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作者:挑灯看文章      更新:2025-09-06 09:47      字数:3917
  
  说完,他便拂袖走了。
  衣袍扬起的风无比凌厉,好似能割伤人。
  见他走了,薛明英终于抬起了眼,却没看他,而是看向前方的路,重新挽住母亲的手。
  可不知为何,走到路尽头时,她想到这许是两人最后一次见面了,她便又想起他的两次救命之恩来,顿了顿,还是回头看了眼那人的身影,见他步伐果决,向前而行,绝不会为谁停留的样子。
  她想起在净莲寺见他,第一次和第二次,自己硬生生绊住了他的脚步。
  当初他脸上的神色是怎样?
  隔了许久再想起来,许多事都变得模糊了。
  她笑了笑,暗道:他救了她两次,也伤了她与哥哥一人一次,或许冥冥之中,便算她还了他两次救命之恩。
  从今往后,两不相欠,连面也不必再见,真好。
  李珣走到紫宸殿前时,脑中挥之不去的,还是那张仿佛再守礼不过的脸,和往常那个见了他便俏生生地笑,见他看过去,还会受宠若惊地眨眨眼的样子,简直像变了个人。
  是他从未见过的模样,陌生得紧。
  仿佛在他不知道的时候,有什么东西悄然消失了。
  直到入了紫宸殿后,被皇帝指了指棋枰一侧的位子,入座落子时,李珣也没有彻底压下心底的烦躁。
  但他棋艺高超,和皇帝下棋时输多少子都是由他把控,下了十来手后,差不多的时候便在边角落下一子,朝人道:“父皇,儿臣输了。”
  皇帝笑眯眯地看了眼棋盘,又不动声色地看了眼他身后的屏风,手拈了粒棋子摩挲道:“朕叫你来,除了下棋,还是要和你商讨两浙之事。你看应元直是不是先押回上京,审一审再定罪来的好?”
  他话音刚落,屏风后便有人影一晃,妃色宫裙一角露出了屏风外,屏风后的人还浑然不觉。
  李珣微垂眸,面无表情道:“应元直还是在两浙就地斩杀为宜,儿臣向父皇禀过,除去贪污,他还在府中蓄养精兵,图谋不轨。”
  “朕知道”,皇帝早已琢磨过,也没打算留着他的命,只是缓一缓而已。他又看了眼屏风,靠在椅背上道,“不过你也知道,三年前你已经处决过一次贵妃家中人,应元直是应家唯一剩下的男丁了,就地斩杀,是不是太寒了贵妃之心?她陪在朕身边多年,侍奉得尽心,却膝下无子,朕常觉得亏待了她。这回的事,不如挪到上京,叫众臣们议议再行处置?”
  李珣回得冷静,“回父皇,他是谁家之人,都不重要,重要的唯有我李姓江山。不杀一儆百,不叫两浙之人亲眼看他人头落地,这件事绝不会彻底平息。”
  见他丝毫不退让,皇帝脸色有些铁青,“按你的话,朕难道没把社稷江山放在心上?他死不足惜,不过换个地方……”
  “父皇比儿臣清楚,有些事,宜早不宜迟,一旦推迟,便有变数。但就地斩杀,便没有变数。”
  屏风后传来一阵圆凳倒地的声音,随之便是宫女们惊呼“贵妃娘娘”,脚步声杂乱。
  咣的一声,屏风也被撞倒了,重响怦然。
  “将贵妃送到寝殿,请太医来!”
  皇帝立马站了起来。
  进去前,他想到贵妃晕过去了,有些话倒好说了,脸上铁青已是尽收,深深地看了眼太子。
  李珣抬了抬眸,问出他想要自己问的话,“两浙的事,还请父皇决断。”
  皇帝笑笑道:“在朕面前还演什么?为防生变,朕命你即刻前往两浙,督着行刑,越快越好!应元直的命,要彻彻底底留在两浙!”
  危及大晏江山的,都不该留。
  只是贵妃夜夜哭泣。
  既然如此,他只能顺便对这个儿子略施薄惩,让他尝尝失去的滋味了。
  第31章 从未有过的惶恐浮上他的心……
  紫宸殿忙乱不堪,李珣望着皇帝步入寝殿的身影,对他方才富有深意的一眼,敏锐地察觉到似不限于应元直之事。
  那又会是什么?
