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
作者: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3      字数:3108
  儿要离家远行,出门前,父母自然是一番嘱咐,这些都不用赘述,唯一值得一提的是,除了行李,文薰这次还特意捎带上了一盆兰花。
  霞章虽然奇怪,却没有多问,只表示理解。
  此次同行,除了王妈、巧珍跟从外,应贵同何妈也一起去了。何妈是要陪着霞章住在临安的,工作内容便是给他日常做饭,并给他煎药。
  而应
  贵则是顶了兴万的缺,那小子挨了打,太太特许他休养至身体康健再回来上工。
  对于母亲打人一事,莫霞章也是颇有意见,可家里的制度如此,他一时也无可奈何。
  便又在心里记了一笔。
  来到火车站,好巧不巧,他们在月台上遇到了裴家人。
  裴总理虽然辞职,可并不是说他就远离政坛了。他的主动识趣,反而从宁总统那处换来了几分香火情,便安排他去渝城做市长。
  所以,尽管是下放,今日来送他的人却也不少。
  人堵人的,刚好不方便视线。
  应贵眼尖,在看到裴家人的第一时间便把少爷、少奶奶催促着送进车里去了,生怕两方人再遇上,横生波澜。莫霞章也不是爱好找晦气的人,他顾及着文薰,亦没有出头。
  文薰后来听应贵嘀咕,裴家人哪怕去了渝城,也讨不得好。
  “这是为什么?”
  当时莫霞章不在,所以应贵敢嬉笑着跟她讨论这件事。
  “这件事,老爷和太太不让少爷知道,可少奶奶受了他们的委屈,了解些情况也无妨。少奶奶还不知道吧,渝城的副市长是姓莫的,正是咱们连宗的亲戚。他在任上已有十五余年,熬走了不知道多少个市长。今天裴家人去了,嘿嘿……”
  裴家伤了莫家,现在又去了莫家人的“地盘”,哪能自如?
  文薰沉默着,心里只在想:这件事宁总统知道吗?裴家人知道吗?
  让裴家去渝城养老,难不成是宁总统的“借刀杀人”之术,还是为了卖莫家的人情?
  政治之道,说来真是骇人呀。
  如今尚且没有金陵直达临安的火车,文薰和霞章此行,还需在沪市换乘火车。为了行程方便,他们早上出门,傍晚抵达沪市后,当晚还特意在这边住了一夜。
  因带了佣人,便就近选择了旅馆,没有去打扰亲朋。只是因挂念敬贤,文薰和霞章还是赶着去了一趟舅家。
  敬贤和思齐已经开学,对于暑假尾巴上的这场风波,兄妹俩见到正主更是牢骚满腹,只不过得父亲在上头压着,不敢放肆。
  这是霞章清醒后头回见到敬贤,也是此时,看清楚小丫头眼中没有任何惊惧,他才放心。
  他还回头对文薰夸赞道:“敬贤想来就是你亲妹子,她面对权势,浑然不惧,日后定有一番作为。”
  敬贤也觉得自己配得起“大作为”,骄傲得把脑袋仰得高高的,且放出豪言:“知我者,姐夫也!”
