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慕沉酒      更新:2025-10-24 13:16      字数:3277
  荀舒呼吸一滞,心中生出一丝闷意,可旋即又觉得鱼肠和李玄鹤的做法没什么问题。
  她今日去丹房,不仅是为了国师的秘密,也是为了帮李玄鹤查清案子。如今在丹房中找到和案件相关的证据,理应交给李玄鹤处理,她又何必自作主张?
  荀舒抿了下唇,轻声道:“无需送出斋宫了。将这两张纸交给李大人后,由他来决断就好。大理寺能人众多,他自会找到合适的人,来辨认这纸上的方子。”
  鱼肠呆住,意识到他似乎好心办了坏事,抓了抓头发,不知道是哪里出了差错,只能道:“都听姑娘的。”
  -
  距离封禅大典还有最后一日。
  昨日李玄鹤同赤霄匆忙离开小院子后,一直未能回来。鱼肠将那两张方子给李玄鹤看过后,不知那人说了什么,今日一早,鱼肠还是离开斋宫去寻了梁丘几人,回来时将梁丘写的信递给荀舒后,左摇右晃,没有立刻离开。
  荀舒拆信的手顿住,疑惑道:“可是还有什么事?”
  鱼肠想起昨天夜里去寻自家郎君,将这一日的事事无巨细告诉他后,被他劈头盖脸的一顿骂,委屈道:“姑娘,昨日方子之事,并非我家郎君的意思,是我自作主张。郎君说了,姑娘说的话,就是他的意思,不应该再拿着那方子去问他。姑娘千万不要因为这事迁怒于我家郎君啊。”
  荀舒愣了一会儿,才明白他说的是哪一件事,点了点头:“知道了。”
  鱼肠猜不透“知道了”三个字究竟是什么意思,还想再问,但瞧见荀舒已经拆开信封抽出里面的纸张,挠了挠头,转身离开了院子。
  梁丘的信只有几行字,大概意思就是两张纸都是剧毒,所更改的药方也是为了让药变得更毒,并延缓发作的时间,由入喉即刻发作,转为能多活个一炷香到半个时辰的时间。
  按理说,毒药见效越快,越能保证吃下毒药的人再无生还的可能,让中毒者没有时间去延请名医,更没有机会催吐找解药。
  国师为何要想方设法将这剧毒发作的时间延后呢?
  -
  傍晚时,李玄鹤终于回到了小院子,面色沉重而憔悴,眉间沟壑久久未散,是荀舒从未见过的模样。他瞧见等在院中的荀舒,揉了揉眉心,再抬头时神情已然柔和不少。他走到荀舒面前,温声道:“昨日鱼肠来寻我的那事,并不是我的意思。阿舒,不管你相不相信我,我是完全相信你的。”
  荀舒没想到他第一句话会是这个。
  她顿了顿,轻声道:“我知道了。这件事先放放,我知晓你忙,但我想先同你说更重要的事,有关案件的事。”、
  李玄鹤准备好的解释没能说出口,叹了口气,坐到屋前石阶上,认命似的妥协:“我今日奔走许久,陪我在此处坐会儿。”
  荀舒摇头:“我今日倒是休息了许久。我就站在此处说吧。”她将梁丘的的回信递给李玄鹤,等他看过后,慢吞吞道,“我觉得,陈王所服用的那颗丹药,并不是被国师藏起来的长生丹,而是丹炉里的这颗带有剧毒的药丸。”
  李玄鹤理了一下思绪,才道:“为何会这般认为?”
  荀舒掰着指头从最开始说起。
  “我一直想不通,陈王是从何处知晓长生丹共有两颗的。此事是绝密,知道的人不过你我,五味子,太子和国师这五个人。前四个人一定不会将此事说出去,至于国师,虽然我怀疑他和陈王背地里有勾结,但那颗没有献出的长生丹,应当是国师留给自己的,所以他也不可能将此事告诉陈王。他之所以一直没服用,怕是想等陛下先服用后,看看药效如何。既然这五个人都不会说,那陈王又是如何知道此事的呢?
  “后来我想起,案发后咱们去见太子时,太子说的话。他说那日他和陈王一同陪在陛下身边,后来国师来了,献上了第一颗被掉包后的长生丹。然后他说这丹药目前只有一颗,但他正在加紧炼制新的长生丹,等到炼好后,会献给太子。此话本来是讨太子欢心,可没想到却被陈王记在心中。所以自始至终,陈王都不知道这世间有两颗长生丹,他想要的都是丹炉里为太子炼制的那颗丹药。
  “星月宫守卫森严,他就算功夫再好,也不可能直入国师的住处,取了丹药却不惊动任何人。倒是丹房,守卫稀松,鱼肠带着我这个累赘都能自由出入,更遑论单独行动的陈王了。”
  李玄鹤神情严肃起来:“这样确实说得通。那日我便在想,国师和太子殿下早是势不两立,国师怎么可能那般好心,为太子炼制长生不老药?若那天他在御前说的话,不过是为了放松太子和陛下的警惕,实际是炼制了毒药,想要毒害太子,倒是说得通了。”
  荀舒尚有疑惑:“可是太子真的会吃国师送的药吗?”
