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860节
作者: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38      字数:3350
  皇帝陛下看了他一眼,默默说道:“当初,给你们家打理的江东盐政,朝廷也要收回,不再给你们家世袭打理。”
  “就当朕,给你们家的处罚了。”
  卓光瑞当年立功不小,为什么没有给他世袭的爵位,原因就在这里。
  因为在江东的时候,李云就已经许给他一个可以世代传承的宝藏了。
  那就是江东的盐道。
  江东盐道,是天下两处重要盐产地之一,除了江东盐场之外,另外一处是剑南道西川的井盐。
  而盐,是最重要的民生物资之一,任谁也避不开,当初李皇帝将盐道许给卓家,就是给了卓家一个时代富贵。
  而且是大富大贵。
  听了李云这句话,卓相公深呼吸了一口气,脸色变得有些苍白。
  李云看了看他的表情,摸着下巴道:“你若是心中不服,现在可以说出来。”
  “这里只你我二人,你现在说出来,咱们老朋友,还可以有商有量。”
  “你如果不说。”
  李云正色道:“出了这道门,这个事情就定下来了,往后卓兄你若是心生不满,要跟我作对。”
  “那么咱们就事上见。”
  卓光瑞扑通一声,跪倒在李皇帝面前,低头道:“臣…万死也不敢有这种念头,只是臣的失当…”
  他颤声道:“似乎,似乎…”
  “似乎不应该影响吴郡卓氏?”
  卓光瑞闻言,低下了头,没有说话了。
  李皇帝笑了笑,没有细说吴郡卓氏,而是开口说道:“那好,念在咱们多年交情,我现在给你另外一条路。”
  “因为科考舞弊案,朝廷罢去你的一切职位,爵位,贬你去做江东盐政。”
  “这个官职,只要你不再犯大错,将来还可以传给你的儿子,你的孙子。”
  说到这里,天子的脸色也冷了下来:“若你选这一条,咱们这么多年的情分就算是尽了,自此恩怨两清,我也不会再见你。”
  说完这句话,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不过你放心,我这个人有什么账目,只要是当面已经算清楚了,就不会再秋后算账。”
  “你如果选择后一条路,朝廷便不会再寻你的麻烦。”
  他看着卓光瑞,开口说道:“你自己选罢。”
  李皇帝顿了顿,又说到:“你若是要回江东去做盐政,你这个应国公的爵位,我也不削你的了。”
  皇帝陛下都这般说了,只要不是太蠢,都会做出合理的选择。
  卓光瑞自然不是蠢人,他低头叩首,垂泪道:“陛下,臣选择前一条。”
  “好。”
  皇帝陛下再一次将他扶了起来,见卓相公哭得伤心,皇帝陛下沉默了一会儿,淡淡的说道:“你在荥阳住上一晚,咱们明日动身,开始巡视灾区。”
  “这一次赈灾,你若是做得很好。”
  皇帝陛下沉默了一会儿,还是松了些口:“或可以,再稍抵一些你的罪过。”
  卓光瑞闻言,深深低头。
  “臣,多谢陛下恩典。”
  第985章 自由自在!
  皇帝陛下,终究还是稍微心软了一些。
  实际上,他的性格就是如此,虽然没有赵大那么大方,但是也远不如朱太祖刻薄。
  他从来也没有想过诛杀功臣,至少在目前这个年龄阶段,他还没有考虑过这个事情。
  在眼下的李皇帝看来,将来的他,也不会做出这种事情。
  一来,这些年打天下,他的确是核心不假,身边的这些兄弟们,大部分也是的确尽心尽力了,像是吴郡卓氏,虽然眼下有一些猖狂,但是最初,准确来说是卓家那位老太爷病逝之前,卓家可以说是倾尽一切的来押注李云。
  不止是前期的投钱,以及金陵的那一套宅子,开国前十年时间,江东盐政的收入,也给了李云极大的助益。
  因此李云才投桃报李,准备把江东盐政交给卓氏。
  毕竟人家的确是出了力,而且押中了宝,李云身为天子,当然要给这些功臣“兑付”。
  其余的忠臣,大多也是如此。
  而且,开国皇帝清算功臣,最大的原因往往不是因为他们小气,或者是小心眼,更多的是觉得,这些功臣可能会对皇权形成威胁,或者是对未来的皇权,也就是后世之君形成威胁。
  因此,这些开国皇帝才会倚仗着自己的无双威望,辣手清算,为皇权以及后世皇权,铺开一条康庄大道。
  当然了,在另一个世界里,这种清算还有一种原因,就是某位老贼指洛水为誓的故事,让后世开国天子,再难睡得安稳。
  但是现在,李皇帝正当壮年,朝廷里的文官势力绑在一块,也不可能对他形成太大的威胁。
  至于武将集团,武将集团的高层,多半是他的亲信,至于中高层,更多是缉盗队出身。
  再加上枢密院,稽查司,以及九司,还有李皇帝这些年细心的安排。