  他二人同经一难,都更加佩服对方的人品操守,竟是生出了真感情。
  当晚送别文薰时,敬贤也才亲口同姐姐耳语:“姐夫是好人,真的。”
  原来她之前是一直不确定姐姐的幸福的。
  文薰听罢,好笑之余,也为妹妹(丈夫)能多了一位患难之友而高兴。
  回到酒店,又顺便给孟海白打了电话,全了礼数。
  对于文薰被留在金陵任教的变故,师长同样和家长们饱含叹息,也唯有同一句话送给小夫妻:
  “来日方长。”
  直到第二天中午,一行人才顺利抵达临安。
  莫家送给小夫妻的那栋洋楼自然是临安最好的地段,这里地处涌金门,离临安大学近,临西湖也近。
  莫太太老早就派人过来收拾过,洋楼里的物件一概应全,只是毕竟小半个月没住人,还得通风,该换的新换。
  换了就得洗。何妈与王妈还有巧珍跟着忙碌,又有王妈故意叠声喊着“少奶奶”,一整个下午,院子里好不热闹。
  王妈存了心眼,特意开了大门,好让来往的行人、邻居,能看到跑上跑下指挥作战的女主人文薰。
  一直闹到傍晚,王妈又带了糕点与何妈一起往邻居家送。
  奶妈妈的心思,小夫妻不是不知道。他们二人站在二楼的窗户边看着楼下王妈应对邻里,心里又好笑,又感动。
  第二天一早,莫霞章又带文薰去了临安大学,见到了他的同僚,也参观了他的办公室。
  而后,他们像是参观金陵大学一般,参观了临安大学。
  还去西湖边看了荷花。
  荷花仍未凋残,似乎是等着佳人欣赏。
  因时间不够,一切风景人物只能是走马观花,可文薰仍旧会为莫霞章的一片诚心而心满意足。
  莫霞章也少见地一路絮叨。
  他跟文薰说自己的学生,说自己熟悉的工人,还有经常乘坐人力车的那位车夫。
  文薰都仔细地听着,有时也会提问。
  她问清了汤博容先生家的地址,接过了每月给汤嫂子寄钱的任务。
  下午,莫霞章送文薰前往火车站。在月台上,夫妻俩依依不舍。
  身边有不少年轻的将要分别的情侣抱在了一起,受氛围影响,二人也轻轻抱了抱。
  “真想送你回去。”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送来送去,倒没完没了了。”
  当分别真正来临之时,文薰意外的乐观。
  她最后嘱咐。
  “那盆兰花是我的嫁妆,我把它摆在卧房里间,你多费心照料。”
  “好。”
  “你落水昏迷那天,它被人不小心砸离了盆。我把它救了回来,但它仍有些不好。这回我把它带过来,是想让它代替我留在临安。有这个替身使者在,你就得承认,临安的家就是我们的家。”
  丈夫在外任教,孤身一人,本就形单影只,文薰不愿意他连“家”都没有。
  莫霞章没料到自己任性的唠叨,会被妻子记在心里。感受到文薰的一片心意,他的眼中隐隐泛起泪光。
  “我会照顾好它。”
  如果可以,他愿意把这盆兰花当成他和文薰的第一个孩子。
  如果这个形容不恰当,那也可以让它成为幸福的见证。
  他以前不会养花,他愿意去学。
  他相信自己可以做一个好丈夫,也相信自己可以成为最好的园艺家。
  第44章 文薰的第一课
  文薰从临安回来后,便紧急地投入到备课中。
  有工作分神,哪怕身边少了一个人,乍然间,她也没有那样孤独。
  而且每天傍晚,锦姝还会来找她。
  锦姝进入金陵大学学习,选择的是文学专业。她自以为自己理科不会,选个文科便是至少能听懂了。不想金陵大学的文科先生都是文坛上颇负才名之人,对这种高等学府的学生要求也高,锦姝才上学不到一个星期,便被先生同学们摸透了是个内涵不够的“草包”。
  “草包怎么了?草包愿意读书,他们难道不让吗?”
  锦姝不是不知道同学们偷偷议论自己,可她也不以为意。一是她有多少水平自己心里清楚,倒不至于被人拆穿了便恼羞成怒。二是她本来就是“走后门”进入的金陵大学,她只要一听到同学们是多么废寝忘食才考进来,就心有戚戚然。
  她的学问比不上人家也不是一天两天了,比不上还能怎么办?学呗。
  曹玄致对她这种向学之心可以说是意料之外了,可他心知妻子好面子,不会让自己来教,便拜托了文薰,每日从百忙之中抽出空来,指点锦姝一二。
  文薰自然没有不答应的道理。
  于是汪锦姝每日从金陵大学放学之后,回了家还得来“朗先生”这里报道。
  “今天国学先生给我们布置了一篇作文。”
  “题目是什么?”
  “论‘传不习乎’。”
  文薰看着锦姝,见她一脸迷茫,便按照自己的方法来引导她。
  “你知道这个题目的出处吗?”
  锦姝的水平倒没有低到连《论语》都不知,她甚至能干巴巴地背出来:“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但是我忘了出自那篇。”
  文薰告诉她:“出自《学而》篇。”
  锦姝皱着眉品味了一番,“所以这篇作文是让我们写学习的方法?”
  文薰觉得既然要写作文,那就得需要明白题目的意思,弄清楚出题人的要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还记得吗?”
  “我问了同学,同学说,是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已经温习的意思。”
  “那么回到作文本身,你认为你需要在文章中讨论的主题指的是哪种学习的方法?”
  “是复习,对不对?”
  “是的。”
  文薰的肯定让锦姝神情舒缓,可很快她又皱起了眉,“我读一遍书都很困难了,我还要去复习。”
  她表示无法认同这个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