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章
作者:
悟空嚼糖 更新:2025-09-27 09:51 字数:3740
他走着劝学里的每条路,一直走到天黑,捉到一只蝉,捏着它返回空荡荡的屋子,自语道:“我让自己什么都不想,可还是路过她家门口最多。”
他问蝉:“她见到我不脸红了,是不是证明我仅是她同门了?我是不是正好可以收起不该有的心思?”
奚骄在劝学里购宅是为了之后来往崔学馆便利,次日他就回了宜年里,跟随父亲学习《易经》。将来如无变故,他会入仕神部起家,必须得读懂《易》学。
今天是尉窈第一次从劝学里去皇宫,她没让阿母送,天没亮出来最近的南门,以一小袋谷粮的价坐上去阊阖城门的双牛木篷车,此车很快坐了四人,车夫挥鞭启程,走城外官道往西再折南。
租车这类的买卖人走动地方多,颇有见识,他们肯收谷粮,说明洛阳城内、城外肯定有别的生意也暗中以粮代钱进行交易了。
当越来越多的洛阳百姓不信任朝廷造的钱,就是人祸的开端!
第215章 御食监女官
不过眼下的洛阳内城,尚无商贾敢违反“太和五铢”的流通诏令.尉窈从阊阖城门外下车,此时天色初亮,城门口拥挤不堪,瑶光尼寺的营建带动了附近各类生意,最明显的是食摊商家,把路两旁所有能落脚的地方全占了。
“江南的米粥——”
“漠北的羊骨汤——”
“河阳县的蒸饼,买饼送菜酱喽。”
河阳县离洛阳不远,就在城西皇女台再往西。
尉窈从饼摊上买了一张厚饼,抹上送的一小勺咸酱,花费了三文钱,然后去旁边的食摊买一碗羊骨汤,一块肉都没有的清汤,花费是一文钱。
当初江书女告诉尉窈早食也可以从奚官署吃,根本实现不了,因为奚官署的早食时间非常早,非宫女身份的宫学讲师最早的进宫时间有规定,等尉窈走到奚官署,庖厨早熄灶了。
她边嚼着饼,边看徐徐进城的旅人和商队,这时方真切体会到何谓“天下煕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拿她自己为例,每月俸钱为三百,如果每月讲够二十七天,并且十六名宫学生全能通过女官的月考核,她的俸钱就可提高一秩,拿到四百钱。但是她早晚出行、吃饭的费用全算上,四百钱能剩下多少呢?
一队骑士于旁边下马,打断了尉窈思绪,是元恌,食客们全识趣腾出铺有筵席的位置,元恌坐到尉窈对面,武士们围坐周围。
元恌问:“你不在宜年里住了么?”
“我搬去劝学里了。”
“我这个月还得在宜年里住。”元恌撅下嘴,滔滔不绝抱怨:“我现在每天上午学诗,下午学尔雅,还不如回皇宗学轻快呢。尉女郎,你是怎么背诵文章的?你不知道,《尔雅》的《释诂》篇太难背了,在我看来,那些字和字之间毫不相干,就和一群跳蚤一样!可是夫子偏说这些跳蚤有相似的地方,哼,反正我是学不来。”
尉窈耐心听着,问:“释诂是一词释多词,殿下学到哪个词了?”
“聚。”
尉窈立即背诵出:“揫、敛、屈、收、戢、蒐、裒、鸠、搂,聚也。”
背对了!元恌嘴巴撅更长了。
尉窈问:“夫子把每个字为何具有‘聚’的意思仔细讲解了么?”
“讲了,他讲的时候我能听明白,每个字都引用典籍里的故事告诉我了,但是他讲完以后,我还是背得很辛苦。今天早上一起来更记不清了。”
这可怎么办呢?尉窈自己的法子是背不过硬背,然而她知道一部分小童就是开窍晚,加上玩心重,遇到晦涩文章跟看天书似的难。“聚之前的释‘美’,殿下现在能背全么?”
“释美?”元恌的胖下巴微抬,边想边说:“有皇皇、藐藐,有嘉,有珍,嗯……还有……还有穆穆。”他摇头,剩下的想不起来了。
唉,《尔雅》太难了!比背诗难多了!
尉窈拿出行囊笔和纸,写出剩下的答案,在其中加了一个不属于“美”意思的“乔”字。“我多写一个其余意思的字,殿下能找出来么?”
元恌之前是背过的,在看到这几个词时当即回想起来,他指着“乔”说:“是这个。”
“答对。”尉窈笑着宽慰对方:“《释诂》的本意,是让我们用现在能理解的语言解释古字,你知道‘乔’字没有‘美好、美盛’的意思,就代表你已达到这组词所需的基础。剩下的是日复一日的重复温习,而非一天内把从前学过的全牢记。”
元恌眼中绽放神采:“女郎说得有理!”
