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作者:
米饭加点糖 更新:2025-10-18 14:35 字数:3167
采薇有些心热的看着秀姑,她其实对庆和兄弟好,目的并不单纯,但是投入的感情却是真的,他们听话还上进,不知不觉的真就当成了自己的亲弟弟疼了。
庆和没说什么抱着孩子嘿嘿笑,这几年成长的特别的迅速,目前已经算是彭家年轻一辈的佼佼者了。
“阿嫂相信自己小叔子的本事,狗子香木香根几兄弟要是长大了,定会是你这个叔伯的帮手,”采薇亲自给庆和舀了一勺菜。
庆和吃完去了彭家一个长房家里,把白日嫂子遇到的情况说了大概,“三叔爷你是什么建议?”
彭家长辈三叔爷用力拍了桌子,“秀兰岂止是昏头了!我看她简直是猪油蒙了心,你阿嫂给她打的太轻了,这要是我,当场就能打死她个现眼的东西,把彭家的里正扒给婆家,亏她也说的出来?”
庆和笑了一下,“阿嫂说的没错!咱们彭家还得有年长的长辈们镇着才好,三叔爷,我今儿也把话说清楚了,里正的位置我要坐,日后我不坐了,自然会留给彭家其他的兄弟们坐,但是绝没可能给兰子的婆家,他们林家真是欺咱们太甚了!”
彭家三叔爷满意的看着庆和,彭家的年轻后生就应该这样!
“彭家的人都跟着你阿嫂后面,学做了荷花香膏、藻泥草、还有荷叶香,你做里正是应当应份的,这事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的。”
“既如此我回去了三叔爷,”庆和起身回家了。
彭家以前不管怎么打小九九,经过庆和明面的表达,也都熄了心思争位置,谁让人庆和为村里做的无私贡献呢!这都是有目共睹的,大家伙看的见摸的着的,村里人也服他就是了。
小小的风波就这么散了,村民们入冬没事干不忙了,三三两两的要么聚在徐家,要么聚在彭家,跟着忙的满头汗的学做线香,都为来年的树叶做准备。
第250章 小食的求知欲
“阿娘,”枣耙子端着碗盆悠悠的跑到芦苇跟前,盆里是油炸的面饼子、饺子,油条糍粑等食物。
芦苇低头看看他,“你……冻屁股吗?”
枣耙子小手摸摸自己的凉屁股摇摇头,“不冻的阿娘。”
芦苇……
“你裤裆开这么大!你确定不冻屁股吗?”
都不等她再吐槽两句,麻头跟虾耙子也跑来了,人小腿短穿的厚墩墩的,因为跑的太剧烈了,开裆棉裤还咧嘴漏缝了。
“阿娘……”麻头一头冲芦苇怀里抱着她的腿撒娇。
“快去给鼻涕擦擦都弄我衣服上了,”芦苇手掌按住麻头的脑袋,使劲给他往后推出去,这孩子感冒了,一个冬天有一半时间挂鼻涕的。
佟母追过来正好听见,心疼的蹲下用自己的袖子给孩子擦鼻涕。
芦苇看完嗓子头有点硬,她也不敢看枣耙子手里端的油饼了,她怕自己不争气总想鼻涕的模样。
“咋了?嫌弃鼻涕呀?”佟母抬头问闺女。
芦苇沉默了一会转移话题道,“他们过完年就要去上学了,阿娘怎么还要他们穿开裆棉裤呀?”
佟母听闺女问,神色温柔的看着孩子笑道;
“三个小子一到天冷就不利索,不是淌鼻涕,就是有点拉肚子,穿厚了总是不方便脱裤子,你阿爹就想了这法子,说孩子是铁屁股不怕冻,这样随时方便都没问题。”
芦苇打量三个娃穿的跟老太太精似的,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草果定亲你不过去看看?”佟母给三个孩子擦干净鼻子问闺女。
“太闹了我不想过去,阿娘要想过去看,他们三个我来看着你尽管去,”芦苇找了一个暖和的角落坐下,面对着红通通的火盆烤火。
“你专门为这事回来的,真到了给果子撑脸面了你又不去,”佟母起身拍了拍衣服嘟囔。
“徐仲林在那呢!我这几天身体不舒服,不想去凑那个热闹了,”芦苇挪回躺椅里盖着毯子说完。
“唉!我托媒婆给你弟相人,都托了两个月了,她也没个信送来,”佟母有些焦躁的找个凳子坐下。
芦苇……
“棒槌现在就要相人成亲了?他看着还跟十二三岁的孩子一样呀?”
佟母白了一眼闺女,“你阿弟过完年都十六了,他还不说亲他等啥时候?别看他个子小没个样,但是他年龄不等人呀!说来说去还是姑娘没起来说不到合适的!”
芦苇突然一愣棒槌都要十六了?时间过的这么快吗?
