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4 字数:3154
正在这时,一个冰冷的声音从他们身后传来:“你们是什么人,围在我家门口做什么?”
众人回头一看,见是一个大胖子。
十个厨子九个胖,这位看来就是这里的厨子了,那个小孩的阿爹。
“这是你家的馆子?太好了,你终于回来了,我们就是想来这里吃饭。”江汉笑着解释。
张厨子脸色铁青,眼里含着怒意:“今天不做生意,全都滚开,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
众侍卫先是一怔,继而便怒了。
这他娘的什么人啊,见过赶客的,没见过这样赶客的。
不过,这里是吴地,不是梁地,江汉不想惹麻烦,他强忍怒气,对众人说道:“人家不想做生意,那咱们就换一家。”
侍卫们虽然都很生气,但自家头儿这样说了,他们便不再说什么,跟在江汉身后原路返回。
望着他们的背影,张厨子的眼睛眯成一条线,不对劲,这些人全都是练家子,而且他们说的是带口音的官话。
吴地人在吴地是不会讲官话的,尤其是这些人的官话,明显不是吴地人讲官话的腔调。
张厨子之所以选择藏身兆亭镇,就是因为兆亭镇的资源太少,虽然位于官道上,可却远比其他地方闭塞,很少会有外地人来这里,镇上的人彼此全都认识,如果来了陌生人,很快全镇都会知道。
自从那日发现镇上贴了寻人的告示,张厨子父子便没有停下来,他们不仅把兆亭镇上的告示全都撕光了,还去了旁边的久红镇,把久红镇上但凡还能找到的告示,全都撕了。
也因此,张厨子才疏忽了,没有察觉到镇上忽然多了一群有武功的陌生人。
这些本不应出现在兆亭镇的人,究竟有什么目的?
难道他们是冲着翠娘来的?
张厨子回到家里,此时雨已经停了,但是天色全黑下来了。
片刻之后,张厨子换上一袭夜行衣,肥硕的身躯却出奇的灵活,很快便消失在夜色之中。
张厨子并不知道,他前脚出去,江汉后脚便摸进了他家的院子。
张厨子能看出江汉等人是练家子,而江汉不仅看出张厨子有武功,他还感觉到张厨子恶语相向时,那周身散发出的杀气。
这绝对不是普通的厨子!
江汉想道:慕容女侠厨艺精湛,二小姐是吃她做的饭长大的,即使回到王府,王府里的厨子也都是御厨出身。
那客栈里的猪食,他们这些粗汉子都吃不下去,二小姐能吃得惯?
做为这兆亭镇上唯一的馆子,二小姐十有八九是来过的。
张厨子有问题,而且是很大的问题,二小姐和她的小伙伴就是几个小孩子,他们说不定还真在这个厨子手里栽过跟头。
做为一名有着远大理想,并且急于想要立功赎罪(找不到二小姐的罪责)的侍卫长,江汉决定一探究竟,如果这个厨子真的算计过二小姐,他们把张厨子除掉,二小姐一高兴,小手一挥,让他们将功赎罪也是有可能的。
江汉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们是受过专业训练的王府侍卫,他们有着一套严密的跟踪手段。
江汉进院子,立刻有其他人跟上张厨子。
院子里点着一盏气死风灯,那个小男孩正在灯下剥花生。
江汉无声无息出现在小男孩面前,小男孩吓了一跳,刚想喊人,忽然想起阿爹不在,家里只有他一个人。
“别怕,跟我走。”
江汉话音未落,已经将小男孩抱了起来。
只是他并没有离开,而是抱着小男孩进屋。
他以为小男孩会哭闹不停,可是出乎他的意料,小男孩不哭不闹,只是好奇地看着他。
江汉被一个小孩子看得发窘,不过他不想耽误时间,开门见山:“你爹去哪里了?”
江汉只是试探,他猜中这小男孩不会说实话。
要么一言不发,要么便说谎骗他。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小男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是来抓我阿娘的吗?”
第二句话:“你们是官府的吗?”
江汉顿时意识到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他的猜测,他冷声问道:“你阿娘是谁?”
小男孩:“我不告诉你。”
江汉......
