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235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4      字数:3450
  越州城。
  最终被李云一句“我来平息”给噎住的郑府公,还是没能带着李云一起前往明州换防,他在离开越州赶往明州之前,看了看送行的杜谦跟李云,尤其是看向李云。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这位郑观察才沉声道:“江东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情,希望李刺史镇压得住。”
  李云很是自信,笑着说道:“府公放心,要是出了什么我镇压不住的乱子,下官以命相抵。”
  郑蘷怒哼了一声,上了马车:“那个时候,动辄就是成千上万人的身家性命受损,李刺史一条命,怕抵偿不了!”
  说完这句话,郑蘷的马车缓缓离开。
  李云目送着马车缓缓消失,才扭头对着杜谦说道:“朝廷里这些做大官的,不管本事行不行,口才都是一等一的好,我差点便被他劝服了。”
  杜谦笑着说道:“都是这样的,不会做事没关系,会说话就能混个前程,尤其是世家大族出身的,更是如此。”
  他望着郑蘷离开的方向,淡淡的说道:“反正当了官,大多位置是不用自己做事的,只要自己不干事,旁人便不知道他无能。”
  身为世家子弟,杜谦自然有资格说这种话,他说到这里,看向李云,问道:“二郎明天动身去婺州?”
  “是。”
  李云笑着说道:“我这个婺州刺史,必须要去履职了,不过我是带着人去,很快就可以大体上接管婺州,至于一些细枝末节,就只有等到楚王走了之后,再慢慢着手接管了。”
  说到这里,看向远方,问道:“杜兄觉得,江南会不会因为楚王而乱起来?”
  “原先我还不敢肯定。”
  杜谦两只手拢在前袖里,开口道:“但是郑蘷来了这么一趟之后,我觉得…有人闹事的可能,要有七八成。”
  李云点了点头,开口笑道:“我原来的估计,也就三四成可能性会闹起来,没想到那个楚王,下手这么重,有明州的先例在,其他其他州郡不会束手待毙。”
  说到这里,李云看向杜谦,问道:“杜兄,你觉得这事,那位楚王殿下…”
  “是不是故意的?”
  “多半是。”
  杜谦低哼道:“他被派到江南弄钱,是太子的意思,假如因为这件事,惹得江南乱起来,那么即便有过错,太子的过错也更大。”
  “而他在江南下重手,一定能弄到不少钱,就是很漂亮的完成了朝廷交待的差事,回了京城,谁也说不了他什么,郑蘷还一口一个江南大局,人家姓武的,却根本没有把江南大局瞧在眼里。”
  李云若有所思,开口道:“这么说来,先前我还小瞧了这位楚王。”
  二人闲聊了一阵之后,李云对着杜谦抱拳道:“杜兄,今天我就要回去收拾收拾家里的东西,准备搬家到婺州了,等这一次楚王带来的动乱平息,我再回越州,找杜兄喝酒。”
  杜谦拱手还礼,开口笑道:“等这件事情做成,二郎要名震江南了。”
  李云笑了笑:“相比较名震江南,我更希望能借着这个事,拿捏拿捏江南的盐道。”
  二人行礼作别,将要分别的时候,杜谦忽然叫住了李云,他犹豫了一下,开口道:“二郎,假如武元佑此举,未曾引起江南大乱,咱们是不是就不要…”
  李云哑然一笑。
  “杜兄是觉得如果乱不起来,我会派人去把乱子挑起来?”
  杜谦看着李云。
  “这事不难。”
  “这事的确不难。”
  李云笑着说道:“正因为不难,如果我想去做,用不着等楚王过来,我原先就可以去做,杜兄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杜谦深呼吸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笑容:“是这个道理。”
  李云拍了拍杜谦的肩膀,缓缓看向天空:“杜兄,传闻西方有一种鸟,叫作不死鸟,每当它快要老死的时候,便会在巢中自焚,浴火新生。”
  “江南如果有动乱。”
  李某人声音坚定。
  “杜兄便当成是新生的烈火罢。”
  第266章 伏杀与动乱!
  虽然是邻州,距离只有几百里,不过因为带着家眷,李云赶路的速度还是慢了不少,从越州出发,一路四五天时间,他才抵达婺州城。
  这里,李云还是比较熟悉的。
  先前裘典之乱的时候,他就在婺州待过,上回因为赵成的事情,他在婺州打仗就打了近一个月。
  到了婺州城外之后,因为没有知会婺州的地方官员,因此便只有提前过来的李正跟赵成等自己人过来迎接。
  李云下了马车之后,看向李正跟赵成,笑着问道:“你们到了几天了?”
  李正想了想,开口道:“今天已经是第四天了。”
  他看着李云,笑着说道:“这几天,李校尉带着属下跑东跑西,教了属下不少东西,现在婺州大营的地点已经差不多选好了,只等着二哥到了之后彻底定下来。”
  李云“嗯”了一声,又问道:“越州的兄弟,到了多少?”
