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作者: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4      字数:3121
  霞章现在正破罐子破摔,警告自己不要去在意别人的感受,“我已经做好被人辱骂不孝的恶劣准备了,如果二哥想做此列第一人,我不介意。”
  宜章觉得这话严重了,“霞章,话不是这样说的。你我都清楚,在这世上,
  做人儿子不容易,但也没有你这种的做人儿子的道理。”
  做人儿子的道理?霞章因为这句话起了谈性,终于肯抬头看他,“二哥,你觉得,一个人在与父母相处时,要做到何种地步才叫孝顺?是郭巨埋儿,还是卧冰求鲤?”
  宜章眉头轻锁。他知道弟弟口舌厉害,真跟他辩起来,他绝对不是对手,便谨慎回道:“你知道那些故事都是孝廉制下文人们贪图虚名的夸张之言,后来又被世人过度解读,拿来驯化百姓,你何以要举这两个荒唐例子?”
  主动提起这个,自然是因为霞章突然想清楚了其中的道理,且参透了本质,“因为它们的存在十分典型,甚至可以作为代表。中国旧社会之所以恐怖,便是人人都在被这种三纲五常统治。当官的,要以君为天,否认便是不忠;为人子,要以父母为天,否则便是不孝;为人妻子,要以夫为天,否则便是不顺从。”
  “古代文人写诗词,做文章,常常好用女子自比,又把君王比作丈夫,表达自己明明为丈夫所想所思,却偏被辜负,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重视的哀怨之情。这种情况的存在,又如何不能透露制度下本质存在的问题?好利落的手段,好成功的驯化,驯得男人女人都跳不开伦常,都成了没有自我和灵魂的棋子。”
  说到此处,他低头盯着棋盘上的棋子道:“封建社会的人,只有依存于这种伦常才能被当作是人,就像棋子只有在棋盘上才能拥有存在的意义,如果跳出这张棋盘,它就什么都不是了,其作用甚至还不如路边的石头。可要我来说……”
  他轻笑:“我宁愿粉身碎骨,也要做那块石头,至少能得个自由。”
  宜章听着,又想起霞章从小到大的经历,心底的同情又起,“哥哥明白,是母亲对不起你。”
  可他还是坚持自己的立场,“但是霞章,她是母亲。不说养恩,光说生恩,血肉亲情,岂能轻易割离?”
  霞章知道,亲情关系是没那么容易断的,他也没想闹得太难看,“我只是不在家过年而已,没说要从此与她割离。”
  宜章试探,“那过了年,你就会回去?”
  霞章觉得,这件事不能这么算了,“二哥,这件事,我受的委屈从来不算什么。”
  “那你还……”
  “但是文薰呢?”
  文薰才是霞章有这么大反应的诱因。他在家里遭遇的事,他都快要习惯,可文薰何其无辜?
  他只是稍作提起,便鼻头一酸,为妻子难过。
  “人家好好的姑娘,凭什么在嫁给我之后受到这种作践?你知道母亲做了什么。别的不论,若这种事发生在琼玉姐身上,你能忍让吗?这种情况下的所谓‘好心’,分明更像是一厢情愿。用这种手段促成的事,能叫好事?咱们娶的是妻子,不是可以随便欺辱的对象。”
  只要一想到那天文薰的身不由己,霞章便红了眼,又激动起来,“你不要再跟我说什么,母亲是长辈,是婆婆,有资格在媳妇面前摆规矩。现在不是旧社会,没有一定要求媳妇顺从的道理。再有,文薰可不是靠莫家的米面养大的,也不是被我们家买进门的,她不欠我们家,反之,该是我们莫家理亏。我们家的父母,用所谓的恩情把人家骗到家里,还不尊重……做人父母的道理才不该是这样!”
  宜章听完他的话,在心中设身处地,也逐渐明白,“我知道了。”
  他舔了舔发干的嘴唇,“我不跟你说了。”不仅是怕他伤心,也是真的说不过他。
  “你,唉……”宜章叹了口气,做出妥协,相处一个最挑不出错处的说法,“我会跟父亲说,你不大舒服,不宜挪动。你最近便在朗家好好修养吧,不要想太多,也不要再为此事思虑,多保重身体,我会和大哥还有你两位嫂子一起劝劝父母的。”
  霞章也明白,他并不想为难兄长,点头道:“谢谢二哥。”
  宜章点头,临行前,又伸手拍了拍他的肩。
  “外头冷,不用送我。”
  霞章本来也没打算送。
  他还发着脾气呢。
  宜章似乎是读出了他的想法,又是一笑,半抱怨道:“进来这么久,也不见你给我端杯茶。”
  霞章道:“这便是我的道理了。你待会儿要往彭城去,是不是?”
