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作者:傅延年      更新:2025-10-20 16:14      字数:3408
  5点钟,刘良山打发家里孩子过来催促,牛德仁便跟着孩子一起来了。
  一进院子,便闻到了阵阵的肉香,把刘良山的小儿子馋得直流口水,“我妈炖了兔子,跟猪肉一块炖的,可真香啊!”
  大人喝酒的时候,小孩子是上不了桌的,不过奶奶答应他了,出锅之后先给他夹出点肉来吃,他把牛德仁请过来了,任务就完成了,飞速去锅边守着。
  酒桌依旧设在李子树下,桌子上放了拍黄瓜、糖拌西红柿、干爆花生米这些凉菜,陪客吴阔和马国喜已经在一边等着了。
  “牛叔,你可来了,就等你入席了。”
  几人谦让着,让牛德仁坐在了正对大门的主位,刘良山启开瓶装白酒,孙巧凤开始一盘盘地上热菜,摊鸡蛋、腊肉炒青椒,肉沫焖茄子……
  光这一瓶白酒起码就得两块钱,还得用酒票,他们社员可不发酒票,平时馋酒了,都是打五六毛钱一斤的散酒,还有这些个好菜,牛德仁忽然就有些后悔过来了,总觉是宴无好宴。
  但来都来了,牛德仁只能硬着头皮入席。
  刘良山给每个人面前的碗里都倒上酒,招呼大家吃菜。
  期间,一直讨论的都是山上那户人家的问题。牛德仁喝了入口辛辣的白酒,吃了美味的兔肉,警惕心也慢慢放下来,猜想着刘良山请自己吃饭应该就是为了这个问题,他便也不辜负这些酒菜,绞尽脑汁给出主意。
  可就在这个时候,刘良山举起了酒碗,说道:“牛叔,我敬你一杯,您上任以来,为着杨木大队的事情尽心尽力,我刘良山很是佩服。”
  花花轿子人抬人,对方恭维自己,自己自然也要恭维别人,牛德仁将酒喝了,说:“你这个大队长做得才叫尽心尽力。”
  刘良山就摇头,叹气,说:“惭愧啊,牛叔,不瞒你说,当上这个大队长,我是既高兴又犯愁。你说,好歹也当了回大队长,总得给队上做些好事是吧。”
  这话牛德仁十分认同,他也是这么想的。做梦都没想到自己能成大队干部,还是排名第三位的贫协主席。媳妇在家里天天跟他说,要好好干工作,得对得起国家,对得起颜书记,还有把他选上来的各位乡亲。
  牛德仁端起酒碗,又和刘良山碰了一口,“是啊,咱这辈子,能当上干部,也是祖坟上冒青烟了。”
  一小口白酒下肚,灼烧得喉咙直发烫,让人莫名就激动兴奋起来,牛德仁已经迟暮的心也陡然焕发起了年轻人的热情,升起想要干一番事业的心。
  吴阔见两人光顾着说话了,往牛德仁的碗里夹了一块兔子腿肉。还不到他和马国喜说话的时候,两人便陪着喝酒、吃饭,不言不语当个透明人。
  刘良山见铺垫得差不多,也把牛德仁的话匣子打开了,紧接着开口,“牛叔啊,要我说,在咱们杨木大队开办初中,也是祖坟上冒青烟的大好事。您真是为着想节省那些钱才不答应的?”
  第85章 劝说
  牛德仁有些熏熏然的头脑一清,明白这才是刘良山找自己过来吃饭的目的。他将筷子放下,说:
  “是,办一所学校多费钱,你看看从去年到今年,大队给小学拨了多少钱你就知道了,中学只能比小学更费钱,那就是一所无底洞啊!想上初中的孩子,上公社中学就完了,不过就是多走几里山里,不能天天回家罢了,谁小时候不是这么过来的,我们那会,不光吃不饱穿不暖,还有战争。先是闹日本鬼子,后来闹白狗子,蒋匪军,十来岁的孩子就给抓壮丁。现在的孩子,比我们小时候可强了太多了,不打仗,能吃饱、穿暖,还能上学,还有啥克服不了的。”
  自从颜红旗担任大队书记后,在杨木大队小学投入了不少心思,和清远二小学结成了一对一帮扶的对子,人家给捐赠过来不老少的本子、笔和橡皮之列的文具,分发给同学们,还有淘汰下来的课桌、教具,让整个杨木大队小学焕然一新。
  不过,也确实花了不少钱,给教室里修补、更换了玻璃,还建立了一个小型的图书馆,买了好多本书,入冬之前,更是给每个教室都安装前后两个取暖用的炉子。
  要刘良山说,这些钱都是该花的,就拿炉子来说吧,大冬天的,外面温度零下二
  三十度,屋里面不生炉子的话,零下十多度。孩子在这么冷的教室里上课,就是受罪。以往都是在屋地上围土炉子取暖,散发出的热量也实在有限。
  那些孩子们,一个个的,上课都得围着围巾、戴着帽子,脸蛋上、手上、脚上都长满了冻疮,有严重的,会流脓、溃烂。就这样的教室环境,让学生学得多么好,就是一种强求。
  入冬之前,颜红旗让人炉子采买回来,每个教室里安上两个,要求每个学生家长都送一车劈柴过来。
