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66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3      字数:3534
  卓知县默默叹了口气道:“都不踏实。”
  李云哑然一笑。
  这个卓知县,倒是实在。
  不过他说的,也都是实情,按照他的说法,卓家在楚州,一定是豪富之家,而这么庞大的家业,家里要是没有个当官的。
  太不踏实了。
  毕竟,这是个官本位的社会,要是被人家给盯上了,家里再有钱,最终也是竹篮打水,为他人做嫁衣裳。
  李云跟卓知县叙了会旧,才终于说起了正事。
  “卓知县,你也知道,李某人原先只是青阳的一个都头,并没有当过官,现在被委任镇守越州,对于这些地方的事情,实在是一窍不通。”
  “现在越州百废待兴,我想要着手治理好越州,却无处着手,卓兄是官场中人,能不能指点指点?”
  “啊?”
  卓知县一脸震惊的看着李云,愣神了好一会儿,才挠了挠头,开口道:“李将军,你奉命镇守越州,只要保证越州不会再生叛乱就是了,这越州的其他事情…”
  “不是下一任刺史的事么?”
  他一脸不解:“下官听说,新任刺史,过了年关就到了,还有两三个月,李将军你保证越州境内不乱,叛贼不再起事,就算是尽了职分了。”
  “至于越州的衰颓…”
  卓知县微微摇头道:“被反贼这么一闹,整个越州至少要一二十年才能恢复元气,这是细水长流的事情,急不得。”
  “新任刺史到了,恐怕也是这个路数,维持官府,保证治内不乱,剩下的事情,就只能靠慢慢恢复了。”
  李云皱眉。
  从职权上来看,越州不管是百废待兴,还是百废俱兴,都的确跟他这个镇守将军,以及未来的州司马,没有任何关系。
  正当他要说话的时候,卓光瑞接着说道:“李将军,下官在剡县的时候,听李将军的属下说,朝廷要免越州的钱粮,一直免到明年年底,从显德六年才开始收钱粮,这事是不是真的?”
  “下官在县衙,没有收到朝廷的任何文书。”
  卓知县感慨道:“要是朝廷的确是这个政令,那么越州恢复起来,应该会快上不少,不过怎么也得四五年时间,才有可能恢复如初了。”
  李云低眉想了想,开口道:“不管怎么说,今年的钱粮肯定是不收了,明年的钱粮,到明年再说,至于越州的政务我该不该管。”
  李某人笑着说道:“大将军临走之前,给我留了手令,令我镇守越州,负责越州一切事务,且不说刺史来之前,越州的政事都是我的责任,就是刺史来了之后,也要配合我平叛剿匪。”
  这话,让卓光瑞愣住了。
  过了好一会儿,他再看向李云的眼神,就有些不太对劲了。
  这位卓知县沉默了许久之后,缓缓点头:“李将军的意思,下官明白了。”
  他深呼吸了一口气,开口道:“下官会尽力配合李将军的一切政令。”
  李云这才满意点头,拉着卓知县一起去吃饭去了。
  这一顿饭,李某人问东问西,问了卓知县很多关于政务如何处理的问题,卓知县也不嫌烦,规规矩矩的回答李云。
  就这样,又过了两天时间,五个外地县,以及一个附郭越州州城的越城县的负责人统统到场,一起来拜见李云这个越州的新任长官。
  之所以说是负责人,是因为这六个人里,只有卓光瑞一个人是战前剡县的县令,其他五个人,不是县丞就是县尉,甚至还有主簿,典史过来,作为各县的负责人。
  足见裘典的这场叛乱,对越州,尤其是对越州的统治阶层,造成了多大的变动。
  甚至可以说,越州原本牢不可破的统治阶层,被裘天王硬生生打了个粉碎。
  这种行为虽然伴随着血腥,伴随着累累枯骨,但是同时也给李云带来了机会,一个重铸越州的机会。
  毕竟在座的这些人,除了卓光瑞之外,其他人都只是暂领各自的县,属于“临时工”,如果李云能够让他们这个临时工一直干下去,自然不难得到这些人的忠心。
  对于这几个县的主事之人,李云还是非常重视的,他知道,自己的团队想要发展壮大,根基一定要扎根在越州的底层老百姓当中。
  要不然,团队也就变成了团伙。
  而这些,代他施政的人,就显得相当关键。
  跟他们几个讲了讲自己的规矩之后,李云最后总结道:“一年之内,不得再跟百姓拿任何钱粮。”
  “诸位回去之后,也应当积极收拢逃出越州的百姓,让他们回归故乡,各县的房产,财产,被叛贼侵占的产业,能物归原主的,都物归原主。”
  “保证各县,尽快恢复原先的秩序。”
  说到这里,李某人顿了顿,继续说道:“单户五十亩以上的田产,归还之前,须报到州里来,由我派人确认无误之后,再返还原主。”
  这话一出,六个人都愣住了。
  这是什么意思?
