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3 字数:3131
次日,城门一开,他们便进城了。
来到租的那个小院子门前时,赵时晴还以为自己来错地方了。
小院子正在扩建,工匠正在干活。
赵时晴和萧真面面相觑,该不会是房东把宅子收回去了吧。
好在他们看到了泥鳅,一问才知,原来甄五多把这个院子买下来了,不但买了这个院子,还把旁边的两个院子也给买了,现在这三个院子要打通扩建。
听说他们回来了,甄五多便跑了过来,拉着赵时晴去看他新买的院子:“宝贝大孙女,我听凌波那丫头说,你是因为喜欢这门前的荷塘才租下这院子的,外公就把这三个院子全都买下来了,建成一个大宅子,你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这里就是你的地盘了,开心不?”
赵时晴已经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外公,你真好,有钱的外公你真好!”
小老头傲骄:“一处小宅子而已,回头外公再给你置办更好的。”
“不用了,我已经有两座山,还有竹西塘的宅子,再加上这一处,足够我住了。”赵时晴说道。
小老头:“哪里够住了,你不是还要租房住?”
好吧,您想买就买吧,我不和您争了。
赵时晴拉着小老头,说了那封信的事,还把她娘留给她的镯子拿出来显摆。
得知她娘活着时,舍不得戴这对镯子,小老头眼泪汪汪,不过就是一对成色稍微好一点的镯子而已,他甄五多的女儿却连这么一对镯子也舍不得戴。
甄五多恨不能找上十家八家的首饰铺子,把里面的镯子全都买下来给女儿陪葬。
赵时晴连忙劝他:“外公,你想补偿就朝着我来,我挺得住,您就不要打扰我阿娘了。”
赵时晴又说起十里铺的那七户人家,小老头眯起眼睛,对赵时晴说道;“你做得对,不要打草惊蛇,外公派人去打听打听。”
接下来的几天,甄五多派人去了十里铺,而赵时晴则在庐州城里住了下来。
沈观月已经对庐州城很熟了,庐州城里的好吃的好玩的,沈观月如数家珍,赵时晴便跟着他,带着秀秀、凌波和泥鳅,开始了在庐州城里吃喝玩乐的日子。
庐州富庶,商贾云集,虽然只是州城,但是繁华程度不亚于梁都,赵时晴很快便喜欢上了这里。
萧真和他们有代沟,没有跟着他们一起去玩,于是不过两日,赵时晴就把萧真这个舅舅给抛到九霄云外了。
等到她想起来时,这才知道,萧真没在庐州城。
“咦,他去哪儿了?”赵时晴一边吃早食一边问道。
甄五多正在看邸报,大雍朝的邸报只能从衙门里才能看到,但是这难不倒甄五多,这世上就没有钱办不到的事,如果有,那一定是钱还不够多。
比如这三份邸报,价值十五两,是衙门的师爷卖给他的。
“哎哟,都察院的四大金刚换人了。”
赵时晴:肯定要换人了,四大金刚之首的靳御史已经成了废人。
“甄公子去哪里了?”赵时晴继续刚才的问题。
甄五多:“那个不孝子,出门连个招呼都不打,我哪里知道他去了何处。”
赵时晴指指邸报:“除了四大金刚,还有其他新鲜事吗?”
甄五多:“嗯,有,邸报上说,你那个便宜二哥和人打架,被万岁爷罚了。”
赵时晴怔了怔,便宜二哥?她的二哥?赵廷暄?
第99章 好舅舅(两章合一)
京城。
赵廷暄正跪在太祖画像前。
这幅画像已经在京城梁王府里供奉几十年,早已泛黄发旧,然而画像上太祖爷的那双眼睛却依然炯炯有神,无论赵廷暄从左面看还是从右面看,太祖爷的眼睛都在看着他。
这让赵廷暄心惊肉跳,每天罚跪的两个时辰更加煎熬。
罚跪,是永嘉帝对赵廷暄做出的惩罚,从十天前开始,直到太祖爷寿辰,赵廷暄每天都要在太祖画像前罚跪两个时辰,且,在罚跪期间,他不能走出梁王府,每隔两日,国子监会派人来给他传授课业。
不要小看这项惩罚,今年太祖寿辰早就过完了,因此,赵廷暄要从现在跪到明年的九月。
对于十六七岁的少年人,最令他痛苦的不是罚跪,而是失去自由。
他不能走出梁王府,不能赏春,不能踏秋,虽然可以在府中会友,可是赵廷暄在京城根本没有朋友!
