贼天子 第1004节
作者:
漫客1 更新:2025-10-24 14:40 字数:3141
皇帝笑着说道:“杜相也跟着来了,在后头,你们去跟杜相打声招呼,咱们这就动身出发。”
“争取尽快赶到长安城,杜相已经思乡心切了。”
皇帝玩笑道:“这几日,一直催着赶路呢。”
众人都跟着笑了笑,然后陈大将军带着一众将领和官员,前去与杜谦打了声招呼。
一通寒暄之后,队伍再一次启程。
龙辇里,四公主看着自己的父亲,想了想,开口说道:“父皇,等到了长安,您不要太生二哥的气…”
“有什么话好好说,好不好?”
李云看了看她,哑然道:“你这丫头,怎么突然说这种话?”
“母后回洛阳之前,特意交代的。”
四公主低声道:“她让我劝劝您呢。”
皇帝闻言一怔,随即明白过来。
西北那么大的事情,又过去了这么长时间,多年为后的皇后,不太可能一点不知道,只不过她没有直接跟李云说什么。
于是只能交代闺女。
此时快要到长安了,四公主才终于说了出来。
皇帝摸了摸四公主的脑袋,缓缓说道:“乖女放心,这是咱们自家的家事,非是国法。”
秦王奉命领兵,大获全胜,这个事情没有任何问题,毕竟大唐国法没有规定,打仗应该怎么打。
只要赢了,就是有功的。
所以李云才说,这个事情只是李家的家事。
四公主松了口气,问道:“对了父皇,二哥现在有几个孩子了?”
“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皇帝回答道:“为父也只见过他那个大女儿,别的还没有见过。”
四公主笑着说道:“那这一次,女儿能见见这些侄儿侄女,父皇也能见到孙儿孙女了。”
“也是难得。”
皇帝看向自己的闺女,哑然道:“这些话,也是你母后教给你的?”
四公主吐了吐舌头,低着头不敢说话了。
此时,车队已经离开潼关,皇帝掀开车帘,看了看外面的关中景象,以及道路两旁的庄家粮食,然后感慨道:“乖女还没有出生的时候,这里还到处都是尸骨,到处都是战火。”
四公主顺着父亲的目光看去,问道:“女儿知道,是父皇拯救了关中。”
“不算是。”
李皇帝神色平静:“时间滚滚向前,治乱循环,早晚会有这么一天。”
“也早晚会再乱起来。”
四公主似懂非懂,没有答话了。
…………
天子仪仗继续向前,又过去了好几天时间,终于来到长安城下。
下了马车的杜相公,抬头凝视长安城,眼含热泪。
而皇帝陛下也带着闺女下了辇车,抬头看向眼前这座饱经风霜的长安城。
陈大等人,站在皇帝陛下两侧。
长安城城门下,秦王殿下带着秦王府一众家人还有下人,毕恭毕敬的跪在长安城门下。
秦王李铮,带着家里人,跪地叩首。
“儿臣拜见父皇,父皇万寿无疆。”
秦王府的一众人,也跟着低头叩首,拜见陛下。
皇帝陛下看了一眼众人,默默上前,将儿媳妇费氏扶了起来,然后从一旁抱起孙儿孙女,大步走向长安城,头也没有回。
秦王殿下低着头,却不敢站起来。
四公主叹了口气,走上前来,搀扶秦王。
“二哥,父皇已经进城了。”
“快起来罢。”
秦王这才勉强站了起来,两条腿还在不住的打摆子,已经不太站得稳了。
他的脾气是不太好,有时候喜欢打骂下人,甚至在陈大将军面前的时候,他还口口声声说自己,在父皇面前也有话说。
但是皇帝陛下真到了的时候,他还是吓成了这副模样。
“妹子…”
他看向四公主,苦笑道。
“帮着二哥一点。”
四公主轻轻点头。
“放心罢二哥。”
第1151章 京兆杜氏
皇帝陛下身材高大,抱着一个孙儿一个孙女,轻如无物一般。
杜相公跟在他身后,看着这幅场景,微微有些出神。
当年,他的儿女进江东的时候,李云也是如今这般,一手一个,把他的儿女们,抱进了金陵城。
到如今,二十多年过去,皇帝陛下当年抱的那个杜家子,已经成了江南西道的布政使,封疆一方了。
回想今日,二十多年时间,仿佛弹指间。
杜相公心里感叹了一番,然后追上前去,看了看两个还小的小皇孙,然后跟在皇帝陛下身后,笑着说道:“陛下,这里距离皇宫不近,您不上车了?”