  因着有了炉子和劈柴,学生们过了一个幸福的冬天,据康明反馈,基本上没有往年那种迟到、旷课甚至是直接就不念了的情况了,人暖和了,学习成绩提高了,生病的也少了。
  刘良山是这么认为的,也就把自己的观点说了一遍,“以前孩子受了大罪,是没有办法,达不到那个条件,现在咱有这个条件,肯定得让孩子们过得好一些。我们这辈人受苦受累为什么,还不是想让下一辈过得更好些。”
  在座几位,除了何国喜才结婚不久,还没有孩子之外,都是当了爹的,也都是疼爱孩子的,自然能理解刘良山这句话,即便是牛德仁,也无法反驳。
  吴阔叹息一声,“是啊,谁不是为了子女后辈活呢,颜书记把钱花在孩子们身上,那是讲良心!自从学校里有了个小图书馆,我们家孩子爱看书了,将那书里的故事,说得头头是道,我觉着,也不比闵秋玲同志差多少。”
  何国喜嘿嘿笑了起来,见多了恨不能把自家孩子贬损得一无是处的家长,还头一次见这么夸奖自己孩子的。
  何国喜这么一笑,倒是让略有些紧张的气氛轻松不少。
  刘良山就着刚刚吴阔那番话,说:“孩子们虽然没有托生在城里,见识少些,懂得少些,可咱们得尽量为孩子创造条件,托举着他们,过上十几二十年,也未必不能成为颜书记那样的人。再穷,也不能穷教育啊!”
  何国喜:“我现在都在后悔,当初咋就不咬咬牙,把初中读完啊,我是初一下半年不念的,我但凡要是咬咬牙,不就把这一年撑过去了嘛,现在说不定已经在弹簧厂当个主任、经理啥的了。可当时我家里当年是真难啊,我爷奶都不在了,下面又有几个弟弟妹妹,我爹妈整天在地里、山上忙乎,五岁的弟弟在家里头煮猪食喂鸡喂鸭,矮墩墩的一个,得踩着板凳才能够得着锅沿儿,我真怕他一下子就扎进去,我那小妹,整天被绑在窗户上……现在做梦还经常梦见那时候的场景,醒来就庆幸自己已经是大人了。现在,村里的孩子们跟我当时情况也差不多,正上初中年纪的孩子,多数家里头都有弟弟妹妹要照顾,要是咱们大队自己就有初中,就能兼顾家里和学校,咋也能弄个初中学历。”
  “你们没去过燕市,不知道那城里的孩子有多鲜亮……反正人得上学!”
  何国喜自从去了一次燕市,就总爱显摆,唯恐别人忘记似的,不自觉就要在话语之中提到,不过,他一时之间没有想好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只好强行关联。
  大段大段的话,说得他口有些渴,端起酒碗,喝了一口。
  “你们都同意在村里开办中学?”牛德仁算是彻底看清楚了这场“鸿门宴”的意思,这是来做他的工作来了。
  吴阔和何国喜都点头,刘良山:“我怎么琢磨,这都是花小钱办大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牛德仁叹口气,缓缓说:“我也不是愿意做恶人的,咱们大队虽然有了弹簧厂,虽然能靠山野菜赚钱,可学校就是个无底洞啊,一所小学都投入了那么多,一所中学又该投入多少?杨木大队刚有一些起色,经不起这样的折腾啊。按照颜书记的计划,将来还要招周边大队的生源,那岂不是就是花咱们的钱,给他们办事?”
  刘良山端起酒碗来,跟牛德仁还有吴阔、何国喜分别碰了一下,说:“牛叔,咱们看事情,不能只看眼前的利益。学校,看起来是个只有投入没有收成的事儿,可那些好处是看不见的,但切切实实存在的。”
  他觉得这样说,还是太空泛了些,想了想,举例子说:“就拿弹簧厂来说,颜书记为啥让怀向春当厂长,还不是因为人家是高中学历。要是咱们孩子也有高中学历,不也就有了当厂长的资格嘛。还有就是,初中以上学历的,都能到弹簧厂去工作,学历低的却不行,这就是学历带来的好处,这都是切切实实的好处。”
  吴阔:“反正,我肯定是要让我家孩子都去念书,能考到哪儿算哪儿,要是有机会,也想让他们走出去。当年,公社招邮递员,我各方面条件都合适,就卡在了学历上。”
  公社的邮递员是个苦差事,跋山涉水,每天奔波在路上,城里人受不了这份苦,所以破例在乡下招人。这份苦差在乡下人看来,却是个铁饭碗,香饽饽,很多人抢着去报名。因着学历不符,被刷下来,让吴阔这辈子都耿耿于怀。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oqf.html" title="傅延年"target="_blank">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