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作者:
小新茶 更新:2025-10-13 12:33 字数:4279
比如说,年少时她总是不由自主做出很多孩子气的事情,没有办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哭闹,总是和小孩子一样哭哭啼啼,还有专注力不够集中,心里想着偷懒耍滑玩耍,她的意识会被她的年纪影响。
她穿越前作为一个大学生,也曾有过自己的crush,花心,喜欢过不少男孩子。
但是在穿越后,她身为一个小女孩,却从来没有对任何人有过“爱慕”的想法,所以谢崚对待未婚夫苏蘅止,只是将他当成很好的朋友、或者说是自己的亲人。
但是随着身体发育,这份感情,有些不一样了。
她每天都会期待着苏蘅止的信,每次给他写信的时候,她也不如从前那般大大咧咧,而是写了改改了写,反复誊抄,要尽善尽美。
少女青涩和懵
懂的情感,在身体发育后,也一同萌芽。
不过这些事情,她都藏在心里,没有和任何人说。她紧紧捏着信,等心中的激动和雀跃褪去之后,再重新将信叠好,放在柜子里。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苏蘅止寄来的每一封信,她都要认认真真地整理好,不舍得烧,一定要收藏起来。
到了龙城,谢崚还是会日常出去采风。
拓跋氏的余孽已经被龙城守军清理过,附近还算安全。加上慕容家祖祖辈辈在此经营,所以周围的百姓对皇族还都都比较友好。
慕容徽渐渐允许谢崚在侍从的陪伴下出宫,或者骑马出城去玩耍。
龙城外附近混居汉人和鲜卑人,既有庄稼禾苗和汉人村落,也有着草原和居无定所的牧民。
谢崚出宫主要是为了采风,她骑着马伪装成龙城的女官,以奉陛下“命令勘察民生状况”,拿出小本本记录周边百姓的生活百态。
有的时候,身为书侍的阿蒲也会跟着她一起,在谢崚忙不过来的时候帮着她一起抄录。
谢崚会鲜卑和汉语两种语言,加上每次她来,都会给百姓们带些白糖、胡椒、香料等的寻常百姓难以获得的东西当礼物,所以谢崚无论是在汉人的村庄城镇,又或者是在鲜卑的部落里都很吃得开,常常和他们打成一片,好几次百姓都想要留谢崚吃饭,十分热情。
谢崚依然不敢在外面吃东西,百姓盛情难却,她硬是说出“陛下有令,朝廷官员不能仗着公务吃百姓的粟米”才得以婉拒。
打马回龙城的时候,风压低金色的麦穗,谢崚有些累了,便下马到小溪旁休息。
她喝了一口水,润了一下干涸的喉咙。
阿蒲非常疑惑,“这几天殿下天天都出城采风,一个地方能反反复复踩点多次,一个村子就那么大点事,以前在冀州,可没见殿下那么勤快。”
“这里不一样。”
谢崚坐在田埂上,将绣鞋踢开,泡在溪流的水中,“这里胡人和汉人混居,可以看出的东西比冀州要多。”
“先帝时起,在国域之中实行胡汉分治,区别对待胡人和汉人。”
谢崚缓缓说道,“方才那个村村长说的你也听到了,一个汉人和鲜卑人都偷了耕牛,汉人需要受鞭刑,而鲜卑人只需要拿家中等价的物品赔偿就行了。”
“汉人的法度用的是楚国所用的汉律,而鲜卑人则是用着鲜卑从古流传至今的那套,除了法度,还有征兵、征辟,甚至有极个别地方还在自己的地皮上划定禁区,不准另一族人进入。”
“切分两族,固化身份认知,总是让受亏待的那一方感到极其不爽,稍有差池,就很容易加深两组矛盾,所以哪怕是混居,汉人和胡人之间的通婚也很少,彼此之间看不顺眼,这样下去,迟早会出大问题的。”
从前汉人治国,都是将这些胡人部族列为附属部族,然而现如今燕国皇族慕容徽是胡人,汉人始终是中原的主人,数量比鲜卑部族庞大得多,所以鲜卑人治国的时候,根本就没办法学着以前那套将汉人列为附属部族。
“胡汉分治”能够维持短期和谐,却难以推动王朝长久地走下去。
她缓缓说着话,阿蒲安静了下来,听得很认真。
谢崚又道:“其实父皇也想过这个问题,想要但是具体怎么做,还需要文官们斟酌着来,现如今大燕息兵不到百年,官员们要忙活的事情多了,哪有时间管这些?”
