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3 字数:3089
妇人一愣,连忙推辞:“小宝吃不了多少的,用不了这么多,你要出门,身上不能没有钱,这个你拿去。”
泥鳅笑着说道:“婶子,我这次出门是赚钱的,东家包吃包住,不用自己带钱,再说,我也还有钱。”
说着,他看向小宝,小宝用力点头:“我哥有钱!”
妇人无奈,只好把钱收下。
泥鳅抱过小宝,在小宝耳边低声叮嘱了几句,小宝扭头看向赵时晴,赵时晴这才看清小孩的相貌,白白胖胖,粉雕玉琢。
这孩子,一点也不像是穷苦人家养出来的。
不仅是孩子的亲生爹娘长得好,也要归功于泥鳅,看得出来,这孩子跟着泥鳅,是没有吃过苦的。
......
走出大杂院,赵时晴打趣道:“若是你跟我走了,再也回不来,你藏起来的银子怎么办?”
泥鳅:“我弟知道藏银子的地方。”
说完,他瞪着赵时晴:“东家,我只有几十两银子的家底,你看不上的。”
赵时晴强忍着笑,点点头:“我的丫鬟叫凌波,那天她告诉我,她已经存了二百两银子,你这点家底,别说我了,就连我家凌波也看不上。”
泥鳅:人比人气死人啊,他现在卖身还来得及吗?
赵时晴上下打量着泥鳅,吃馄饨时,泥鳅便已经脱下那身长衫,长衫里面是洗得发白的粗布短打。
泥鳅被赵时晴看得浑身不自在,虽说这位是他目前的东家,可毕竟是个小姑娘,让一个小姑娘这样打量,他怪害臊的。
泥鳅低下头,两只爪子揉着衣角,忸忸怩怩。
赵时晴没眼看了。
“把你那件长衫穿上。”
泥鳅不明所以,把卷成团儿背在背上的长衫重又穿在身上。
其实泥鳅长得不丑,就是个子不高。
赵时晴把他带到一家客栈,让他在这里住下,又给了他五两银子,让他在客栈里等消息。
安顿好泥鳅,赵时晴便又来到那家杂货铺,老板已经认识她了,铺子里没有其他客人,赵时晴开门见山:“我需要和国子监有关的东西,有教授批注的试卷或者作业都可以,明天我到万福寺去取。”
出了杂货铺,赵时晴觉得下次有必要把凌波带过来,介绍给老板,这样就不用每次都要亲自过来了。
赵时晴回到有喜盈门时,见大家全都聚在她和李牧的房间里。
这一次跟着她一起来京城的,共有九人,李牧便是这九个人里的头头。
赵时晴从早上出去就没有回来,大家凑在一起,正在商量要不要出去找人。
看到赵时晴回来了,大家齐齐松了口气。
凌波抱住她的胳膊:“二小姐,您总算回来了。”
喵~
小妖坐在窗台上,脸上满是不屑,这些傻瓜只会大惊小怪,只有她知道,主人一定会回来的。
赵时晴对众人说道:“既然大家都在,那咱们就顺便开个会,我有几件事,需要你们现在就去做......”
一夜无事。
次日,赵时晴再次来到万福寺,由知客僧通达师傅引领着去了那间精舍,开门的还是灯芯。
和昨天一样,韩老爷子也在,只是这次并没有给赵廷晗施针,而是正在给他诊脉。
赵时晴等了一会儿,韩老爷子便收了脉枕,转身出去。
见他走了,赵时晴便问赵廷晗:“今天不用施针吗?”
赵廷晗微笑:“施针要间隔三日,否则我的身体承受不住。”
他把从王府带出来的东西拿给赵时晴:“不知你要这个要做何用,你看这些可以吗?”
赵廷晗一直都在国子监读书,只是他身体不好,每个月总要请上几次病假,最近这半年,他索性休学了。
他给赵时晴带来的东西,便是国子监的试卷。
他虽然休学,可也让人去国子监要了试卷在家里做。
他们这些在国子监读书的世子世孙们,若是成绩好,便是锦上添花,成绩不好,也无伤大雅。
国子监的考试有他们没他们都一样。
考得好,那就跟着一起排名。
若是考得不好,那就当做没有参考。
赵廷晗带来了两份试卷,一份是空白的,另一份上面有国子监教授的印章。
国子监教授是从九品,历来都是由孔、孟、曾、颜四家子弟担任。
这份试卷上的印章便是孟教授的。
精舍里有现成的笔墨,赵时晴用笔蘸墨将试卷上赵廷晗的名字涂抹,赵廷晗不解,问道:“小妹,这又是为何?”
