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作者:
小金井吉法师 更新:2025-10-18 15:26 字数:3256
“也就是说,沈氏要让公众相信,直接由‘达安’质量不合格原因产生的事故,沈氏一定会负责,而使用‘达安’历代产品的下游厂商,也应该负起责任,他们在集成、安装和维护运行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达安’本身无关。”沈义伦盯着黎蓁蓁提供的分析报告,边思考边说,“这样会不会给人沈氏倒打一耙的印象?”
尽管黎蓁蓁的分析报告里,已经提供了对沈义伦这个顾虑的预测,并且预测中的公众反馈是正向的,不过沈义伦对这个预测没有信心,也很正常。
温无缺又前倾了上身,双手交叠着将手肘撑在办公桌上,凑近了电脑摄像头,说:“所以之后还要补一刀,有点险,但管用。”
“进行技术溯源,解释‘达安’的设计理念、生产标准,公布‘达安’的质量控制标准。”黎蓁蓁补充道。
“可是要接受第三方技术机构的审查……而且还要与行业平均水平做对比……”沈义伦暴露了他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审查结果沈氏有问题,或结果证明沈氏没问题,经得起对消费者公开,但彻底得罪同行。
“没有问题,就不怕查。消费者和购买贵司产品的下游企业都会这么想,这是人类的本性。只要证明‘达安’的质量和技术水准远超行业平均水准,那么质疑声就会小下去,之前这批问题产品将不再是问题。”温无缺笑道,“沈总,有时候人就要适当主动点。”
“老总的意思是,”见沈义伦面露难色,一直在黎蓁蓁旁边保持沉默的唐新词开腔了,“你这会儿脸皮就该厚点。做技术的大家都一样,谁家也不敢说自己0事故率,谁家也不敢保证自己每个产品都合规。你不仅要说你没问题,你还得呼吁建立行业标准,让所有人向你看齐。人家一看你这么不要脸,反而会对你有信心。”
温无缺清了清嗓子,明示唐新词说话不要太“糙”。
索性唐新词的插话还是有效果的,沈义伦带着一脸沉痛不知道又看了几遍黎蓁蓁的报告,也许也想起了“达安”不倒对沈氏不倒的决定性作用,终于点点头,有了信心。
确定了方针后,视频会议结束了。几名男士爽快地退出了会议室,唐新词那边却没关。温无缺本来想直接退出的,鼠标移到地方,一看唐新词和黎蓁蓁都还在,便问:“你们还有啥要说的吗?”
“唐新词对你的感情生活很好奇。”黎蓁蓁直话直说。
“你别说的跟你不好奇一样!”唐新词呛她。
温无缺有被她们逗乐,可温无缺笑不出来。她的秘书黎蓁蓁高效、专业,在工作上一丝不苟,唯一的缺点就是离了工作,黎蓁蓁这人不善交际。有时候说话会显得缺乏一点人味。
这让温无缺想起了容鸢。她并不希望想起容鸢,尤其不希望是现在。有些念头一旦产生,人才会蓦然惊觉,它的根扎得那么深,然后像一只撕开了她心防的魔手般,紧紧攫住了她的思绪,不容她再移开视线。
“老总,据我对她的了解,她给人机会,不会超过3天。”唐新词眼里透着担忧,对温无缺说道。
温无缺喉头发紧,也没有退出会议室,而是选择直接关掉了电脑屏幕。
她不知道唐新词哪里来的数据,她只知道,她肯定离开容鸢很久很久了,远远超过3天。
第46章
容鸢冷眼看着门内侧密码锁上小小的屏幕,角度问题,电子猫眼仰拍下的来客面目变形,神态显得异常狰狞。
时间不到早上6点,她刚换完衣服,本来准备带十四下楼散步,却发现围栏里的幼犬对着门口,四肢微微弯曲,脊背紧绷弓起,嘴里发出的不是平时撒娇的呜咽声,而是某种仿佛在喉咙里磨着什么的鼻音,像马上要满弦弹射的利箭,蓄势待发。
容鸢察觉到不对,这才轻手轻脚走到门口,先通过密码锁上的电子猫眼功能确认了一眼门外的情况。这个功能她以前很少用。
她盯着屏幕里那张年轻的脸,缓缓地长吸了一口气,再慢慢地吐出,机械式地重复着深呼吸的动作,没有动弹。
时间的流速都仿佛减缓,容鸢不确定自己在门口站了多久,直到十四压抑在喉间的低鸣变成了高声的咆哮。容鸢回过神来,听见自己胸腔里传来的不规则地剧烈鼓动,穿插在清脆的门铃声里。