“所以我想着听听百姓们的意见,了解一下大家的看法,整合起来,将来给父皇上一道奏折,寻找一种更好的方法,取缔胡汉分治。”
阿蒲问道:“那殿下想到什么法子了吗?“
谢崚道:“修订统一历法,今后朝廷征兵选官,只看才学,不分民族,在草原里修建汉学,招纳鲜卑孩子如私塾学习,倡导仁爱……暂时想到就这些了。”
阿蒲点点头,表示认可,然后他又说,“奴婢心中有一个疑惑。”
“殿下这么努力,是真心为了燕国的未来考虑,还是说想要借此建立什么功绩,为自己赢得声望呢?”
谢崚抬头,对上阿蒲的眼睛。
那双清澈的眼眸,此刻似是蒙上了一层雾似的,令人有些捉摸不透。
-----------------------
作者有话说:换、地、图,下一章一定得把地儿挪到长安让母女团聚
解释一下,女主虽然智商是成熟的,但是之前因为年纪小,受到激素、大脑发育不完善、以及周围环境的影响,所以虽然智商是成年人,但是和孩子也贴近。
第79章 雪山
“你不是奴婢吗,还关心起主子的事来了?”谢崚弯了一下唇,轻描淡写地挡了回去。
事实上她当然是想要做点事情来树立自己的威望,她的东宫储君之位是全靠她爹的宠爱得来的,叔父们和太后愿意承认她的位置,不过是因为她是慕容徽唯一的血脉。
据说当年慕容徽做世子的时候,草原上的部族只愿意承认他一个人,甚至老单于完全没办法废黜他,对比之下,谢崚跟个花瓶没什么区别。
慕容徽在外征战的时候,她除了多念书,没办法做更多的事情。
自从慕容徽回来以后,她便想着修建法度,推动两族融合,做些能做的事情,拿出些政绩来,在朝庭上树立属于自己的威望。
她今年十三,年纪不算小了。
她爹这个年纪,已经为族人在长安为质四年了。
阿蒲折下一根狗尾巴草,轻轻地撩了下她的耳朵,“其实殿下可以说出来,或许奴婢也可以为殿下解忧。”
谢崚被挠得有些痒痒,推开了阿蒲,“别闹。”
她可不相信阿蒲能给她憋出什么好话来。
“奴婢没有在闹,”阿蒲收起笑意,神情变得认真起来,“我知道有办法可以帮殿下在朝廷上立威。”
……
龙城的初雪在八月末来临,谢崚望着天空中飘飞的雪花,心想这个还没有处于全球变暖的时代,温度似乎和她穿越来的那个时代整体要冷许多,冬天也漫长。
谢崚穿上了祭祀的衮服,来到了雪山脚下。
雪山下是慕容氏历代先祖的坟冢,她的先辈们都埋葬在这里。
谢崚随着慕容徽,一一祭拜诸位祖先,然后步行两个时辰,来到山腰的祭坛,拜见雪神。
慕容氏是雪神的孩子,当年雪神下凡,播撒了祂的血脉,所以慕容氏的孩子们各个肤白如雪,男儿俊美无双,女子貌若天仙。这个神话传说,谢崚老早就听过了。
从前她觉得觉得传说故事言过其实,但当她真的来到燕国,见过她的叔父们、堂兄弟后,才明白这句话的含金量,慕容家的人,没有一个长得难看的。
年少时她曾经和慕容徽说过想要来龙城,许多年之后,她到底是来到了此地。
祭祀过后,皇族们在雪山下搭建营帐,烹牛宰羊,载歌载舞,三天三夜,不眠不休。
谢崚吃吃喝喝玩了两天,本想空出一天来,待在帐中给苏蘅止写信,但第三天一早,她又被太后喊了起来,去观看赛马。
一群穿着骑服的年轻男女在一望无际的原野当中飞驰而过,只要能够夺得魁首,就能得到御赐的奖赏做彩头。
谢崚趴在围栏上观看,发现贺兰初也在其中,她发现太后在场,微微呆滞片刻,随即又见到了太后身边的谢崚。
本着良好的涵养,谢崚没有朝她翻白眼,而是抬手向她打了个招呼,她咬了咬牙,错过了发令时间,起步比人慢了半步。
可贺兰初到底是年轻一辈中骑术最好的女子,太后手把手交出来的高徒,虽然比别人落后,但她不慌不慢,稳稳拉紧缰绳,挥动马鞭,控制身下的红鬃马驰骋,很快就超过众人,将一群人甩在后面。
饶是和贺兰初有过节的谢崚,也不由得感慨,贺兰初有两下子。
结束后,贺兰初不负众望夺得魁首。
谢崚正在鼓掌,突然听见太后的声音,“这场赛马,你觉得如何?”
谢崚本来以为她是在问贺兰初,立刻拍马屁道:“阿初姐姐骑术精湛,令人望尘莫及,可见太后教导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