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作者:悟空嚼糖      更新:2025-09-27 09:53      字数:3761
  
  皇帝脸色难看,看赵芷、元澄一眼,没言语。
  这就是还有大臣要来。
  果然,片刻时间,清河王元怿带着北中郎将元苌、徐州刺史元寿兴一起进殿。
  这二位宗室大臣,先说元寿兴,此人年少时就以聪慧闻名,可惜早年和王显结仇,才一直于地方任职。
  元苌的履历了不得!不仅数次率师击退柔然进犯,还在迁都前后代管旧都诸事,后又一路平北,再随孝文帝南征,可谓战功累累!如今元苌除了担任北中郎将,还兼河内郡太守。
  朝廷最广阔的养马场,就覆盖了河内郡地!
  赵芷才回京,不明白元寿兴、元苌的突然出现意味什么,不过她注意到任城王不满看了清河王一眼,显然元寿兴和元苌被调回京一事,是清河王密承旨意执行,摄行朝议的任城王不知。
  任城王没提前得消息,那她女儿尉窈极有可能也不知,也被皇帝疑心。
  最后一位大臣来了,是广陵王元羽,看他衣裳沾土带皱,就知今夜又去翻墙了。
  皇帝气元羽不堪重用,却也最不提防他,于是唤:“四叔到朕跟前。”
  “是。”元羽低着头听令,这么严肃的时候他仍记仇,把侄子元愉挤开的时候,故意踩对方一脚。
  皇帝扫视诸臣,告知今夜叫他们来的原因:“太师送来相州刺史王显犯的十余桩大罪,王显现已伏诛,太师愤怒,还要问罪王显三族,只是太和十六年修改了刑法后,夷三族重刑轻易不得施行,所以朕叫你们过来,阅看王显之罪,商议一个让太师满意,宽猛得中之法。”
  说完,他指御案上的文书,命令:“赵芷,拿给他们看。”
  朝中诸事现由任城王职掌,赵芷不能迟疑,只得先递给任城王。
  元澄细阅,烛火照清他渐冒的汗珠。
  文书中先提,王显得势张狂,明为御医,然暗中勾结流民盗贼,将贼寇转为监察百官的暗探,恃天子势构陷良臣……
  让元澄紧张的,不是这些罪过,而是接下来王显供述了一件事,王显在平城旧宫时,与白衣侍卫赵修一起贿赂孝文帝跟前的宦官“双三念”,造成小冯皇后被废,使幽皇后重得孝文帝宠,夺取了中宫之位。文书里再言,幽皇后得势,才能趁孝文帝南征之际,托女巫进宫施行咒术,咒孝文帝重疾,终致帝崩。
  是以王显罪孽深重,该夷三族!
  汗珠淌到元澄的眼里,他想,别说有心计的王显了,就算愚蠢的赵修,也绝不敢自作主张去贿赂双三念,跟幽皇后结势。
  只有一种可能,当年这件密事,是现在的皇帝元恪指派的!
  也就是说,太和二十年的那一晚,幽皇后伸向文昭皇后高照容的刀子,沾着元恪的罪孽。
  奏书记录的,哪是王显的罪证,而是皇帝害母的罪证!
  元澄进一步揣度,今夜凡阅看文书的臣子,都有可能变成天子与太师角力的棋子。
  不,弃子!
  “司空。”皇帝催促元澄了。
  元澄回神。
  旁边的清河王元怿伸手要接文书。
  元澄两息犹豫,做了个君臣皆惊的举动!
  尚书省。
  尉窈白天在西柏堂处理政事,只能腾出夜里时间决断诸曹的章奏。
  月高悬,风低送。
  脚步动静打破安宁。
  “尚书令,请随我等去式乾殿。”来者全是左右侍卫,有尉窈认识的,也有陌生面孔。
  她把官帽戴上,边走边问:“出什么事了?”
  “我等不知。”
  廨舍外还有两名侍卫,其一是奚骄,人多嘴杂,奚骄只能提醒她:“路黑,尚书令行走要小心。”
  到达式乾殿。
  尉窈才迈进门槛,就听见器物摔碎声,紧接着是近侍、宦官的惊喊。
  尉窈三步并两步,看到皇帝倒在榻上,她立刻挡开众人站到榻前。
  幸好崔御医在,速速下针,皇帝发青的脸色才稍稍恢复。
  “怎么回事?陛下又因何事忧懑生疾?”她厉色询问周围。
  皇帝苏醒,在她搭在榻上的衣袖边轻点两下,说:“尉窈,留下。”
  待侍卫都退出,元恪坐起,问:“元勰把王显的头送来给朕,你可知道?”