尉窈再道:“等明年,殿下长大一岁,肯定比今年的殿下更聪明,想事情更透彻,对文字的理解也会提高,学习《尔雅》别篇一定不会像现在一样吃力了。”
“是的是的!女郎,我有个同门叫元世贤,便是先前在奚官署和我同行的郎君,他学习比我还要吃力,只要夫子张嘴,他就犯困,你有好法子教元世贤听课吗?”
这顿饭吃的,四文钱干四千钱的活!
尉窈:“有法子,一个月应当能改掉瞌睡习惯。”
元恌来时抱怨满腹,走时昂首阔步,他去瑶光尼寺看营造的进展,遣武士去宫里找到元世贤的父亲元嵩,告知如何改元世贤瞌睡之法。
这名武士是元恌现居之地清河王府的人,七王年纪小可以胡闹,武士不敢,毕竟武中郎将元嵩是任城王之弟!武士对元嵩实话实讲,说主意非七殿下琢磨出来的,而是宫学一名姓尉的女讲师教给七殿下的。
武士离去后,元嵩才呢喃:“尉讲师,看来就是兄长护卫长赵芷的女儿尉窈。”
元嵩的兄长是任城王元澄,因元嵩在宫里的时间多,手下亲信也多,任城王就嘱咐弟弟,平时多派一队禁卫在奚官署附近巡查,后宫争斗不输前殿,如果尉窈遇上难事,能帮则帮,一旦遭人陷害,先把人保住。
事情就是这么巧,元嵩走向斋宫巡查时,另个方向来了几名御食监的宫女,元嵩拦住这行人,照惯例询问:“平时都是御食小监梁氏来,怎么换人了?”
当先的女官姓张,先行礼再答:“梁小监的妹妹在奚官署犯错被打死,梁小监因悲痛犯了心疾,我姓张,也担任御食小监,今天起由我送早食。”
元嵩顺道在这些人前面走,等他点完此处的羽林军人数回到斋宫前方时,宦官王遇把食盒提出来,训斥张女官:“怎么搞的,庖厨换人了?今天的粥食不对陛下胃口!”
张女官刚要解释,元嵩突然意识到什么,他大步过来压着声责怨:“莫在此处喧哗,你去侍奉陛下,我和她说。”
张女官暗骂倒霉,几人随元嵩走出斋宫范围,元嵩警告道:“做好你们该做的,御食监要是缺人,就报给长秋寺补人!而非向陛下狡辩你们为何失职!”
“是。”
元嵩背身而走时,给跟前羽林兵一个眼色。
禁军的武勇,武力次格者为虎贲,上格者才有资格为羽林,此名羽林小心尾随,半个时辰后回来禀告元嵩。“她们很小心,我找了好几个宦官、宫女换着法尾随她们,都没听到只言片语。不过我相、咳,我有个同乡在御食监,听到御食小监张氏和另名御食小监梁氏的谈话了。”
“她们提没提到姓尉之人?”
第216章 女官势力
羽林兵:“张氏太机敏了,先说自己‘遇到禁卫军将军了,事没办成’,梁氏询问原因,张氏提醒‘当心隔墙有耳’,我同乡就没敢再偷听。”
元嵩:“因为遇到我,事没办成……那她所指的‘事’,便不是给斋宫送早食的差事。”看来非他多虑,张氏很可能想贿赂斋宫的宦侍,将陛下不满早食滋味的怒火,辗转嫁祸至尉窈。
而赵芷护卫之所以担心她女儿尉窈陷入宫女争斗,正是因为奚官署先前被打死的一名宫女。
两桩事,对起来了。
羽林兵:“我相好的还告诉属下,张氏名嘉,是御食监主事女官张安姬的人。梁氏名玄童,与张嘉是同乡。张安姬年逾四十,是刘宋时期被俘进宫的。”
“啪”,他后知后觉说漏嘴了,给自己一耳刮子。
元嵩轻点下头:“这件事到此为止,嘱咐你相好的,不要再打听。”
以元嵩的手段,绝对能悄无声息地杀死张氏、梁氏,但是没必要。
一则,同样的招数,张、梁不能使用第二回 ,此次灾祸,他已经给尉窈挡掉了。
再者,杀张、梁,会给尉窈引来更大的灾祸!
后宫女官势力的错综往来,不逊世家大族之间的姻亲复杂,杀掉张、梁二女,势必惹张安姬揣测。试想张氏都那么谨慎警觉,在后宫待了二、三十年的张安姬,担当着御食监这等被十足信任之官位,张安姬得多么精明!此人背后也定有更坚实的倚仗!
所以不管为尉窈着想,还是元嵩为自身着想,今天这事都得到此为止,确定御食监里有宫女想给奚官署里死掉的梁姓宫女报仇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