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147节
作者:
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8 字数:3787
赵大壮诧异,“你想用他们?”
梨花还没想清楚,但她没自信能收服他们,有所保留道,“我没读过书,不懂怎么调教人,但来日方长不是?”
赵大壮若有所思,“这样的话,要不要跟隐山村冰释前嫌。”
既然要图谋大事,自然人越多越好。
“不了,一次不忠,百次不用,我宁肯拉拢益州兵也不想跟阳奉阴违的人打交道。”梨花已经不相信隐山村的人了,“不过其他村的人可以先观察,只要不是居心叵测别有用心,都能往来。”
她说话时,赵大壮已经盘算哪些是自己人了。
安宁村现在有四百多人,加上益州兵就是五百,再加树村就是六百人,再如果把益州村子的百姓接上山,的确算不小的势力了。
他激动起来,“三娘,没准真的有戏。”
自身强大起来,就不怕外面吃人的世道了。
见他差点把碗摔了,梨花笑起来,“不过驯服益州兵这块,还得等我二伯回来。”
赵广从是这方面的好手,就说他四处收粮从不带人就知道了,普通商铺进货,都会雇几个短工保护货物不被抢,赵广从好像从来没雇过人。
说他吝啬也好,心宽也罢,能把几十几百石粮食安全运回来就是他的本事。
经她一说,赵大壮才想起离家多日的赵广从来,“也不知他们怎么样了?”
“有我二伯在,再大的危险都能活着回来的。”
赵大壮没问她的自信从何而来,但相信她的直觉,要不是她的直觉,他们不可能走得出戎州。
雨好像停了,树叶上掉下来的雨滴慢
了许多,他聊起其他,“我让你铁牛叔负责看守那些官兵,他们还算老实。”
“那就好。”
树村南边的泥墙有点矮,最近加高了两米,篱笆门也换成了结实的木头门,守门的人不知道她们要去哪儿,让她们别走远了,小心外面有官兵。
树村的人草木皆兵,紧张不已,赵大壮说去富水村对方才放了心。
去富水村要经过隐山村的地,虽然前几天闹得不愉快,但隐山村的人已经振作起来,梨花和赵大壮路过时,两个村民正往地里移栽青苗。
梨花对庄稼不太熟悉,认不出地里的是什么,而且她也没这个心情关心这些。
她问地里的人,“去益州的人可回来了?”
村民对赵家人又恨又怕,骤然听到这话,以为梨花在含沙射影地骂他们又惹来麻烦,不由得心虚,“没呢。”
“看来山下的人说的是真的。”
村民一脸茫然,“什么真的?”
“前几天,益州城门的守城官兵抓到了几个戎州人。”
村民脸色煞白,话都说不利索了,“不...不可能...”
“不相信就算了,隐山村是他们的窝,谁知道他们会不会出卖自己人,安宁村在山谷里,可不怕这些。”梨花不是故意挑拨离间,有前车之鉴,下场如何,村民自己掂量。
顿时,两人脸上血色全无,面面相觑一眼,抓起箩筐就往村子的方向跑。
看他们背影踉跄,梨花冷冷一笑,“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真以为她们没有准备随便混进城的啊?
梨花道,“堂伯,待会你和树村的人提个醒,可能的话,让他们安排人守夜,以免让人杀得措手不及。”
“好。”赵大壮后悔刚刚提出跟隐山村握手言和的话,这样自私自利的人,即使这次不折腾,迟早会生出别的心思,他问梨花,“你觉得益州兵会攻进来吗?”
梨花语气笃笃,“不会。”
在益州眼里,收拾她们这群难民是件简单的事情,而岭南才是威胁,所以这是她们壮大势力的最好时机,“堂伯,咱必须把益州在南边村子的人拉到咱们阵营。”
“该怎么做?”
梨花思绪杂乱,一时说不上来,只道,“先把北边村子的人接上山。”
益州南边有多少村子暂时不知道,等那些人进山再摸索其他村的情况,到时再想对策。
不说两个村民回去闹得如何鸡飞狗跳,梨花和赵大壮到富水村时,村民已经沿着圈出来的位置挖坑了。
隐山村派人下山他们也知道,原本想观望一阵,等那些人平安回来再做打算,没想到差点引来杀身之祸。
尽管银山村的人添油加醋描述赵家在对战中抢了多少盔甲长刀,但他们一点也不嫉妒,幸好是赵家人打赢了,如果打输了,他们现在恐怕到处逃命呢。
抱着这个心思,大家对赵铁牛极为友善。
看到梨花更是笑脸相迎,“看了你们建的围墙我们就商量着建围墙了,最近雨水多,地里的庄稼不缺,再等几天插秧就没空了。”
梨花不擅长和他们打交道,由赵大壮出面,“我们也是这么想的,隐山村去益州城的人被抓了,说不定哪天又要带人攻进来,早点把围墙建好,睡觉也踏实些。”
“是啊,那天不逢集,官兵冲到围墙前我们也不知道,要不然我们肯定会过来帮忙的。”
富水村建在一片茂盛的竹林里,竹林周围有大片荆棘,富水村的村长有远见,建屋时,没有砍伐周围的竹子,荆棘也全部保留下来,如此一来,荆棘成了一座屏障。
赵大壮说,“他们人数不多,我们自己能应付,真到哪天应付不了时会请你们帮忙的。”
富水村的人生怕赵家和他们生分了,虽然都住在山里,但赵家的山谷易守难攻,赵家人要是因为隐山村而迁怒他们,他们也只能受着。
此刻听赵大壮这么说,村长松了口气,“是该如此,整个戎州估计也就咱们这些活人了,当年要互帮互助了。”
“是这个理。”
“那些官兵还老实?”
