻放在徐婆婆布满皱纹、微微颤抖的掌心。
  “此物平凡,却蕴此间百年山气,此树灵意。”玉蘅子真人的声音低沉而清晰,“见它,如见此谷,见此山,见……此心。”
  徐婆婆紧紧攥住那枚带着微温的书签,枯瘦的手指抚过那清晰的叶脉,仿佛抚过流逝的岁月。
  “多谢你的徒儿一次次救我外孙女,这份情,也算是你还我了,我们两不相欠。”
  “这是他们年轻人的缘法,他们有他们要走的路,就像,我们已经走完了我们的路。”
  “也是。”
  徐婆婆没有再说话,只是抬起头,深深地、深深地看了玉蘅子真人一眼。
  那一眼,仿佛要将他的身影,连同这满谷的金黄,一起刻进灵魂的最深处。
  玉蘅子真人也凝视着她,目光深邃而平静,带着一种洞悉一切的悲悯与了然的温柔。
  他微微颔首,如同一次无声的诀别,也像一次永恒的承诺。
  然后,他不再停留。
  青色道袍的身影,在纷飞的落叶中,转身,朝着谷口的方向,缓步走去。
  没有御风,没有腾云,只是如同一个普通的旅人,一步一步,踏在小径之上。
  那背影显得格外孤寂,又带着一种超脱尘世的决然。
  徐婆婆站在原地,没有呼唤,没有追赶。
  她只是紧紧地攥着掌心那枚小小的银杏书签,目光追随着那个渐行渐远的青色身影,直到他转过谷口那块巨大的山岩,彻底消失在视线之外。
  山风依旧,卷起更多的落叶,在她身边飞舞盘旋。
  一滴浑浊的泪,终于从她布满皱纹的眼角悄然滑落,无声地滴落在脚下的落叶上,迅速洇开,消失不见,但那泪水中,没有悲伤,只有一种彻底的释然和圆满。
  她缓缓低下头,摊开掌心,看着那枚流转着微光的银杏书签,苍老的脸上慢慢浮现出一个无比平静、无比安详的笑容。
  “走了……也好。”她对着空谷,对着漫天落叶,对着自己那颗终于彻底安宁的心,轻声低语,“此心……已在一处了。”
  在她身后,那棵巨大的苍松在风中轻轻摇曳,每一枝叶都在夕阳的余晖中闪耀着温暖的光芒,如同无数双温柔的眼睛,默默地守护着这方小小的天地,守护着一段超越了生死、超越了时空、归于永恒的寂静相守。
  此生,不复相见。
  两颗心,再无分离。
  当缘分已尽的时候,两颗心都不会再有遗憾。
  我们不会再相见,但我们,也不会再分开。
  第360章 高考
  六月炽烈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泼洒在考点外的柏油路上,蒸腾起肉眼可见的热浪。
  空气里弥漫着夏蝉不知疲倦的嘶鸣、家长焦急的絮语、以及考后解放的喧嚣。
  警戒线拉开,无数年轻的身影如同开闸的潮水,带着疲惫、释然、兴奋或迷茫,涌向翘首以盼的家人。
  沈聆夹在这股洪流中,脚步却显得有些轻快,甚至带着点雀跃。
  她穿着一件干净的白色棉布连衣裙,乌黑的长发简单地束在脑后,露出光洁的额头和明亮的眼睛。
  百日前的重伤濒死、煞气缠身、灵元草燃尽本源的虚弱,仿佛都成了遥远而模糊的噩梦,在连日来的细心调养之下,身体已经大好,并如期参加高考。
  此刻的她,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身体里充盈着久违的健康活力,只有偶尔在奔跑跳跃时,心口深处会传来一丝极其细微、几不可察的隐痛,提醒着那场惊心动魄的牺牲与守护。
  三天紧绷的高考终于落下帷幕,笔尖划过试卷的沙沙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但更多的是一种如释重负的轻盈。
  “英语听力好快啊今年……”
  “最后的作文好难。”
  “我有几个单词忘记了,算了,都考完了,晚上去放松一下!”
  “我要去网吧,有没有人组团?”
  ……
  听着周围同学们兴奋的声音,沈聆也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这阶段以来,考试的压力、阴厨的压力、生死的抉择在这一瞬间都得到了释放,她考完最后一场、放下水笔的时候,感觉到如释重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