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章
作者:
姚颖怡 更新:2025-10-22 14:25 字数:3119
正在这时,包袱里忽然动了起来,然后就有小孩子的哭声传了出来。
我找了一处院子的外墙后面,把包袱打开,便看到了小宝,当时他才这么一点点大,可能是刚刚睡醒,哭得声嘶力竭。
那时我连自己也养不活,哪里还能再养一个,于是我便把他放在路边,转身走了。
可我走了几步,听他哭得实在是惨,这里是胭脂街,真被人捡走,以后也是在这里混生活,还不如把他带离这里,说不定能被好心人捡走。
说来也怪,我刚刚抱起他,他便不哭了,睁着一双大眼睛好奇地看着我。
我一时心软,出了胭脂巷也没舍得把他放在路边,就一直抱到我住的地方,当时大杂院里有两家刚好有吃奶的孩子,我便把小宝抱过去,请人家帮忙喂奶。
那两家的婶子看到小宝,夸他养得好,一看就不是穷苦人家的孩子。
再后来,又养了几天,我就更舍不得了,有人让我把小宝卖了,我没同意,我把他抱到善堂,刚好看到善堂的管事拿着棍子打孩子,我又把小宝抱回来了,那次之后,我便决定要自己养小宝,只要我有一口吃的,就不会让小宝饿肚子。”
泥鳅说到这里,便发现他的小伙伴们正大眼瞪小眼,全都看着他。
“泥鳅,你好高大!”
“泥鳅,你头上有光!”
“泥鳅,下次吃鸡我把鸡腿让给你。”
纪大娘抹一把眼泪:“泥鳅啊,你想娶个什么样的媳妇,大娘给你张罗。”
泥鳅又想到一件事:“对了,我捡到小宝时,他身上穿的是布,不是绸子,后来我跟着二小姐去了吴地,才知道有一种布比绸子还要贵,现在回想起来,小宝身上穿的小衣裳好像就是那种布。”
赵时晴想到小宝的年纪,也不知赵廷珞的弟弟几岁了,下次见到赵廷珞一定记得问一问。
这一天,泥鳅受到了前所未有的优待,大鸡腿是他的,带皮的五花肉是他的,就连甄五多,也给了他一个大红包。
次日,秀秀亲手做了点心,由纪大娘陪着一起去了户部衙门。
秀秀曾经一人一猫千里奔袭,她是一个胆子很大也很有勇气的姑娘。
可是经过了上次的事,甄五多下令,家里的姑娘小子,谁也不许独自出门,就连张野,也由老范送他上下学。
因此,虽然户部是官府的衙门,可是甄五多也是让纪大娘陪着她一起来。
纪大娘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京城人天生就会和衙门打交道,她和守门的衙役说了几句,衙役便冲着门里喊了一嗓子,片刻后有人出来,秀秀认出,这位便是那日把拐子送去京衙的几人中的一个。
那人也认出了秀秀,笑着说道:“小姑娘,你是来打听那几个拐子的事吧,放心吧,官府一定会给他们治罪的。”
那天秀秀被解救之后,当时便给这些衙役们磕头道谢,因此,她今天过来,就是来送点心表达自己的心意的。
她再次谢过,说道:“这是我自己做的,给恩人们尝尝,不值钱,就是我的一番心意。”
那人笑道:“姑娘客气了,咱们也是听大人的吩咐办事,举手之劳,姑娘的点心,我就代兄弟们收下了,咱们有口福了。”
目送那人提着食盒进去,秀秀便和纪大娘转身走了。
户部衙门所在的这条街上还有两个衙门,分别是礼部和太常寺,其中户部是最忙的,几乎是从年头忙到年尾,户部官员只有上衙,没有下衙,因为到了下衙的时辰还在忙。
而与户部恰恰相反,礼部和太常寺就只有逢年过节的时候才会忙,比如腊月里各地前来敬献年礼,便是这两个衙门最忙的时候。
秀秀虽然在京城住了一年多了,可还是头回来这里,就连土生土长的纪大娘也没来过几回,毕竟,小老百姓平时也走不到这里来。
两人目不斜视,不敢多看,快步向前走去。
到了街口坐上自家的骡车,两人这才松了口气。
纪大娘笑道:“不愧是衙门,走在街上吸口气都是官气。”
秀秀也道:“心意送到,以后咱们也不会再来了。”
纪大娘:“也是,这地方可不能经常来,咱们小老百姓可受不住。”
两人说说笑笑,秀秀想起上次买的易容用的那些材料,白买了,除了被撞洒了的那些,余下的也在她被迷晕塞上骡车后便不知被扔到哪里了。
“纪大娘,您等我一下,我要去文庙街买点东西。”
纪大娘知道秀秀要去的铺子,就在文庙街的街口第一家,坐在骡车上便能看到。
骡车停下,秀秀下车向铺子走去,这家铺子比她常去的那家更加齐全,只是离家稍远,所以她也不是经常来。
她正要进门的时候,忽然身后传来一个声音。
“姑娘,请留步!”
