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作者:
一碗新茶 更新:2025-10-24 13:08 字数:3245
这天上午,陈爷爷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大塑料凳子,一个一个招呼自己的兄弟朋友还有左邻右舍们。
这天上午,穿着一个新围裙的陈盼,也拿着一沓新买的一次性纸杯,来回的穿梭着,不停给家里长辈们还有亲戚们上着茶。
陈盼上茶,陈奶奶就拼命做饼。
当然除了陈家铺子早就做出的各种热乎饼子外,陈盼家还准备了几个专门的果盘,里面放了现在大家过年才吃的花生瓜子大白兔奶糖和水果糖等东西。
陈家这辈的最大家长看着四周的一切,缓缓说道:“爱国你出息了啊,我们这一门,未来就靠你了。”
“这——我就是随便开开,还不一定能成功呢!”
在外面忙着招待大家的陈爷爷,闻言立马不好意思的摆起手来。
“不,从你第一个出来做生意起,你就已经成功了。至少我们后面的儿子孙子们,都知道人活着不能只爬在庄稼上了。”陈爷爷的二堂哥,闻言也立马夸了起来。
“对,我们这一门,你是第一个真正开始做生意的。就凭这一点,你就比我们强了!”之前总是跟兄弟比较的陈爱党,也在人前说了一句公道话。
“是啊,三弟春花你们好好的干。没准那一天你们干的好了,也能招我们进去打打工呢!”
见大家说的开心,一直缺了一个右下颌牙的陈爱党妻子刘招弟,也笑眯眯说了一句。而她的丈夫陈爱民,这个时候却是捧着茶杯罕见的一句话都不说了。
“嫂子你真爱开玩笑,我们这算什么啊!”
刘招娣虽然是徐春花的嫂子,但两人年龄其实一模一样的。见她突然开玩笑,跟她关系最好的徐春花立马不好意思的回应起来的。
“我那有开玩笑,我说的是真的。春花以后如果你生意好了,忙不过来了,你随时都可以找我。到时嫂子我就做你的第一个员工,放心,到时我肯定不多要你工资的。”
陈盼的这位二奶奶是那种人后特别老实沉默,但在人前,会刻意多说话调解现场气氛的那种。
反正此刻就因为她的大嗓门,所有过来恭喜,但最后都只能坐在陈家铺子外面的塑料凳子上,或者只能去里面两个巴掌大小卧室坐着的众人,就都被她逗得哈哈大笑了。
这一天,陈爱国的两个亲兄弟,两个堂兄弟都带人过来了。陈盼的那位住在的最近的姨奶奶,也就是陈盼爷爷的那位亲姐姐,也派儿子过来了。甚至连他们邻居杨叔都带着斜对面王奶奶带给他的一条红专门过来了。
就在陈盼家的铺子,门外鞭炮声声,大家拿着准备的红一条一条系在她家店铺的那个玻璃门把手和新做的“陈家烧饼铺”牌匾上时。最近过年只有年三十和初一待在村子里,后面一直都住在陈家镇四中家属院的王青山,骑着自己的自行车呼哧呼哧的再次返回了自己的老家。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他这次过来是跟他联系好的几个学生家长最后确定一下他们的转学信息,顺便过来拿钱的。当然他人都重新来到清水村了,他自然也想再给陈盼一次机会,看她要不要改变主意转学到他所在的那所学校里。
对方毕竟是他的亲闺女,如今他家老大和老小都在四中就读。他自然也想一视同仁,也想把对方早一年弄到学校资源更好的四中了。
在过来的路上,骑着自行车的王青山做了很多的心理建设,想了很多劝陈盼和陈爱国夫妇的话术。但等拐过弯看到陈家大门上挂着超大铁锁后,他整个人一下子就懵了。
“青山,盼盼一家去六平开店了!你不在的这段时间,盼盼给你三叔三婶租了一个三十来平的小店面。你三叔三婶没有办法,只能顺着她的意思去六平开饼店了。他们一大早就走了,以后可能好几天才会回来一次呢。”
就在王青山扶着车把手,一直转头看向他家对面的陈家时,一直抱着孙子坐在自家门口的王老太突然的开口了。
直到此刻,王青山才猛然发现了坐着晒太阳的对方。
第23章
“婶子,你说什么?他们怎么突然就去六平开店了?眼看就要三月一号了,他们家现在搬到六平,意思是陈盼也转学到那边了吗?”