赵时晴便讲了昨日的巧遇,又说了自己的打算,赵廷晗一向淡然的眸子渐渐亮了起来。
“小妹,想不到我送回梁地的那两本书还能有此妙用。”
房婴和房二先生全都教过赵廷晗,但以他们的身份,每个月也顶多过来讲上一两堂课。
然而赵廷晗却给他们留下了好印象。
第49章 行动进行时(二)najia万赏加更
有一次,赵廷晗因为病假,错过了房婴的课,他感觉很不好意思,便挑了几盆花送去了房府。
房婴为人谨慎,但凡有读书人主动与他亲近,他都会认为人家是想从他这里得到好处。
什么好处呢?
当然是漏题了。
谁让他已经连续两届(六年)担任主考了呢,而且很可能明年还是他。
因此,不仅是读书人,他与朝中其他官员也没有私交,越是官宦子弟,便越是要走科举之路,他全都要提防,万一和某位官员走得近了,而那位官员家中子弟金榜题名,保不准就有小人造谣,说是他漏题了。
而那些勋贵和宗室子弟虽然大多不参加科举,可是个个不学无术,房婴看不上他们。
房婴如此,房二先生有样学样,一来二去,房府门前冷冷清清。
可是赵廷晗送去的这几盆花,房婴不但收下,而且还给了回礼。
回礼便是他亲笔批注过的那本春秋。
他之所以看中赵廷晗,一来是因为赵廷晗,以及他的兄弟们,全都不可能参加科举。
二来则是因为赵廷晗有病。
这是一个远离亲人,重病缠身的孩子。
且,送来的也不过就是几盆并不名贵的花而已。
而房二先生的那本春秋,则是赵廷晗替弟弟赵廷暄求来的。
后来赵廷晗听说小妹妹赵时晴也在读书,便把自己的那本春秋也送回了梁地。
这两本书,目前一本在赵廷暄手里,另一本则在白鹤山。
昨天,赵时晴已经派人回梁地拿书去了。
兄妹二人商议了足足一个时辰,赵时晴这才离开。
次日,负责给赵廷晗看病的胡太医唉声叹气地回到太医院,独自一个人坐在窗前怔怔发呆。
相比于之前的韩老爷子和后来的武太医,胡太医就显得太年轻了。
太医院不同于其他衙门,这里的派系和站队是以家族为单位的。
比如早已荣休的韩老爷子,他出自会安韩家,韩家世代行医,太祖起兵时,韩家老祖宗便是军队里的军医。
太医院的院使也是姓韩的,韩家除了韩院使,和荣休的韩老爷子,还有老老少少八名子弟在太医院任职,而太医院里另有十几人,虽不姓韩,但却师承韩家。
除此以外还有江家,在太医院的势力与韩家不相上下。
而胡太医,和之前那位武太医就属于太医院里的孤儿了。
他们不是出自有名的医学世家,家里也没有人在朝为官,更与后宫里的主子们攀不上交情,他们是真才实学考进来的。
在没进太医院之前,他们都是在当地受人尊敬的大夫,可是到了太医院,他们便是被呼来喝去的边缘人。
若不是背后没人,胡太医也不会被派去给梁世子看病。
谁都知道,梁世子已是油烬灯枯,回天乏术,接下来就是在等死了。
一旦梁世子死了,给他看病的大夫是百分百要治罪的。
看到胡太医那副半死不活的样子,众人觉得,胡太医亦是离死不远矣。
武太医有点不好意思,原本是他给梁世子看病的,后来梁世子病情加重,他被斥责,这才换了胡太医。
而这个结果,是他卖了老婆嫁妆,给上面送礼才换来的。
否则,现在等死的人就不是胡太医,而是他了。
武太医亲手沏了一壶茶,端到胡太医面前:“尝尝,这是我表弟从信阳老家带来的,好茶
胡太医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谢谢,没想到我临死还能喝到武兄的茶。”
武太医羞得想要钻到地缝里去,却还是硬着头皮问道:“可是梁世子不好了?”
胡太医叹了口气:“怕是吃不上今年的月饼了。”
胡、武两位太医身份不高,他们没有单独的屋子,周围的太医们此时都在竖着耳朵大大方方地偷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