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125节
作者:
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5 字数:4013
84岁的他首先开口,声音中透露出一丝亢奋,
“小卿,有话直说,要怎么安排,怎么进行,你直接吩咐就是了。”
大王先生的这句话,相当于代表在场的所有人进行了表态。
卿云心中感激,他对着所有大佬鞠了一躬,然后看向了那位主持了前两代光刻机研发的徐端颐。
“徐老,”卿云的目光中带着一丝期待,“您是浸淫此道多年的老前辈,我想请问您,有没有把握根据资料对浸润式光刻机进行研发?”
徐端颐没有急着回答,他闭目思索了良久,会议室里的气氛也随着他的沉默而变得紧张起来。
虽然他们都是搞这行的,但半导体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术业有专攻,要说起光刻机的研发,还得看这位老爷子。
终于,徐端颐缓缓睁开了眼睛,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沙哑:“有把握,但是……这不解决根本问题。”
此言一出,会议室里的气氛顿时凝重起来。在座的每一位都是半导体领域的专家,他们当然明白徐端颐所说的‘根本问题’指的是什么。
表情怪异的黄令仪紧随其后的开了口,“小卿,这份资料非常的重要,对我们国家来说,完全可以说是无价之宝。
但是……”
徐端颐接过她的话头继续说着,“小卿,一台光刻机,我们进行拆分,大致分为光源系统、照明系统、投影物镜系统、双工件台系统、以及光罩与晶圆传输系统、调平调焦系统、对准系统七个子系统。
光刻机性能的三大评价指标是分辨率、套刻精度、和产率,这是一整套极严苛的环境控制、整机控制以及整机软件分析系统。
可以说光刻机的每一个子系统都在挑战人类工程的极限。”
他惋惜的叹了口气,“我的意思是,只有这套图纸,是不够的。我们差的……不是一点半点,甚至很多领域,我们的现状是近乎为零。
坦率的说,给我图纸,给我一年半载,我能造出来,但没法用,你明白吗?”
卿云闻言并没有什么气馁的神色。
很正常,毕竟这群老头老太太们,不是和他一样都是重生的。
他们一直在争气,却没那个解气的经历。
徐端颐望着他,神色复杂的说着,“小卿,追光……光喊口号是没用的。技术、工艺受限,单单突破一点,是没用的。”
云帝闻言,眼神毫不躲闪的,淡淡的说着,“老爷子,我明白的。我虽然年轻,但也没那么天真。”
这个过程,他太清楚了。
不过……
云帝此时却笑了笑,“老爷子,这就是我们今天坐在这里来商讨的意义所在。
我们今天讨论的纲领,就是从源头来解决这一切的。”
说罢,他又打开了投影仪。
此时的幕布上面,光刻机器七大子系统赫然出现在ppt中,甚至每个子系统又拆分成不同的细分系统。
上面的绿色标明了哪些部件是可以国产的,而黄色部分则是哪些部件是现有技术下可以解决的,如光源,以前没有,是国内没人造光刻机,现在有人要造要用,自然是可以解决的。
毕竟,论到玩激光,华国才是祖宗。
甚至,单从光源来说,成创天院士的研发的kbbf晶体可以反向卡欧美的脖子,没有这玩意儿,根本就没有euv光刻机。
而这个晶体,成创天院士以一己之力硬生生的卡了欧美15年的脖子。
众大佬也知道这种情况。
一张硕大的图片,让众大佬很是无语。
“你小子真的是为难我们这些老头子哦!”
即使是在投影幕布上,那密密麻麻的,字跟蚂蚁大小也差不多,让他们叫苦不迭,纷纷想要起身去前面拿着放大镜仔细看着。
萧雅适时的将各系统详细分解图在会议室里散发着。
上面的字体斗大斗大的,倒是让老头老太太们舒服了不少。
而年纪最大的王守武等人,旁边也专门有国安的人员坐在一边替他们念着。
又是十来分钟过去,一众大佬纷纷放下了手里的资料以及……手里的放大镜。
不过望着上面几乎比例可以达到70%的白色区域,都是摇头苦笑着。
差的太多。
……
第53章 追光行动(3)
会议室里的气氛变得沉重,大佬们纷纷叹息着,一个个说着难处。
世纪初中国研究光刻机的难处具体有哪些,他们心中都有一本账。
徐端颐首先开口,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无奈:“首先,高精度的光学系统我们国内几乎是空白,从头发展,三五年内都别想有所成果,依赖进口是唯一的选择。
但一旦我们的光刻机成型,别人很可能不会卖给你的。”
黄令仪接着补充道:“其次,光刻机中的精密机械部件,我们国内的加工精度和质量控制达不到要求。
即便是有了设计图纸,没有相应的制造工艺,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王守武也摇了摇头:“再有,就是人才问题。光刻机的研发需要跨学科的高端人才,而这方面的人才储备,我们远远不足。
即便是有心培养,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见效的。”
严晓浪则是一脸严肃:“还有,就是研发资金的问题。光刻机的研发周期长,投入巨大,而且风险极高。
没有持续稳定的资金支持,研发工作很难持续进行。”
黎光楠叹了口气:“最关键的是,我们缺乏经验积累。
光刻机的研发涉及到众多的技术和工艺,这些都是需要通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才能积累起来的。”
在座的每一位大佬都清楚,这些难处,每一个都足够让一个国家的研发项目停滞不前,更何况是当时的华国,几乎是从零开始。
研发光刻机的难度,远远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在卿云之前的‘商业思维’模式科普下,他们很清楚这不仅是技术上的挑战,更是整个产业链的挑战。
而此时,卿云却在台上拍了拍手掌,试图提振一下气氛:“诸位前辈,我理解大家的顾虑,但请相信,我既然敢提出这个计划,自然有我的准备。”
他环视了一圈,继续说道:“先解决有的问题,由徐老爷子带人……老爷子,不要去管核心零部件国产率是多少的问题,你先给我造出来。
商业化运作你们不要管了,你们只管造出来,剩下的事情,全部交给我。”
黎光楠皱了皱眉,提出了一个关键问题:“小卿,知识产权怎么办?我们不能不考虑这个问题。”
卿云笑了笑,他的回答中带着一丝狡黠,“当年钱老爷爷也没管什么知识产权不产权的,造出来才是硬道理。
如果……”
他看向了那边皱着眉头沉思的徐端颐,“如果徐老爷子能够快速的把浸没式光刻机造出来,将来这官司有的打。”
尽管鹰子有‘你们使用了我们未来拥有的技术’这种拳法,但造出来后你管我怎么玩?!
