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作者:陶南烛      更新:2025-10-18 14:43      字数:3188
  可理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姜禾同志很快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真不是块开车的料。
  科目一有惊无险的过去了,到了科目二,第一次正式坐上驾驶座的姜禾紧张得手心湿漉漉的。
  教练是个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看着挺和气,耐心指导道:“别紧张,姜姐,先调整座椅,找到最舒服的位置。”
  姜禾用力点头,握住座椅下的调节杆,随即猛地发力一拉。“唰”得一声,椅背瞬间放平,她整个人跟着躺了下去,视野里只剩下车顶棚。
  教练笑得眼泪都出来了:“哎哟我的姐。咱这是开车,不是晒太阳。”
  姜禾手忙脚乱地把座椅调回来,脸涨得通红。
  而这只是她驾校历险记的开端。
  练习场上,别的学员都谨慎得如同蜗牛爬行,唯独姜禾脚下像是装了火箭推进器。
  尤其练习s弯时,车子不管不顾地往外甩,车身险险蹭着边线过去。
  最让人头疼的是倒车入库。姜禾每次都将方向盘抱得死紧,全身力气都使在了胳膊上,那方向盘愣是被她盘得油光水滑,在阳光下都能反光。
  教练常对着其他学员哭笑不得地调侃:“你们瞅瞅这方向盘,被姜姐盘得多亮,都快盘出‘包浆’了。”
  可方向盘再亮,入库还是难。姜禾盯着后视镜,双手在方向盘上左右猛打,一会儿往左掰半圈,一会儿又往右回一圈,车轱辘 “吱哇” 转着,车身歪歪扭扭地往后退,最后 “咔” 地一声停住。
  姜禾愣了愣,扒着方向盘,眼神发懵地扫了圈四周,语气还带着点委屈:“哎?库呢?刚才我明明看着就在这儿的啊,怎么没了?”
  教练从后视镜里望着歪斜的车身,生无可恋:“库让你吓得,长腿跑了。”
  教练秉承着眼不见为净,将目光投向车外,突然指着树荫下正悠闲打盹的大黄狗,用一种看破红尘的沧桑语气说:“姜姐,你看见那只大黄了吗?”
  “看见了。” 姜禾还有心思和教练闲聊:“我可喜欢它了,每次等着练车没事干,我就捡个小石头丢远点儿,它就会跑去叼回来,可亲人了。”
  教练面无表情,眼神空洞,缓缓说道:“它以前,也是个教练。”
  “啊?”姜禾瞪大了眼睛,一时不理解教练在说什么。
  教练语气幽幽:“后来……被一个学员活活气成狗了。”
  姜禾:“……”
  瞧给教练逼的,都说胡话了。
  当然,除了姜禾,驾校里还有其他两位“奇人”。一位总靠撞杆听响判断位置的大爷,另一位车速超过五码就要尖叫的年轻小伙。
  三人组成了"学车三剑客",在驾校呆的时间漫长到足以见证四季轮回。
  就连那只大黄狗,都从当初半大的狗崽,长成了一只对学员们各种奇葩操作见怪不怪的“资深驾校元老”。
  它甚至还学会了在三人练车的时候定点踩位,指导一把。
  功夫不负有心人,姜禾同志在补考了两次科目二、一次科目三之后,终于磕磕绊绊地拿到了那张小小的驾驶证。
  领证那天,她激动得手都在抖,差点想在车管所门口买个鞭炮放一放。
  那位见证了她无数次“惊魂时刻”的教练,像是送走了尊大佛一样,也露出了无比灿烂的笑容。
  驾照到手,接下来自然是上路实战。
  陶振同志义不容辞,不仅把爱车贡献了出来,还坐上了副驾驶座,担当起陪练的重任。
  可一坐上车,陶振就后悔了。
  姜禾一上开阔路段,就把驾校里憋着的那股劲儿全使了出来,车速眼看着就往上升。
  变道时,她也只从后视镜匆匆一瞥,立马就把方向盘利落地甩过去,动作快得让陶振心头直发紧。
  陶振面上强作镇定,嘴里念经似的重复着:“不急,慢点开……安全第一……看后镜……踩刹车……”
  连身体都再诚实不过,死死拽住了车顶上的把手,右脚更是下意识地跟着往下踩刹车。
  短短二十分钟开下来,陶振只觉得比独自开上几百公里还累,手心后背全是冷汗。
  下车时,他腿都有些发软了,扶着车站了好一会儿才缓过劲来。
  但陶振还是为了鼓励妻子,特意买了辆粉色的新车当她的专属座驾。
  头几天姜禾还兴致勃勃地天天开着出门,可不出半月,那辆车就渐渐闲置在院里,落了层薄灰。
  陶振忍不住问:“怎么突然不爱开了?”
