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裁他偏要捧我 第19节
作者:孔明建安      更新:2025-10-20 17:12      字数:4025
  顾承淮微微一笑,仿佛早就料到这个答案。
  是啊,走过最远的路,看过最美的风景,才知道最温暖的地方,始终是彼此身旁。
  而他们的归途,才刚刚开始。
  第42章 归航
  从漠河回北京的航班上,小哲一直趴在窗边,看着下方绵延的雪山渐渐被云层覆盖。他的小手里紧紧攥着在北极村买的驯鹿玩偶,那是顾承淮在零下四十度的夜里,陪他在路边小摊挑了很久的礼物。
  "爹地,"小哲突然回头,"我们还会再来看极光吗?"
  顾承淮正在帮林砚整理散落的手稿,闻言抬头:"等你再大一些。"
  林砚看着父子俩的互动,嘴角不自觉扬起。四个月的旅程,《归途》的手稿已经完成,此刻正安静地躺在他的行李中。他想起昨夜在漠河民宿里写下的最后一段话:
  "我们走了很远的路,最终发现所有的远方,都是为了更好地回到起点。"
  飞机开始下降,北京城的轮廓在云层下渐渐清晰。纵横交错的街道,林立的高楼,与雪乡的静谧、漠河的苍茫形成了鲜明对比。
  小哲兴奋地指着窗外:"看!我们的家!"
  是啊,家。林砚望着下方熟悉的城市,心中涌起一种奇异的平静。这四个月,他们从南到北,走过四季,最终还是要回到这里——这个充满回忆也承载未来的地方。
  接机的车队早已等候。坐进熟悉的迈巴赫里,小哲很快就在儿童安全座椅上睡着了。林砚靠在顾承淮肩上,看着窗外飞速后退的街景。
  "紧张吗?"顾承淮握住他的手。
  "有点。"林砚老实承认。暂别娱乐圈四个月,在这个更新换代飞快的行业里,足以被很多人遗忘。
  顾承淮没有多说,只是将他的手握得更紧。
  回到久违的公寓,一切都保持着离开时的模样,却又有些不同。玄关多了一个展示架,上面摆着他们沿途收集的纪念品:雪乡的木雕、漠河的驯鹿玩偶、哈尔滨的套娃……
  小哲抱着他的恐龙玩偶,兴奋地在每个房间跑来跑去,最后瘫在客厅的地毯上:"还是家里最舒服!"
  林砚走进书房。书桌上纤尘不染,显然有人定期打扫。他打开电脑,未读邮件堆积如山。经纪人发了二十七封邮件,从最初的焦急到后来的理解,最后几封都是在询问归期。
  他深吸一口气,开始回复:"已回京,下周可安排会议。"
  点击发送的瞬间,他感到一种久违的悸动。原来,他依然期待着重返舞台。
  晚饭后,小哲早早睡下。林砚和顾承淮并肩站在落地窗前,看北京的夜景。车流如织,霓虹闪烁,与漠河的星空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美。
  "接下来有什么打算?"顾承淮问。
  "先把书出版。"林砚说,"然后...或许该拍戏了。"
  "有想演的剧本吗?"
  林砚转身面对他:"我想把《归途》拍成电影。"
  顾承淮挑眉:"自编自导?"
  "不。"林砚摇头,"只做编剧。导演...我想请周谨言。"
  这是他们第一次正式谈及周谨言。那个曾经让顾承淮吃过醋的名字,如今已经能平静地提起。
  "为什么是他?"
  "因为他最懂怎么拍'寻找'的故事。"林砚微笑,"而且,是时候让你们正式认识了。"
  顾承淮沉默片刻,点头:"好。"
  三天后,林砚约周谨言在世纪娱乐的会议室见面。当他推开门的瞬间,愣住了——
  顾承淮和周谨言已经坐在里面,面前各放着一杯咖啡,气氛居然很融洽。
  "你们..."
  "在讨论投资比例。"顾承淮示意他坐下,"周导对项目很感兴趣。"
  周谨言笑着补充:"顾总很大方,开出的条件让人无法拒绝。"
  林砚看着两人,忽然明白这四个月改变的不仅是他。顾承淮也在用他的方式,为他们的未来铺路。
  《归途》的筹备工作进行得出奇顺利。周谨言带来了顶尖的团队,顾承淮提供了充足的资金,而林砚第一次以编剧的身份参与制作,体验着与演戏截然不同的成就感。
  小哲也开始了在新学校的生活。转学手续在他们旅行期间就已经办妥,顾承淮亲自考察了三家国际学校,最终选定了最适合的一家。
  "爹地,"某天晚饭时小哲突然问,"我们还会去旅行吗?"
  顾承淮和林砚对视一眼。
  "当然。"林砚摸摸儿子的头,"不过下次,可能要带上妹妹了。"
  小哲睁大眼睛:"妹妹?"
