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风物志 第214节
作者:
怪诞的表哥 更新:2025-10-13 11:52 字数:2886
“多谢。”
裴念笑了笑,已是释然。
殷婉晴道:“一般而言,从结业试到选官、授官,至少需有三个月。但你是特例,朝廷马上就会给你安排六品官职。先别不满,我知道你在瑞国就已经是这官阶,可在雍国毕竟是第一个女官。”
裴念知道这是特事特用,遂问道:“需要我做什么?”
“你代替顾经年去西南一趟。”
“什么?”
裴念颇为诧异。
她本以为雍廷给自己授官,是为了应对顾北溟之乱。
“去西南……做何事?”
“具体的暂时还不清楚,只知西南大旱已久,兄长准备亲往赈灾,你随行便是。”
裴念更是讶然,道:“这种时候?”
东面边境正蕴藏大祸之际,太子本该坐镇朝堂才对。结果反而去了西南。
要么是为了迷惑顾北溟;要么是雍帝借机削弱东宫之权;要么就是西南有更重要的事。
裴念还注意到殷婉晴方才说的是“代顾经年”,便问道:“顾经年会去哪?”
“他没告诉你?”殷婉晴再次这般问道。
“没有。”裴念道:“你们若是想把我当作控制他的人质,恐怕要大失所望了。”
之后,她们就此聊起了一些细节。
老黑在厨房烧了饭,几次到堂外探头往里看,也不敢打扰她们,只好挠了挠头转回去。
待到傍晚,终于等到了顾经年与凤娘回来。裴念与殷婉晴还在谈话,而饭菜都被高长竿与炎二吃光了。
“我再去烧……”
“不用了。”顾经年道:“我有话与你们说。”
于是,家中几人都被唤到了大堂上。
见顾经年脸色比平时严肃些,老黑便责怪高长竿、炎二不知分寸。
“我近日会离开一趟,火伯,你随我一道走。”
“是。”
老黑道:“成业侯放心,我们会看好家的。”
“谁让你看家了?”凤娘没好气地骂了一句,道:“你们都收拾收拾,准备随我出门一趟。”
“啊?为什么?”
“有炎大、阿猛他们的消息了。”
事情来得突然,老黑、高长竿等人都十分意外,连忙问道:“那还回来吗?”
之所以这般问,因为上一次凤娘也只说出门一趟,结果却把他们从瑞国带到了雍国,中间还经历了太多的磨难。
凤娘不答话了。
显然,这趟出门很可能是不回来。
雍国虽好,终非她的家园。
老黑看向高长竿、炎二,从他们的眼神里看到了舍不得与害怕。
好不容易才过上安定富足的日子,他们当然不愿意离开。但他们也知道,这一趟是为了找到失散的炎大、阿猛,无论如何都是得走的。
半晌,老黑道:“饭菜都被高长竿和炎二吃光了,我再去烧。”
“不必了。”凤娘道,“随便吃些罢了。”
这次,老黑却是很执着,道:“一家人还能一起吃几顿饭啊。”
不管别人怎么想,在他心里,大家一起生活了这么久,那就是一家人了。
富足而平静的生活就此被打破。
次日,顾经年就只带着火伯离开了,之后裴念授了官,出门公干,于是卫语诗也带着张氏兄弟搬去了赵国公主府。
数日后,老黑、高长竿、炎二、琴儿、落霞就跟着凤娘离开了雍京。
走之前,他们还是把成业侯府打扫得干干净净,所有的床榻、家具都铺上布防尘,做好了再回来居住的准备。
如果没能再回来,那很可能是他们已经踏上了寻找沃野的道路。
“走吧。”
最后看了一眼熟悉的亭院,老黑关上门,用大粗铁链锁好,把钥匙放进怀里,转身离开。
而在一阵伤感之后,几个赔钱货很快又没心没肺起来,在马车上因为争抢烧饼而不亦乐乎。
高长竿没能抢到烧饼,大失所望,觉得跟着凤娘不如跟着顾经年吃得饱,遂向凤娘问道:“顾公子,还来吗?”