  “你又知道了?”
  “琼玉姐有了身孕,你得了假,自然要去岳家报喜。女婿上门,你到时候还怕没水喝?”
  “你懒便懒了,还拿道理推拒我,你也不是什么好人。”
  因得谈笑一番,宜章走出书房时,脸上还挂着笑容。他几步走到院门口,一抬头,撞见了文薰。
  “二哥。”
  “弟妹。”
  打完招呼,他往后一指,解释,“我来看霞章。”随后又是一声提前祝贺,“弟妹,新年快乐。”
  “新年快乐。”
  文薰顺口回礼,话说出口,便猜到有些事情已经被暗中定下了。
  她站在原地,望着宜章走远,才进了屋子。
  霞章已经提前听见了她的声音,正着急抹脸,可惜还是慢了一步,小动作被文薰撞见。
  她又担心起来,“二哥刚才骂你了?”
  “他敢!”
  如此“色厉内荏”,让人没忍住一笑。
  她在他面前坐下,“那你没事哭什么?”
  霞章随意瞎扯,“水喝多了。”
  文薰故意挤兑他,“好嘛,只要你不是脑袋进水就行。”
  霞章不依,朝她皱了皱鼻头。
  文薰才不哄他,转移话题道:“二哥这就走了?”
  “他还赶着去彭城呢。”
  “也不见你去送送。”
  “他不让我送。”
  他的理直气壮让文薰没来由地感慨,“你们这些在家里做小的的,可真好,是不是?”
  哪像她,她一直是姐姐,姐姐怎么样都得让着弟妹。
  不过文薰也不会真正烦恼,礼让弟妹是因,她教训起弟妹来,那可就是果了?
  朗家的除夕走南边的礼,同时也夹杂了北方的规矩。
  年夜饭,年夜饭,朗家那一天人口齐聚,热热闹闹地过了个年。
  大年初一不出门,拿红包,而后就得到处去拜年。
  初三舅家上门,见了文薰和霞章也不惊讶,大约是谁提前说过。
  初三本来也是文薰回娘家的日子,可文薰今年已经在娘家了,便不需要再循这个礼。
  初四他们前往沪市,给舅舅家拜年,住了一夜后,初五再去拜访胥载先生和孟老师。
  文薰终于见到了巧珍。
  巧珍一大早就在门口候着,就是为了能让姐姐姐夫来了,能够在第一时间看到她的成长。
  她头上的齐耳短发侧边处别了一个文薰送的水晶发夹,身上穿着暗红色的棉布上袄,棕色褶子长裙,脚上是长筒袜和一双黑色的平底皮鞋,已经是沪市常见的女学生模样了。
  她的这种变化让文薰和霞章无比高兴。
  正月里就应该高高兴兴的。文薰虽说不想在这个时候询问巧珍的课业,可在她的坚持在,还是配合地进
  行检查,而后给学业精进了许多的小丫头发了一个大红包。
  初五还有时间,霞章便带着文薰去了临安。
  “文薰,你说过的,家。”
  家。
  临安的家。
  因为文薰送兰花时说的那些话,临安的那栋宅子成了莫霞章的家。
  那里有他,有孩子似的兰花,还有他们的新婚照片。
  比起莫府,或许这里才是更适合他们生活的地方。
  在对家庭生活的期盼下,二人商量好,决定短暂地在临安的洋楼住下。
  修改过假期后,今年学校在农历十二开学,满打满算,他们还能住上好些天。
  没有仆人,他们自己生火,烧水,洗衣,做饭。二人都有独自生活的经验,哪怕是靠自己的双手,他们也在这个新年早春中,将自己和伴侣照顾得很好。
  看,只靠自己,他们真的能过得很好。
  除开财米油盐,这些天的闲暇时刻霞章都带着文薰在临安四处转悠。他特意带文薰去逛了早春西湖。岸堤边的柳树和桃树均已抽芽,用不了多久,便能得见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
  虽说有些遗憾文薰今年看不上这场美景,但二人仍是遇到了另一场“春江水暖鸭先知”的趣景。
  除了访友赏景外,文薰还见到郭瑞郭师傅一家。
  小姑娘宝淑果然是如想象中一般可爱。她跟着父母来拜年,文薰还给了她一个大红包。
  事后文薰还跟霞章提到,她很喜欢宝淑的眼睛,因为里头布满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