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燃2003 第1126节
作者:
万古青天一株柳 更新:2025-10-13 12:35 字数:3772
徐端颐望着卿云的眼神中,不禁流露出了赞许的神色。
他知道,卿云的准备充分,意味着整个项目的成功概率将会大大提高。
在科研领域,一个详尽的预案往往能够决定一个项目能否顺利进行。
这种被后辈以实力打脸的感觉,让他既感到有些没面子,但同时也感到欣慰。
他明白,他们已经老了,甚至这里坐着的不少人,其实已经到了油尽灯枯的年纪。
科研的未来需要依靠这些有准备、有远见的年轻人,而卿云,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小卿,你这准备……做得好!”
徐端颐毫不掩饰自己的赞赏,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宽慰,“有你这样的年轻人在,我们这些老骨头也就放心了。”
云帝微微一笑,他知道,这些前辈们的认可,是他前行路上最宝贵的支持。
他点了点头,认真地说道,“徐老爷子,您放心,我会尽我所能,确保每一步都走得稳健。”
那边一直没有说话的王守觉,此时皱着眉头问着,“小卿,我有个疑问,你能不能给我解惑?”
给大佬解惑?
面对华国半导体界的‘小王先生’,云帝自然是不敢这么托大的,请‘小王先生’但说无妨。
王守觉也没有客气什么,“小卿,你在开始就一直在向我们灌输商业循环的概念。
但是,涉及到光刻机的时候,我感觉……你仿佛并没有考虑光刻机本身的商业化。
因为你的讲解和方案里面,第一我没有看见你让小徐去规避专利技术,第二我也没有看见方案里面有集成化的参与。
你是不是漏了什么?”
说到这里,他赶紧摆了摆手,解释了一句,“我不是在质疑你的纲领和方案,只是觉得有些奇怪。呃……我不知道你是不是遗漏了。”
王守觉这么一说,倒是点醒了众多大佬,分分翻看着方案。
这个确实有瑕疵了。
光刻机最难的一步,便是整合。
卿云在台上无奈的笑了笑,“你们不用翻了,我就没有考虑过光刻机商业化的问题。”
他耸了耸肩膀,“各位前辈,你们认为我们造出来光刻机后,短期内能出口吗?”
说到这里,他双手一摊,“这都不是鸡和蛋的问题了。我认为,以终为始,只要我能把芯片造出来,里面采用的什么技术,我不关心。
反正我又不卖光刻机。
而光刻机器是什么形态的我不介意,哪怕你们造出来的,跟个足球场那么大,我也无所谓的。”
众人闻言,目瞪口呆。
而重生的云帝却觉得有点寂寞。
“诸位前辈,你们有没有注意到,除了浸没式光刻机外,我提及光刻机时,后面都加了个‘器’字。
我再说明白一点,哪怕你们造出来的光刻机器不能像asml、尼康佳能的光刻机一样可以移动都行,我直接在机器旁边建厂。”
华清大学的ssmb光刻工厂方案,放在西方是垃圾,但是结合华国的国情,却是一条最正确的路。
光刻机的小型化是为了商业化,以便运到各个生产厂里面去。
但是,在云帝看来,将光刻工厂国有化,变成一个基础建设设施,是最符合国情的。
如此,芯片这种未来战备性物质,国家也不必担心过渡商业化导致的资源损耗和不听号令。
没法子,华国实在是太大了。
人也太多了,英雄辈出的同时,特么的汉奸也不少,有的时候真的保不齐有这种为了钱为了什么命都不要的人。
可华清大学的ssmb方案,超出云帝的知识储备了,他也没办法还原出来,毕竟术业有专攻的。
不过,以他今时今日的咖位,将思路方向提出来后,自然有人会将这个想法去验证下去。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
既然前世华清大学的那群老阴比都能琢磨出这个方案来,自己提前十来年将方向提出来,没道理他们做不出来。
……
第54章 追光行动(4)
王守觉还没说什么,那边的徐端颐倒是嘶了一声,而后却是一声‘哎呦’!
徐端颐在听到卿云关于光刻机无需小型化的想法时,心中涌现出一股强烈的惊喜和震撼。
他一直在半导体领域深耕多年,深知光刻机小型化的重要性,同时也清楚这背后隐藏的技术挑战和成本压力。
光刻机的小型化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商业化生产的关键。
但这便宜徒弟的提议打破了常规,提出了一个全新的可能性,这让徐端颐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开阔和自由。
在这种情绪的驱使下,徐端颐下意识地伸手去摸自己的胡子,这是他多年来养成的习惯,每当陷入深思或是感到惊讶时,他都会不自觉地去摸一摸那几根陪伴了他多年的老伙伴。
但这次,因为太过激动,他用力过猛,竟然不小心扯掉了几根自己的胡子。
那突如其来的疼痛感让他忍不住发出了一声“哎呦”。
会议室内的众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声音吓了一跳,纷纷转头看向徐端颐。只见他捂着下巴,脸上露出了痛苦和尴尬交织的表情。
王守武关切地问着“小徐,你怎么回事?”