“嗯,他去办一件事,便来与我们汇合。”
凤娘什么都没告诉这些赔钱货们。
这次出门其实是顾经年与雍廷交换的条件。
缨摇有可能在连州,凤娘此行就是去寻找,而雍廷不能干涉,反而会帮助他们,因为顾经年将助雍廷安抚顾北溟。
一旦凤娘顺利找到缨摇,顾经年便不再需要待在雍国,到时他将擒下顾北溟去瑞国,换回顾采薇母子。
如果一切顺利,那之后,他们将一同前往沃野。
第178章 自立之心
居塞城。
城垒巍峨,校场上有精兵正在操练。
高高的瞭望塔上,有士卒下来,快步赶到顾北溟面前。
“大帅,朝廷派来的队伍到了。”
因居塞城用了大量的黑钕石,飞车难以飞入,都是提前降落,步行而来。
正在顾北溟身旁的吕茂修请示道:“我去迎?”
“不必迎。”
既然收留殷括之事已被朝廷知晓,眼下表现得软弱不如表现得强势。
因此,顾北溟依旧督促着士卒操练,直到朝廷的队伍到城外叩门,他方才做出此时才知道的样子,临时下令开门。
当城门打开,入目尽是金戈,杀伐之气扑面而来。
代表新皇帝殷誉和前来宣慰顾北溟的是当朝礼部尚书董才良,年纪已有七旬,颤颤巍巍地站在城外,腿已有些发软。
“成业侯,你看这?”
董才良转过头,对站在一旁的顾经年道。
顾经年抬了抬手,邀他一起进入那幽深的城洞。
董才良于是心想陛下真是糊涂,顾北溟都要挟先帝叛乱了,巴不得在京城当质子的儿子回来,而陛下竟然主动放人。
心怀忐忑地进了城,等了一会,顾北溟才姗姗来迟,皮笑肉不笑地道:“有失远迎,方才有些许事务耽误了。”
“不碍事。”董才良道:“顾元帅军务繁忙,不必顾忌老夫。”
说罢,他抚着须朗笑起来,驱散了那尴尬氛围。
“还未恭喜顾元帅,老夫此来,是代陛下宣旨的,加封元帅为国公,赐田三万顷,这是大喜事啊,可喜可贺!对了,陛下还担心元帅思子心切,特意让令公子回来探望元帅。”
顾北溟却不笑,淡淡看着董才良,直到气氛重新尴尬起来。
董才良不得不问道:“元帅,可是有何不妥。”
顾北溟一指他双手捧着的圣旨,直言不讳道:“我害怕这圣旨不妥。”
董才良脸色大变,连忙道:“元帅这是何意?”
事实上,顾北溟这一句话很明显地在质问殷誉和皇位的正统性,但董才良不敢面对。
“我带你去见一个人。”
顾北溟也不接圣旨,说过,转身便走。
“是。”
董才良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跟上。
在他身边,唯有顾经年还跟着,其他人都被城中兵士给拦住了。
他们进入元帅府,不停地往里走,终于到了一间颇神秘的屋舍前。
顾北溟稍稍整理了衣袍,在门外道:“臣来了。”
屋门被打开。
一个端坐在椅子上的老者就映入了董才良的眼前。
“先……”
脱口而出的那一句“先帝”被硬生生地咽了回去,董才良不知所措,愣愣站了片刻,干脆拜倒在地。
这一拜,拜的其实不是那个虚弱无力的殷括,而是顾北溟营造出来的随时要举兵的形势。
此时,在屋内开门的是殷淑。
她第一眼就看到了顾经年。
她原本以为出了那么多事,包括彼此之间有了杀父之仇,她对他只有恨了,再见面,恨确实是极恨,但这恨意刺痛她那颗心的同时,也有更多别的情绪翻涌而起,使她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顾经年看向了坐在那的殷括。
在杀了两个殷括之后,面对第三个,他一点都不觉得对方可怕,只是个年迈的、有些糊涂的傀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