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作者:寻光小筑      更新:2025-10-31 18:14      字数:3210
  那是对未来的希望。
  如果中国所有的小孩都能对未来生活怀抱憧憬,家国何愁不兴?
  节日的气息越到后头越淡,在他们安心关起门来过小日子的时候,大哥又找上了门。
  不为别的,自然是看他现在还没回家,家里急了。
  怀章也同宜章一样苦口婆心,“不论如何,你去学校之前,好歹要回家一趟,不然也太不像话。”
  他当着文薰的面,毫不掩饰,“因为你的事,母亲现在还在祠堂里关着。”
  文薰惊得嘴唇微张,没想到事情发展到最后竟然是这个后果。
  莫太太确实是做错了,可,关祠堂又是为什么?
  解决问题的方法有那么多,为什么要选择用封建来压倒封建的方式?
  文薰的心里顿时不是滋味起来,霞章的表情上也多了几分动容。
  大约是捕捉到这份情绪,莫怀章再度开口,“霞章,就算心里有再多气,也不能一直耍小孩子脾气。你成人了,该识些大体。”
  霞章望向文薰,询问她的意见。
  而文薰已经打算劝他回去。
  他们就是如此同步的互相体谅。
  霞章和文薰回家那天,莫家在门口放了一串鞭炮,权当是除去那些不开心和郁气。
  整个莫家没有人再提那天的事,下人们不敢多嘴,莫老爷也没有多问。
  就好像霞章从未离家。
  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不能够让人满意,但是这种和平,是霞章乐于见到的。
  他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文薰在家时能得安宁。
  开学前夕,霞章离家,文薰又一次在火车站送别了自己的丈夫。
  日子总是重复的过,但每回都不会一样。
  这一回,霞章拉着她的手同她约定:“等过完这个学期,我们就离开家。”
  文薰也点头,这同样是她的想法。
  来到了新的一年,莫家看起来还是那样,唯一与以往有些差别的是,很长一段时间里文薰都没有见到莫太太。下人们对此讳莫如深,有时去问两个妯娌,发现她们也是知之甚少。
  文薰不由得又担心起来,“母亲还在祠堂的话,这么些天了,不会有什么意外吧?”
  她担心那里生活不好,担心莫太太受到非人的惩罚。
  虽说莫太太用旧伦理做了过分的事,但文薰也认为她不应该再受到落后规矩的压迫——不,或许正是因为莫太太承认了这些,她才会变成如今这样?
  她年轻时分明是和媳妇们一样,是留过洋的女孩子。
  文薰头一回对这座古老的深宅大院,对在这件事上全程一言不发的莫老爷感受到恐惧。
  时间来到3月中旬,莫园里的植物受到春天暖气影响,开始逐一生出嫩叶,长出花苞。
  那种生机勃勃冲淡了部分死气。
  文薰找钱碧莹借来相机,拍下满园春色,后来又将相片寄给霞章看。
  她当时没想那么多,寄出去了才觉得后悔。
  这园子里的景色,有谁能比霞章更熟悉的?想来他早就该看腻了。
  却不想一周后收到了来信。
  “园子里的花和树我自小就看,那些枝枝叶叶在我眼中,是最熟悉的朋友。小时候与桃朋柳友相伴,不觉寻常。今收到卿卿来信,从你的眼中,你的角度,我看到了新的风景。想来,这一定是新的春天。”
  是啊,春天来了。
  春天来了,霞章的生日也到了。
  文薰计算着日子给霞章寄去了信件,还附带有生日礼物。霞章后来来信说:“与你相识后的每一天,对我而言都是在爱意与惊喜中渡过。今天过生日,好像也不觉得有什么特殊了。”
  不特殊,那她还费心准备礼物做什么?