也就‘大王先生’敢这么称呼一声了。
都别说那奠基人的江湖地位,光是那84岁的年龄都足以让人觉得这声‘小徐’够亲切的。
徐端颐苦笑着摇了摇头,指了指卿云,又摸了摸自己的下巴,
“王老,刚刚听到小卿的提议,我一时激动,没注意,哎呦,这胡子拔的,太疼了。”
众人见状,不禁哑然失笑。
严晓浪打趣道:“老徐,你这可是为科研事业‘献身’了啊,连胡子都牺牲了。”
徐端颐闻言,也只能摇头苦笑,他知道,自己这次是真的被卿云的提议震撼到了。
他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平复自己的情绪:“好了,好了,我们继续讨论,小卿总的这个想法,确实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他顿了顿,点燃一支烟接着说道,“这真的倒是一条路!
卿云提出的方案,本质上是将光刻机视为一种固定基础设施,而非传统意义上的精密科研设备。
这个方案的核心思想是,不必追求光刻机的小型化和便携性,而是将其作为一种大型工业设备来对待,类似于发电厂或水处理厂。
在这个方案中,光刻机器将被设计为固定在特定的生产设施内,专门用于生产芯片。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绕开许多与小型化相关的技术难题,比如精密机械加工、微环境控制等,同时也能降低对高精尖零部件的依赖。”
王守武闻言抚掌笑道:“这个方案确实可行,我们不用去头疼小型化,这样很多技术难题都会迎刃而解。”
黄令仪也补充说:“对,这样我们就可以集中精力攻克性能的问题,其他的,暂时可以不用考虑。”
王守觉则提出了另一个思路:“另外,我们还可以利用现有的一些成熟技术,进行一些创新性的改造,以适应我们的光刻机……器!”
一辈子说惯了光刻机,这个时候多了一个器字,让他很不适应,但偏偏这个改动让他甘之若饴。
他顿了顿继续说着,“这样谁特么的还敢说我们专利技术的事情?甚至……我觉得,我们是不是可以把这个光刻机器,改成光刻工厂?
反正小卿也是说的,他是建厂在机器周边。既然他能建,别的公司能不能建?那么这个是不是就变成了一项……类似于电厂的基础性设施。”
王守觉院士进一步提出了将光刻工厂视为国家基础设施的想法,这意味着可以由国家来统筹规划,集中资源进行建设和维护,从而降低单个企业的研发和生产成本。
云帝闻言,忍不住竖起了大拇指。
不愧是用两台显微镜再加上一个紫外曝光灯搭组建了华国第一台土光刻机,并独立自主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膜版的‘小王先生’!
这群人的脑子,怎么长的?
三下五除二就还原了十来年后那些后辈们的想法。
就是可惜了。
无论是‘大王先生’还是‘小王先生’都是上个世纪10、20年代出生的人,此刻早已过了他们的巅峰时期。
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他还没法说什么生不逢时的话。
因为不仅仅两个王先生,包括在座的每一个大佬,都是为了华国半导体产业从无到有奉献了一辈子的。
现在坐在这里,颤颤巍巍拿着放大镜费力看文件,只是因为……
半导体产业后继无人的现状。
否则早该回去颐养天年了。
不过在座的各位大佬闻言也是纷纷点头,他们知道,卿云提出的这个新思路,虽然有些离经叛道,但却为华国半导体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向。
于是,一群人纷纷出谋划策,补充着该如何实施这个方案。
良久,当讨论逐渐明晰形成共识之时,卿云再次从公文包中取出了一份文件。
与此同时,国安的工作人员也开始将文件袋分发给在座的每一位。
大王先生揉着太阳穴,苦笑着摇头,“小卿,你这是要把我们这群老头子给榨干啊,天都黑了。”
萧雅见状,赶紧安排着工作餐,“各位前辈,先休息一下,用晚餐吧。”
然而,此时的大佬们哪还有心情吃饭,他们心中充满了对这份文件的好奇和期待,纷纷催促着卿云赶紧开始。
“现在哪里吃得下饭!小卿,别卖关子了,赶紧的。”徐端颐望着眼前的文件袋,心痒难耐地说道。
卿云微微一笑,也不矫情,打开了手中的文件,“诸位前辈,我们边吃边聊。
这是因特尔可能向炎黄集团转让的技术清单,都是90年代以前的专利技术。
我想请各位前辈为我参详参详,到底要哪些技术,最好能排出一个优先级来。”
卿云的话音刚落,会议室里顿时响起了一阵拆封文件袋的声音。
随着文件袋的拉链声逐一响起,会议室中的泰斗们纷纷取出了内部的文件。
一时间,纸张翻动的声音成为了室内唯一的响动。
然而,随着文件内容的逐渐展现,这宁静的氛围被一种难以言喻的震撼所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