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作者:
姥朕子 更新:2025-10-27 12:45 字数:3190
周治并不在意周岚清那充满敌视的态度,反而悠哉悠哉喝着茶,偶尔吃吃新上的糕点,对此,少女终究还是憋不住问道:“皇兄今日来,恐怕不止是来探望我这么简单吧。”
闻言周治终于停下原本准备往嘴里塞糕点的动作,一并收起来的还有那漫不经心的态度。
只见他微眯双眸,让人不明白其心中在想什么:“不想久别重逢,你从前之沉稳皆已随风而去,真是令人唏嘘。“
周岚清自是不会容许他肆意挖苦,彼此称呼都随之生疏:“本宫只是想着贤王殿下一向光明磊落,有旁的事定是不会遮掩。”
“本王只觉得,本王的妹妹不是妹妹,“周治音色渐冷,随即站起身来,挡住了周岚清的大半阳光:“而只是太子的妹妹。”
周岚清神色不变,只是装作听不懂地笑道:“皇兄方才还讥我呢?你亦昏聩矣,竟混淆我们的关系。我乃为父皇之女,若依你的意思,岂非你不是父皇之子么?”
周治目光沉沉,只觉得周岚清还是那般伶牙利嘴:“如此说来,你应该是我的妹妹?”
“自然。”
“那为何处处与我作对?又为何不听为兄的话频频涉政?”周治居高临下的俯视,犹如毒蛇见到猎物般的压制。
可周岚清不是猎物,亦为猛兽。
只见她缓缓起身,丝毫不惧,而是踱步侧过周治的包围圈,墨色衣袍划过周治的指尖,倒衬得她更加凌厉:“二哥,您应该知道父皇的意思,也应知何可为,何又不可为之。”
说罢,还故作惋惜地挑衅:“我若是你,便会将贤王这个名声做实。”
周治侧过脸看着周岚清,吐出的言论就如蛇吐信子一般危险:“父皇赐我以贤王之名,非仅期望我为朝政之贤王,乃愿我成为天下人共誉之贤君也。”
狼子野心,却用伪善之词加以雕琢修饰。
周岚清自有方法破解,只见她放低语调,却并不温柔:“为贤德之人,首当以孝道为本,兼行兄友弟恭之道也。孝道乃百行之先,兄友弟恭则家族和睦,此乃贤之基也。”
“父皇寄望于太子,望其继承大统,我等身为子女,自当遵从其意,此乃守孝之道也。”
“二哥若
因皇位之欲而伤太子,则此举实乃破坏兄友弟恭之德也。”
最后周岚清说道:“仅此两条若皇兄都无法做到,又谈何为贤德之人呢?”
周治不恼,而是转为正视眼前少女。
良久,方才说道:“依你之见,若父皇之意所属,则此人即为贤德之选,且你当全力支持之,是么?”
周岚清公事公办:“我的身份本就微末不足道。谁能执大燕之舵,使其辉煌永续,这方为重中之重。”
“你说的不错。”周治已然不知不觉来到周岚清的身边,后却突地盯着一处略微出神,一时竟也忘记了同她辩驳。
一旁的周岚清似有所感,顺着他的目光望去,是明善宫有名的婉清池,坐落于繁华艳丽的明善宫中,却因主人的精心修饰故而并不突兀,反倒是作为从殿内一眼往外看去最为夺人心弦的风景。
“此池之景,颇似你我幼时于书院旁时常所见的墨文池。”
周岚清心中只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她并不记得自己儿时与周治有过太多的交集,毕竟贵妃与母后从她记事起便是水火不相容的。不过是同他见过几面说些话,只是不知从何时起周治便对她热切起来了。
就在此时,周治忽而又道:“不求你退出,站在中间可好?”
周岚清不由得从池边挪开眼睛,转而投入到周治有些怅然的脸上,微微眯起眼:“中间?”
