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作者:
挑灯看文章 更新:2025-09-06 09:47 字数:3835
她心里急得像火在烧,看得格外快,看完后,忍不住眼中含泪,却又眉眼带笑,将信纸一齐送到了薛明英面前,促声道:“阿英!你也看!亲眼看看你二姨如何说的!”
薛明英接过来时,也猜到了写的什么。
定是哥哥答应了。
但即便猜到,真看见的那一刻,她还是被那些温暖的字句看得湿了眼眶,久久无言。
信的开头,薛玉柔写得得意。
“阿姐,我素来喜欢阿英,她还小时便想抢在旁人前头,将她订下,你偏不舍得她远嫁,说想养在身边,不顾姐妹情深,一口就回绝了我。时来运转,如今却是你来问我了,还问延昭肯不肯?”
随后,她便忍不住将心声全盘托出。
“延昭如何不肯?我又如何不肯?阿英是我看中的孩子,早在你有这个心思以前,我就认准了她,那日在祠堂我也同你明说了,这次我陪延昭来上京,就是想把我养的这个儿郎亲自带到你跟前,叫你亲眼看看他是何等模样,人品、样貌、才学,配不配不得上阿英,值不值得你同我家定亲,让你把阿英放心交给他!”
在这之后,她又道:“只我知道,岭南远不比上京富庶繁华,偏居一隅,即便都督府倾尽全府供养,阿英的日子也远比不上在国公府时候。”
“但我敢说这样一句话,阿英若来了岭南,我做她的母亲,必定叫她在这里比在上京痛快十倍,谁也不敢轻视她,更别提什么欺负!”
“往后你看看我如何待她,若没做到这些,算我这个母亲做得不称职,你只管拿出国公府的威风,来岭南亲自接了她走,我绝无二话!”
之后便是她将岭南的舆图分几张亲手画下,寄了来,分别细细写下了哪里有好玩之处,哪里有好吃之处。
格外显眼的,还有那舆图上朱笔勾点的两处地方。
薛玉净特意在信中解释,岭南别的不多,唯独荔枝最多,但哪里的荔枝都比不得增城的,有一处勾出的便是增城。
她还从自家儿郎口中得知,上京里头有位娘子喜欢马,都督府里专门辟了块地,养了几十头马,尽可以挑着骑。另一处勾出的,便是都督府。
薛明英越看,眼中越发温热,尤其看到舆图上朱笔勾画的都督府时,想到二姨待她亲热的样子,抿了抿唇,眼里泪意闪烁,“娘,我……我没想到二姨一点儿都不介意。”
怪不得这封家书寄了这么久,那些舆图的笔锋细腻,想想都知道画了多久,二姨做了这么多,就是要让她放心去岭南,别有后顾之忧。
“阿英,我早说了,你二姨和哥哥,与那人不一样……”
薛玉柔激动地说着,呼吸牵动了肺腑,猛然咳嗽起来。
薛明英忙跪在了榻上替她叩背。
薛玉柔咳嗽个不停,血腥味在口中蔓延,心里比谁都明白,她这副身子撑不了几年了,将她留在国公府、留下上京,就是把她留在了一辈子的困局里头,再想走也走不了了。
既然岭南这封家书她等来了,就该风风光光地将她嫁到岭南去,让谁也拦不住她的锦绣前程。
她心里发了狠,硬是逼着自己压下了咳意,喘着靠在引枕上,握紧了薛明英的手道:“阿英,娘要你明日陪着娘入宫,去见皇后娘娘。”
“娘要去问问她,身为一国之母,后宫是她在管着,你在宫里出的事,身上被人泼了脏水,我向她要道赐婚的懿旨,她给不给?”
第30章 她今日格外……格外地守礼。
次日,薛明英便陪着母亲去了长阁殿,求见皇后娘娘。
初时皇后娘娘听了要求她赐婚,眼里诧异掩都掩不住,落在薛明英身上的眼神也变得怪异。
都这般了,她还不死心,竟还想着入东宫?
这件事事关储君,她可做不了主。
正皱起眉头,准备随便找个借口打发了,却听到了薛玉柔提到她怎么都没想过的岭南崔家。
皇后一时愣住了,直了直身,仔仔细细地看了眼薛明英,见她坐在薛玉柔身边,面色如常,安之若素,未见丝毫抗拒之色。
这不单单是她母亲的意思,也是她的意思?