  尉窈“扑通”跪倒,承认:“臣知道。”
  “朕的式乾殿,太极殿,都露成筛子了。”元恪冷笑。
  尉窈立即辩解:“臣不敢在式乾殿、太极殿安插耳目!太师寄物给陛下,臣不敢不探查,这才在驿官进宫门的时候,检查了所寄之物只有头颅和奏书。”
  此刻每一息的安静,都似摇摇欲坠之山,朝着尉窈头顶碾压。
  “起来吧。”元恪叹声气,指一下御案,说:“元澄撕了奏书,还能拼起,你看完,朕再问你。”
  “是。”尉窈起来的时候,手背抹眼,把泛起的汗抹到眼部,放下手时,任谁都分不清她泛红眼眶中的水莹是泪是汗。
  奏书虽碎,拼起来不太费力,尉窈拼好后一阅,顿时把皇帝再犯病的原因猜出个大概……彭城王通过王显的招供,逮到了皇帝早年间和幽皇后结势的把柄,一旦彭城王将奏书内容散布,皇帝就摆脱不了弑母的嫌疑。
  彭城王此举,摆明了要和皇帝撕破脸!
  尉窈紧接着思索,皇帝想反击,就得先一步宣告彭城王有大罪!
  彭城王向来谨慎不犯错,那便只有诬陷。
  而最有用、最快的诬陷手段,是让彭城王也犯同样的罪过……杀害宗王至亲!
  皇帝要择为“弃子”的宗王,肯定要有贤良名声。
  官职要高,要在朝廷有威望。
  所以人选是……清河王,元怿?
  可是想实现此事,还欠一个契机。
  元恪走近,从案侧取出另卷文书。
  尉窈接过来展开,看清楚内容后,牙几乎咬烂嘴内的肉。
  第461章 于皇后崩
  帝杀后,杀便是,何必用如此卑劣的手段!真是让臣子寒心,以效忠这样的君主感到羞耻!
  文书上写有显阳殿的女官、宦官告发皇后联络朝官的诸多事,朝官有前殿中郎元昭、前左中郎将茹皓、直寝将军刘胄,以及宦官秦松。
  其实这些罪不算重,重的是最后一桩!
  皇后的妹妹于宝妃供述……皇帝前次头疾昏迷,皇后不见悲伤,还道:“皇帝该有子嗣,如此我也可为常、冯。”
  “常”和“冯”,显然指和平元年崩逝的常太后,和太和十四年崩的冯太后。这二位声名显赫的太后,都是在帝驾崩后,通过抚养太子成为掌权者,同时让家族荣显,王爵加隆。
  尉窈:“臣看完了。”
  此时此刻,皇帝对付彭城王的全盘谋划,她捋顺了。
  皇帝既然把徐州刺史、河内太守召回京部署,便表明要和彭城王兵戎相见。什么萧梁正值内乱,什么社稷苍生,皇帝顾不上了。
  但皇帝……元恪这个人,很在意一件事,便是史书留名!哪怕是他先违背孝文帝的嘱托,无端猜忌彭城王,他也会用尽手段让朝野颂扬他是位宽厚君主。
  所以元恪谋划的第一步,是皇后崩逝,由朝廷诏令彭城王回京参加丧仪。
  接到诏令的彭城王将进退两难,回京是死路,抗旨则不忠,仍执意不回洛阳的话,贤王的名声定会被史书质疑!如果传旨的大臣是同样有贤王美称的清河王,清河王若死在扬州,那彭城王不必等到后人读史,就会遭到朝野唾弃。
  那时元恪再向扬州发兵,兵出有名。
  元恪:“朕跟皇后是夫妻,情分跟其余嫔妃不同,朕给皇后解释的机会,只要她承认是于宝妃诬陷,朕就当没见过这份奏章。”
  “陛下仁慈。”尉窈垂低的眼中,尽量克制讥讽。
  奏章上呈时,均为两份。
  现在另一份,由宦官杨范递给了皇后于宝映。
  “陛下卧病,不能亲自来问皇后,命奴来问清事情原由……皇后,京兆王妃陈述之罪,你可认?”
  于宝映双目憋红,若此刻身在荒野,她一定放肆大哭、大笑!不惧被人嘲讽疯癫!
  真是满纸的歹毒!
  如果她认罪,皇后自然做不成了,于家也要受牵连。
  如果她不认,妹妹宝妃就得担诬陷皇后的罪名,然后风言风语继续中伤她,最终仍难掌中宫。
  “陛下啊……你想杀我,直杀便是,为什么用这种手段?让我瞧不起你。”于宝映以袖捂脸,满腔愤懑,只能含糊吐露。
  杨范听不清,问:“皇后?什么?”
  于宝映放下衣袖,冷声道:“你去外面等着,我做过何事,没做过什么,都写给陛下。”
  杨范道声“是”,领着一众阉臣退至殿外。
  他的一名心腹忐忑不安,悄声问:“若皇后认罪,当真喂她鸩药?”
  杨范瞧着天上月,只叹息,不说话。
  没多会儿,殿内传出哭声,杨范等人再进来的时候,于皇后已经没了气息,铺在她脸庞下的纸,画着个骑马驰行的彩衣女郎,女郎的发被风吹,脸被太阳光映,笑容是那么纯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