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124节
作者:
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5 字数:3650
如此精细的产品,便需要用放大的思想来制造。
传统的放大方法——杠杆等机械结构无法满足纳米级精度的雕刻。
因此人们想到了用光来放大,原理类似我们常见的投影机。光刻机的核心就是将光通过一个可以放大的透光的模子,照射到硅片上,从而印出想要的形状,也就是芯片的内部结构……”
“光刻技术对光源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这就涉及到第二个原理——瑞利判据。
想要制造出更小的尺寸,就需要能分辨更小的尺寸。
瑞利判据中,λ为光源波长、nΑ为数值孔径、k为光刻工艺系数,三者共同决定投影式光刻机分辨率cd……”
卿云一点一点的回顾着历史,这次依然是站在一根时间轴上同时对华国和世界进行着对比。
“根据公式可以看出,光刻机的分辨率与光源波长成正比,想要制造出更小的尺寸,就需要缩短光源的波长,这也是光刻机世代演变的核心。
到今天,光刻机历经四代,从g-line436nm起步,卡在了第四代arf193nm上十余年无法寸进。
而我们在徐老爷子的带领下攻克了前两代光刻机,华国微电子去年也开始启动了第四代arf193nm的研究……”
说到这里,卿云耸了耸肩膀,“其实,我们不慢,但是我们的对手更快。”
徐端颐闻言也是苦笑连连。
他现在也懂了,为什么当年他研发出了追平世界先进水平的光刻机,却得不到后续迭代的机会。
两个原因。
第一,他们是在做科研,以造出来结题为核心。
第二,国际同行直接用商业思维击败了他们。
但是,这其实是一个本质:科研与市场脱节。
此时,卿云却闭上嘴,向着萧雅挤了挤眼睛。
面对小屁孩抛过来的‘媚眼’,小雅姐难得的没有怼他,只是利落的点了点头,然后转身打开了会议室的门。
一群身着巡捕制服甚至陆军制服的人,整齐划一的快速走进了会场。
一众大佬都不是普通人,他们的目光如炬,一眼便认出了那些巡捕制服上的徽章都是国安的。
虽然心中充满了疑惑,甚至有些莫名其妙,但在这个敏感的时刻,没有人敢于多问什么。
卿云此时却站了出来,他清了清嗓子,然后拿出一份名单,开始点着上面的名字,
“王德超、黎光楠、黄令仪、王守武、王阳元……请各位名单上的前辈留下,其他无关人等,全部离开会议室,到安全区等候。”
众人虽然心中有些不爽,但在这种严肃的气氛下,还是老实地配合着卿云的指示。
他们心里明白,能让国安的人出动,事情肯定小不了。
石广勇一脸便秘的离开了会场。
好吧,要不是他挂着一个校长助理的头衔,今天他都没资格坐在这里。
而被点到名大佬们留下来的,则是神色各异,有的面露凝重,有的则是眉头紧锁。
他们知道,自己问心无愧,留下来肯定不是什么坏事,而接下来可能要讨论的事情,必定非同小可。
而那些没有被点到名的人,虽然心中有些不快,但也识趣地快速离开了会议室。
在这个以前被军方主管的行业里搞科研,这些事情见多了。
只是……
他们万万没到的是,显然,作为一个企业家,年纪轻轻的卿云居然也属于这个范畴。
随着会议室的门缓缓关闭,留下的大佬们都将目光投向了卿云。
他们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和询问,显然都在等着卿云接下来的话。
卿云则是微微一笑,没有作声。
众人这才发现,那些穿着国安制服的巡捕,正在搜查着会场。
信号屏蔽仪、电子设备搜寻器、金属探测器……
云帝也没闲着,赶紧下来给众大佬递烟点烟的。
年轻人,要有眼色。
众人见状更加清楚,后面的事绝对不小,也就耐心的等着开场。
……
第52章 追光行动(2)
会议室的门紧紧的关闭着,将外界的喧嚣隔绝,只留下室内的沉静和紧张气氛。
国安和军方的人员分列两旁,面无表情,仿佛是这紧张气氛中的冷静注脚。
卿云站在会议室前端,环视了一圈留下的大佬们,他知道,这些华国半导体产业的领军人物,每一位都有着不凡的见识和胆识。
他也很清楚,接下来自己所要说的话,将会对在座的每一个人,甚至对整个华国半导体产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云帝准备揭开即将到来的几年大戏的序幕。
卿云轻声开口,声音在静谧的会议室中清晰可闻,
“诸位前辈,接下来我们要讨论的内容,关系到华国半导体产业的未来,也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与使命。”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在此之前,我必须确保所有的信息安全,这也是国安部门介入的原因。
接下来的讨论,每一句话都具有极高的保密性,不允许有任何泄露的可能。”
众人面面相觑后,‘大王先生’王守武微微颔首,表示理解,“小卿,你放心,我们这些老骨头也是经过风浪的,知道轻重。”
黄令仪也开口道,“保密我们是懂的,你就直说吧,到底是什么样的计划,需要如此慎重其事。”
