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
作者:
大熹呱 更新:2025-10-13 12:20 字数:3676
宝玉垂着眼帘,避开黛玉的目光,黛玉亦是沉默以对。
老爷和凤姐姐那边,还请妹妹代为转达,我一切安好,无需挂念。宝玉率先开口,打破了殿内的沉寂。
黛玉点头道:你放心吧。
二人再次陷入沉默。过了片刻,宝玉长叹一声,道:听袭人姐姐提起,你初到贾家那日,被我惹得哭了一场,今日给妹妹赔礼了。
黛玉不知宝玉怎么突然提起往事,勉强一笑道:陈芝麻烂谷子的事,还提它作甚,我都不记得了。
宝玉仍低着头,黛玉看不清他的脸色,只听他低声道:妹妹体弱,忧思伤身,切莫再落泪了。
黛玉似是想到了什么趣事,觉得有些好笑,忍不住嘴角上扬:说来也怪,看别人都还好,就是见了你,心里总觉得酸酸的,莫不是前世的孽缘。
宝玉眉心一动,语气却异常平静:我尘缘已断,前世今生皆成过往云烟。妹妹与我,即便有过什么缘分,如今已烟消云散,两不相欠。
黛玉听宝玉语气冷漠,若是以往少不得要与他怄气,哭上一场,但今日听了宝玉的话,心中只觉一松,身体瞬间轻快了不少。仿佛原先有座大山一直压在身上,现在被人移走了。
黛玉感觉宝玉今天说话神神叨叨,说不出来的怪异。不知怎的,突然想到了之前在《喻世明言》里看过的一则故事,范巨卿自刎后,以魂魄赴约。
宝玉似乎猜到黛玉所想,叹道:妹妹放心,我是人非鬼,便算是鬼,也无害人之心。况且妹妹现在身手不凡,无需怕我。
黛玉闻言,忍俊不禁,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我的功夫又不是跟钟馗学的,杀强盗可以,哪能对付鬼呢。
宝玉面上一直淡淡的,听了黛玉的话,也露出一丝笑意。
宝玉看向黛玉,柔声道:女子立世本就艰难,还总有禄蠹蠢材编出一套说辞,禁锢女子的言行举止。妹妹练武,不仅能保自己平安,更是为民除害,此乃大善之举,无需在意世人眼光。
黛玉昨日虽然未动手,但看着满地尸骸,心里总过不去这个坎。今日听了宝玉的话,似有所悟,难道匪徒来了自己要引颈受戮,或是留他们性命继续祸害无辜。
黛玉微微一笑,宝玉是人也好,是鬼也罢,比以往更加体贴入微了,反倒是自己着了相。
突然,黛玉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预感,颤声问道:你要走了?
宝玉双手合十,说道:妹妹珍重。我会日日念经为老爷、太太消罪,也会替姐妹们祈福,求佛祖保佑你们一生喜乐。
黛玉往日喜散不喜聚,但心里清楚二人今日一别,再无相见之日,不由动容,眼眶一红,低声道:你也保重。
宝玉微不可察地点点头,快步出了大殿。
黛玉靠在门上,望着天上的白云,耳边传来叽叽喳喳的鸟叫声。云卷云舒,鸟儿振翅飞上青天,她和宝玉就如同这天上的云、空中的鸟,终究要各自飞向属于自己的天空。
宝钗几人回到大殿,环顾四周,只见黛玉一人。
探春奇道:宝玉去哪了,没看到他出去啊。
她们一直在山门外,并未看到宝玉的身影。
黛玉一怔,强笑道:谁知道呢,他神龙见首不见尾的,没准从后门走了。
湘云得知宝玉离开,心中不免泛起一丝失落,不过如今姐姐妹妹们聚在一起,片刻就将宝玉忘到了脑后。
她挽着黛玉的胳膊,打趣道:林姐姐真是长大了,从前一见宝玉便生闷气,说不过两句就开始抹泪。如今他走了,你反倒不哭了。
黛玉抿嘴一笑,道:我看宝玉神色平和,可见他出家后过得不错,何况现在没人逼他读书上进了,我只有替他开心的份,怎会哭哭啼啼。
宝钗在一旁点头赞同:宝兄弟求仁得仁,实属不易,我只愿他往后能平安顺遂。
一行人进入辽阳,之后一路无事,平安回到京城。
黛玉下了马车,走在胡同之中,忽觉腰间一紧,回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学生抱住了她。黛玉看着女孩的笑脸,也不禁展颜一笑。
小女孩将头埋在黛玉怀里,满心欢喜道:林老师,你可回来了,我们都好想你啊。