“我去五子那边看看了,麻头兄弟三个都交给你了,”佟母起身一路小跑的出门了。
“阿娘吃?”枣耙子给碗举的高高的看着芦苇。
芦苇看三个孩子清明的大眼睛,伸出手对三个孩子笑。
麻头性格有点像他老子欢快,一看他娘伸手了抱着碗冲过去,手脚麻利的爬到她的腿上坐着,看利索劲在家应该没少爬姥爷姥姥的腿。
虾耙子没抢到腿,一屁股坐在芦苇脚上,悠哉悠哉的随着椅子晃。
枣耙子端着碗坐在芦苇手边,半个身子靠在芦苇的身上笑。
芦苇伸手摸了摸他的脑袋,“你们三个在家跟姥爷学念书了吗?”
“学了,学了一整本书阿娘,”麻头骄傲的仰头回答。
“是吗?那阿娘考考你们,姥爷为什么天冷做油饼呀?”芦苇看三个孩子问道。
“因为阿娘喜欢吃,姥爷做给阿娘吃的,”虾耙子摇头晃脑的回答。
“这也是一方面吧!”芦苇歪头看着三个孩子,想着她也应该尽尽母亲的教育了。
“油饼最早的时候,是一个叫狄青的大将军,每次战士们出去打仗胜利回来了,他都会亲自烧热油锅,做油饼给平安的士兵们吃,这油饼就有了一个霸气的名字,叫“将军饼”!”
“还有一个说法,说最早油饼不是在民间流传的,然后有一个皇帝叫唐太宗,他喜欢把简单又美味的食物,分享赠送给贫民们,并且也允许民间做这样的油饼吃,慢慢的油饼就出来多种多样的馅料了。”
“知道这肉馅的大饺子纪念谁吗?”麻头靠着他母亲的左胸,微微抬头看他阿娘,三兄弟谁都没说话。
“冬至节姥爷包饺子吃,是纪念东汉时期的医圣张仲景,张仲景最早的时候是世袭举孝廉,做官至太守之职,因为他从小不喜欢仕途,不想像父亲祖父一样做官,喜欢博览群书尤其爱好医书。”
“十岁的时候还拜了大夫为师,后来当太守的时候,初一十五这两天衙门开诊,替治不起病的贫苦百姓看诊,人们为了纪念他,就把医馆里不出门看病的大夫,都称之为“坐堂大夫”。”
“他做官几年间,遇上战乱瘟疫频繁肆虐,很多小镇府城都变空城了,又有很多大夫空有一身好本事却不作为,他便辞官归隐岭南,专心研究撰写了一部著名的临床医学名著,“伤寒杂病论”。”
“他辞官归隐那一年正好是冬日,大雪纷飞寒风刺骨,路上遇到很多无家可归的人,他们被寒风吹僵了身体,冻坏了耳朵,张仲景看了心生悲悯。”
“便研制出来御寒的食物方子,“祛寒娇耳汤”,就是把羊肉跟辣椒其他菜剁碎,放面皮里包着煮开吃,包好的饺子像人的耳朵,吃它也是为了防止烂耳朵,所以饺子还有一个名儿叫“娇耳”。”
“呶,这个过年吃的年糕,是为了纪念春秋末期吴国的大将,伍子胥,他受吴王吩咐修城墙抵御越国的入侵,但是修城墙是一件劳民伤财的事,他就跟吴王说,大王不能修城墙,修城墙容易把家底子掏空,这蠢事不能干……”
“姨母,那吴王听他的了吗?”突然门口传来一个孩子声。
芦苇微微起身朝门口看去,竟然是猫狗子回来了!他穿一身青灰的衣服走进来,六七岁的身高看着较为老成。
“没有,吴王非但没听他的,还派人把他杀害了,他死了以后,越国连夜派人攻打了吴国城池,还把城池围的水泄不通,城里人出不去就没吃的。”
“结果伍子胥生前做了一件未卜先知的事,那就是用糯米煮熟,砸成泥塑形做砖砌墙,这样既能抵御外敌,还能抵抗饥饿。”
“他死前交代自己的手下,说吴国要是有难百姓断粮,就在墙根下挖地三尺可以活命,听了他话的人都活下来了,人们为了纪念他,会在腊月里打年糕做糍粑。”
芦苇说完看猫狗子正襟坐着,眉头皱紧一脸的求知欲,小身体坐的板正笔直的。
“咱们再说一个你们熟悉的腊八粥,每年腊八节姥爷姥姥都会煮粥,腊八粥是纪念三个人物的。”
“第一个是,佛教的创始人释伽牟尼,他是腊月初八悟修的,人们在这一天吃粥纪念他。”
“第二个就是南宋名将岳飞,他率军保卫国家正赶上数九寒冬,百姓们看了心疼呀!就纷纷做了粥送给他们吃,他们因为吃饱了,最后还打了胜利,说道岳飞,还有一个食物也是纪念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