皇后想到这些日子宫里发生的事,眉头一松,露出淡淡的笑来,眼中多了几分兴味,“成人之美的事,本宫自然情愿,只是——”她话锋一转,“齐国公是重臣,说不准陛下有别的安排,待本宫派人去紫宸殿问问,再给陆夫人答覆不迟。”
说着,她手轻轻一挥,派身边的姑姑出了长阁殿。
薛明英见那姑姑出去时,长阁殿的殿门一开,外头阴沉沉的,似要下起雨来。
她长指紧紧攥住衣袖,垂下头,掩住了眼中的几分不安。
她没见过这位皇帝陛下几次,从未听说他曾插手谁的婚姻之事,有求赐婚的,至多便是求到皇后娘娘这里来。
但她知道,若皇帝不准,皇后娘娘便绝不会准允。
薛明英心不在焉地听着那些寒暄,脑中有根弦紧紧绷着,暗暗求着不知谁人。
就让她如愿这一次,一次就好。
过了会儿,她听见那姑姑脚步匆匆地走进来,眼睫一颤,倏得抬起头,眼睛眨也不眨地看着她。
那姑姑扑通一声跪在了皇后娘娘面前。
她心向上提了起来,双唇紧抿。
下一刻,她听见那姑姑带了笑意的声音响起。
“回娘娘,奴婢将这里的事都禀告给陛下了,陛下一听便极高兴,说崔宜崔都督戍边有功,岭南亏得有他守着,又与齐国公是连襟,两家人亲上加亲,这门亲事……”
那姑姑顿了顿,薛明英见她促狭地看过来,愣了愣,又听她接着道,“乃是天作之合,陛下准了!连娘娘的懿旨也不必下,等过个几日,挑个良辰吉日,陛下亲自下一道旨意,将薛娘子许给崔家,结准这门亲事!”
这便是应准了。
还要亲自下圣旨赐婚。
薛明英被母亲急忙拉了起来,跪在皇后娘娘面前,磕头谢恩。
磕头时,她看见自己模糊的影子落在地上,忽然想起那年十二岁,母亲与父亲刚刚成婚,也是这般带了她入宫求见皇后娘娘。
磕完头起来后,皇后娘娘问她要不要去花园走走。
她摇了摇头,满怀期待地问,东宫在哪里,她想去东宫看看。
六年过去,她想去的地方已经变成了岭南,曾经想去的地方也再不愿踏足本分。
谢恩之后,薛明英起身,和母亲向长阁殿外走去。
一步一步,仿佛她正从这六年当中穿行而过,亲眼看见许多个从这里向东宫奔去的身影,压抑不住的兴奋与期待,最后却都消散了,什么都没留下。
可是,会消散的、留不下的,本就是不属于她的,也是她用尽全力却得不到的,既然如此,她就不要了。
薛明英长长地舒出了一口气,心中前所未有的轻松。
殿门一开,耀眼的日光洒在了她脸上,她抬手一挡,又慢慢放了下来,发现刚才密布的阴云早已悄然散去,青天白云之间,冬日难得旭阳正悬在天边。
“娘,我在这个地方求的事,也如愿一回了。”
她看着那冬阳,轻轻说了声,侧过脸对母亲笑着。
薛玉柔眼中发红,摸了摸她被日头照得发暖的脸,含泪点点头道:“我也不曾想到,今日会这般顺利,也是叫我如愿了。阿英,我们回家去,岭南隔着远,有许多东西得早早预备起来了,不然来不及。”
薛明英挽着她往前走,笑道:“好,我听娘的,娘说怎么做就怎么做。回家。”
可转过这条宫道时,她却看见那人出现在了路的尽头处,朝这里走来,路两边跪倒了宫女太监,口中皆道:“拜见太子殿下。”
薛玉柔当即担心地朝身边看了眼。
薛明英却仍是笑着,还告诉她“太子殿下来了”。
她不避不让,在人走到跟前时,随母亲给他行了个再端正不过的叉手礼,得他免礼后,起身,看着他下颏处,眉眼未抬,面色淡然。
李珣随口应下她母亲的寒暄,眼轻轻一垂,便落在了她身上,感觉到些许异样。
她今日格外……格外的守礼。
上次到东宫时,面上虽也礼节周全,却特意挑了离他最远的位子坐,一眼便能看出她在生气,气性还不小。
这次却是平淡如水,在她身上看不出气与恼,仿佛和那些见了他的寻常官宦之女没多少差别。
唯一有的,大概就是她身上没有那等战战兢兢,站在他面前,不怒不喜,不忧不惧,像是……将他视作了萍水相逢的陌路人。
李珣皱起了眉头,眼微狭。
容安不是说她委屈?这是委屈的样子?
她不过是换了个法子生气,还是为了岭南那人。
见她亭亭而立,却沉默寡言,不似从前想着法子靠近他,李珣悄然压下从心底涌起的怒意,还有一丝若有似无的失措,袖中掌握成拳,不再看她,朝薛玉柔淡淡颔首道:“陆夫人,孤王有事,先行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