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79节
作者:
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4 字数:4314
常夫人好像早就料到她待不久,听说要提前回南,并未多问,只叫她小心,又命莲叶帮忙打点行囊。自己特意去取了花样繁多的几十刀纸、十几管不同用途的笔、十几条各式各样的墨,另有两个砚台、一个笔架,还有一整套的四书五经。
她知道如今的明月买得起这些,但……亲近的人送的,总归不同。
明月被这个架势吓了一跳,“夫人莫不是让我考个状元?”
这可是四书五经啊,多少寒门学子都未必买得起一套,您就按头让我一个商人读了?
常夫人失笑,笑过后方正色道:“俗话说,商场如战场,你既投身此道,便要精进,读书可以史为鉴,亮眼明心,读得越多,你的买卖就做得越大,走得t也越稳……纵然再忙,日后也不可懈怠,功课也要常做,来日我要考你的。”
商人来钱太快,面对的诱惑太多,而明月又太年轻,哪怕天资过人,也未必知道人心会有多么坏,世道有多么险恶。多读书可观前车之鉴,至少能提个醒。
明月乖乖应下,认真记在心里,行了个礼,转身跟莲叶去取东西。
莲叶有些失落,边指挥小丫头们打包边嘟囔,“怎么这么急?前儿就不在家,我还想带你去看放烟火的呢,正月十五的花灯也漂亮极了……这边还有好多好吃的呢!你光吃了汤包,可吃过马家的炙羊肉?尝过孙家的烧鹅?品过唔……”
“你真要馋死我呀!”明月一把捂住她的嘴,悄悄把武阳郡主给的十二花神发钗中的荷花钗子给了她,“以后日子还长着呢,说不定我什么时候还来。”
另外还有几份谢礼,分别给这几日对她照顾颇多的几位嬷嬷。
“郡主给你的,你自己留着戴嘛!”莲叶掰开她的手,嘴上推辞,却任明月帮自己戴上,“好看吗?哎呀,我今儿穿了红的,不配,赶明儿换上绿的才好看。”
明月笑着用肩膀撞了她一下,“姐姐俏丽,穿什么都好看。”
“你这张哄人的嘴啊,”莲叶皱皱鼻子,笑着往自己房里走了一趟,回来时就多了一个小包,先打开那个细长的小盒子给她看,“不能白让你叫了姐姐,这是前儿夫人赏我的蜻蜓玉簪,我还没上过头呢,给你吧!另有两个笔直如意的银锞子,都带着眼儿呢,你拿个红绳穿了,戴在腕子上也好看的。”
明月美滋滋收了,又听莲叶道:“说定了,你以后可还要来呀。”
如今老爷做了京官,她跟着夫人,只怕要一辈子待在京城了。
“好!”两个姑娘像小孩子一样勾了手指。
-----------------------
作者有话说:昵称“收紧核心”的朋友在吗?使用了你推荐的名字“云来”!因为“林”姓有别的安排,另外声母“s”配“y”发声更顺畅一点,所以只用了名,京城老字号绸缎庄少东家,沈云来。感谢!
【注】“新闻”一词由来已久,宋代《朝野类要》记载“新闻”指民间小报,与官方朝报形成制度性区分。唐代李咸用诗句“多少新闻见,应须语到明”印证该词早期指代新近传闻。
【注1】宋代北方有漕运,但基本为官用,大运河主干很少用作民用,基本都做粮道、木材和军需等国家大事通道,而且因为维护成本和难度太高,北宋末年漕运四渠就先后废弃了。
第55章
次日一早,明月和苏小郎驾着马车,按照约定出城与高管事汇合。
“这位是?”明月看着他身边的年轻人问道。
二十出头,穿戴考究,举止从容,眉宇间还有些读书人的温文尔雅,绝非寻常伙计。
“这是我们少东家,”高管事笑道,又对沈云来说,“这位就是江老板了。”
“我姓沈,双名云来,幸会。”打从明月出现那一刻起,沈云来便目露惊叹,此时仍未完全平静下来,“真是没想到,名动京城的霞染竟出自这样年轻的一双手。”
来之前高管事就提醒过,说那位江老板极其年轻,叫他不要惊讶。但亲眼见过之后,沈云来才真正明白这个“极其”意味着什么,高管事又为何一定要亲自走一趟。
“您过誉了。”明月谦虚道。
又是一位少东家。
迄今为止,她和手下的人接触过两家少东家,平心而论,感官都非常差,因此对这三个字很有点杯弓蛇影。
进货而已,犯得着同时出动一位大管事、一位少东家么?