  “这不重要。”李玄鹤耐心为她解释,“国师送了毒药,太子不吃,他不亏,若是太子吃了,则是意外之喜。有的法子虽瞧着笨拙粗劣,但万一成功了,就是一劳永逸。”
  荀舒叹息:“这倒确实是。我能看出的面相,国师也能看到。他定然早就知晓陛下命数不长了。陛下若能长生,国师的地位固若金汤,无人可动摇,但这长生丹毕竟是没人吃过的新奇玩意儿,若没有功效,国师也要提前做准备。陛下宾天后,太子继位,太子如此厌恶长生殿,国师和长生殿定然没有好下场。若我是国师,我也会想法子除掉太子。”
  李玄鹤犹豫一瞬,还是决定将真相告诉荀舒:“如今都不需要了。”
  “嗯?”
  “陛下驾崩了。”
  第111章 岐山封禅18
  李玄鹤的思绪回到了从小院离开,去寻太子的时候。
  陈王藏了一万军队在几里外的山林中绝非小事,李玄鹤心中焦急,匆匆赶到青宫时发现太子并不在宫中。伺候的宫人说他一炷香前去了陛下的宫中,不知何时返回。李玄鹤哪里能等那么久?不再耽搁,转身离开,在晚霞消散前,又去了陛下的宫殿。
  白日里刚刚去过的宫殿在此时换上另一副面孔。院门紧闭,门口站着禁军看守。二人看到李玄鹤,并未立刻放行,而是转身进院中通报,得了应允后才让他入内。
  李玄鹤心中一紧,意识到这是发生了大事。
  庭院内挤满了人。伺候的宫人们在院中跪成几排,低垂着头,趴伏着身子,瑟瑟发抖。他们的周围站着十几个禁
  军,目光紧锁在他们的身上,阻止他们交头接耳,亦或是悄悄离开。不远处正殿的门同样紧闭着,门口处看守的却不是禁军的人,而是几个太子亲卫。
  太子在殿中。
  李玄鹤正犹豫着是否要进殿,殿外看守的人先开了口:“太子殿下在殿中等您。”
  李玄鹤敏锐察觉到他话中的问题。
  此处是陛下的寝宫,那人却只说太子殿下在等他。那陛下呢?他不在殿中吗?他又去了哪里?
  推门进入殿中,太子坐在门后不远处的太师椅上,一旁的桌上空空荡荡,竟连茶水都未上。李玄鹤侧眸向一旁望去,视线越过层层叠叠的帷幔,落在尽头的床榻处。
  陛下躺在床榻上,如睡着了般,毫无声息。床榻边站着两个太医,正往陛下的身上插针,动作熟练,全神贯注,彼此间无交流,甚至听到他进殿的声响都未投射半个眼神。
  太子免了李玄鹤的礼,让他在一旁落座。片刻后,两个太医眉眼低垂,提着药箱走到太子和李玄鹤面前,躬身道:“臣等无能,陛下已经去了。”
  他们的声音很低,像是怕外面人听清。
  虽早有预料,但真的听到这个结果时,李玄鹤的心中依旧一惊。一旁的太子面色并未有太多变化,平静道:“此事还需保密,二位切莫与旁人说。孤会为二人安排个去处,委屈二位几日,待封禅大典过后,再送二位离开。”
  太子的语气很温和,两个太医不敢有丝毫反抗的意思,顺从地随太子的人离开。
  片刻后,殿内彻底安静了下来,只剩太子和李玄鹤,以及再也开不了口的陛下。
  屋角的香炉中安神的香已燃尽,香气淡了几分。屋内的油灯全都被点燃,亮得和白昼似的。太子抬头看着紧闭的殿门,视线像是能透过那道门,看见院中跪着的众人,以及他们头上乌云密布的天。半晌,他轻声开口,声音中是尘埃落定的松弛,夹杂着几分伤怀:“孤早就预料过会有这一日,但真的走到这一日时,竟是这般感觉。”
  李玄鹤一时不知该说什么。
  他与陛下关系并不算太亲近,偶尔相见,也是浮于表面,掺着目的和利益的虚假。此刻听闻陛下的死讯,心中唯有叹息。
  至于太子——
  他和太子虽自小一同长大,关系亲密,可他从未有一刻忘记,太子是君,他是臣。臣子应恪守本分,即使是伤心和喜悦的情绪,也不能逾越半分。
  如今陛下驾崩,不日太子即位。今夜的一切他虽有困惑,有疑问,可他不能问,也不敢问。他今夜已然误打误撞来了不该来的地方,知晓了不该知晓的事,若多说几句,在太子心头埋下刺,日后还不知会生出什么祸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