来人仿佛笃定时间到了,她一定在家,开始执着地按起了门铃,神情坚定,眼里透着令容鸢感到不舒服的倔强与执拗。一如十多年前的那一天。一如那天之后的每一个梦中。
容鸢在这个世界上发出第一声啼哭的时候,她的母亲因抢救无效,丧命于异国他乡冰冷的手术台上。由于这个身份不明的华裔女性是临产大出血被送进医院的,送医时已意识不清,随身未携带任何有效证件,因此容鸢出生后,医院按规定报了警,并联系当地的儿童保护机构照顾她。
儿童保护机构对健康的女婴进行了评估后,将她安置在了由一对华裔青年伴侣组成的寄养家庭。这对30多岁的华裔青年学者,在那之前几年当地相应政策一出台就登记成为了合法的伴侣,并早早就在系统里提交了作为收养家庭的双重资质认证,等待有一天能收养一个属于自家的孩子。机构考虑到这对伴侣收入、谈吐和其他各方面表现一直良好,并且和女婴同属华裔————尽管从女婴的五官特征上看可能并非如此————会对女婴更有亲近感,所以挑选了他们。
女婴3个月大的时候,正式被这对伴侣收养,取名李鸢,官方文件上登记的名字是katherine lee。
李鸢8岁的时候,当地的同性婚姻法案正式生效,她作为花童参加了父亲们的婚礼。
李鸢懂事起,她的睡前故事就是父亲们的爱情故事,故事的结尾,李筠和慕容延钊总是一遍一遍跟她说,他们如何第一眼就认定她是他们的小公主。慕容延钊会跟她夸张地讲述,她这样健康又漂亮的婴儿是多么受欢迎,他是如何过五关斩六将,经受住了护工一遍又一遍挑刺般严格的审查考验,才终于能正式收养她。
李鸢的家庭构成比大部分的同学特殊些,但是她并不缺爱。从小爸爸们就一直在告诉她,他们爱她。
他们照顾她,悉心教导她,搬到他们能挤进去当地的最好的社区,花费昂贵的学费送她去最好的学校。为了不让她在学校因为肤色被人欺负,李筠早早送她学习武术;为了让她健康成长,不擅长家务的慕容延钊学习营养学,跟着著名博主学做饭,力求让她餐餐营养均衡。
李筠和慕容延钊是上世纪80年代末移民到当地的学者,在这个名校云集的地方,于一所顶尖大学中从事研究并担任教职,他们从小就让李鸢相信,她以后会跟随爸爸们的脚步,走一样的路。
他们几乎从她3岁就开始为她规划这条路,为了不让她感到无聊和压力,他们耐心陪伴和启发她,但凡是她感兴趣的,他们都会不惜血本去培养,让她把兴趣专业化,变成她未来申请好大学的加分项。
李鸢从来没有怀疑过这样的安排及其背后名为“父爱”的动机,她想回报这样的“爱”,她的表达方式就是遵从父亲们的所有安排。哪怕那个会半夜跳过她们家围栏,躲开监控摄像头,趴在她窗台边偷偷邀请她去参加舞会的金发女孩曾经说:“kite,我觉得你的父亲们不正常,这肯定有哪里不对!”她听了也只选择果断分手。
她当然也知道这不正常。她的家庭她的爸爸们,“好”得不正常。
李鸢的家庭构成特殊,但实际上这些特殊很少对她造成困扰。父亲们宽大的背影总是挡在她身前,不管是那些不怀好意的审视,还是捕风捉影的窃窃私语,他们总是温和谦逊,牵着彼此的手把这些阻挡在会波及李鸢的范围之外。
她甚至都不知道李筠在外人眼里,一直是一个脾气暴躁不好相处的人;慕容延钊风趣幽默,却是学生们口中的魔鬼导师。家外头的爸爸们和家里面的不一样,李鸢面前的爸爸们再疲惫也不会对她发脾气,从不向她倾诉负面情绪,反而她自己青春期的时候,偶尔会大着胆子和李筠吵架。
李鸢实在14岁的时候,有一天偶然停下脚步,怀疑她走的每一直线每一次的转弯都经过了父亲们的精密计算,突然彷徨到无法迈步前进。于是她开始跟爸爸们吵架。
她说她不喜欢国际象棋了,她不想去进行枯燥的训练,不想一场一场的比赛;她也讨厌跳高,她开始发育后,所有以往她能轻松做到的动作好像都不对劲了,她恨这些不对劲;她质问李筠,为什么所有她喜欢的东西都这么让她讨厌。
她吃不下饭,以往她也就吃不出饭里的味道而已,现在她开始觉得这些健康过度的蔬菜汁和水煮肉让她恶心。她不明白为什么她不可以在放学后和朋友们一起出去吃爆米花看电影,她为什么不能吃薯片,不能吃甜食,她一口披萨都没有尝过,她问慕容延钊为什么做饭那么难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