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作者:
刘三叔 更新:2025-10-20 15:48 字数:3367
刘铮亮点点头。
龙院长接着说:“我跟你讲,有一天你要见到你老师,你就跟他说,老子救活了一个脑袋撞碎了的小姑娘,就让她家里花了三万块钱。老子救活了一个脑疝的患者,手术全套加上康复下来才两万块钱。我跟你讲,我全国各地哪个医院没去过,我这辈子啥没见过?你这个,让你老师知道,他得后悔死。咱这破地方,虽然各科室能力都不行,但是真锻炼人啊。”
刘铮亮无数次脑海里闪过他再次见到老师的场景,他希望这个曾经对他充满期望而后又失望透顶的人,能够改变看法。刘铮亮打开手机,看着王好的微信,又偷偷打开了对方的朋友圈。这两年多,他不敢和王好打招呼,甚至都不敢给老师的朋友圈点赞。刘铮亮手术成功后,会发一个朋友圈介绍一下病情,说几句核心数据,让圈内人明白这个手术的难度系数,王好也从来没给他点赞过。这个人仿佛消失了,或者说,这个人把刘铮亮删除了。
谁让你小资产阶级布尔乔亚呢,谁让你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急功近利呢?可是我生在这个家庭是不能改变的呀,我读这么多书不是要甘受清贫的呀?如果读书就要受穷,那天底下谁还读书呢?都不读书社会怎么进步呢?往小了说,是经济条件限制了刘铮亮的觉悟;往大了说,是不公平的世界抬高了道德门槛。
刘铮亮也不是没在心里埋怨过王好,你高高在上说着安贫乐道,可是你一年挣多少钱,你在《柳叶刀》发一篇论文要多少钱,你手里的科研经费多少钱,你穿着一身貂皮大氅站在寒风凛冽的道德高地上,把我一个破衣烂衫的小主治医师拽到旁边,告诉我别怕冷,凭什么呀?
又爱又恨,又感激又埋怨,这一对师生的感情,剪不断理还乱。
龙院长喝了一口酒,吃了一口菜,接着说:“当医生,本不应该受穷,在哪个国家,医生都是有钱人,出门有车,家里住着都是大house,人家美国就连护士一年都十几万美金的工资。为啥咱们给不了?因为你是发展中国家,你得原始积累,你得省吃俭用搞建设。医疗这个产业,放在哪个国家都是无底洞,美国有钱吧,他们也整不起全民医保,为啥?医生太贵了。你培养一个吊车司机,两年就行了;你培养一个中学老师,四年就可以了;你培养一个厨师,一年就可以做菜了。可是你培养一个医生得多少年?不算基础教育,专业培养就十二年打底。成本在这呢。那为啥咱们能整得起全民医保了呢?医生相对便宜。咱们中国,每个时代都有牺牲的行业,五六十年代是谁?农民。你要发展重工业,那就得把农产品价格压低,用剪刀差原始积累资本,一台缝纫机二百多块钱,一台自行车一百多块钱,那都是三四个月的工资呀,那时候一个工人月工资才三四十块钱,跟现在的一两百不是一回事,可是粮食才几分钱一斤。九十年代是谁?国企工人。那么重的财政负担,那么低效的产能,不牺牲就一起被拖死。所以刘铮亮,你得明白,你既然选择了这行,就不是来这行赚大钱的,这行就不是发大财的行业。这个行业发大财了,中国人那就不光是看不起重症了,一个阑尾炎手术就能把穷人逼入绝境。医疗行业有一个铁三角,效率、质量、价格,这三样你只能选两样,要效率和质量,那你就得花高价,跟美国私立医院一样。要质量和价格,那你就得等着,跟英国公费医疗一样,有病你得等几个月才能安排上手术,小病就等没了,大病就把自己给等没了。要效率和价格,就是咱们这种普通医院。这个世界上哪有十全十美的事呀,哪有十全十美的制度呀?能运行得下去的制度,就是好制度。没有最优解的时候,你给我一个八十分的解决方案,就行。”
刘铮亮散场回医院值夜班,躺在床上翻看着王好的朋友圈。朋友圈里说和平医院的几个师兄弟刚刚救活了一个特别复杂的颅内感染病例,王好带着几个学生去海淀柳叶刀烧烤店喝了庆功酒。柳叶刀烧烤店是一个医生辞职后开的,他想给医生们一个轻松聚餐的环境。以前王好在手术的时候用电刀开刀后,患者的皮肤被烧焦,都会有一股焦臭味。
王好就逗旁边这帮观摩的学生:“哎呀,这个味,晚上想去柳叶刀吃烧烤了。”
旁边的手术护士赶紧制止:“您快别说了,我都要吐了。”
那时候刘铮亮多自豪呀,他可是全中国最好医院的医生啊。
