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65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3      字数:3544
  虽然这么做治标不治本,甚至治标都不一定能治标,但是至少能够续命,只有国祚延绵下去,其他那些治本的措施,才有可能能够延续下去,要不然还没有来得及施展,国家嘎嘣一下没了,那就什么都是虚的了。
  事实上,最近一二十年,大周王朝就是这么做的。
  只要边境上有任何风吹草动,朝廷都会立刻派“天兵”出击,以彰显国威。
  而现在,大周王朝的最大危机来了。
  中原之乱,一发不可收拾。
  如果苏靖大将军短时间内没有办法很快平息这场叛乱,那么就只能是中央派禁军入场。
  而禁军要是也不行,各种地方势力,就会看清楚中央王朝的孱弱。
  各地的观察使,边境的节度使,以及地方上那些世家大族,可能就会生出别的心思。
  一两起百姓起义,并不会要了大周的命,那些手握大量社会资源,乃至于手握重兵的地方势力,要是有了异心,那才真正是要命的事。
  现在,太子急就急在这里。
  朝廷本就没钱,如今江南道大乱刚停,中原又起大乱,要是处理不好,牵一发而动全身,全国都有可能乱起来。
  他还有一腔抱负,没有来得及施展!
  国家,绝对不能在这个时候,出现大问题。
  想到这里,太子就一阵头疼。
  这个时候,如果皇帝陛下能出面,事情就会好办许多,毕竟皇帝一直接命令边军节度使派出一些人手,前去中原平乱。
  但是太子与诸位宰相,却没有这个权力。
  本来,如果几个月前旱情初现的时候,朝廷立刻派人到中原赈灾,那么中原不会大乱,事情也不会弄到现在这种地步。
  而如今,中原已经乱了起来,再派官员下去,也来不及了。
  赈灾的使者,只会被乱军砍杀。
  太子坐在政事堂里,眉头紧锁,过了好一会儿,才看向几位宰相,叹了口气:“诸位相公,能不能让边军,也派人手到中原去,无论如何,尽快把中原大乱给平息了,哪怕是砸锅卖铁,把灾民安置好了。”
  “要不然,洛阳真的失陷,叛军恐怕要称帝了!”
  洛阳是千年古都,一旦叛军占了洛阳,没有几个人能忍得住做开国太祖的诱惑。
  而那个时候,要是再出现一个朝廷,大周就真的要乱套了。
  几个宰相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终还是王度站出来说道:“只能请旨意了,我等联名上书罢。”
  太子忧心忡忡:“父皇明显,不想掺和到这件事情中来…”
  “我们去见父皇,恐怕会更惹他老人家生气。”
  崔垣也点了点头,沉声道:“苏大将军是当世名将,能够无中生有征募出一支军队,并且在半年之内平息了越州之乱,相信他到了中原之后,中原局势,定然会有所好转。”
  “要不然…”
  他环顾众人,开口道:“再等一等罢。”
  众人纷纷点头,就连太子殿下也无话可说。
  正当太子准备说话的时候,一个官宦迈着小碎步,来到了政事堂,看了看众宰相以及太子之后,清了清嗓子道:“陛下口谕。”
  众人纷纷起身,躬身行礼。
  “臣等,恭聆圣谕。”
  这官宦开口笑道:“太子爷,各位相公,不必如此大礼。”
  “陛下就是让奴婢过来说一声,三日之后,将亲临大朝会。”
  几个宰相与太子闻言,都微微变了脸色。
  大周十日一次大朝会,三日一次小朝会,本来这大朝会也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当今天子有些惫懒,尤其是最近一二十年,小朝会都只是一个月开个一两次,大朝会一年能有两三次就不错了。
  而上一次大朝会,已经是去年的事情了。
  这官宦走后,几个宰相议论纷纷,就连太子,也暗自皱眉。
  一旁的宰相王度,毕竟是直性子,忍不住开口说了一声:“越州的叛贼一家,估计还有两三天,就押送到京了。”
  听到这话,众人都立时明白了过来,不少人都面露诡异之色。
  尤其是太子殿下,大袖底下,已经是紧紧握拳。
  父皇真的是老了。
  担责任的事情,一点也不想做。
  但是出风头,领功劳的时候,他却是当仁不让。
  事实上,不仅仅是当今天子这么做,历朝历代,年纪大一些的天子,尤其是身体又不怎么好的时候,都会是这个心思。
  生前事,对他们来说已经没有什么可做的了,也没有精力做成什么大事了。
  他们现在,所有的念头,都是要保全自己的身后名,不希望在史书上,有伤自己的名声。
  宰相崔垣咳嗽了一声,打了个哈哈。
  “好了好了,陛下临朝,总是好事情,咱们继续商议事情罢,中原其他大部分州毕竟没有陷落,诏令他们,协同抵抗叛军,给苏靖争取一些时间。”
  王度欲言又止,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太子也默默点头,坐回了主位上,深呼吸了一口气。
  “继续议事罢。”
  …………
  越州。
  经过李云等人十来天的努力,越州城基本上已经恢复了秩序。
  而且,李云召集人修城墙,是给工钱的,以前从来没有听说过,官府招人出徭役还给钱,而且工钱不低。
  一时间,不少人主动报名给越州修城墙。
  十来天时间下来,越州的城墙已经修复的七七八八。
  与此同时,底下各县的县令,也开始抵达越州,第一个到越州的不是别人,正是剡县县令卓光瑞。
  卓光瑞知道是李云在主事越州之后,也没有迟疑,在剡县简单安排了一番,就动身往越州城来了,见到了李云之后,他连连拱手,满脸堆笑:“李将军,又见面了。”
  这会儿,李云正在为做什么生意而发愁,正在苦思冥想,什么行当能够搞点钱。
  香皂玻璃之类的,倒是不难,不过没几个月乃至于半年一年的时间,也不太容易搞出来,而且李云手底下现在没有像样的匠人,短时间之内,还没有头绪。
  见到卓光瑞之后,李云眼睛一亮,连忙拉着这位卓知县入席坐下,脸上也挤出了笑容,很是关心的问道:“卓兄现在没事了罢?”
