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作者:万重泉      更新:2025-10-27 13:03      字数:3093
  季富听说,是又气,又怒,甫一进院就在骂:
  “三十钱算什么,待我捞回本来……”
  不防金氏在屋里,见她抱了盆脏衣裳出来,向井边去,便歇了牢骚。
  金氏说:“嘀咕什么呢,我怎么听说你在县里接僦活儿?”
  季富道:“不过接点私活罢了,瞧他们眼红的,就到处说嘴了。”
  金氏道:“别说接私活的钱了,就是上个月的月钱,一个子也没见你拿回家。”
  季富道:“早说借给王兄了,他一向同我要好,家里若缺钱,你那些体己少不得拿出来贴补贴补。”
  “我有什么体己,收起你那贼心,有出息的就该挣了钱拿回来,反倒惦记我的钱。”
  金氏骂骂咧咧去捣衣了。
  “若非你不会和二房处关系,这合伙做豆腐皮赚钱的营生怎么也是我大房这门亲戚来做的!”
  在季富看来,他一向兄友弟恭的,从未指摘过二房夫妻,更别提他们的女儿。
  如今二房连他这大伯也不待见,纯粹是无妄之灾,受金氏牵连。
  金氏将这话听去,一下蹿了火,两人吵嚷起来。
  都憋足了气,嗓门儿格外大,传到外头去,连住的稍远的王家,都听了去。
  王利正陪妹妹顽猜枚,竖耳听了一阵,不外乎在吵谁做的多、谁做的少。
  乡里各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口角骂仗常有,他也见怪不怪了,继续抓了石子让妹妹猜,
  “单还是双?”
  “又吵了,季富这阵子回来的勤,吵的也勤。”
  王麻子驻足在墙边细细听了两耳朵,接着收被褥去了。
  近来春雨连绵,潮湿的很,趁今日太阳足,被褥席子的都晒在院里。
  只见院门一开,曹氏归家来了,手提一块好肉,得有两三斤,惊得王麻子瞪圆了眼,
  “哪来的肉?”
  曹氏笑道:“自是买的,还是天上掉的不成?”
  “买的肉?阿母,咱家哪来的钱买得起肉?“
  王利牵了王绵近前来,同样的惊诧,口中足能塞下鸡子。
  曹氏道:“阿母这两日不是抱了一袋豆子出门,是去你陈叔家,和你庄婶一块做豆腐皮了,那豆腐皮胥女按价买去,又在县里头好卖,可不就有钱买肉了,亏的人家胥女愿意将这法子告诉我们,带着我们一处做。”
  说的曹氏暗暗掖了掖温热的眼角,笑道:
  “咱家得有一年多没煮过肉了罢?阿母做份炙肉来,给你们解馋。”
  “我来烧火!”
  王利一听炙肉,肚子直叫唤,家里吃惯了豆粥,菘菜蔓菁葵菜……
  都是清水烩的,连荤油都舍不得放,这肉,王利都快忘了是何滋味了,馋得不行。
  “阿姊,这是在做什么?”
  季家,季凤在灶屋里头,手里把着火筯,刚烧火煮饭,站在灶旁问道。
  只见季胥将瘦肉剁成糜,调了咸淡,抹在豆腐皮上,一卷,再一段段的,切成两指宽大小,放入油釜中炸得金黄酥香,个个盛在盘中,似金灿灿的铃铛。
  她道:“干炸响铃,吹一吹,小心烫。”
  一面夹了给季凤尝。
  一语刚落,听外头在唤胥姊,她手头正在忙,季凤搁下火筯去开的灶屋门,季珠亦跟过来瞧。
  只见王利手捧一豁了口的盘盏,上头铺着肥瘦均匀的炙肉。
  一看就是釜里不加一滴水,干炙出来的,瘦的部分呈现出微焦的酱色,肥的部分则透着金色,铺在清脆的菘菜上,十分诱人。
  “阿母让我来给你们送炙肉。”
  王利咧嘴笑道,心里欢喜极了,往日总是季凤看不过去他犯馋,或是蒸饼角子、或是猪油饧的,匀给他解馋,如今他总算也能分些好吃的给她们了。
  “多谢想着,你等着,我将盘子腾给你。”
  季凤接了来道,捻了块自己吃,又举着喂给季胥一块,吃着外香里嫩,两人俱是点头赞好。
  季胥在里道:“你阿母手艺真好,我做了些干炸响铃,顺道带回去尝尝。”
  正好用那空盘子,拣了一盘,让王利带回去。
  王利不好意思道:“我是来送东西的,怎么还往回拿呢。”
  这干炸响铃,带回王家,王绵爱的不行,直接抓在手里就能吃,久没吃肉,腮帮子鼓得满满的,那个香的啊。
  “慢些。”曹氏笑道,将掉出来的肉沫拣回她碗里。
  “阿母,吃。”
  王绵举着个干炸响铃,到曹氏嘴边。
  曹氏吃了,满口的肉香豆香,说道:“这豆腐皮做的菜,竟这样好吃,难怪好卖。”
  王利连连点头,都在盛第三碗豆饭了。
  话说林家媳妇被呛了回来,肠子都悔青了,想到那串钱,分下来却没自己的份,心头便堵得慌,她左思右想,有了主意。
  当日,便从乡市买了方石磨回来,在灶屋鼓捣半日,豆乳是乡市便有卖的饮子,她是见过的,无非是注水磨豆子,煮浆,釜里浆液冷却下来时,会形成一层油膜。
  林家媳妇拍手称快,何必胥女教,她自个儿不也琢磨出来了,用竹枝挑了晾干,可不和她们那豆腐皮相差无几?
