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作者:雪泡梅花酒      更新:2025-10-27 15:45      字数:3216
  想好就干,先收割两亩三七,空出来的土地直接播撒上棉花种子,浇上河水,等棉花成熟了,就可以获取更多的棉花种子。
  云初现在跟只松鼠一样,每天挖几亩地草药,一点一点填满生药铺的库房。
  党参、何首乌、川芎、半夏、当归、苍术等三十三种草药,每样只种了一亩地,每次收割,挖掉就立即补种。
  春夏种下的鲜果,逐步进入爆果期,每样都种了十亩地,龙眼、棠球、水晶葡萄、甘蔗、柑橘、橙柚分批成熟。
  多亏燕驰出远门了,这才让她有时间来采摘收割鲜果,不然都要烂在地里,真是罪过。
  甘蔗二十文一根,一亩地大概一千根,产出二十贯钱,砍的累死,再也不种了,含泪清理掉地上的甘蔗根,这十亩地留着种棉花吧。
  今日供给,两亩地三七,何首乌、川芎、半夏各一亩,甘蔗、龙眼、棠球、水晶葡萄、柑橘、橙柚各五筐,螃蟹二十桶,一千只。
  清风楼黄掌柜询问青木,鳜鱼、鲈鱼何时才有,他们这段时间在别家鱼铺采买的鳜鱼不够肥,虽然每日都有运输南鱼的船到京,逐一找了一圈,都达不到清风楼的标准。
  云初看着河里的鳜鱼、鲈鱼经过三个月的繁殖,密密麻麻布满水底,干脆捞鱼,各捞五百条,也够清风楼两天的鱼耗了。
  她看着满河道乱爬的甲鱼发呆,想起还养了很多河蚌,清明节丢下去的,五个多月了,她一只都没捞过,赶紧趴在河道边仔细看,好家伙,躺着的都是,还有咧着嘴的,绝大部分都比她的手掌还大。
  河蚌卖不上价格,若是一直养在河里不管,估计要被河蚌占满整条河。当初也是一阵脑热,现在头大了。
  除了种地捞鱼,云初每日就在周宅和苏叶、百薇待在一块,好像回到了没出嫁前。
  每天府上的小厮都送饭菜酒水到周宅,云初中午要吃一顿,连带着周家四兄妹一起养成了中午用饭的习惯。
  各种野味炙烤,涂抹了蜂蜜,油滋滋诱人,七十二家正店的名酒天天换着喝。
  秋日午后,姐妹三人坐在亭子里赏秋闲聊,洗好的葡萄、切成段的甘蔗、柑橘堆成果盘,雪娘按照康娘吩咐,送来铺子新品橙子布丁,摆放在石桌上。
  云初在周宅过的乐不思蜀,恨不得直接住娘家。
  “阿姐,燕大哥对你好吗?”苏叶剥着柑橘,一脸关切。
  “阿姐,你都不知道,你成亲第二天,出了那样的事,姐夫派欢儿来,说回门不能回了,吓死我们了。”百薇啃着甘蔗,趴在石桌上,盯着云初。
  云初看着两个可爱的妹妹,百薇简直是缩小版的自己,头发梳成双髻,只是笑起来时,比她少一个酒窝,“你们放心,一切都好,他对我也挺好的,对了,你们最近半个月尽量不要出门,待家里,要买什么东西,叫索唤。反正留个心眼,注意安全。”
  云初从怀里掏出两个缎面织锦袋,四张大相国寺的库帖,都是一万贯,塞到苏叶手里,“这里是四万贯,给你们每人一万贯,当作零花钱,衣裳首饰零嘴,尽管拿去花。那些富户人家流行珍珠贴面妆,这里有南洋珍珠各一百颗,拿去玩。”
  苏叶一怔,嘴巴微张,好半天都说不出一句话来,半晌才回过神来:“阿姐,有钱也不是这么个花法。你这是今朝有酒今朝醉啊。府上开销大,留着些吧。”
  “阿姐,这南洋珍珠好大啊,颗颗饱满圆润,听说海边的渔民潜入海底采集珍珠,都是冒着生命危险,一颗好难得。”百薇看着那两袋南洋珍珠,久久才缓过神来。
  云初笑的眉眼弯弯,道:“之前开铺子攒下的,都拿着,田宅钱铺,才是底气。珍珠是燕驰给的嫁妆,我还有好多。你们不用担心我,我瞧着几个铺子一年能赚不少。”
  “好烫手,这是一套春明坊三进的宅子拿在手上啊。”苏叶想起春明坊看房。
  云初点点头道:“春明坊那套宅子还在,等过半年,我把这十个铺子开起来,赚钱了,再去买。”
  苏叶微醺:“阿姐,你开心就好。”
  百薇问道:“阿姐,我看舒阳总是盯着剩下的七个铺子装修,你是不是又有什么大动作?”
  云初想起了锦帛铺子,笑着
  道:“小机灵鬼,下一个铺子,准备开一个锦帛铺子,请苏州绣娘过来教宋锦,已经在路上了,等你姐夫回来了后,我再找个文绣院的绣娘过来教缂丝,你一直对刺绣很感兴趣,要不要跟着一起学?”