不过一匹一百一十五两,一百匹就一万多两了,绝非小数目,又是头回合作,谨慎些也说得通。
沈云来还要说话,一个伙计自远处跑来,“少东家,高爷,人都齐了。”
“走吧。”
高管事一招手,沈云来便暂时止住闲聊,温和地问明月东西多不多,是否需要帮忙。
明月道谢,“我们人少,行李都在车上了,一发赶着就是。只是需得麻烦您在下个渡口附近停一停,我们去还马车。”
这马车太大太好,租金太贵,带着回杭州不合算。不如先去车马行打个招呼,续租几日,请他们的人跟着去码头,帮忙将货转到船上之后,那人便可带着银子驾空马车回去,两不耽搁。
而杭州城中她的宅院门口就有小河,大可以在码头停靠后直接雇船运到家门口,算上搬运,几十个钱就能得,极便利的。
明月朝苏小郎使了个眼神,后者一甩马鞭,额外拴着两匹马的马车便哒哒走起来。
“好马!”看见那两匹骏马,沈云来赞了一句,“江姑娘也擅骑?”
江姑娘……明月其实不大喜欢这个称呼,但对方似乎并无恶意,且是头回见面,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算不上,刚学。”
住在常夫人家这几天她也没闲着,得空就让苏小郎教自己骑马。她本就很会骑骡子,二者颇有相通之处,上手很快,只差经验了。
“江姑娘年轻聪慧,一定学什么都很快。”沈云来爽朗道。
莫不是个自来熟?原本明月还真想骑马上路的,可沈云来如此健谈,简直什么都能捡起来说一说,她忽然就不想骑了。
明月只在心里想了一下,怎料沈云来竟似看出来一般,“想必这些日子江姑娘十分辛苦,接下来又要赶路,是我孟浪了,还请上车歇息。”
说完,行了一礼,主动退开。
明月微怔。
观察如此细致入微,真不愧大商贾之后,着实叫人讨厌不起来。
她微微吐了口气。
总算遇到一位名副其实的少东家,而不是什么动辄杀人,或是干脆想吃软饭的……
沈云来离开之后,周围顿时安静下来,伴着有节奏的车马行进声,明月真的睡着了。
马车内连同后车板上都塞满给各路亲友的礼物、染料,很挤,根本躺不平,但过去十几天她都忙得脚打后脑勺,不是在外奔波,便是在内奉承、学习,尤其在武阳郡主府那段时光,恨不得睡觉都睁一只眼,身心俱疲。
哪怕在常夫人家短暂歇息,还要跟嬷嬷补课,穿插着跟苏小郎学骑马,又要关注外界对霞染的反应……所以明月硬生生坐着睡着了。
中间一行人停靠用饭,沈云来并未出声,隔着几步以眼神示意苏小郎:可要请江姑娘下车?