黛玉为人温柔可亲,教书时轻声细语,从没有半点不耐烦,对学生们十分和善,而且无论寒冬还是酷暑,从未缺堂迟到,可见是真心教她们读书,并未因她们是孤儿有半点轻视。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学生们自然能感受到黛玉的一片赤诚,因此对她十分尊敬。如今黛玉离开三个月,学生们天天盼着她回来。
久别重逢,小女孩更是依恋不已,抱着黛玉不肯撒手。
黛玉心里也一直惦记着自己的学生,她轻抚着女孩的发丝,温柔笑道:老师明天就回去了,继续给你们上课。
回到家中,香菱听宝钗说了路上的凶险,非但没有丝毫惧色,反而心生向往,遗憾道:可惜我没能同行,不能亲眼看到你们英姿飒爽的样子。
湘云豪迈地揽过香菱的肩,昂首道:这有什么,我将来要做一个行侠仗义的大侠,你跟着我走,保证让你大开眼界。
湘云初战大捷,如今心中有豪情万千,恨不得立刻走遍海角天涯,除尽世间恶人。不过她也知道,自己只练了一年的武艺,对付散兵游勇没问题,若遇到了高手,定然不敌。
她暗自下定决心,再苦练五年的功夫,以保万无一失。
香菱闻言,笑靥如花:那我就跟着史姑娘,一起闯荡江湖去。
黛玉望着香菱,心中浮想联翩。若香菱自幼练功,虽说打不过成人,至少有些反抗能力,或咬、或踢、或打,没准引起路人的注意,将她从拐子手里救出。哪像如今飘零十几年,连自己的身世都不记得了。
黛玉暗暗决定,以后不光要教女童们读书,更要传授她们武艺,最起码要有自保的能力。
众人从宁古塔回京,贾敬的案子已经尘埃落定,单采生折割这一罪名就够他死上好几回的了,何况还查出了别的罪名。
贾蓉在牢里受不住苦,撞墙自尽了,逃过一劫。贾敬、贾珍二人均判凌迟处死。余下十岁以上男丁、女子皆流放伊犁。
黛玉和宁府众人没什么交情,并未施以援手。
袭人现在是良民的身份,她在绣庄里帮忙,有收入又自由,闲暇时间可以出去走走逛逛。日子虽不如在贾府时富贵,但胜在无人管束,可谓有得有失。
袭人进了戏园子,给了店小二十文茶钱,选了个后面的座位。她看了一会儿戏,实在忍不住,自言自语道:俗,俗之又俗。
今日演的是《武家坡》,说是新戏,袭人看了个开头,就能猜到结尾,无非是夫妻团圆之类的。
旁边有一妙龄女子,生得风流标致,听了袭人的话,不禁打量了她几眼,微微一笑,道:这位姐姐说得不错,我看这戏确实俗不可耐。
分割线
哎呦,我的小祖宗,手脚快着点,就等您上场了。王班弓着腰,满脸堆笑,连连向佛心欢作揖。
佛心欢不疾不徐地插好最后一支玉簪,拿起桌上的帕子,扫过王班主的脸,娇笑道:急不得,就得让听戏的抻着脖子等着,才能要下好来。
王班主知道佛心欢的脾气,生怕自己说错了一句,她给自己甩脸子,不上台了。他合掌拜了数拜,讨好道:姑奶奶,您说得都对。
呵呵。佛心欢看王班主伏低做小,心情好了几分,轻笑数声,才起身准备上台。
她莲步轻移,纤纤玉手掀开了帘子,先朝台下的看客抛了个媚眼,才扭着腰,迈着小碎步上了戏台。
佛心欢穿了一身桃红色的衣裙,满头珠玉,霞光万丈,脸上薄施茉莉粉,唇上擦了大红色的胭脂,一双弯眉似新月,杏眼里汪着一捧秋水。
她用帕子遮住嘴角,妩媚一笑,惹得台下观众齐声叫好。还未开唱,仅凭这个惊艳的亮相,就赢了个碰头彩。班主在后台,高兴得眼睛都眯成了一条缝。
红娘,还不跪下。扮演老夫人的候鸣君说了句台词。
佛心欢瞬间换上一副委屈巴巴的表情,袅袅跪下,台下的观众无不心生怜爱。
裘智无聊地打了个哈欠,小声对朱永贤抱怨:太闷了,看得我都快睡着了。
他的长病假申请已经递上去了,估计这两天就会批准。最近县里也没什么大事,他便没有去县丞衙办公,一直在家里休养,这才有时间和朱永贤一起出来。
裘智实在不喜欢这咿咿呀呀的唱腔,尤其是咬字归韵和普通话发音不一样,根本听不懂。从小到大,来来回回就那么几出戏文,剧情简单,人物脸谱化。对看惯了电影和电视剧的人来说,这些戏实在提不起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