卿云点了点头,他的眼神陡然间变得坚定起来,从萧雅递过来的文件袋里抽出一份文件,而后几名国安的人员也同时将一个文件袋放在了各位大佬的桌上。
对卿云这种先声夺人的举措,严晓浪的心中本有些不忿。
其实,任何人在未经提前告知的情况下遭遇这种突如其来的、带有强制性的保密措施,内心都难免有所抵触。
这是人趋利避害的天性使然。
况且,曾作为燕京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总工程师,主持过了国家第三级集成电路cad系统的国家攻关任务,现任之江大学电气工学院院长、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研究所所长、soc交叉研究中心主任的严晓浪,对这个模式并不陌生。
他很清楚,一旦组织上采用这种模式,就意味着一个超大的麻烦等着解决。
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桌上文件的封面上,看到那标明的保密等级,心情顿时平复下来。
没办法,文件封面上标注的保密等级是“绝密”。
在他们这个级别的大佬日常接触的文件中,保密文件是常态,而“绝密”等级的文件也并非罕见。
但当“绝密”后面紧跟着“核心”两个字时,情况就非常不同寻常了。
而最令人倒吸一口凉气的是,文件封面上还赫然印着“永不解禁”四个大字。
这在任何保密文件中都是极为罕见的,意味着这些文件直到销毁,都不会有解密的一天。
所有人心中的不忿瞬间消散,甚至在没有得到卿云明确的指令前,所有人都不敢轻易拆封文件袋。
这种级别的文件,他们明白,接下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将承担着重大的责任。
等萧雅完成了对会议室的最后检查,冲着卿云点头示意没有问题后,卿云这才清了清嗓子,开始介绍起来,
“诸位前辈,现在诸位看到的,是与我恩师程进教授同时遭遇不幸的林本坚先生,在机场随身携带的资料。
这些文件中,包含了浸没式光刻技术的部分技术资料。”
卿云的话,并不多,但此话一出,会议室里的空气似乎凝固了,所有人全部懵了圈。
他们面面相觑,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浸没式光刻技术,对于业界,并不是什么秘密,本身就是以会议论文形式提出来的。
大家都知道原理。
但是怎么实现,这就是林本坚和asml的商业秘密了。
而这套残缺的技术资料的出现,无疑将对华国半导体产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
没人管这些东西是怎么来的,也没人管什么知识产权不知识产权的,会场里的大佬们一个个都呼吸粗重了起来,眼睛里全部绿油油的望着卿云。
等待文件开启的命令。
卿云看着众人震惊的表情,微微一笑,继续说道,“现在给大家两个小时的时间阅读和理解这些资料。
同时,实在不好意思,从现在开始,诸位前辈的一举一动都必须在国安及军方的共同监控下。”
各位大佬完全不鸟他后面那句警告,这些规矩他们懂得,只会嫌这小子太呱噪了。
他们甚至比卿云更清楚,眼前的资料,按照国安的方式,每个人拿到的都是不同的。
在某个或者某几个关键地方,一定会出现一些小错误,如此,将来一旦出现了泄露,国安能迅速的锁定源头。
他们一个个迫不及待地打开文件袋,开始仔细阅读起来。
这些资料的价值,他们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不仅是技术的突破,更是华国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一个历史性机遇。
会议室里响起了翻阅纸张的声音,每一位在场的人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了对这份珍贵资料的学习中。
他们知道,这可能是他们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小时,每一个字、每一张图、每一个公式,都可能成为改变未来的关键。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120分钟的阅读时间,很快便走到了尽头。
卿云轻声提醒了一句“时间到了”,国安人员立刻走上前来,对资料进行了回收。
眼前的资料不过是个概述,而正式的资料,进组后才提供,这是规矩,大佬们都懂得起,自然不会有什么异议。
但是他们依然恋恋不舍地望着被收起的文件袋,目光中满是复杂情绪。
黎光楠他们知道,这些资料所蕴含的价值,远不止眼前所见的这些。
而后,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转向了台前的少年,等待着他的下一步发言。
在这群人中,大王先生资历最老,江湖地位也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