苏小郎往马车里轻轻叫了两声,没听见明月有回声,便知她累坏了,睡得熟,便不许人打扰,自去端了饭来,守着马车吃了。
虽说高管事很和气,那位少东家暂时也彬彬有礼,锦鸿也是远近闻名的大铺面,但知人知面不知心,他得警惕着些。
吃饱了饭,苏小郎又额外要了几个肉包子、半斤烧肉,拿竹筒灌了热热的米粥,连带食盒一并塞进马车里,预备着明月醒来后吃。
快马加鞭走了几日,明月也勉强歇过来,先去车马行如此这般说了一回,额外请了一名车夫跟车,苏小郎也同他一并坐在车前看货。
明月这几日都快在马车里睡成僵尸了,浑身僵硬酸痛,便揣好银票下来骑马。
趁晌午大家停下吃饭的空,她骑着武阳郡主赏赐的马匹走了一段,确定没有问题,这才放开胆子骑。
有点冷,但车里实在太挤,又颠簸,一会儿四肢便没了知觉,又刺又痒,倒不如骑马来得痛快。
沈云来的目光从马儿后腿的印记上一扫而过,赞她有天分有胆量。
他的表情、语气都极尽真诚,赞美亦点到即止,叫人觉得一切都发自真心。
努力学习的成果被人及时肯定,实在是一件开心的事,饶是明月百般警惕也不得不承认,沈云来此人,确实很讨人喜欢。
两日后,众人抵达约定的王盘渡口。
正值腊月下旬,寒风肆虐,河面大多封冻,渡口上十分冷清,只孤零零泊着一艘两层官船,前后几面幌子在西北风中猎猎作响。
明月抬头望了眼,发现每一面幌子上的称谓、官职都不尽相同,有的还很长。【注1】
她对官场知之甚少,一时分不出是几品,且不理会。
就算知道了又如何?作为合作伙伴,于情于理她都不能越过锦鸿的人去撬动人脉。说得再刻薄些,她算什么牌面人物?撬得动么?!
既然不可能,那就干脆不想了,想多了头疼。
王盘渡口位置特殊,有南北几条水系交汇,听说附近还有温泉,t地脉都是热的,故而很难冻透。就好比现在,哪怕河面冰封,河心处的冰层也不厚,大船一碾就碎。
锦鸿有四辆车和马匹若干,还有十来个伙计,额外的随从小厮等等,这些人又带着各样器具,登船后再装上能吃二十天的柴米油盐和,另有够用三五天的干净淡水几十桶。
大大小小合计几千斤装上去,明月便渐渐听到细碎而清脆的破裂声:原本与河面冻在一起的船体吃水下沉,将冰层撕裂了。
怕冰块之间四处粘连,装货期间,还有水手腰上绑着绳子吊下去,用木棍一点点敲掉船底的冰坨。
待一切装载完毕,船只吃水便很深了,余徒足以自行破冰。
登船之后,众人顿感轻松,明月与苏小郎也分别得到一间不算特别宽大,但绝对能舒展四肢躺下休息的独立小房间。
冬半年南下顺风顺水,速度极快,走的是取近取直的漕运,坐的又是官船,几乎无需沿途盘查,最多半月便可抵达杭州。【注2】
坐船的日子有些无聊,明月每天除了固定时间去甲板上活动手脚之外,基本都待在屋子里,试图读书、练字。
如今她倒是不晕船了,奈何冬半年风浪大,船只难免晃动,做不得精细活儿,实际能用来读写的时间并不多。
之前是没得睡,现在却是天天睡,睡得头疼想吐。
没法子,她只好找水手借了钓具,去外头垂钓打发时光。
不曾想高管事也在。
船上风大,他裹得跟头熊一样,脚边还有一只木桶,提着钓竿的样子很像那么回事儿。
船体虽大,但适合垂钓的安静位置并不多,明月径直过去跟他打了声招呼,隔开几步坐下。
高管事回了一声,以一副过来人的姿态道:“这里鱼多。”
明月就往那边蹭了蹭,想着等会儿闲聊也方便,然后顺势往他脚边的木桶里瞄了眼:空的。
明月:“……”
多个鬼啊!
过了会儿,百无聊赖的沈云来也提着钓竿、桶子来了。
三人排排坐,对着涛涛江水谈天说地。
高管事有资历,见多识广自不必说,难得沈云来竟也饱读诗书,出口成章,看起来不像什么商户之子,竟像是预备下场的正经儒生了。
“我虽不进学,却在各地见过许多读书人,”明月便赞道:“小沈掌柜这般才学,又是这样的品貌,比他们一点不差,来经商着实屈才。”
士农工商,再没有比夸赞一名商贾像读书人来得更真诚的了。
当今天子还是比较圣明的,虽说商贾地位依旧不高,但只要查明身家清白,商人之子缴纳一定钱财后亦可科举。
沈云来温润的面上难得显出一丝尴尬,短暂的尴尬后便坦然笑道,“承蒙江姑娘高看,奈何我是样样稀松……”
如此坦荡,倒叫明月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