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主家没有余粮啦 第274节
作者:芒鞋女      更新:2025-09-04 09:09      字数:3264
  为了方便藏身,来戎州后,他没打理过头发和胡须,看着跟野人没什么两样。
  梨花应了声,赵广昌松了口气,“之前生火的是你们?”
  他以为是岭南人,一直不敢露面。
  “不是,是来戎州城挖宝的益州人。”说话间,梨花掏出火折子吹亮,“大伯,你这些日子去哪儿了?”
  “去奎星县了。”赵广昌朝远处眺了眼,四周漆黑,确认无人后才道,“之前不是发现好多岭南人死于非命吗?李解他们走了后,我就去了奎星县,发现半道多出好些岭南人的尸体。”
  “你遇到岭南人了吗?”
  “没,这儿到奎星县没有一个活人。”赵广昌说,“我还想往南边去看看的,但一来一回估计得几十天,火折子用不了那么久,所以我就回来了。”
  他知道当时梨花为什么要给他火折子了。
  独自在外,水和食物都有法子弄到,唯独火不好取。
  根据先前的猜测,梨花会诧异会这样,问赵广昌,“你知道他们怎么死的吗?”
  “我...”赵广昌抿了下嘴,“我倒是有个怀疑,但仔细想想又说不过去。”
  他怀疑岭南人吃了动物而亡的,然而他也吃了,到现在都活得好好的,想了想,他将此事告诉梨花。
  梨花问,“他们吃的生肉吗?”
  “不是,烤熟吃的。”赵广昌曾在暗处偷窥到岭南人生火烤肉的画面,“但有没有吃生肉就不好说了。”
  岭南人什么都吃,谁知道会不会吃生肉。
  梨花问他,“大伯你吃过生肉吗?”
  “没。”赵广昌连连摇头,“血淋淋的,多恶心啊。”
  他可没岭南人的癖好。
  李解适时插话,“生肉有毒的话,这儿到奎星县总能遇到几个活人,偏偏岭南人全死了,我怀疑那些毒是专门为岭南人研究的。”
  赵广昌不知道北边山岭的事儿,他也想过这个问题,“谁投的毒呢?”
  “跟岭南人有仇的人。”李解说,“但不是咱们。”
  他们要是有这个本事,哪儿会被逼进山里,李解看梨花似乎在想事,问赵广昌,“这儿到奎星县的田地里可有粮食?”
  “有,估计是去年掉落的种子在田地间发芽了,好多瓜果烂在地里,稻谷掉落,重新生秧结穗了。”
  说完这些,赵广昌问起元氏,“三娘,你大伯母和四郎过得可好?”
  “不会饿肚子,天冷就冻不着。”梨花抬起头,平静的注视着赵广昌,“你再给你两根火折子,你再去南边瞧瞧,过不久,我让人来收粮。”
  赵广昌拧眉,“山里没粮了?”
  “这么多人,总得多囤些粮才是,到时大伯母也会来,你们要是想说说话...”
  “不...不想。”赵广昌虽然没有照过自己现在的模样,但想来不会好看,元氏年轻貌美,看到他这副样子要和离怎么办?他道,“这儿出去南行二十里就有庄稼地,你让村里人在那附近收粮。”
  “好。”
  梨花把火折子递过去,顺便还递过去几颗栗子。
  赵广昌无所适从,习惯梨花的冷言冷语,突然这般心平气和,让他极为不适应。
  拿过东西,他顿道,“四郎...四郎年龄小,就别让他来戎州了。”
  梨花点头,“自然。”
  “那我走了啊。”
  梨花准备回去了,没有要过问他是赶路还是休息,和李解进了山才放心说岭南人死的事,“你说背后之人怎么做到只毒死岭南人的?”
  李解也觉得奇怪,“难道跟岭南人的生活习性有关?”
  医书上不是说了有些东西单独吃没毒,一起吃就有巨毒,背后之人会不会用的这个法子?
  “生活习性?”岭南盛产荔枝,岭南人从小到大都会吃荔枝,难道和这个有关?等等,除了荔枝,岭南人还有个共性,就是他们喝人血食人肉...
  “李解,咱去望乡村,问问晋大郎他们生前吃过什么...”
  雨顺的兄长为了让他活下来,以血喂养他,可雨顺喝了肉汤并无不适。
  也就说和人血没关系。
  到望乡村已经天亮了,梨花问村民们晋大郎和李四他们以前是否为了活命吃过生肉。
  村民们后知后觉明白过她说的什么,“逃荒路上的事我们不知,但那晚跟管事打起来时,我看到李四咬了管事一块肉下来。”
  “晋大郎呢?”
