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18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758
  叶父看了眼梨花,轻轻点头,“今个儿请你们过来也是为这事。”
  要不是挖到粮食,他也不会厚着脸皮去赵家谈女儿的亲事,他没有儿子是真,但也不是非得招个上门女婿不可,之所以想找赵家儿郎,为的就是地里的粮食。
  那时候,赵家挖到粮食,这边的几户人家嫉妒,也开始拿着锄头在地里挖。
  他和妻子也是如此。
  无奈还有诸多事要忙,其他人
  坚持几天就放弃了,但他总觉得那些人不会把粮食放到一处,卯足劲了到处挖,许是运气好,真的让他在几株小树间挖到了不同于泥土的坚硬。
  他怕惊动人,只刨了一小角出来。
  是城里粮铺存粮用的麻袋。
  不用说,底下就是粮食了。
  他问梨花,“你们当时挖了多少粮出来?”
  进山谷时就说好赵家众人不得在这边开荒,所以赵大壮他们挖地时,从不往这边来,仔细想想,建机关的人既能察觉这场乱象,肯定是个心思缜密的,这样的人,又怎么会把粮食藏匿在一处呢?
  老太太和赵广安有点懵。
  除了懵,两人还有掩饰不住的兴奋。
  粮食,谁不喜欢啊?而且叶家这般神神秘秘,只跟她们说这事,怕是想和她们分的。
  不待梨花回答,老太太抢声道,“约莫二三十石,分出去后,族里剩的没多少,亲家,你挖到多少了?”
  叶母叹气,“不知道,怕其他几家人闹,我们没敢挖。”
  原本想着等女儿成亲后,确定赵书砚是个好的再跟赵家人商量,结果赵书砚提前收拾行李过来,又早出晚归的干活,夫妻俩看在眼里,便琢磨着早点把粮挖出来,让孩子们好过点。
  老太太点头,“不挖是对的,大壮他们那天挖出粮食,你们这边的人恨不得上手抢,要不是咱们人多,打起来都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老太太顿时想明白两家结亲的缘由,“你们想跟咱结亲就是为这事?”
  叶父下意识点头,叶母蹙眉,“不全是,书砚这孩子踏实,进谷后我就在观察,众多人里,就他最好。”
  这话算说到老太太心坎上了,甭管什么原因,众人晚辈里,她孙子就是最好的,当即道,“你们既害怕,待会就让大壮他们过来挖,那些人总不敢动手了吧。”
  叶母也是这样想的,然而又有什么顾忌,欲言又止。
  梨花看出来,说道,“粮食是你们发现的,自然你们占大头。”
  叶母抬起头,目不转睛的看着她,知道赵家的事都是她说了算,叶母道,“不用占大头,平分就好。”
  她心里也是有一杆秤的,粮食是她们挖到的不假,可如果没有赵家人,再多的粮食恐怕也护不住,赵家离得远,可能不知道其他几家人的性子,她们却是领教过的。
  知道她生的全是姑娘,刚进山谷时,好几个男人在附近鬼鬼祟祟的溜达,罗老太更是厚颜无耻的让她把女儿嫁过去。
  她心里堵着一口气,始终没有答应。
  其他几家也隐晦的提过这事,她也拒绝了,因为这事,她和那些人的关系不算好。
  再凭空得到那么多粮食,半夜遭人放火烧死都有可能。
  她道,“我们占一份,赵家占一份如何?”
  老太太摇头,叶母脸色顿时变了。
  老太太急忙解释,“不是我胃口大,毕竟是你们找到的,理应由你们占大头。”
  听到这话,叶母的脸色这才好看起来,“我和她爹年纪大了,几个孩子往后还要指望书砚他们,书砚常说你最疼他,他想表表孝心,平分是最好的。”
  她的话说得漂亮,老太太笑逐颜开,“他娘是我最疼的儿媳,我不疼他疼谁?”
  可她还是觉得平分对叶家不公平,问梨花,“三娘觉得如何?”
  “按婶子说的办吧,只是人心叵测,对外咱得还少报些才行。”梨花已经想好了怎么做,“明个儿我让堂伯他们过来帮你们看种下的青苗,顺便挖些草药回去,叶伯伯跟着,到时以你的名义挖出来。”
  她把话说明白,“当然,那些人家肯定要闹,为此你们也会得罪一些人。”
  叶父道,“不碍事的。”
  有赵书砚,那些人不敢乱来。
  商量好细节,梨花她们吃过晚饭就回去了,之后就去找赵大壮说了这事。
  老村长还没睡,听说又挖到粮食,他震惊不已,“到底谁藏的啊?”
  这么多粮食,那些人要是找来,肯定要出事的。
  梨花道,“不管谁藏的,咱挖到了就是咱的,到时恐会遭报复,堂伯你记得派些人守着咱地里的青苗。”
  “好。”
  然而,事情好像远比梨花想的复杂,上次挖粮食她不在山谷,这次赵大壮将族里男儿全喊过去,梨花也去了,这次挖的粮食不仅多,还挖到了地窖。
  原来,地里的几麻袋粮食是障眼法,底下的地窖才是重点。
  地窖约四五米深,十几米宽,除了堆得高高的粮食,还有十几箱金银财宝。
  族里人先是激动,当看到抬出来的金银财宝后,脸色全部变了,“三娘,咱会不会闯大祸啊...”