  有些人看向李云的目光,已经带了些玩味。
  很显然,他们是觉得,眼前这个年轻的武官,是想借着这个机会,捞那些大户一笔。
  只有卓光瑞,默默的看着李云,若有所思。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叛贼问题。”
  说到这里,李云敲了敲桌子,沉声道:“各县,不得以平叛为名,袭扰百姓,如果发现可疑人等,人少了可以就地控制住,人多了就派人通知州里,我会派人下去。”
  “是不是反贼,由我来定。”
  这个是最容易忽视的细节。
  这些当官的,没有办法从百姓那里收钱收粮,就会用其他的名目去捞好处。
  其中,给别人扣一顶反贼的帽子,最是好使。
  而这个,其实是李云目前在越州的核心权力,一定不能下放,要牢牢的握在自己手里。
  明年越州刺史来了,这个权力,他也要握在手里。
  六个人都纷纷点头。
  “下官遵命!”
  “好。”
  李云站了起来,还想要说话,门外,李正忽然敲了敲门,一脸喜意。
  “二…李将军,朝廷的任命文书送来了!”
  李云神色平静。
  “知道了。”
  说完,他并没有继续理李正,而是继续看向下首的六个人,淡淡的说道。
  “咱们继续说。”
  第187章 老本行!
  这一次开会,持续了整整一个时辰,一个时辰之后,李云才把自己想说的大概都说了一遍。
  而他布置下去的各种事项,实际上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个时代官员的标准,想要完成,不仅仅要有个人能力,更需要一定的道德标准。
  事实上,这也是李云给他们六个人的一道考验。
  他现在,没有内政方面的人手可以用,那么这六个现有的下属,就是他施政的工具人。
  如果这六个人里,有人表现出色,并且成功的成为了李云的自己人,将来说不定就能够发展成为他身边的内政主管之类的角色。
  这样一点点晋升选拔,总比到处访贤靠谱的多。
  当然了,李云这种缺少“文臣”的窘境,只是暂时的。
  随着天下慢慢乱起来,只要将来他的势力再扩张一些,名气再大一些,不用他去招贤纳士,自然会有文臣武将,慕名而来,投效他李某人。
  安排好了事项之后,李云咳嗽了一声,开口道:“越州诸县,都被反贼肆虐,眼下各县衙估计都缺人手,为了各县稳定,本将准备给诸位各自派一些人手,临时充当各县的差役,维持各县的治安。”
  这话一出,六个人都面露异色。
  各县的确都缺人手,但是官差并不难招,且不说先前的官差们大多只是逃了,并没有全部死掉,就算全死了,再征招一批,也不是什么难事。
  而现在,李云却要给他们派人手过去,想都不用想,肯定是派去盯着他们的。
  这个小李将军,虽然年纪不大,但是手里握着兵马,再派人去盯着他们,那么他们还真就得按照这个小李将军的要求去办事了。
  至少,是在新任刺史来临之前如此。
  身份最高的剡县知县卓光瑞第一个站了起来,拱手行礼道:“将军上回领兵离开之后,剡县正缺人手,下官一直愁着这个事,如今将军派人过去,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多谢李将军。”
  他第一个表态,其他人自然不敢拒绝,都纷纷起身,向李云道谢。
  李某人满脸笑容,开口道:“好了,公事说完了,我请诸位喝酒。”
  卓光瑞笑着说道:“李将军,朝廷给你的任命文书,该去看一看了。”
  李云一拍脑门,开口道:“卓知县不说,我差点忘了,李正,把文书拿过来。”
  李正一直在外面守着,闻言连忙把一个精致的木盒子,递到了李云面前,李云打开,从里面取出来一份文书。
  本来,这种封官应该是有圣旨的,不过朝廷现在忙的不可开交,因此只来了政事堂与吏部的文书。
  不过,这种地方上的司马,在朝廷那里只是个不怎么起眼的小官,能给两份文书,已经很给李云面子了。
  摆在上面的一份是政事堂的文书,下面那一份,则是吏部的文书。
  司马这个官,理论上来说是个武职,但又不在军队体系之中,属于地方上的官兵,因此可以说是武官,也可以说是文官。
  一般来说,或是由武官担任,或是由被贬的文官担任。
  不过在大周,这个官职还是归属文官体系的,因此是吏部送来的文书。
  吏部的文书很简单,就是一道普普通通的任命,任命原军中校尉李昭,为越州司马。
  看完了吏部的文书之后,李云把它递给卓光瑞,交给一众人等传看。
  然后他才打开了第二份政事堂的文书。
  政事堂的文书内容同样很简单,大意跟吏部文书类似,但是最后一句话,与吏部的文书则大为不同。
  “尔本为青阳小吏,于越州平叛之中,立功颇多,经大将军苏靖举荐,特命你领兵镇守越州,平息余乱,并兼任越州司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