  “那就不知道了。”村民说完,突然补充了句,“对了,之前随赵二爷回来的人喝了肉汤死了,她说村里乱起来后,她抱着管事就咬。”
  怎么个咬法村民们不知。
  梨花看向章二娘,章二娘点头,“是笛婶,她对管事恨之入骨,声称管事的肉臭得很,我以为她吹牛的。”
  “她死了多久?”
  “三天前,她说天天喝粥嘴里没味,趁人不注意,夺了旁边的碗喝了几口肉汤,哪晓得没多久就死了。”章二娘说,“村长找人去安宁村找你,他们说你不在。”
  看来就是这个原因了。
  梨花说,“山里的那些动物会对吃过生肉的人产生巨毒。”
  话落,人群里有几个人瞬间白了脸。
  梨花不想
  过问他们背后的事儿,继续道,“你们吃肉时注意点,不能吃就吃素。”
  泥鳅和雨顺也在,脸色有些不好,“三娘,我们吃了肉没死是不是表明没中毒啊?”
  “应该是的。”
  两人齐齐松了口气。
  梨花和李解回去后,立即有村民问他们是不是吃过生肉。
  饥荒年间,易子而食是很普遍的事儿。
  他们虽然后悔了,但那时的处境,容不得他们有其他选择。
  现在要他们吃素,不是报应吗?
  当然,其中不乏咬过管事的,“村长,那日太乱了,我就咬了管事两口,不会死吧?”
  其他人纷纷点头。
  泥鳅道,“谨慎起见,你们还是吃素的好。”
  “你们不也...”
  “我...我们的情况要复杂些,你们要是觉得三娘危言耸听,那就大着胆子吃一回。”
  “死了怎么办?”
  “听天由命吧。”泥鳅知道有的人是咬管事,有的人却不是,三娘子没有戳穿,他也不想给人难堪,“其实吃素没什么不好的,寺庙里的道士和尚不都吃素吗?”
  “吃素的人虔诚,会得菩萨神明庇佑的。”
  “他娘的...”村民恶狠狠踹地,“生前折磨我们,死后还不让我们好过,当时就该把他们全烤了!”
  其他村民没作声。
  梨花回去后,跟村里人说了自己的发现,最开心的当属赵广安,“那我岂不能吃肉了?”
  “能。”
  这些日子,他恐怕憋坏了,这不,随着梨花的话落,一下蹦起,“那我找你堂伯要两只野鸡回来烤。”
  虽然不合规矩,但想到梨花出去多日归来,赵大壮还是给了两只刚烫了毛的鸡给赵广安,“一只炖汤,一直烤了吃,三娘长身体,让她多吃点。”
  “我知道的。”
  除了鸡,赵大壮还给了赵广安二十个鸡蛋,“鸡蛋让三婶煮了给三娘带着吃。”
  “好呢。”
  梨花在家里待了一晚,天蒙蒙亮就去了峡谷。
  春花姑娘她们织布的手艺越发娴熟,而且用苎麻织出来的布更加柔软细腻。
  梨花找到矮妇,“我去益州城看过了,城里布庄的生意不怎么好,你要是去了,恐怕要一直待在那儿。”
  在山里待久了,她已经没那么想出去了,刘娘子虽然惹人烦,但其他人好相处啊,尤其最近山里野货大丰收,隔三差五就有肉吃,回了益州城,日子有现在好吗?
  她沉默许久,迟疑道,“城里乱吗?”
  “不乱,城门关闭,士兵们都垦地种粮去了,城中到处都是士兵,安全得很。”
  矮妇纠结,“地动不是把房屋震塌了吗?”
  梨花看出她的心思,说道,“又新建了屋,怕你孤单,我让古阿婶和你一起。”
  矮妇知道梨花收留了戎州人。
  小姑娘嘛,心肠总是软的,加上庄子需要人手,让戎州难民为自己效力无可厚非,她眼珠转了转,“古阿婶是谁?”
  “偶然救下的人。”
  “我是管事吧?”矮妇又问。
  “当然,古阿婶就是打杂的。”
  矮妇满意了,“什么时候走?”
  “明天吧。”
  回来后,她还要安排人去戎州收粮,还得去安福镇收菘菜,事情多得很,梨花说,“王都局势混乱,咱们这趟进城得换个身份。”
  矮妇琢磨出点不对劲。
  她不是贵人出身吗?哪儿用得着隐瞒身份?
  “为何?”
  “牵扯到我族里,不方便多说,芳姨,我还是那句话,只要你专心为我做事,几年后,我不仅给你们发工钱,待你年迈,还给你养老。”
  她盯着矮妇的眼,话锋一转,“但你要是出卖我,我会千方百计抓了你扔到岭南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