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商 第106节
作者:
少地瓜 更新:2025-10-20 17:25 字数:4275
“这是实话,”张六郎点点头,又笑道,“可若真想做,也不难,硬砸银子使住户搬走就是了。”
明月:“……”
明摆着冤大头来了,叫他们坐地起价。
类似的事她不是没听说过,可眼下自己还没有那般挥金如土的实力,犯不上。
况且这种小两进真的太窄,前街后巷但凡有点动静都能听见,左邻右舍亦不敢大声喧哗,平时她和春枝商议点机密事,纵然关起房门还要压低声音,唯恐走漏风声……
更换格局,势在必行。
最关键的还是银子。
我现在一年能挣多少银子?
隔壁芳星一家一年的租金是二百一十两;
每年与李记合作销货约一千三百匹,扣掉税费、运费,以利倍算,春夏薄款料子每匹利润约在三两上下,秋冬款的因工艺、厚薄不同,价格相差极大,客人们的贫富也相去甚远,均利在十五两上下,双方三七分利,明月一年可得八千一百两上下;
自去岁开始霞染爆发,每匹约合成本十二两,上半年每月约得一百五十匹,单价一百一十五两,毛利九万两;后半年增加人手、扩大规模,每月可得约二百八十匹,每匹售价一百四十两,毛利约二十一万两!
也就是说,仅仅去年一年,明月就入账近二十二万两!
可谓暴富!
当然,各方面开销同样巨大:
每年端午、中秋、春节三大节,明月都会往固县几位老客户家中送上节礼,每家每次少说也要几十两,一年就要四五百两;
孙三和英秀夫妻更不必说,是大头,一年至少三百两,还不算送的那一百亩地;
徐州吴状师能力出众、人脉广阔,如今既是朋友又是伙伴,因他如今也替明月卖货,颇有所得,节礼方面便不苛刻,一年三节照二百两;
杭州这边的薛掌柜、徐掌柜夫妻、绣姑、谢夫人等,因走动频繁,遇到t谁的生日也要走一遭,各处加起来,一年也少不了千八百两;
京师的常夫人是重中之重,明月这几年每年都要亲自走一趟,虽然对方极力推辞,但明月依旧要精心挑选一些小巧精美的礼品,每次去各项开销不下千两;
至于武阳郡主那边的献礼,也是一般……
如此算来,每年光各处人情走动、四下打点就要近五千两。
再有七娘、春枝、朱杏和苏小郎四名骨干是大头,每年例银四十两,与锦鸿达成协作后私下每人奖金五百两,与薛掌柜合作走货后又奖励五百两,这就是四千一百六十两;
苏父、高大娘、梁鱼乃至下头的小帮工,每月几两到几百钱不等,但每逢三大节都会领双份,偶尔做成大单,明月也会给双倍,一年照二百两;
最后是十多张嘴的一日三餐并两匹马、两条狗、几头骡子等的人吃马嚼,明月给得爽快,众人吃得畅快,一天照顶格十两银子吧,一年就是三千六百五十两;
还有所有人从里到外的几层四季衣裳、鞋袜,根据月钱等级不同,衣服数量和材质也有所不同。像七娘、春枝、朱杏和苏小郎四人,算一等大管事,每个季度四套衣裳,从里到外一概用上等绸缎,日常素面一套也要三五两,逢年过节的大衣裳、大氅更要几十两,一年一个人就要一二百两了。余者似苏父,也要时常陪同春枝出入,少不得撑门面,也有几套丝绸的;再剩下的都是棉布的,一套不过几百钱,但架不住人多。
零零总总十多个人上百套,再算上个人的铺盖、帘子等损耗,一年也要近一千五百两……
各项人员开销,一年就近万两!
也就是说,如今哪怕明月一年到头不吃不喝,光维持人际关系和手底下的人物就要开销近一万五千两!
可她自己不但要吃要喝,还要专门置办会客的行头:哪怕再实行再名贵的料子,也不好整天以同一套示人;她也渐渐大了,诸多头面也少不得……
即便如此,她去年也挣了近二十万两银子。
这已经是常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数字。
这样看来,花个十万八万两买座漂亮园子,似乎不算什么……
有那么一瞬间,明月似乎有点迷失了。
忽听春枝道:“好东西都是靠养的,恁大的园子,买得起也未必养得起哦!”