“不敢不老实。”赵大壮直言不讳,“老实干活,将来天下太平,咱们还能放他们回去和家人团聚,不老实的话,直接杀了。”
这种时候,宁肯杀错也不能放过。
村长表示理解,然后带赵大壮去看挖出来的坑。
坑的宽度就是泥墙的厚度,村长说,“村里人手有限,为了尽快完工,我们的泥墙要薄一点,但附近的荆棘多,我琢磨着用荆棘将泥墙围起来。”
赵大壮眼前一亮,“这个法子好。”
进山时,他们没少被荆棘刮伤,他和梨花说,“咱们也挖些荆棘种在泥墙两侧。”
梨花说好。
果然还得人多,一件事,她们按部就班的做,有了其他人的意见,这件事就事半功倍了,梨花看向村长,“还有什么法子吗?”
突然被赵家最威严的人询问,村长下意识挺直了脊背。
他今年三十又三,比梨花大得多,但他自认比不上梨花,从赵家对她的态度就看得出来,无论什么时候,提到这位三娘子,赵家人一片赞誉。
而他作为村长,做事总有不尽人意的时候。
他说,“围墙两侧的树得砍了,防止那些人爬树跳进来。”
这话老木匠也说过,所以老木匠做木板时,树全是泥墙两侧的。
村长又说,“时间充裕的话,在一侧挖个浅浅的水沟,避免雨天被大雨冲垮了。”
梨花点头。
赵大壮道,“还是人多好,只有我们的话,恐怕要等到了雨天才能想起这件事。”
不是他妄自菲薄,从老家出来,虽然由梨花拿主意的时候多,但她也是摸着石头过河。
“马上要插秧了,挖水沟这事肯定要往后挪的。”村长不觉得赵家会忘记这茬,毕竟还有位德高望重的老村长坐镇呢,想到这儿,他问赵大壮,“你爹的病好了吗?”
“好多了。”
村里人都出来了,老村长不可能独自待在家,但他手脚比不得以前,没法干活,便在石洞里坐着。
不得不说,有老村长在,老太太和老吴氏和睦了许多,吵架的次数也少了,偶尔还会同仇敌忾的骂那群官兵。
“还是他有福气。”村长说,“我们村也有中风的,可惜没有大夫,不知道该吃什么药,所以一直在床上躺着的。”
“我们有方子,待会我回去给你拿。”
“那就麻烦你跑一趟了。”
年纪大了,情绪一激动就犯病,入春以来,村里共有四个老人中风了。
村长带她们转了一圈,然后回家拿了几个青色的野果来,赵大壮推辞,村长坚决要给他,“这是孩子们在摘的,没熟呢,就当尝尝味道了。”
山里的果子多数夏秋成熟,孩子不懂,看到就摘了。
如果有饴糖,泡糖水能解酸,山里没有甜的,只能将就着吃。
野果青涩,赵大壮不喜欢,但村里的孩子馋得直流口水,一个劲的问哪儿来的,问他们能不能去摘。
被抓的隐山村村民没有消息回来,赵大壮不准他们乱跑,“老实待着,要被我看到谁乱跑,直接丢下山!”
孩子们失落的喔了声,赵大壮叮嘱赵娥,“你看着他们,谁不听话就告诉我。”
语毕,回家找纸笔,将城里大夫给族里人开的药方全部誊抄了一份给富水村送去。
第102章
穿过树村,碰到拎个空篮子独自外出的梨花,眉头微皱,“三娘,去哪儿?”
老太太找不到人,又该拿他撒气了。
梨花停下脚步,指着西面的灌木林,“熟悉熟悉地形。”
西面有个陡峭的石坡,约莫五六米的高度,坡下的荆棘蔓延上来,看不清坡底是何情形,益州百姓要上山,肯定得为她们找块地建屋,纵观四周,也就这儿离
树村算近了。
雨天的光线不好,灌木又十分茂盛,里面藏来人也看不出来,赵大壮大步走过去,“时候不早了,明天我陪你吧。”
梨花垂头,盯着脚下看了看。
青草葳蕤,没有丁点折断的痕迹,可见不曾有人来过,梨花想说没有危险,迎上赵大壮担忧的目光,乖巧一笑,“好。”
小姑娘模样讨喜,赵大壮不由得软和了声,“你觉得官兵会从这边冲上来?”
“不是。”树上有雨滴砸落,像冰渣落在手背上般阴冷,梨花站去没树的位置,答道,“离得近的地方被树村圈成了山地,北边村子的人多,有房屋不够,还得有能耕种的地才行。”
目前为止,西面最为宽阔。
她素来做事周全,为百姓勘测地形是她的性子,赵大壮道,“为何不让她们住到山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