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傅延年      更新:2025-10-20 16:14      字数:3268
  当初颜红旗来到杨木大队当书记,一方面是被形势所迫,她必须得有一份工作,不能在家里闲待着,另外就是被梁副主任所说的,能管理四百多人给吸引了。
  但这些原因,只能藏在心里,不可能说给记者听。
  这次,《清远战斗报》和清远广播电台对于杨木大队的采访,对于将来大队的发展,很有好处。此时,颜红旗作为书记,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杨木大队,所以,她在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语时,一点都不觉得心虚。
  论迹不论心,不管初衷如何,只要她做的事情是真正为杨木大队好,为杨木大队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就行。
  两名记者看她的目光中,多了些崇拜,“您真令人敬佩。”
  两人在本子上记录了一会儿,才问出第二个问题。
  “作为一名女性干部,到杨木大队开展工作,您觉得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个问题难住了颜红旗,她没觉得有什么难点。杨木大队的干部也好,社员也好,都很识相,知道了她的脾气,就不敢扎刺了,至于其他的,比如搞副业,有高卫星在,在清远县就没有搞不好的事情。
  当然,这些也是不能和记者说的,颜红旗绞尽脑汁想了一会,回答说:
  “难点很多,比如如何调动广大社员们的生产积极性,如何让这不算肥沃的土地多增加收成等等。大队书记是咱们国家最基层的干部,直接和社员们接触,不管是政治思想还是民生经济,都得管,虽然琐碎,但十分重要……当然,困难只是暂时的,就像一座山,只要肯攀登,就能够克服!”
  ……
  这次采访进行了两个小时,结束的时候,颜红旗出了一身汗,只觉得做的这次采访,就是她目前为止,遇到的最困难的问题了。
  两位女记者却是愈加精神了,严秋洁不停地甩着自己的手腕,长时间的书写,让她手腕酸疼,眼睛里头都长血丝了。这次采访,他们深觉收获很大,采访内容也很丰富,在采访过程中,更觉颜红旗这个人有报道的价值了。
  两人心情激动,忙着回去写稿子,晚饭也没顾上吃,急惶惶赶回了县城。
  颜红旗赶紧回了宿舍,沏了一大杯麦
  乳精喝下去,又吃了两块蛋糕才舒服了些,以后可再不能接受采访了,这家伙,中午吃的东西全消化干净了,给她饿得前胸贴后背。
  弹簧厂机器开动,产量就上来了,除了满足清远县的需求之外,还远销到了燕市城里。这个销售渠道是知青邝世佳联系的。他家里有亲戚在家具厂上班,家具厂的拳头产品是沙发,需要用到弹簧。
  钢丝绳厂的废料已经远远供应不上弹簧厂的需求了,弹簧厂正式成了钢丝绳厂的客户,采购正常的钢丝,还可以根据弹簧厂的需求,定制不同的钢丝种类。
  如今的弹簧厂已经不是以前的小作坊了,所以人员配置也有所调整。
  怀向春依旧是厂长,但又从本村的社员工人之中提拔了一位思想进步、能说会道,聪明活泛的年轻人担任副厂长。
  这个人选是怀向春提名,大队部一致同意的。
  又将财务、供销、后勤、技术等部门配置齐全。
  根据张凤军自己的意愿,他去了弹簧厂做会计,出纳经由颜红旗推荐,由知青王红梅担任。供销科由邝世佳带着一位本地年轻人负责,技术方面由张凤军的儿子张育才负责,他跟着第三机械厂的技术员处得很好,在人家来大队的那两天,日夜跟着,没少往出榨取知识,还留了对方联系方式,有些闹不清的问题,就写信过去问,现在机械出些简单的故障,他都能够维修。至于后勤,由姜二婶管着。
  这个人选,也是颜红旗推荐的。
  当后勤的,负责很多杂事,一般人,压制不住那些工人,还容易被人情左右。姜二婶经历了女儿事件后,就像是把身上的某个开关打开了,人变得泼辣许多,又因着家里有钱了,腰粗体壮,看见点自己不顺眼的事儿,不管对方是谁,就会出头,帮人家打抱不平,又有主见,能拿主意,拎得清,绝对是个人才。
  一经推荐,大家都觉惊讶,因为颜红旗一向是把机会都留给年轻人的,姜二婶的年纪太大了些,不过琢磨下后勤的工作性质,再想想姜二婶如今的性格作风,便觉她太合适不过。
  在那之后,姜二婶不再总是被叫做淑芝妈或者姜二婶了,而是有了全新的称呼,姜主任。