他放下手机,又去病房看张娇,张娇在病房里已经睡着了,张德旭在走廊里刷着快手。刘铮亮问张德旭他闺女最近怎么样,张德旭高兴地说:“今天我闺女自己上厕所蹲便,自己擦屁股了,给我高兴坏了。”
刘铮亮听到这话,似乎明白了。他在哪个最好的医院,不是自豪的本源。他价值的本源,是每一个病人。这一刻,他觉得自己也挺幸福的。
二院正式加入盛京医院集团,龙院长也终于降级成为不管事的副院长,安心等退休了。合并仪式很简单,原定要来讲话的市长被省里纪委给带走了,一大帮人在门口停车场上等了半天,本来市长要来剪彩,后来新院长怎么打电话都联系不上,就自己来宣布合并了。事后才知道,市长因为腐败被调查了,就是前面说的贿选案被带走那位。
院里新来了很多从沈阳调过来的年轻医生,护士倒还是原来的班底。
新来的医生里有一个刚毕业的小姑娘叫李青橙,从中国医科大学硕士毕业后就在盛京医院做妇产科实习医生,这边抚顺二院刚改制成盛京医院抚顺分院,她就被调到急诊。小姑娘是大连人,说话一口海蛎子味。李青橙刚来二院,还有点儿瞧不上这边的医生,心说这都什么大学毕业的,技术水平能跟上嘛。一直到有一天,急诊来了个病人,才改变了她对急诊科其他人的看法。
二院马路对面有一个中学,就是抚顺一中。这是抚顺最好的高中,全市最聪明的孩子都往这考,念了三年书再考大学,年年都有清华北大的苗子从这出去。上午十点多,学校里正做课间操,突然一个孩子做着做着就蹲在那捂着胸口,一股恶心劲上来,把一早上吃的连汤带水吐了一地,蹲没蹲利索,马上又坐地上了,坐没坐稳当,咣当就躺那了。班主任老师一看吓坏了,赶紧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跑。学校离医院太近了,都不用打电话叫救护车,出了校门过马路,再走一百米就是二院,赶紧跑到急诊。
刘铮亮一看来的是自己高中时的班主任王宝,就问:“王老师,您这什么情况?”
王宝一愣,说:“刘铮亮,你不是在和平医院吗?”也是着急,他也就不再问,直接说自己班学生不知道什么情况。
刘铮亮就问:“你怎么了?”
孩子回答:“肚子一跳一跳疼,反酸水,早上饭都吐了。”
刘铮亮见孩子眉毛紧锁,疼得都有些颤抖,就把孩子放到门诊检查床上,一边按一边问:“这里疼吗?这呢?”
孩子指着肚脐一圈,说这疼。刘铮亮又指了胸口,这不疼。刘铮亮又指了肋下,说这也不疼。
刘铮亮按了一下孩子胃部,问:“我按压你觉得疼痛加剧了吗?”
孩子回答:“没有,疼得不厉害。”
刘铮亮又问:“疼多久了?”
孩子回答:“昨天晚上我就开始有点难受了,今天早上吃早饭就不舒服,第一节课下课我也没出去活动。第二节课下课我就想活动活动,刚动几下,就顶不住了。”
刘铮亮扭头问王宝:“王老师,早上孩子吃啥了?”
王宝说:“就是学校定制的早餐,不可能有问题,我们老师、学生都吃,两个猪肉酸菜馅的包子,一份牛奶,一个煮鸡蛋。”
刘铮亮接着问孩子:“那你拉肚子了吗?肚子胀吗?放屁多吗?喘气有没有上不来气的感觉?头晕吗?”
孩子回答:“没拉肚子,没有屁,喘气也顺当,也不头晕,就是觉得我这胃有点疼。”
刘铮亮又回头问王老师:“给孩子爹妈打电话了吗?”
王老师一听,对呀,刚才都吓怕了,忘记这个事了。他赶紧掏出手机给孩子家长打电话,说明完这边的情况,让他们赶紧来医院。刘铮亮听他说完忙说,你问问他们两口子有没有相同的情况?王老师就问了下家长,家长什么事都没有。
这就怪了,平时学生们三餐都是在学校订餐的,晚上八九点钟才放学,回家也就吃点宵夜,如果是家里的食物有问题,爹妈应该也有反应。如果是学校的食物有问题,同学和老师也应该有反应。这应该不是食物中毒。
李青橙和车明明就在旁边看着,刘铮亮接着问:“你以前有过胃炎、胆结石的毛病吗?”
孩子摇摇头。
刘铮亮接着问:“你爹妈有过结石病史吗?”
孩子又摇摇头。
王老师小声说:“孩子生病你问人家爹妈干啥?”李青橙替刘铮亮解释说:“胆囊结石有的医生认为不是遗传病,也有的医生认为有遗传因素。以前有个病例是九个月的婴儿都得了胆囊结石,那么大点儿的孩子肯定不可能是由饮食习惯导致的,还没断奶呢,哪有饮食习惯这一说?问爹妈有没有病史,也能部分确认孩子是否有可能是结石导致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