明月骤然清醒。
是啊,一旦买了大园子,各项开销也势必水涨船高。
别的不说,就像之前她和春枝盘算的那般,光各处人手就得添十几、几十个,园子又要养护,大点的一年几千上万两扔进去都未必能听个响儿!
又听张六郎笑道:“春管事谦虚了,银子嘛,辛辛苦苦挣来不花却图甚?今年的花了,明年再赚嘛!”
多动听啊,可明月脑海中却冒出来一个声音:
明年,我还能赚这么多吗?
如今各地有关霞染的仿冒品四起,虽仍不能媲美,但据薛掌柜说,已有许多不明真相或等不及的人开始“退而求其次”了。
等真正的有钱人们渐渐厌倦,霞染还能火爆多久?终究要回归细水长流。
见明月久久沉默不语,春枝和张六郎也渐渐没了动静,各自坐在原位摩挲茶杯。
说来说去,最终拍板的还是这位。
也不知过了多久,明月才将一切梳理完毕,最终得出一个新的价格。
“连主子带仆从,至少要二十来个人,还会有三架马车、配套的牲口和马夫、车夫等,”明月坦然望向张六郎,“你说得对,小的确实住不下。”
目前家里只有一架马车,不是不需要更多,而是放不下,明月在的时候,以她为主,春枝出门都是现叫,很不方便。
而且马车可能坏,需要时时保养维护,所以要有备用的。
如此一来,至少要有两匹马,不,马匹也会生病,要有至少一匹的富裕。武阳郡主赏赐的两匹不是拉车的料,不算在其中,这就意味着至少要有一个能容纳五匹马和一头骡子的马厩。
不等张六郎双眼放光大肆推荐,明月便拉着脸道:“之前你罗列的种种我都记住了,四万上下的园子足矣,你不要再故技重施,扯些什么五万八万的,我的时间有限,不行就换人,城内外有名气的牙人也不止你一个。”
这样的话,哪怕今年赚不了去年那么多,手头的十几万现银也不至于后继无力。
明月说得毫不客气,张六郎知道她动真格的来了,且这个价若真成了,将成为他近五年来最大的一笔买卖,赚的钱足够舒舒服服过好几年的,因此也跟着郑重起来,暂将一概小心思都熄了。
“小的这就回去整理,明儿一早就能带您去瞧了。”张六郎干劲十足道。
“还有一件事,”一夜未眠,明月也有些累了,捏捏眼角才道,“我要买几个人,老实本分也好,聪慧机灵也罢,都不许有刁钻心思,女孩儿优先,若实在不足,男孩儿也罢。年纪么,要八岁到十二岁之间的。”
年纪太小的就成了养孩子了,明月现在不耐烦做这个;年岁太大的却还没卖出去的,十有八/九有问题,且三岁看老,掰不过来的。
这些都要在家里做事,很多负责的就是明月的贴身饮食起居,“雇佣”签的是活契,许多人自恃有退路,心思就活,用起来不放心。
买人签的是死契,轻易不敢背叛,明月就能省点心。
买新房和买新人不分家,牙行内彼此都熟悉,张六郎肯定有信得过的,专门面向富贵人家的人牙子,比明月自己临时出去瞎碰可靠些。
果然,张六郎答应得极爽快,“好说,小的这就去找人,叫他们提前养几日。”
莫说牙行手下的小孩子们,便是寻常人家一年也未必能沐浴几回,身上大多有虱子,怎好见人?
说到买人,明月突然联想起春枝和前途未卜的香兰,心底泛起一点奇怪的感受:
我终于要变得同那些人一样了吗?
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
不,应该是不同的吧,毕竟春枝在马家时死气沉沉,同我在一处时活力四射……
眼见东边天际透出几丝微薄晨曦,熬了一夜的明月揉揉肚子,觉得有些饿了。
虾肉到底不抗饿。
她们没睡,苏小郎爷俩就一人一个轮流值夜,此刻见她动作,苏小郎便道:“我去买些朝食来。”
结果一出门就见墙根底下蹲着两个人,苏小郎顿时警惕起来,“什么人!”