  林砚的指尖轻轻抚过腹部。今早的体检报告还放在书房抽屉里,那是个他们期待已久的惊喜。
  顾承淮的手在桌下握住他的,力道温暖而坚定。
  当晚,林砚更新了停更四个月的微博。没有解释,没有预告,只有一张照片:完成的手稿《归途》扉页,和一句简单的话:
  "回来了。带着更好的自己。"
  一石激起千层浪。粉丝的祝福、媒体的追问、业内的关注瞬间涌来。但这一次,林砚不再感到焦虑。他知道,无论走多远,总有一个地方可以回去;无论外界如何喧嚣,总有人为他留着一方净土。
  新戏开机前,林砚独自回了趟电影学院。走在熟悉的林荫道上,他想起很多年前那个莽撞的少年,怀揣着梦想却不知路在何方。
  在表演系的排练室外,他遇见了当年的班主任。
  "听说你要做编剧了?"老师笑着问。
  "想尝试不同的讲故事的方式。"
  老师点点头:"记住,无论台前幕后,真诚永远最能打动人。"
  回程的路上,林砚给顾承淮发了条消息:"晚上想吃什么?我来做。"
  很快收到回复:"你做的都好。"
  车窗外,北京华灯初上。林砚看着这座承载了他太多悲欢的城市,忽然明白:归途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就像北极星,永远指引方向,但真正的旅程,永远在脚下。
  而他知道,无论未来的路通向何方,总有人会与他并肩同行。
  第43章 新章
  《归途》电影开机仪式上,林砚第一次以编剧的身份站在媒体面前。他穿着简单的白色衬衫,站在导演周谨言和制片人顾承淮之间,从容地回答着问题。
  "为什么选择将这段旅程搬上银幕?"
  林砚看向台下第一排——小哲正举着他的儿童相机,像模像样地对着舞台拍照。顾承淮坐在旁边,目光沉静地落在他身上。
  "因为想告诉所有人,"林砚微笑,"有时候停下脚步,是为了更好地认识自己。"
  发布会结束后,周谨言打趣道:"顾总今天格外安静。"
  顾承淮的视线始终追随着正在和粉丝合影的林砚:"今天他是主角。"
  这是他们达成的默契。在剧组,林砚只是编剧,顾承淮只是制片人,专业且克制。只有收工后回到专属房车,他们才会变回彼此的爱人。
  这晚拍摄结束后,林砚在房车里修改剧本。怀孕初期的反应让他有些疲惫,却依然坚持跟组。
  "这段需要改。"顾承淮指着剧本中北极村的情节,"实际经历比写的更动人。"
  林砚接过剧本,发现顾承淮在空白处写满了批注。那些冷静客观的建议里,藏着只有他们才懂的温柔记忆。
  "你怎么记得比我还清楚?"
  "因为那是我生命中最美的四个月。"顾承淮为他披上外套,"看着你一点点找回自己。"
  窗外飘起细雨,剧组暂时停工。小哲在卧室里睡着了,手里还抱着新买的绘本。林砚靠在顾承淮肩上,听着雨声,忽然感到一阵久违的宁静。
  "在想什么?"顾承淮轻声问。
  "想起第一次见周导的时候,"林砚笑了,"你差点把他的工作室买下来。"
  "现在不用了,"顾承淮抚过他的发梢,"他已经是自己人。"
  雨停时已是深夜。顾承淮突然说:"出去走走。"
  他们悄悄下了车,走在被雨水洗过的影视基地里。路灯在水洼中投下倒影,仿佛另一个平行世界。
  在一座仿古宫殿前,顾承淮停下脚步:"记得这里吗?"
  林砚怔住。这是他拍《风起云涌》的地方,也是他们第一次在片场起争执的地方。当时他为了一场戏和导演据理力争,顾承淮却以投资方的身份要求他服从安排。
  "那时候我觉得你冷酷得不近人情。"
  "那时候我觉得你固执得不可理喻。"
  两人相视而笑。时光改变了太多,又好像什么都没变。
  "其实那天晚上,"顾承淮说,"我来看过你。"
  林砚惊讶地抬头。
  "你坐在台阶上哭,"顾承淮的声音很轻,"我站在拐角处,第一次怀疑自己的决定是否正确。"
  这是顾承淮第一次向他示弱。那个永远掌控一切的男人,原来也曾有过犹豫的时刻。
  "为什么从来没告诉我?"
  "因为从那天起,我发誓不会再让你那样哭。"
  远处传来剧组收工的声响,灯光渐次熄灭。他们牵着手往回走,像一对最普通的情侣。
  回到房车时,小哲已经醒了,正揉着眼睛找他们。
  "爸爸,爹地,我梦见妹妹了。"
  林砚把他抱起来:"妹妹说什么了?"
  "她说她等不及要和我们见面了。"
  顾承淮从身后拥住他们,在这个小小的空间里,组成了完整的世界。
  第二天拍摄时,周谨言注意到林砚无名指上多了一枚戒指——与婚戒叠戴的钻戒,在阳光下闪着温柔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