  “一共二十个旅队,到了十八个,这几天我跟李校尉已经把他们大致安置好了。”
  一旁的“李校尉”,也就是赵成接话道:“没到的两个旅队,已经派人去问了,好像,好像…”
  他抬头看了看李云,低头道:“好像是路上碰到了个山寨,两个旅队就顺道剿匪去了。”
  李云愕然,随即皱眉道:“旅帅是哪两个?”
  李正回答道:“孙憨子,还有郭振。”
  李云揉了揉眉心,有些无奈。
  果然是缉盗队的两个老部下。
  他现在手底下,一共是二十四个旅队,除了赵成新征募的四个旅队之外,其他二十个旅队的旅帅,大部分是缉盗队出身,或者直白一些,就是山贼出身。
  这些人,哪怕是路上看到一些蛛丝马迹,也能顺着摸到山贼窝。
  “事先不上报,就擅自行动。”
  李云闷声道:“等他们回来,让他们来找我。”
  李某人余怒未消:“罚饷半年!”
  李正连忙低头,应了声是。
  李云看了看婺州城,缓缓说道:“我今天先进城里,把家眷安置好,过两天我再出城,咱们把婺州大营的事情给办好。”
  二人低头应是。
  李云又看向赵成,笑着说道:“李校尉故地重游,心中作何感想?”
  赵成抬头看了看李云,又看了看婺州城,默默叹了口气。
  “想到先前的旧部,难免心中不安,不过…”
  “先前驻扎婺州,心里总是不塌实,眼下在将军麾下,心里踏实了许多。”
  李云拍了拍他的肩膀,轻声笑道:“好好训练,过段时间如果有战事,我便带你所部,去平息纷乱。”
  赵成低头抱拳:“属下明白!”
  说完,又交代了几句之后,李云抬头看向婺州城,淡淡的说道:“让杨喜领两个旅队,跟我一起进驻婺州。”
  杨喜原先是越州军的大队长,经过上一次婺州之战后,已经破格拔擢为旅帅了。
  李正低头:“是,我这就去找他。”
  李云这才回到了马车里,带着家里人一起进了婺州城。
  到了婺州城里,景象与越州城又不太一样了,越州城经过李云与杜谦两个人的努力之后,这会儿已经恢复了战前的模样,甚至因为治安更好,比战前还要繁华不少。
  不过婺州城,就又是另外一副光景了。
  婺州本来与越州是差不太多的,上一次大乱之后,婺州城里的官员死的死,逃的逃。
  李云收复婺州之后,这里是交给郑蘷来善后的,但是那位郑府公,显然并没有太上心,此时的婺州城,街道上还随处可见碎砖碎瓦,几乎瞧不见几个行人。
  薛韵儿与冬儿都伸头往外看了看,然后缩了回来,微微皱眉道:“夫君,这婺州城比起越州,要荒凉的多啊。”
  李云看了看她,笑着说道:“我去年刚到越州的时候,越州没有比现在的婺州好到哪里去,毕竟刚刚动乱过。”
  说到这里,他也看向外边的街道,缓缓说道:“只要恢复了秩序,就一切都会慢慢好起来的。”
  很快,马车在婺州刺史衙门门前停下,李云带着薛韵儿下了马车,抬头看了看眼前这座有些破败的刺史衙门,李某人再一次皱眉。
  郑蘷那厮,真是一点事情都不愿意做,连刺史衙门,都没有给他修缮修缮!
  “杨喜。”
  杨旅帅立刻上前,对着李云抱拳道:“属下在!”
  “你带人进去,把这座衙门拾掇拾掇。”
  “至少要能住人。”
  杨喜低头,毕恭毕敬:“属下遵命!”
  说到这里,他挥了挥手,带着几十号兄弟,进了刺史衙门。
  他们刚进衙门不久,就有十来个小吏被他们惊动,一路小跑跑了出来,来到了李云面前之后,众人便齐刷刷的对着李云作揖行礼:“小的拜见使君。”
  “拜见使君。”
  李云背着手,看向这些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的小吏,挑了挑眉:“你们便是这里的吏员?”
  这个时代,官是非常少的,一个刺史衙门,正经有品级的,可能也就十来个人,不过衙门的正常运转,十几个人自然是不行的,于是乎就会有很多吏员打下手。
  这些人里,一个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上前作揖道:“回使君,小的们正是刺史衙门的吏员。”
  李云抬头看了看这座有些破败的衙门,开口道:“你们就住在这里,没有回家里去?”
  这中年人挤出了一个笑容:“婺州被朝廷恢复之后,我等便一直等着新使君过来…”
  李云哑然一笑:“怕衙门不让你们当差了?”
  “是…也不是。”
  这中年人小心翼翼的抬头,看了看李云,然后小心翼翼的说道:“使君,我们…我们已经好几个月没有发月钱了。”
  李云脸色一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