  姜禾叹了口气,抱怨道:“不是我不想开……是有点不敢开了。一上路,老有人别我车,还不停地按喇叭催我,嘀嘀嘀的,吵得我心慌意乱。”
  陶振一听,眉头就皱了起来,颇感意外:“不能吧?咱们矿区这路况我还不知道?街里街坊的,开车都挺规矩的,哪有那么多素质低的人?你是不是刚上路,太紧张了?”
  “不信你开我的车试试?”姜禾挑眉看他。
  第二天一早,陶振果真开着她那辆粉色小车出了门。
  起初一段路,风平浪静,一切正常。
  陶振还暗笑妻子小题大做。
  然而,一上主干道,情况开始不对劲了。
  先是一辆黑色轿车毫无征兆地从右侧强插进来,逼得他赶紧点刹车。
  还没缓过神,又一辆suv仗着个头大,贴着他的车头强行超车变道,相当蛮横无礼。
  陶振的火气“噌”地就上来了。他猛打方向盘,一个干净利落的变道,稳稳地到了对方前面。
  suv也不甘示弱,数次尝试变道,别停了陶振。
  染着黄毛的年轻司机骂骂咧咧地跳下车:“你他妈会不会开车啊!”
  陶振不紧不慢地解开安全带,从容下车,双手抱胸,静静看着那年轻人。
  黄毛原本怒气冲冲,一见驾驶座下来的是个身材魁梧的中年男人,到嘴边的脏话便咽了回去。
  他下意识地后退半步,语气软了下来:“大、大哥,刚才是我没注意……”
  “没注意?”陶振死死盯着黄毛,声音不高,“那你下次可要注意了。”
  年轻人连连点头,灰溜溜地钻回车里。信号灯刚一变绿,就一脚油门蹿了出去,迅速消失在车流中。
  根本不是路况问题,也不是姜禾技术差,症结就在这粉嫩的颜色上。
  这抹柔和的粉色,在某些人眼里成了可以随意欺负的标签。
  这个发现让陶振心头火起。
  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矿区的人们时常能看到一个有趣的景象:一位面容严肃的中年壮汉,每天雷打不动地开着一辆极其醒目的的粉色小车,不紧不慢地在矿区的主要街道上“巡逻”。
  一旦发现有车“心怀不轨”,他便会立刻采取行动,直接追上去,与对方并行后利落地摇下车窗,中气十足地跟对方理论:“怎么开车的你?!懂不懂交规?专挑女司机欺负是吧?再让我看见你这么开车,我可没这么客气了!”
  他那结实的身板和凌厉的眼神,总能让违规者瞬间认怂。
  久而久之,矿区那些习惯性欺负新手和女生的司机们,都知道了这辆“不好惹”的粉色小车。
  另一边,王兰也开启了自己的人生新篇章。
  她当初跟着姜禾炒股小赚一笔,又在她的提醒下及时清仓躲过了股灾,加上这些年省吃俭用攒下的积蓄,王兰手头终于有了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
  为了开一家美容美发一体店的梦想,四十多岁的王兰报班学美容,一本笔记记得密密麻麻。
  她不仅是课堂上最认真的学生,回家后也要练习手法,常常一练就是两三个小时。
  除了学手艺之外,店铺选址她也跑了一个多月。从矿区门口的小商铺到市中心的步行街,她挨家问租金、看人流量,最后定在了鼓楼街的转角处。
  装修期间她更是天天往工地跑,光是墙色就反复调了三遍。
  开业那天,阳光明媚,六十多平米的小店被打扫得窗明几净,美容床铺着新换的雪白床单,理发椅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泽。
  姜禾她们来得最早,三个好姐妹捧着花篮站在店门口,比王兰这个老板还激动。
  “快进来体验体验。”王兰笑着把她们迎进门,转头对美容师嘱咐,“给这三位做个深层护理,用店里最好的玫瑰精油面膜。”
  躺在舒适的美容床上,姜禾打趣道:“那我们以后可要常来叨扰王老板了。”
  “求之不得呢。”王兰正给秦思调整毛巾,回头笑道,“你们得给我当'体验官'。新产品都要先给你们试。”
  单言敷着面膜含糊地说:“我可是个挑剔的体验官。”
  说笑间,一位打扮时髦的年轻女孩探头进来询问道:“请问,现在能做发型吗?”
  第72章
  王兰闻声抬头,惊喜道:“孙薇?你从海城回来了?”
  孙薇笑着张开手臂,给了王兰一个结实的拥抱:“我们团队来矿区这边拍个封面,听说你开了店,我赶紧溜过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