  文薰的礼物,可就是她从去年就开始织的毛衣呢。
  却不想这封信之后又有一封来信,同样是一张照片,照片后还有一句附言:“你的礼物我很喜欢,心中一时无言,只能一遍遍地说着爱你。”
  照片上,霞章穿着文薰织的毛衣,站在讲台上,眼睛精神奕奕,神情严肃,加上他身上自带的文气,让人见了便知他是一位严厉的国文老师。
  文薰无从得知这张照片是他如何费心请人拍下的,总归,在她第一眼望见时,便忍不住笑。
  莫先生与她的霞章,这样看起来好像是两个人。
  这或许就是人的有趣之处了。
  第61章 春天里的斗争
  文薰身边的所有人都一致认为,今年的春姑娘十分友好。
  到了雨水没那么多时,金陵大学的老师们还组织了一次春游,去山上赏景观花。
  对比上回的秋游,今年春天的人更多,活动也更丰富。十几位先生们聚在一起,还组织了一次钓鱼活动。文薰和其他几位女老师们没有这方面的经验,但她们从不抗拒接触新鲜东西,便踊跃报名,尝试参与。
  其他人获得小鱼小虾二两,全部惊喜却从林伟兰之处得来,她居然用面包块钓上来一条大鱼,经简单称重后,其成绩荣登钓鱼大赛第二名。
  文薰和一干女老师都为她喝彩,钱碧莹甚至为她和她的“二名大鱼”拍照留念,称其为“妇女队伍之光”。
  四月,理学院的物理老师们要去开会,这回终于轮到文薰给人代课。
  她在给霞章的书信中,还总结出了一轮经验。她认为,去年补课时很累,是因为当时有一种还债的紧迫感,像是有什么人在背后追着跑;而今天作为代课方,明明是差不多的强度,可或许是想到后面会有一小段休息的时间,难免在心中催生出爽快感。
  两周之后,理学院的老师们从外地回来,文薰不仅收到了林伟兰给她带来的礼物,也收获了因他们补课而空漏出来的一段假期。
  王妈知道文薰要放一个多星期的假,建议她去找霞章。然而她自己在考虑轻重后,没有参考这个意见——当然,此事也被她在心中与霞章明说,得到了他的支持与赞同。
  文薰这段时间的有两件事要办。
  第一是《茶花女》的重译已经进入最后阶段,文薰在沉心检查,确认已经将原文中的疑难杂处全部解决完成后,将稿子交给了郭滔帮忙复核。
  第二是她要跟着辜秀宁去开金陵市妇女代表大会,参与《婚姻法》的立法建议。
  那是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修改才能完成的工作,文薰以为自己哪怕不能参加全程,时刻关注也是好的。
  妇女代表大会由总统夫人主持,在场还有许多政府官员。今次请来一些知名学者前来旁听,其中包含多数女性,目的也是为了体现金陵政府的“民主”。
  无论政府此举的用意是什么,与会的学者们都十分慎重,且拿出十二分的专注。法律是维护国家运行的基石,看起来不大的会议室,不多的人,却决定着四万万人民的命运。大家一起聆听问题,提出问题,建议政府解决问题,希望政府重视问题。
  在学者们提出的问题和政府办事部门看到的社会重点不一时,文薰还和辜老师联合周围识字的女性同胞们写下请愿书,让政府看到这类情况的存在广泛。
  同时,文薰也和“立坚道
  人”一起向报社投递文稿,希望社会名流能够重视此次《婚姻法》的修订。
  此事修订法案影响甚广,除了文薰外,各界都在用心尽力。她认识的一些人哪怕是带有男性主义,包括罗友群、瞿建深、江弈材等人都有在报纸上出声,通过实际案例表达了一些正向的看法。
  不谈个性和为人,所有人几乎一致认同,只有构建一个法律健全完整的社会,才是一个进步文明的社会。
  不怕法律严,就怕法律不全。文薰在阅读一堆堆文稿意见时,还在思考法律如何普及的问题。
  这边的法律建设如火如荼,另一边文薰也收到宝瑶从沪市寄来的消息,她已经完全调查清楚了那位名为廖柔惠的“阁楼姑娘”的故事。
  一个周末,文薰和辜秀宁一起前往沪市,面见大记者钟宝瑶。
  面对面能将话说得更清楚。宝瑶摆出事实文件,向两人展示自己半年以来的调查成果。
  廖柔惠说来也是书香门第出身,她的父亲还曾经是沪市女子中学的老师。只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在她年幼时,父亲便因病去世,母亲面对上门来的亲戚,担心自己孤儿寡母守不住薄财,便带着女儿投奔了舅舅。
  舅舅舅母是个市侩的人,但也没有容不下亲戚的道理,加上母女二人也有分寸,日子便平安过了下来。
  老话讲,家中二老不全的女孩子难嫁。廖母为了柔惠日后能有个好归宿,便在她于普通中学开悟后,选择将她送去了日本人创办的女子高中。
  提起这所高中,哪怕是文薰和宝瑶也得耳闻。
  “是不是那所曾经打着‘为您专门培养理想妻子’的广告招生的藤原高中?”
  “是啊。”
  辜秀宁微微皱眉,“我虽然没有接触过那所学校,但是关于其中的课程,我略有耳闻。女红女德,三从四德,还有一些糟粕文化,其中一类乌七八糟的歪理,是前清时都不曾拥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