秀秀怔了怔,才意识到是在叫自己,她停下脚步,转过身去,便看到了一张熟悉的脸。
就在刚刚,她还见过,这就是户部那位衙役大哥。
“咦,官爷?”
那人笑着说道:“姑娘,我可算追上你们了,你不知道,我把点心拿进去时,刚好遇到我家大人,我家大人说京衙的人正在找你。”
秀秀眉头微蹙,虽然她不怕报官,可这毕竟是拐带案,而她是个尚未出嫁的黄花闺女,出于本能,她不想去衙门。
见她面露难色,那人向旁边指了指:“我家大人理解姑娘的难处,他说只是有两处疑点想和姑娘确定一下,姑娘不用去京衙,和他说一下便可。”
秀秀顺着他指的方向看过去,那里果然停着一顶轿子。
那是官轿!
秀秀忙问:“这就是让官爷们拦下拐子的那位大人吗?”
那人说道:“对,就是这位大人,他刚来户部不久,其他大人都不愿意正月里出城办差,也多亏杨大人自告奋勇,否则也就遇不到姑娘了。”
秀秀心中感激,多好的官啊,这才是好官吧。
“大人姓杨?”
“对,咱们杨大人还是去年的状元郎呢。”
秀秀心中一动,状元郎啊,她想起来了,状元郎和二小姐从小便认识,那次二小姐他们去了通安,状元郎还曾来过,她后来告诉二小姐了,不知道二小姐有没有和状元郎联系过。
心里想着,秀秀便走到了那顶官轿前面。
轿帘缓缓挑起,露出一张白皙清秀的俊颜。
他虽然穿着官袍,可是秀秀还是一眼认出,这就是曾经见过的那位公子。
即使是穿着颜色鲜艳的官袍,可是状元郎给她的感觉,却还和那日见到时一样,清清淡淡,如同从水墨画里走出来的一样。
秀秀的脸蛋不由自主地红了。
她想起自己那日只是谢过那些衙役大哥,而这位状元郎才是最应该感谢的,毕竟如果不是他下令,衙役大哥们也不会擅自行动,拦下拐子的骡车。
秀秀心里胡思乱想,耳畔传来杨胜秋温柔悦耳的声音:“姑娘,因京衙查案需要,本官有两个问题要向姑娘确认,不知姑娘可方便?”
秀秀忙道:“方便的,大人请问。”
杨胜秋问道:“请问事发之前,姑娘可曾发现被人跟踪?”
秀秀摇头:“没有。”
杨胜秋又问:“那日中途出现的两个女贼,姑娘以前可曾见过?”
秀秀再次摇头:“也没有。”
杨胜秋微笑:“那没有问题了,多谢姑娘配合。”
秀秀曲膝行礼:“小女子才要谢谢大人那日出手相救,大人之恩,小女子无以为报,只愿大人身体康健,福运双全。”
杨胜秋忙道:“本官分内之事,姑娘不必多礼,对了,本官看姑娘有几分面善,似是在哪里见过......”
秀秀刚要开口,身后传来纪大娘的声音:“怎么了这是?”
第203章 燕大侠心里有气(两章合一)
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哪怕只是小老百姓,也有一种尽拥繁华的归属感。
比如纪大娘。
别看她家往上数十八代也没出过一个进士,可这也不妨碍她面对外地来的年轻小官鼻孔朝天。
就像现在,她站在杨胜秋面前,可是一点都不胆怯。
“咱家姑娘不是犯人,这位大人最好避讳着呢,这孔圣人也说过,男女授受不亲,咱家虽然是小门小户,可也是清白人家,是良籍!”
杨胜秋万万没想到,时至今日,他已经有了官身,却还要被个操着一口京片子的老太婆夹枪带棒当街嘲讽。
换成那些勋贵子弟,她敢吗?
纪大娘:别说,还真不敢,别说勋贵子弟了,就是那些已经在京城经营多年的官宦子弟,她也不敢。
但是对于这些初来乍到,要背景没背景,要后台没后台的小官,她敢,她可太敢了。
大不了就坐到地上,再大不了就躺下,谁怕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