他上下打量小男孩,忽然发现小男孩怀里鼓鼓囊囊,他一把扯开小男孩胸前的衣裳,露出叠得四四方方的三张纸。
他把这三张纸展开,竟然是一模一样的三张告示。
告示上是一个女子的画像,女子面容陌生,但是江汉知道,这女子就是小男孩口中的阿娘。
“庐州,通缉,张氏,翠娘。”
第113章 崔荣其人(两章合一)
江汉明白了,这件事和自家二小姐没有关系,就是这张厨子和他的妻子十有八九是一对雌雄大盗。
江汉不想难为小孩子,收起这三张告示,抬腿便要走。
小男孩却叫住他:“能给我留一张吗?”
江汉一怔,却听小男孩继续说道:“那上面有我娘。”
反正这三张告示是一样的,多一张少一张无所谓,江汉抽出一张还给小男孩,转身便走了出去。
......
几天后,赵时晴一行进入梁地,赵时晴借了甄五多的侍卫,将她在路上写好的信送往王陵。
大哥是梁地之主,有些事要提前告知。
接着,她便带着她的小分队,连同崔三少和甄五多前往阜云县。
路途刚走一半,那名送信的侍卫便追了上来,带来了赵廷晗的回信。
信上只有短短几个字:知道了,早点回家。
赵时晴心中暖暖,回家,这两个字真好,虽然现在梁王府已经不是她的家了......
崔荣,你是父母官,所谓爱民如子,可你却连亲儿子都要伤害,你这样的人,不配为官。
本姑娘带着你儿子,收你来了!
阜云县行政归属于常微州管辖,常微州因常微湖而得名,地理独特,是整个梁地水域最多的地方。
而常微州则隶属于云城府。
阜云县虽然属于常微州,但却与常微湖相距很远,三面环山,慕容琳琅的老家就位于阜云城外不远的伴山村。
而阜云县前几年出过一个大案,也让这个小小的县城臭名远扬。
阜云县里有个姓王的富商,早年是个马贩子,靠着贩马起家,后来大雍朝对马匹的管理日渐严格,贩马的生意做不下去了,他就回到阜云县。
不久之后,王大户便开起了阜云县最大的花楼,这家花楼有多大呢,去过梁都的人都说,这家花楼的规模比起梁都也毫不逊色。
花楼不但大,而且花娘也个个都是色艺出众,可想而知,小小的阜云县根本供不起这么大的花楼。
一个月后,阜云县又开了一家大赌坊,接着,便有从常微州以及其他地方来的客人,纷纷来到阜云县,一是寻芳问柳,二是赌个天荒地老。
外地的客人多了,也带动了其他产业,比如客栈酒楼当铺等等。
接下来整整五年,阜云县成了梁地有名的销金窟。
直到有一天,老梁王(赵时晴养父)的仪仗从梁都的大街上经过,忽然斜次里冲出一个中年人拦轿喊冤,就此掀开阜云县这场繁华背后的黑暗。
在这五年里,王大户逼良为娼,官商勾结,强取豪夺,杀人灭口。
老梁王命人彻查,最终查明常微知州、阜云知县,以及云城府衙里的官员,上上下下共计十人,都在王大户的生意中占股。
王大户赚来的银子,只有三成是自己的,余下的都是这些人的。
这件案子从拦轿喊冤到尘埃落定,历时整整一年。
虽然占股的官员只有十人,可是涉案官员却有几十人,而常微州和阜云县更是全军覆没,云城知府衙门也受到很大影响。
崔三少的父亲崔荣,是在这个案子发生之后调到阜云的第二任知县。
当年赵时晴在阜云见过的那位是第一任,那位只待了一年便调走了,接任的便是崔荣。
虽然中间隔了一任,但那位来后主要是来为前面的案子做善后的,善后之后,他便被调走了。
所以崔荣接任时,衙门里并没有完全理顺,而阜云也仍然算是烂摊子了,因为大花楼和大赌坊被连根拔起,那些依此生存的店面也关门大吉,原本富裕的县城如今一片萧条。
如果还能有更好的选择,崔荣不会来阜云,然后,他没有选择了。
崔荣在郎县任知县时,郎县发生地动,因为这场地动,死伤近百人,倒塌房屋无数,而崔荣不但没能在第一时间进行救灾,而且还在安置灾民这件事上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如果不是花了大把银子,他即使不被治罪,这个官位也保不住了。
因此,他坐了一年的冷板凳,又花了一大笔银子,最后终于来到了阜云县。
可他到了阜云县后也不顺利,好不容易适应下来,却又因为一宗案子,被罚了一整年的俸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