那两人也被他吓了一跳,齐齐抬起脸来。
苏小郎定睛一看,竟是莲笙和一个三四十岁的汉子。
见他出来,两人慌忙起身,因为蹲的时间太久,还踉跄了一下,扶了一把墙才站稳。
“爹,”莲笙忙向那汉子介绍说,“这是昨夜救我的郎君,是东家的护卫,姓苏。”
莲笙爹听了,当场作了个大揖,“多谢苏小郎君搭救……”
苏小郎细看他的脸,果然与莲笙很像,忙上前扶住,“好说好说。”
正月底的夜晚颇具寒意,两人也不知在这里抄着袖子蜷缩了多久,头脸脖子都冻得发青,发梢亦挂了薄霜。
唉,怪可怜的。
这院子实在太小了,他们在门口说话,明月马上就在里面听到,问是什么事。
苏小郎回禀过之后,便领他父女二人进来,明月等人立刻闻到了一股淡淡的香气:两人挑着大担子来的,似乎装了许多东西,香气就是从里面渗出来的。
莲笙低声对父亲说了几句,她爹又要向明月磕头,被明月示意苏小郎拦住了。
不过举手之劳,受了这礼可是要折寿的。
原来昨夜间莲笙久久不归,一家人十分担心,她爹等不及,便去集市上找,却被人告知方才莲笙与人冲突,被一个小郎君带走了。可带去哪里,却无人知晓。
莲笙爹心急如焚,欲要报官,却又听人说是莲笙主动跟他走的,也怕贸然闹将起来,误会好人、坏了女儿名声,便又强忍着家去等了两刻,果见俏生生的女儿自行归来。
听莲笙说了经历,一家人又是后怕又是惊喜,连连念佛。
莲笙爹自小在外打滚,多少知道些人情冷暖,便道:“东家厚道,咱们却不可轻狂,既定下来,不如做几样得意的,赶早送去。一来全了咱们的心,二来也好施展本事,抓稳这个差事。”
一家人都觉有理,便连夜忙活起来。
莲笙爹深知世事险恶,生怕女儿年纪小,涉世未深被人骗,便帮t忙一起担了来,既为道谢,也为亲自看看这位东家到底信不信得过。
若不好,正好推辞了,带女儿家去。
如今见果然是位年轻女郎,举手投足间极有风范,且手下众人亦非轻薄放浪之辈,一颗心总算放回肚子里,喜笑颜开,连忙打开那担子上盖着的棉垫,依次从里边搬出两个砂煲、一个竹筐来。
“仓促间不及预备,粗茶淡饭,还请东家将就着吃几口吧,这个是竹笋焖鸭,这个是鱼片粥,还有一筐菌丁包子。”
莲笙娘干不了重活,每日就在附近走走,采竹笋给莲笙做买卖用。鸭子呢,也是自家养的,连夜杀了,然后莲笙爹又连夜去摸了一尾鱼做粥。
包子是现和面,紧赶着上锅以热气催发了,又使唤莲笙的弟弟往左邻右舍寻了些泡发的菌子,又割肉,回来现剁馅儿蒸的包子。
“你们岂不是一宿没睡?”春枝惊讶道。
这几道饭菜可都不是好做的,算算时候,必是从莲笙回去就立刻马不停蹄忙活开来了。
莲笙爹憨厚一笑,也不分辨,只一味的叫她们趁热吃。
女儿小小年纪就在外挣生活,他们夫妻二人一直很内疚,时常暗自垂泪,怪自己没本事,可是穷病难医,也实在没法子。如今女儿果然有了好去处,又安全,又比以前轻快,也是老天开眼了。
明月看看众人,忽而一笑,“愣着做什么?吃呀。”
既做好了,便是一番心意,不吃更显得糟践人。
张六郎抽空插话,“江老板,那我就先行一步?”
“辛苦你漏夜跑一趟,便在这里用些再去吧。”饭都送来了,当着面把人撵走?不是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