把自行车放在自家门口后,随即王青山就快步走到了,坐在一个小木凳上抱着自家孙子晒太阳的王奶奶身边。
“对,应该是转学到了那边。反正前几天盼盼奶奶在洗衣服时,我跟她聊了几句,她后来就给我拿出四个烧饼,说是他们要在六平开店卖那种饼子了。青山我跟你说啊,那饼子可好吃了,外面酥酥脆脆的,里面一层一层的。四个饼子竟然是四个不同口味的,有牛肉的,还有猪肉的,上面还有很多白芝麻——”
“二婶——”
王青山有些无奈,抱着小孙子的王奶奶反应过来,立马拉回了话题:“这几天他们家把所有鸡鸭兔子都处理了,羊和牛也早早赶到过几天再进山的羊倌牛倌哪里,现在他们院子大概只剩下那条小黑狗了。他们把一切都收拾的这么彻底,盼盼应该是转学到那边了,以后他家可能跟你们家一样,也会经常不着家,只把这里当成第二个家了。不过这样也好,跑出去闯闯总比一辈子待在我们这里强,像我儿子媳妇——”
他们这边不比村子内部,人总是很少。
所以只要碰到有人跟自己聊天了,上了年纪的王奶奶就习惯性跟对方多说一下。
不管怎样对方都是跟他同族的寡妇婶子,想到对方守寡几十年辛辛苦苦把唯一的儿子养大,后来又想方设法的给自己儿子娶了媳妇。现在年龄都这么大了,还天天给儿子儿媳带孩子。心里即便有些不耐烦,但王青山还是陪着对方好好了聊了十几分钟。等要进家门时,看到自己自行车篮子里的东西,王青山犹豫了一下,随即拿出两个鸡蛋糕和一个大橘子给对方拿了过去。
“这——青山你真是个好人啊,我家儿子媳妇不在的这些时间,我算是就靠你们几个邻居照顾了。这个给我送饼子,那个做了好吃的给我端过来,你又送我这么好的小蛋糕和橘子,我这个老婆子算是临老临老享福了。这样我就算——”
“这是哪里的话,你的好日子还在后面呢。未来等大牛哥带着嫂子回家了,等星星长大了,你以后天天都会享福的。”
扫着对方手上,自家儿子女儿完全不吃的橘子和小蛋糕。看着那个躺在对方怀里看着呆呆傻傻,现在看见好吃的了才哼唧哼唧动了两下的一岁多小孩子。王青山轻轻的叹口气,随即才真正告辞了。
其实所谓的帮别人家孩子转学,就是王青山他们利用学校的一些已有的政策指标,成功引导别人转学成功,然后从中收取转学费和信息费的过程。
在他们四中,是外省和市区的孩子来他们学校就读,他们学校要收取一定的转学费的。
但如果对方本身就是他们乡和镇的孩子,那对方来他们学校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就是不收取转学费的,是交了正常的学费学杂费就可以正常就读的。
但这样的事情,很多人其实都不知道。
隔壁中学在招收学生,他们四中也有附属的小学和初中,再远一点的六中同样有附属小学和初中。
其实只要他们这个乡的,大家都可以怎么方便怎么就读。
但这种事情,他们四中和六中不能大肆宣扬,否则就有直接跟隔壁中学抢生源的嫌疑。
反正就是靠着别人的不知道,他们有时候也会通过这种方法隐晦的赚一点外快。
而且说实话,他们学校的教育资源就是比隔壁中学强。如果是真的想读高中考大学的,与其在隔壁读三年初中,之后再来他们四中读高中,还不如从一开始就在他们学校就读呢。
当然如果他们答应帮忙了,后续对方所有转学事宜都是他们负责的。
就算他们把一切说的很容易,但真正办理手续要跑的那些地方还是挺多的。
有的时候为了办手续办的快一点,他们也会给负责相关招生工作的老师偷偷摸摸送点礼物什么的,甚至会请他们吃一顿。
反正帮助一个孩子转学,就收对方三四百的关系费,王青山并没有内心不安的感觉。
要知道,他们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人情社会和关系社会。
他这边给人帮忙是只收三四百,但有些人要的厉害,是一个学生就收五六百的。
反正后续在去村子的几个人家时,他都去的坦坦荡荡的。
他在通过这件事情偷偷摸摸赚外快,但这事情到了别人的眼里,就是他在辛苦给他们这些同村同族人帮大忙。知道他收的钱比别人少,好几家都对他非常的感恩戴德。
这个下午,王青山每去一家,就受到一家款待。
等晚上从最后一家出来时,他兜里已经有一千两百块钱了。
这些钱,王青山估计就算他再花出去两百块,后续也能再给他留下一千块。而一千块,几乎是他十个月的工资。如果到了他隔壁的王大牛家,这一千块对方可能要带着他妻子不吃不喝的赚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