  百薇重重点头,满是期待,问道:“阿姐,我想让芳娘、石榴、珍娘一起来学,可以吗?”
  “当然可以,就在锦帛铺子的后院学,绣娘从苏州过来,估计还有半个月。筹备开业前,我还要准备纺织、染色、裁缝工具。”云初宠溺的笑着说。
  三人又说了会最近铺子里的事情,天黑之前,云初赶回家,简单吃过暮食,便以休息为由关门进房,打捞河蚌,每个木桶里装二十个,满满五十个木桶。
  南洋珍珠,一颗难得。
  这句话提醒了云初,那么多大个的河蚌,养殖北珠,岂不是正好。
  北珠,产于辽东诸河,十月采珠,冰层坚厚,采珠人冻死病死。辽人酷爱北珠,为了获取北珠,逼迫女真人驯海东青,让海东青去捕抓吃了河蚌的天鹅。
  辽使往往成倍的索要海东青,看上哪家姑娘,就要人家来伺候,很快,没几年,女真挥师南下灭辽,打草搂兔子,把北宋二帝连带着宗室一波带到五国城旅游去了。
  作为宋辽重要贸易物,大宋每年都从辽国购买,颗粒饱满圆润的北珠,非常稀少。
  官家俭朴,吃穿用度都不喜奢靡,曾经赏赐北珠给勋贵大臣,后宫之中统共就没几颗。
  云初在冯婕妤那里见过一颗,小小的一颗,泛着莹光,价值百贯钱,比南洋珍珠贵很多。
  河蚌在河底生存,砂石、虫子进入河蚌中的外套膜组织,被包裹起来,一日一日的分泌物质,就形成了有核的天然珍珠。
  人工养殖珍珠,就是一场小型手术。
  第66章 珍珠养殖
  过了两日,黄掌柜领了四个女使、两个伙计,按照云初吩咐,卯时到达周宅东侧中院。
  厢房内,摆着十张桌椅、十几个绣墩,每个桌上摆放着各种奇怪的工具,甚至还有药箱,一把小巧的银刀,一根银挑,一把小镊,银剪刀、陶盆、手巾、罩衫、黑瓷碟等。
  地上沿着两边的墙,摆着众多木桶,六个超大水缸,里面养着河蚌。
  黄掌柜跟六人交代了几句后,便告辞回了清风楼。
  六人听闻雪娘她们跟着夫人,活干的好的都有赏,一听夫人要招人,赶紧上黄掌柜那边排队。
  云初笑着端详眼前四个女使、两个伙计,十六七岁,模样清秀,衣着礼仪整齐划一,一看就是府上调教过的家生子。
  “想必来之前,都打听过,我这里要干活细致、好学、勤快的。今日让大家过来,干一件事,跟着我学就行,不过,出了这个院门,记得把这个院子里的事情都忘干净,不要跟任何人提起,包括你们的家人。这件事干好,有重赏,日后安排在铺子里,铺子经营的好,平日里有赏,年底有分红。”
  “但凭夫人吩咐!”众人应声。
  云初看了旁边的青木一眼,两人都套上一件罩衫,先用酒和热水净了手,端坐于桌前。
  拿起一个比巴掌小一些的小河蚌,直接完全撬成两半,“咱们用小河蚌做制片蚌,大河蚌做育珠蚌。”
  云初拿起一把银刀、小镊,在火上烧了一下,再洒上烧酒,又在一瓶药水中浸过,执刀割开制片蚌的外套膜组织,也就是蚌肉沿着蚌壳最外面那一圈白色的膜,割出长长的两条,放在干净的黑瓷碟子中,用银刀切成两毫米左右大小的小片。
  “先消毒,切出白色的小片,相当于种子,工具一定要先火烧消毒,不要用手触碰这些白色小片,否则白忙活。”
  取出一把银剪,撬开一个大河蚌,用洗净的鹅卵石卡住河蚌口,防止闭合上。
  “这个大河蚌就是育珠蚌,千万别完全打开,撬开一个开口即可,把这些白色小片置入育珠蚌的珍珠囊中,看清楚,这一步至关重要,可以直接影响产量与质量。”
  虽然有些话语听的不是很明白,但是青木跟着一一照做,身后的六人都默默记在心里。
  云初对着六人说:“将鹅卵石拿走,把置入好种子的育珠蚌放入木桶内,就可以了。制片蚌用完之后,不要丢掉,把壳洗干净,晾干存储起来,以后还有用处。”
  她不担心这项无核珍珠养殖技术泄露出去,因为无核珍珠培育需要时间,四五年后开贝取珠,她有空间,以空间的生长速度,过不了几个月,就可以取珠了。
  四年时间,足够她养出大量北珠,东西多了就会不值钱,所以会囤货控价。
  六人挨个坐下,摸索着照做,刚开始有点生疏,比如撬不开蚌壳、忘了消毒,互相提醒帮忙,渐渐上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