  隔天她就拿到乡市卖去了。
  第71章
  话说这乡市,邓、刘两家媳妇早已轮流在这卖豆腐皮,不过自是不能和县城那般,卖上三钱的价,卖个二钱,一日能卖上十块,两家平分这钱,到底也是收入;
  庄蕙娘便还是在盛昌里卖;
  曹氏便在其余各里走田叫卖,哪怕卖出三五块,多少能拣些钱,这是四家相商的,大头还是靠季胥在县里卖。
  不过县市里,亦出现了张家豆腐皮、李家豆腐皮……
  毕竟豆腐皮无需点豆腐,只需做豆腐的前道工序,不似豆腐,背地里怎么琢磨都不成形。
  这豆腐皮,只要煮过豆浆的,一见上头的油膜,都能琢磨出个大概,见季胥生意好,自是争相来卖。
  先前有季胥用试吃卖出了名声,他们连吆喝都省了,有的是偷偷卖的散户,有的则是有肆坐贾的商人,因无县廷登记的买卖资格,亦是偷着卖。
  隔壁那卖胶牙饧的老妪,便左右打量了市吏的身影,悄悄问买饧的人:
  “要豆腐皮不?我这的便宜,五个钱能买上两块。”
  “女娘,少点,算我两钱一块,我看别人家都能卖这个价,怎么你就不行?”
  因而季胥摊前不少讲价的,季胥摇头,再低就不划算了。
  况且她教的法子,按比例做出来的豆腐皮黄灿灿的,有韧劲,和那掺多了水,发硬发枯的豆腐皮不一样,值得上这个价。
  “不少我可走了。”
  “真不少?那我上别家买去。”
  一时有抬脚走了的,这日关肆门时,季胥的豆腐皮倒还剩了些。
  “这可如何是好?”邓家媳妇急着来寻季胥商量道。
  今日在乡市,自从林家媳妇也琢磨了来卖,她那豆腐皮再没卖出去过,
  “她卖一钱,比我便宜了一半,一听她吆喝,都跑了。”
  一见季胥亦未卖完,托手忧道:
  “胥女明日要减多少的量?”
  季胥道:“不减,还是八十块。”
  邓家媳妇惊道:“可你今日都没卖完,少些我们也是能接受的。别顾着我们生意,叫这些豆腐皮积在你手里了。”
  “一时又放不坏。”
  季胥扳了人坐在苇席上,捧了炒香豆和热水来招待,问道:
  “婶儿看旁人的豆腐皮,跟咱们的可一样?”
  邓家媳妇回忆一番,摇首道:
  “不一样,我看林家媳妇的,皱皱巴巴的,发白,不说味道,光卖相就不如我们的好。”
  “那婶儿大可放心,起码我这里,能保证每日跟你们的进量。”
  说完,便将明日进豆腐皮的钱,事先给足了数,也好叫人定心。
  “婶儿明早还按原样给我送来。”
  多日过去,胶牙饧老妪依旧问来人:“买些豆腐皮?”
  接连的摆手不要,
  “你这豆腐皮,煮出来不正宗,还是胥女家的吃着是那个味。”
  季胥这处的生意又好起来,连前些时日积压的豆腐皮都卖空了。
  “看来还是得货好!方能持久。”
  来家送豆腐皮的邓家媳妇听说了,笑道,她在乡市的生意也恢复如初了,心里的石头可算落地。
  近日春耕,农田灌上水,倒映田陌上负笼挑担的身影,这是冯大,因他家有牛犁地,比旁人家要快得多,这都可以开始插秧了,筐笼两头都是绿油油的稻秧苗。
  他们楚越这带,有的穷困的,连官府的耕牛都赁不起,还是用最原始的水耕火耨,或是人力拉犁、负笼荷臿,效率低得很。
  旁人见冯大筐笼里的绿秧苗,笑道:
  “还是你家好啊,那牛耕地多快,一天能犁好几亩地,难怪乡三老集会,都呼吁咱们用牛耕,别弄那水耕火耨,稻子长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