  “托将军的福。”
  卓光瑞起身之后,再一次躬身行礼,开口道:“将军上书之后,下官也上了一份请罪的奏书,前段时间朝廷已经批复下来了,说是念在下官主动请罪,且复城有功的份上,不予追究下官的罪过了。”
  “只罚俸两年,降一级留用,依旧在剡县任上。”
  李云闻言,笑眯眯的说道:“现在越州正缺人,朝廷自然不会加罪卓知县,毕竟剡县被叛贼肆虐过,还需要恢复元气。”
  卓光瑞连连点头应是,脸上露出了一个笑容,开口道:“说起来,上回李将军只收了下官两万五千贯钱,就急急忙忙领兵出征了,如今下官果然幸免于难,下官已经让家里人,将剩下的两万五千贯钱,送来越州了,估计用不了几天,就能送到将军府里。”
  李某人眼睛一亮。
  这位卓知县,懂事啊!
  虽然胆子小一点,但是个人才。
  不过说起来,裘典的事情,也不能完全怪他,毕竟也不能算是他逼反了裘典,而且裘典谋逆的时候,声势浩大,也不是他一个知县能够抵抗得了的。
  想到这里,李某人主动给他倒了杯茶水,笑着说道:“卓兄敞亮。”
  顿了顿之后,李云又问了一句。
  “上一回跟卓兄见面,卓兄说家里是江南的富户,不过没有来得及细聊,不知道卓兄家里,是做什么买卖的?”
  第186章 越州掌控计划!
  这十几天的思考,李云并不是没有收获的。
  不管什么时代,经济建设永远是基础之中的基础,而越州这个地方想要在李云手里强盛起来,首先当然是要有钱。
  如果是太平盛世,或者说至少是个没这么乱的时代,肥皂,玻璃,以及其他种种很容易弄出来的现代制物,大概能在五年左右的周期,开始给李云产生巨大的回报。
  但是现在,乱世眼见着就一步步迈过来,中原的战乱情况,李云都已经接到了好几个传闻,这种情况下,那些非生活必需品,就不是那么好赚钱了。
  不止是这些非必需品会失去大部分效果,就算是大周王朝的铜钱,说不定都会失效,毕竟在乱世,什么都不值钱,只有两样东西值钱。
  一种是生活必需品,另一种…
  是能够抢来生活必需品的工具。
  因此,在越州稳定强大之前,那些现代制物李云必须要放一放,他的思路一定要转变过来,要把目光放在那些生活必需品上。
  卓光瑞犹豫了一下,微微低头道:“李将军,下官家里是楚州人,早年家里的长辈,替朝廷管辖楚州的盐场。”
  李云立时明白了。
  这个时代,想要豪富,这种专营的买卖自然是头一个。
  只可惜,不同于到处都是盐场的楚州,李云管着的越州,并没有那么多的盐场,而且他也不太可能在这个时候,从朝廷手里把盐业给握在自己手里。
  那样,朝廷很快就会派钦差下来了。
  卓光瑞喝了口茶水,开口道:“从我父亲开始,便不经营盐业了,我家伯父生前做官,再加上家庭殷实,因此家里有不少田产,顺带着再做一点粮行米铺,还有布匹生意,虽然不能算是豪富之家。”
  卓知县轻声道:“但至少是能过得去了。”
  说到这里,他抬头看着李云,笑着说道:“说起来,下官家里几代人,最不成器的应该就是下官这个知县了。”
  李云“啧”了一声,微微摇头道:“我要是卓知县,就老老实实在家里做富家少爷了,干什么出来,当什么县官。”
  “没有办法。”
  卓知县微微低头道:“家里这一代人,只有下官这么一个读书人,因此也只有下官能出来做官,先做一两任知县,过个七八十来年,要是能做个刺史,便够用了。”
  “不然,家里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