而赵廷暄之所以会受罚,还要感谢他那位好舅舅聂二老爷。
前面说过,聂二老爷有功名,而赵廷暄既无封号又是白身,按制不能雇用有功名的人做自己的幕僚。
但是他是来京城做质子的,跟随他一起进京的人,只能有三种人。
一是他的师长;
二是伴读;
三是随从(包括幕僚)。
所谓师长,可以是传道授业的老师,也可以是家中长辈。
赵廷暄的西席利夫子随行,因此,另一位师长的名额,聂氏便给了聂二老爷。
而那两个伴读的名额,则给了聂氏的两位子侄聂华星和聂华则。
这二人分别来自聂家三房和四房。
聂家嫡支这一代共有四房,聂氏出自长房,聂二老爷是二房的,原本长房想送自家的两个孩子来京城,可是三房四房不答应,不能好事都让长房占了,最后聂家的长辈只能一碗水端平,让三房和四房各挑选一名男丁给赵廷暄做伴读。
初到京城时,两人恭顺谦恭,在国子监里偶尔和其他质子的伴读在一起,也是处处谦让。
因此,刚到京城的第一个月,他们在国子监的风评是很好的。
可是也仅仅一个月而已。
这两人之所以能从其他兄弟中脱颖而出,主要原因是他们都是家里的骄傲,当然,成为骄傲的前提,是心肝宝贝。
他们都是家里的心肝宝贝。
他们在国子监发现那些伴读们都是藩地官员家的孩子,甚至当中还有几个是寒门子弟,因为读书好才被选中来做伴读。
聂家兄弟心中便不甘起来。
这些人,无论家世还是风仪,没有一个能和他们相比的,比如那几个时常被夫子夸奖的寒门子弟。
心有所想,言谈举止便放飞了。
赵廷暄察觉之后,便会出言制止,初时二人有所收敛,然而他们很快便发现,赵廷暄虽然制止了,但并没有因此而疏远他们,于是在一次次的试探之后,他们便越发放肆。
事情的起因,是他们嘲讽北燕王世子的伴读岳秀“脚上的牛粪还没洗干净,不配谈论诗文”。
北燕为了给世子挑选伴读,对于北燕境内十岁以上,十三岁以下,身家清白的少年,在各州各县公开招考,其规模不亚于县试,笔试之后还要由北燕王亲自面试,最终选出的这两人,笔试成绩在前五之中,且相貌英俊,性格坚毅,冷静内敛。
面对聂华星和聂华则的挖苦,岳秀只是一笑了之。
若是往常,聂家兄弟自说自话,没人搭理也就没了兴致,这件事也就翻篇了。
然而这一次,也该他们倒霉,卫国公世子刚好也在。
第一代卫国公,是太祖爷的左膀右臂,他的功绩不亚于北燕王和南桂王,太祖要给他封王,他婉拒,他要世代留在京城,捍卫皇朝,保卫京城。
开国元勋的故事世代流传,其中又以卫国公是放牛救太祖的故事流传最广,妇孺皆知。
第一代的卫国公是个放牛娃,偶遇受伤的太祖爷,他将太祖藏在牛群之中,机智躲开敌军的搜捕。
太祖爷脱险之后,带走了放牛娃,放牛娃跟随太祖,智勇双全,所向披靡,屡立战功,助太祖成就千秋霸业。
这一代的卫国公世子名叫燕侠,据说他原本的侠字是名闻遐尔的遐,他长大以后,自己改成了侠客的侠,至于族谱上有没有改,不得而知,总之,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他是燕侠,燕大侠!
燕大侠认为自己生不逢时,他就应该和老祖宗一样生在乱世,这样他即使不能像老祖宗一样成就事业,也能成为一代大侠。
因此,燕大侠一向以锄暴安良为己任,他更在刑部领了一份没有俸禄的差事,今天抓江洋大盗,明天又去抓采花恶贼,总之,燕大侠很忙,忙到只能偶尔来国子监上课。
今天恰好他来了,又恰好听到聂家兄弟那一番关于牛粪的见解。
燕大侠虽然想当大侠,却并不嫌弃自己生在国公府,且,他最崇拜的人就是自家老祖宗,也就是第一代的卫国公。
现在好了,有人当着他的面,说什么牛粪。
你小子几个意思,你是借着嘲讽岳秀,故意讽刺我们卫国公府吧。
我家老祖宗的确是放牛娃,我们卫国公府也的确是放牛娃的后代,可是这轮得到你们说吗?
燕大侠扬起钵大的拳头,把聂家兄弟打得鼻青脸肿,满地找牙,然后他又一手一个,拎着两人走出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