  弹簧厂正式走上轨道,颜红旗也带着杨木大队的五十名劳力奔去了燕清水库。
  燕清水库指挥部,跟颜红旗上次来的时候,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在帐篷周围,盖起了一排排房子,周边的道路修整一新,拓宽许多,又用沙石将地面填平,忙碌的人们来来往往,爆土扬长,一片劳动的忙碌情形。
  听说工地上管饭,杨木大队的社员们都是轻装上阵,背着简单的行李卷,带着饭盆、换洗衣服,听从着颜红旗的命令,排成三队站在不碍事的角落里,好奇地打量着四周围的环境。
  颜红旗叫出其中一位四十多岁的汉子,叫马二亮的,交代他看好社员们,不要让乱跑,自己去了指挥部。
  指挥部的房子没有以前大了,但也足够用,窗明几净,依旧是那张桌子摆在正中间,上面放着些图纸什么的。
  屋里只有卫煌越在,他对声音很敏锐,一抬眼就看见了正往过走的颜红旗。
  见对方看见了自己,颜红旗快走几步,朝着对方笑了下,喊了声:“卫经理。”
  卫煌越也对她笑了下,“来了。”
  卫煌越比上次见到的时候,黑了一点,头发略微有些长,到了眉毛上方,但十分整洁干净,身上穿着浅灰色的半袖衫,下身穿着有些褪色的蓝色工装裤,腰间扎着黑色的宽牛皮腰带,显得腰部劲瘦,宽肩窄臀,再配上清瘦之后更显得立体的五官,十分赏心悦目。
  不愧是自己所见,长得最好看的男人,颜红旗不由得多看了几眼,点点头,“我送人来了,不多不少,五十个劳动力。”
  “那我派人送他们先去安顿。”卫煌越说着,就拨通了桌子上的电话。
  挂上电话后,告诉颜红旗,“颜书记先坐一下,等会有人过来接他们。”
  说着,去了靠墙的柜子处,倒了一杯水递给颜红旗。
  走了这一路,着实渴了,颜红旗接过杯子,一口气喝了半杯,问着:“周书记呢?”
  卫煌越在桌子边沿站着,回答道:“他回局里开会了。”
  “哦”,颜红旗将剩余的水喝完了。
  卫煌越拎了暖壶过来,又将杯子倒满了。
  颜红旗喝了一小口,问:“燕清水库建设,要多长时间啊?”
  因着颜红旗的问题不涉密,卫煌越便实话实说,“工期预计是三年,分阶段完成。”
  他说完,顿了顿,好似唯恐冷场似的,又接着介绍说:“这个水库建成后,一方面是供给燕市北部城区居民用水,调节水资源,甚至是养鱼,一方面是要在水库之上建成一座8.8万千瓦的水电站,预计年发电量,1.15亿千瓦时。”
  怕颜红旗听不懂这些计量单位,又解释说,“预计可以供应整个燕市乃至几个郊县的居民用电量。”
  颜红旗抽了口气,这绝对是大工程啊!一建就是三年,这相当于找了个长期的工作啊,管一日三餐,还有不低的生活补贴。
  她不知道这么大一所水电站到底占地面积多少,但想来也小不到哪里去,这边虽然比顺昌公社那边的地势平整,平地面积大,但到底也是山区,有那么大地方承载吗?
  她这么想的,也就问出来了。
  卫煌越笑,回答她的问题:“确实承载不下,所以,后续会搬迁、移民,也要炸山平路。”
  果然是大工程,建成一座水库大坝,调节水资源,减少洪水、干旱等自然灾害,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红旗渠的精神深入人心,颜红旗莫名有了种备受鼓舞、心潮澎湃之感。
  不多一会儿,一位头戴杈斗帽、身着蓝色工装的年轻人进了来。
  卫煌越介绍着:“这是小张,负责安排工人们的饮食起居等后勤工作,让他带你们的人去安顿下来。”
  颜红旗忙站起来,就要跟着小张走。
  卫煌越又叫住了她,“颜书记。”
  颜红旗站住,听见卫煌越对她说:“等会安顿完工人,回指挥部来,我来安排午饭。”
  颜红旗一愣,但还是答应了,“行,麻烦卫经理了。”
  有小张领着,手续办得十分顺畅。
  杨木大队这五十个劳力,被单独编成一个组,指派了马二亮做小组长,帮他们安排了住处,发放了些简单的生活物品,介绍了起居作息、放饭时间,还有工地纪律、奖惩措施,遇见事情了该找谁等等。
  小张看了下表,说:“咱们这里是分批放饭,第一波11:30,你们今天第一天来,就跟最早的那一波吃饭吧。”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qf.html" title="傅延年"target="_blank">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