周治闻言将目光收回,却没在看少女。
可后者并不在乎,猛然撕开这隔阂于两人之间最后的纱布:“中间的本质就是软弱,唯有激进,方能有所结果。”
还没等周治发言,桃春掐着时间从不远处来了,先是按规矩向两位贵人行了一个礼,随后对周岚清道:“殿下,六殿下来了。”
这才令她突然想起,今日是约了周梁清一同探讨□□院中的花卉技艺,不过这也恰好给其对周治下逐客令的条件。
于是她一脸惋惜道:“我虽甚欲与皇二哥再叙旧情,然如今只得需另觅佳期呢。”
周治眸色沉沉,正欲同她多说几句,但随后前来的小常喜公公匆匆到来,往他耳边说了些话。
他听后便没有多留,只最后丢下一言:“我曾寄书一封,愿你勿忘暇时一观。”
说罢便匆匆离去。
周岚清只感觉有些莫名其妙,从方才周治看到那个池子开始就变得莫名其妙起来。
可她也懒得多想,而是有些记挂他临走时说的那封信,于是就转身回内殿,经过一番寻找,果真在不显眼处找出一封书信。
因周梁清未至,她便张来看,只见上边写着:“别后数月,殊深驰系。时常感念,若汝为同胞之妹,必当与吾并肩而立,共渡难关乎?也罢,朝廷之争,险恶万状,诚望汝勿过涉其中,以免自伤。”
字字似真切,含意却相逼。
周岚清本以为能从中得出什么信息来,如今一看应该是没有,因此也只是淡淡看了两眼,便将它放置一旁。
与此同时,周治正与身边的小常喜一同往外头赶,正路过清婉池边,正巧与迎面而来的周梁清碰面。
看见周治,她先是一愣,眼底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情绪,随即行礼问好。
周治极少见过这个六皇妹,对她的印象只停留在那日皇帝对她的突然问候,以及近年来与周岚清突飞猛进的关系。
他浅浅扫了她几眼,点了点头,算是回了她的好,随后便拔腿往外走去,只是擦肩而过之时,周治明显闻到一股莫名熟悉的清香,微微顿了一下,却也没有多想。
“殿下?”一旁的翠碧看周梁清有些出神,以为是被吓着了,便担忧地问了一句。
周梁清回过神来,微微抹开一丝笑容,温和地安抚道:“无事,走罢。”
第49章 临危受命
待周治匆匆赶至议政书房之时,除却极少谋面且尚未归来的八弟之外,其余的几个兄弟早已在里头候着了。
他先是给周靖行了礼,随后又形式性地给周澈打了个照面,最后于周城身边站定,语气中带着几分不甚明显喜色:“何时归来的?”
周城在外出封地的日子里,不仅将大燕政治经济中心的先进理念带到潼州,顺带将一直环绕在潼州周围的那些强盗敌军撵出百里之外。如此便能看出其不似周治那般沉稳,性子也更外放些。
但眼下正是天子眼下也不敢多加表露,只得笑着道:“今早特地赶回来的,还未同二哥说。”
话才落下,海顺公公便从里头屏障走来,弯着腰对几位说道:“皇上请几位殿下进去共商国事。”
几位一入殿内之时,皇帝抬头先是将目光投掷于太子的身上,随后才分些给予贤王周治。
“南方战乱频频,未得安宁,军费开支激增,地方扶持亦需巨资,国库日渐空虚,况北朝又虎视眈眈。今朕需一可靠之人,既能追回朝中诸臣所欠之债,又能激励地方官员资助国家。尔等何人愿往?”
说完这番话,皇帝的眼睛早已扫视完一圈,最终放在周治的身上不走了。
这是个很得罪人的活,但亦是最考验人的活,也恰好是不适合担未来大国之任者做的活。
周治早已习惯皇帝的偏心,眼下也不例外,只是保持沉默。周城于其身旁,正低着头,虽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但却令人看得出他于周治走得很近。
周靖也不言,他正对此进行盘算,打算该如何将利益最大化。周澈在众兄弟中最为叛逆跳脱,自是最明白皇帝此时所想。见无人问答,他也不介意起个头。
“只听闻二哥于朝中名闻遐迩,以其人缘之佳为众所称。故儿臣认为,二哥实为赴此重任以办此差事之不二人选。”
周城虽年龄最小,可他的声音却震人心魄:“不若说最适合此任者非太子莫属乎?国家危难之际,太子常协助管理朝中大事,且确保安稳。我等方归,诸多事宜尚未明了,行事效率必有所下降。理当以太子于众兄弟中为领头之人,更应身先士卒,冲锋在前。”
皇帝听后没有表态,只是看着太子:“你有何意见?”
周靖这才说道:“我并非如七弟所想之优秀。只认为天下之事,非以能力之强弱定之,而在乎谁人能最为适宜,谁人能将事务处理得尽善尽美。父皇素来英明睿智,我等皆愿听从父皇之教诲,任凭父皇派遣。”
话说的圆滑,没揽活也没推活。
对此皇帝笑了两声,最后道:“如此看来,朕的儿子们近来繁忙?贤王,你忙于何事?”
周治还是那副规规矩矩的摸样:“儿臣近日自太子之手接管户部事务,正如父皇所谕,现今可调拨之银两尚不足百万两,若欲周转,尚需追加约两百万两之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