  这么多金银珠宝,主人家肯定是大富大贵出来的。
  大富就罢了,若是大贵,肯定会引来杀身之祸的。
  因为这次挖到的粮食远比上次多得多,他们这么多人,跑了好几趟才全部搬出来,围观的人从最初的眼红,慢慢转变为惊讶。
  赵大壮脸色渐渐凝重。
  开挖时,说好和叶家平分,然而成了这样,平分怕是不行了。
  太多了。
  这些粮食,够普通人家吃好几年了。
  “三娘...”
  为了迷惑人,赵大壮特意等傍晚才来的,这会儿天还没黑,那些金子在灰蒙蒙的暮色里闪闪发亮。
  不知是不是太急,装金子的箱子没关,一个箱必须四个人才抬得动。
  梨花道,“先搬到叶家,之后再说。”
  罗老太已经嚷嚷了,“见者有份,这么多粮食,不均分怎么行?”
  叶父和赵书砚搬了几袋粮食,脸上淌着了汗,听到这话,无措的瞄向梨花。
  恰是这一眼被罗老太捕捉到了,嗓门尖利起来,“这是在咱们地界挖出来的,还想分给外人不成?”
  赵家之前也挖出过粮食,她眼巴巴的凑上去讨一点,挨了冷脸不说,还被赵家几个婆子挤兑得哑口无言,这口气她一直记着呢,她看向曾老头,“曾老头,你得说话才行。”
  曾老头拿了赵家不少好处,自然不会向着罗老太,何况他又不是傻子,哪儿不晓得罗老太打什么主意。
  只道,“上次说了地里的东西谁挖到就是谁的,既是叶家挖到的,自然该由叶家处理。”
  叶父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说辞,“是这个理。”
  谁知道赵书砚是他女婿,他也不遛弯子,“东西是我挖到的,后来出力的却是赵家人,他们人多,我想让他们占大头。”
  “蠢货!”罗老太怒不可遏,“这么多粮食,你们全家到死都吃不完,竟给外人...”
  叶父被罗老太骂了也不见气,“粮食我们留一点,其他我乐得给赵家。”
  罗老太不知道他油盐不进,再次骂起来,骂着骂着不得劲,抓着离自己最近的赵家人道,“东西是你们挖到的吧?”
  如果是赵家人挖到的,无论如何也不属于赵家,她道,“一定是这样,
  不行,你们把东西埋回去,我们自己挖。”
  猜到有人用这招,赵大壮早就准备好了,也不回罗老太的话,而是问凑热闹的孩子们,“你们说这些粮食谁挖到的?”
  罗老太的孙子也在其中,闻言,指了指满头大汗的叶父,“他挖到的。”
  罗老太眼睛一瞪,立刻跑过去捂孙子的嘴,“你看清楚了?”
  其他孩子重重点头,“就是叶冬梅阿耶挖到的啊。”
  小溪对面的孩子们跑完了,兴冲冲的要挖野菜,他们谨记大人的话,谨记这边是他们的地界,不能让那些人把贵重的草药挖了,所以一直跟着的。
  因此看得很清楚,就是叶家挖到的粮食。
  叶父道,“你孙子亲眼看到的,不用质疑了吧。”
  罗老太不信,揪孙子胳膊,“重新说。”
  “你这样就没意思了啊。”叶父道,“书砚是我女婿,我要指望他给我养老,粮食不给他家难不成给你不成?”
  是这个道理。
  其他人虽遗憾,却也不能说什么,毕竟赵家是叶家亲家,不帮衬亲家帮衬外人不行?
  亲疏远近,怎么轮也轮不到他们。
  见吵不过,罗老太双腿一弯,坐在地上哭起来,“老天爷啊,你是要我的命啊,我要饿死了啊,你睁开眼睛看看啊...”
  老人家都爱说那些话,梨花置若罔闻,跟赵大壮商量起来,“粮食太多了,不分些出去怕是不行。”
  赵大壮点头,“既然要分,不如再分些给附近的村民们。”
  雨露均沾,这样才显得他们公正。
  而且这些东西究竟是福是祸说不准,吃了粮,大家就是一条船上的人,将来东西的主人找来,大家一起面对。
  梨花也是这么想的,“分吧。”
  叶父被罗老太盯着,趁没人注意时,梨花偷偷找叶母说了此事,叶母心里也慌得不行,“三娘是有能耐的,你拿主意就行。”
  “好。”
  梨花让赵大壮把罗老太扶起来,罗老太看赵大壮身形宽大,心里一哆,咆哮道,“杀人咯,杀人咯,大家都来看哦,赵家人要杀人灭口哦。”
  赵大壮缩回手,表情冷了下来,“不肯好好说话是吧,成,粮食不分你了。”
  罗老太也是聪明人,听到最后一句,眼泪一抹,立刻站了起来,“粮食怎么分,金银珠宝呢?深山老林,那玩意没用吧?我家就不要钱财了,多分些粮食给我就行。”
  赵大壮肃然道,“东西是叶家的,可不是你想分就分多少的,待我问问叶家的意思后再说。”
  这么多粮食,叶父不介意分些出去。
  他不懂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只知道不分的话,肯定会招来大麻烦,“凡事听三娘的就成。”
  赵大壮让人统计粮食,根据赵书砚的经验,一袋约一石,不过地里的麻袋做了防水防潮处理,应该不足一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