说罢,望着一脸决绝的徐老爷子,云帝赶紧补了一句,“老爷子,我知道您急,但您先别急。
晚点出来也无所谓的。让樱花的干式光刻机先出来,也不是不可以的。”
“你……”徐端颐刚想喷他一句‘落后谁也不能落后樱花’的,突然自己反应了过来。
人老成精,能平安跑完上世纪那几次运动会并且在现在担任要职的科学家,都是通晓世事的老运动员了,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他们立刻就琢磨了出来。
而后,一众大佬的眉头开始跳着舞,大王先生更是抚掌笑道,“晚点好!晚点好啊!”
黎光楠神色古怪的望着台前这个自己的便宜徒弟,心里琢磨着,要不是这小子本职是个企业家,他都想干脆正儿八经收成关门弟子算了。
做科研,天赋之外,还得有眼光或者说是运气,否则走错了路,一辈子也就蹉跎了。
而这小子,无疑眼光或者是运气,都是逆天的。
接着,卿云的语气变得严肃,“不过,徐老爷子,还是要快,留给我们的时间并不多。”
徐端颐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坚定的光芒,“小卿,你放心,我这条命豁出去了。”
卿云点了点头,然后继续说道:“第二步,各大科研机构挑大梁,对各个子系统进行攻关,力争在5年内实现国产化率超过50%的目标。
再多的,无非是时间问题。
钱,你们不用考虑。至于基础材料什么的,我会启动另外一个计划来解决,绝对不会短科研一个材料。”
他的话语中透露出强大的自信和决心,让在座的各位大佬都感到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振奋。
那边的黄令仪此时却给他破了一盆冷水,“小卿,不要盲目乐观。并不是有光刻机就‘大功告成’,可以开始‘印芯片’了。
光刻机更像是中间执行的环节,而在执行前后,还需要很多同样重要的工作,比如说计算光刻和量测。”
术业有专攻,她担心其他做元件和器件的同行不懂,进一步开口解释着,
“计算光刻指的是利用各种物理,化学和数学模型去计算模拟真实光刻发生的过程和结果。
通过修改各种参数,寻找最优的参数组合来修正掩膜板的图形和光源形状,来提升光刻的质量。
这种模拟仿真的思路类似造飞机的时候需要经过很多次的风洞实验,都通过之后才能进行真正的试飞,否则既危险又成本高昂。
计算光刻已经成为现代光刻技术研发的核心和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那边的徐端颐也补充着,“量测,就是进行芯片的缺陷检测,判断芯片是否合格。
一个晶圆的制作可能包含近百次的曝光,由于每次曝光的间隔都需要对晶圆进行移动调整,为了保证移动的稳定和精准,避免出现小至几纳米的误差导致芯片报废,就需要不断的对晶圆在纳米尺度做量测,并且实现校正和结果的反馈,从而不断的提升良率……”
徐端颐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卿云展示出来的ppt给打断了,而后一脸便秘的望着台前正无良笑着的少年。
狗日的!
你便宜老师科普的时候你不打断,我特么说话的时候你就来打脸是吧!
手里的茶杯盖子都想呼在那臭屁小子的脸上了。
太不尊老了!
台上的卿云嘿嘿的笑着,“集成电路制造的主要流程大概是,opc、smo计算光刻-涂胶-曝光-显影-刻蚀-离子注入-光刻胶移除-沉积-下一层制程-量测检验。
这十大工序,如同上面光刻机器的七大系统,我都进行了考虑和安排……”
徐端颐的内心虽然被卿云突如其来的ppt展示打断而感到有些尴尬,但随即他的心中却涌起了一股莫名的欣喜。
他心中暗自思忖:“这小子,确实有两把刷子。这种打脸,打得我舒坦。这说明了,他确实对各个环节都了如指掌,并且一一做了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