皇帝回头看了看他,摇头道:“上了辇车,还怎么看长安城?我又不是上了年纪,如今腿脚好着呢。”
李皇帝笑道:“去岁我在洛阳,跟裴庄打了几架,三战三胜。”
说到这里,他也顿了顿,摇头道:“不过这老小子这几年越发利害了,跟以前大不相同,我估计他是不敢赢我。”
裴庄在壮年时,就是长安城十大高手之一了,而且当时的十大高手,可没有排名可言,只是大家附会,也就是说裴庄可能是那个时候,长安城里功夫最高明的人。
到现在,二十多年过去,裴庄头发都白了,但是身手却没有落下,真是练武,练到了一定的境界。
李皇帝对练武很感兴趣,但是杜相公却不太看得上这些,也没有就这个话题,只是笑了笑,开口说道:“陛下这样大张旗鼓的行走在长安城里,恐怕一会儿就要有不少人围观了,而且羽林卫也不好布防。”
“放心。”
皇帝开口笑道:“死不了。”
二人一边走,一边说话,过了一会儿,李云问道:“受益兄,安仁坊在哪里?”
杜谦愣了愣,然后指了个方向:“在那里。”
皇帝笑着说道:“我陪你去看一看。”
说着,皇帝回头看了看身后一大帮跟着自己的人,然后对着杨喜招了招手。
杨喜连忙一路小跑上前。对着天子抱拳道:“陛下。”
皇帝把孙儿孙女放在地上,笑着说道:“替我还给我那儿媳,我跟杜相公到处转转瞧瞧。”
秦王成婚到现在,虽然时间不短了,但是两个孩子现在只有三岁左右,还不怎么懂事,被放在地上,也是懵懵懂懂的看着李云。
杨喜连忙点头:“是,臣遵命。”
皇帝这才回头看向杜谦,开口说道:“走罢,咱们一道去安仁坊看一看。”
杜谦应了一声,他也回头看了一眼,只见秦王府的人,正与长安的一众官员,眼巴巴的跟在身后。
他摇了摇头,没有说话,只是跟着李云一起,行走在长安城的街道里。
长安城长十九里,宽十八里,就规模上,是妥妥的都城级别,即便是比新唐经营建造了十几年的洛阳城,也是分毫不差。
不过,即便是在这个时代已经称得上是巨无霸的长安城,进城之后,城里的范围其实也就这么大,走到安仁坊,不过是几里路而已。
便是杜相公,跟着李云,二人一边走一边聊,也只走了小半个时辰,就又到了安仁坊。
此时天子身穿一身大红天子常服,杜相公则是着紫,一红一紫两个人,迈步进了安仁坊。
当年一把大火,几乎把整个安仁坊焚去大半,好在关中恢复之后,长安城也被逐渐修复,如今的安仁坊,基本上已经修复的七七八八。
而安仁坊杜家大宅,则是被皇帝陛下亲自下令修复,并且发还给杜家,如今早已经恢复旧观。
站在杜家门口,杜相公抬头看着眼前杜家的大门,一时间,心中百感交集。
而杜家的老少,也已经听说皇帝到了安仁坊,此时都走了出来,跪拜在地上,叩拜天子。
当先一人,是已经白发苍苍的老者,他跪在地上,深深低头叩首:“草民杜和,拜见陛下。”
正是曾经大唐的户部尚书杜和。
他致仕之后,便回了关中长安老家,回到了安仁坊的杜家大宅里,一是落叶归根,二是看守这座曾经京兆杜氏的老宅。
皇帝陛下已经下令,杜相公将来大概率是要留在洛阳,而曾经的京兆杜氏,多半就是杜和这一支来继承了。
皇帝看了看跪在地上的杜和,又看了看身旁的杜谦,沉默了片刻,叹了口气道:“起来罢,起来罢。”
杜和这才带着杜家老少起身,他站起来之后,低头道:“多谢陛下宽宥。”
皇帝看了看他,淡淡的说道:“当年朝廷里的事情,已经了结清楚了,剩下的就是道争。”
“道争不伤和气。”
说着,皇帝陛下背着手,看向杜和,笑着说道:“不过,好几年时间过去,如今江东新政已经推行下去,并且很快铺开,朕心里很是好奇,杜兄如今想明白了没有?”
杜和看了看自家兄弟,又飞快的看了一眼李云的表情,过了好一会儿,低头道:“陛下,草民已经老了,脑子已经转不动了,对于新政,草民百思不得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