  像是周必,苏展,以及薛圭,周洛这些人,将来都会慢慢成为军中的中坚力量。
  而京城禁军十二卫的将军,就更不用多说了,一多半都是李皇帝的嫡系,其中像是杨喜,以及未来的国丈钱忠,都早已经跟李云死死地绑定在了一起。
  这种绑定,不止是个人关系上的绑定,而是利益上的深层绑定。
  换句话说,他们这些人的权势富贵,跟朝廷没有半点关系。
  只跟李云这个个体,以及未来的天子之间有关系。
  所有的忠诚都有可能变质,但是这种利益上的绑定是不会变的,除非利益关系发生了变化。
  在李云这些年的精心设计之下,现在的朝廷架构,已经可以保证,这些功臣不太有可能对皇权造成什么冲击,也就自然没有清算他们的必要了。
  除非…
  除非他们做了触犯李云原则的事情,比如说草菅人命,杀生虐民,或者吃里扒外,里通外国。
  正因为李皇帝的这种心态,所以这件可大可小的事情,他才选择轻轻落地,只削去吴郡卓氏的一些利益。
  否则,单单凭借这个过错,已经足够卓光瑞人头落地了。
  因为涉及科考大案,李云杀卓光瑞,甚至不会在舆论上有什么负面的影响,反而那些学习新学的人,可能还要拍手叫好。
  卓光瑞跪在皇帝陛下面前,恭恭敬敬的低头叩首:“臣多谢陛下宽宥。”
  皇帝陛下叹了口气,还是伸手把他搀扶了起来,开口说道:“卓兄,咱们认识快要二十年了。”
  “人生没有几个二十年。”
  李云示意他坐下,然后看着他说道:“如今,你我都可以算是功成名就,子孙后代,也多半不会籍籍无名,也会有他们的一份前程,既然已经如此了,所谓朝堂的争斗,利害,以及权势,其实就没有那么要紧了。”
  “不妨低下头,看一看底下的黎庶众生。”
  李皇帝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虚伪,但确是出自他的真心实意。
  因为他,已经站在了人间…至少是九州的至高位置,权势上,已经没有什么可以追求的了。
  现在,能让皇帝陛下追求的,无非只有两点。
  一是开疆拓土,二是改善民生。
  甚至别的皇帝渴望的虚名,比如说万国来朝,泰山封禅,他其实都不怎么看重。
  因为他有着一个特殊的灵魂,对于他来说,万国来朝,不如万国归服。
  要不是这个时代的运力太差,交通条件太差,李皇帝甚至想要把目光,着眼全世界。
  但是没有办法。
  哪怕是辽东关外的地盘,都是打下来容易,建立有效行政,是千难万难。
  没有办法,他的战略目标就只好变成,保证四夷宾服的情况下,尽可能改善民生。
  这是政治理想。
  这种政治理想,李云不止一次的跟杜谦沟通过,杜相公也认可李云的这些想法,二人搭班这么多年,也一直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但是跟卓光瑞,李云还是第一次说。
  卓光瑞低着头,沉声道:“臣明白陛下的苦心。”
  他深深低头道:“陛下,您相信臣。”
  “去岁科考案,臣承认自己失职,但是臣确实没有拉帮结派的念头。”
  “好。”
  李皇帝阻止了他继续说下去,而是开口说道:“这个事情,咱们就不说了,如今是杜受益在洛阳城里详查此事,他查出个究竟之前,你我都装做不知情,继续巡视灾区。”
  说到这里,皇帝陛下意味深长的说道:“这一次,你就跟姚居中一起,随同朕东巡,咱们也可以一道,回江东看一看。”
  卓光瑞没有听明白李云的话外之意,他连忙低头道:“是,臣…”
  “也许久没有回吴郡看一看了。”
  ……………
  从皇帝陛下的临时书房里走出来之后,卓相公擦了擦额头的汗水,只觉得后背发凉,等到他伸手摸了摸,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经全然汗湿了。
  卓相公深呼吸了好几口气,才要离开,迎面见到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走来,卓相公认出来人,连忙上前拱手行礼道:“姚相。”
  姚仲这会儿手捧着一堆文书,正要送给李云,见到卓光瑞,也是连忙低头还礼,笑着说道:“卓相何时来的?”
  “才到没一会儿。”
  卓光瑞看了看姚仲手里捧着的文书,感慨道:“姚相辛苦。”
  “可别说了。”
  姚相公苦笑道:“这一趟跟着陛下出来,本以为是一起回老家探亲,没想到每天的事情,比在洛阳中书的时候只多不少。”
  说到这里,他问道:“卓相跟陛下同行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