  他转身离开紫宸殿,出了殿外还在思考,有一瞬想到了那个人,但又很快排除了。
  别说她与两浙之事无关,便是陆原和国公府也从未插手其中,他用的是霍荣,提拔的也是霍荣,有什么事也只会应在霍家上。
  想着,他定下了神,一回到东宫,便急命容安整治行装。
  次日天刚蒙蒙亮,便有一路人马从东宫启程,经京畿官道,一路骏马飞驰,黄土扬尘,不过十日的功夫就赶到了钱塘地界。
  李珣下马后,早有两浙官员跪迎两侧,远远地望去望不见头,他说了声免礼,便迈着步子径直走入节度府公堂。
  坐在那块清正廉明的牌匾之下。
  审讯应元直的状纸很快便呈递上来。
  程昱接过后,奉给了坐着的主子,回道:“这是上京所派巡察御史亲自提审的,请主子过目。”
  李珣坐在官椅上,在他手上随意一扫后嗯了声,随后,锐利目光一一落在跪地的官员身上,几乎像是化作了实质的刀锋,悬在这些官员脑袋上。
  巡视了一圈,他淡淡道:“陛下命孤王亲自前来督刑,既然查实了,五日后便在节度府前斩杀应远直。但有一点,孤王要诸位臣卿去办,两浙各地官员,在钱塘者,无论官职大小,皆来实地观刑,直至行刑完毕那一刻,不得擅离一寸!孤王要教天下人都看看,贪腐之人,是如何人头落地的!”
  他的话叫底下那些官员不寒而栗,暗暗发抖,毕竟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Tags_Nan/GuanChang.html target=_blank >官场上没几个人彻底干净,太子殿下这一安排,难说是不是还有后手,还要接着往下查。
  李珣也知道张弛有度的道理。
  这些人没几个干净的,但要是都撤了,就没人做事,杀了应元直,再杀了那些贪得狠的,杀一儆百,让他们彻底不敢再犯,好好当这个官,这才是他要做的。
  “今日就到这里。”
  他从座上站了起来,头也不回地离了公堂。
  听着他走远了,底下这些官员才相互搀扶着,战战兢兢地站起来,惊疑未定地交换眼神。
  太子殿下上次来了两浙一次,除应元直这个节度使外,就有七八个四品大员落马,雷霆手段叫人心惊。
  这次再来,名为督刑,是不是还要继续查,把人都抓干净了才罢休?
  程昱回头看了眼这些官员,朝隐在暗处的暗卫打了个眼色,让他们记下这些人的神色表情,做完后,跟到了主子身后。
  “按主子的要求吩咐下去了。另外,臣还安排了下榻地方,仍是在上次那艘船上,干净便宜为主。”
  李珣漫不经心应了声。
  不知为何,一离开上京,他心中的燥意陡增,总是想起那张变得异常陌生的脸,总觉得哪里不同了。
  为了区区一个岭南蛮子,她至于和他生这么大的气?
  若没有他在其中,只怕她真的要中了计,和那个该死之人……
  一直到深夜,他脑中都无法摆脱这些,怎么也睡不着,索性坐了起来,披衣拿了本书看。
  晕黄烛光底下,每个字都变得模糊,他越看越是烦躁,还有股热意攀上心头,搅得他心神不宁。
  虽是冬日,他不喜烧银丝炭,屋中没有放设暖炉,按道理即使不冷,也不至于让他热得想要用什么东西才能消下火气。
  可偏偏就在这个清冷船阁里头,他燥热得松了松衣领也无解,将手里的书一丢,猛然推开了窗子,感受到彻骨凉风,才稍微平息些许。
  望着茫茫江面,他想起那天夜里的一幕幕,想到自己差点就让人要了崔延昭的性命,话要出口时才改了主意,只是让他立刻滚回岭南去。
  这对于一个污了将来太子妃名声清誉之人,难道不已是莫大的仁慈?
  她难道不清楚?为何还非要与他置气?
  这样的性子,果真担得了她心心念念的太子妃之位?
  莽撞、稚气、对人不懂设防,更不识好赖。
  这么多年,也没多少长进。
  偏想到这里,李珣唇角轻轻一扬。
  比起过去那般莽撞稚气,如今的性子,确实已是她在东宫磨过一番的了,至少懂得见到他要好好行礼。
  再生气,礼数总是不缺的。
  往后,再多磨磨就是?
  李珣听着江水缓缓流淌,想到日后要行的教导,略感棘手之余,倒也隐隐觉得有些意思,心中那股燥热慢慢也平复了下来。
  到第五日,应元直在两浙官员及百姓众目睽睽下就地处斩。
  节度府前鲜血还未干涸之际,李珣命巡察御史站在刑场前,将这些日子查实的又一批贪腐官员从人群中揪出,念了罪状后直接押去了监牢。
  片刻的沉寂之后,两浙官员和激动的百姓们一齐向太子殿下跪下,争先恐后地喊着“谢太子殿下秉公执法,还两浙地方一片清明”。
  李珣站了起来,摆摆手,“不用说这些冠冕堂皇的话。孤王奉命前来督刑,既然行刑完毕,此事到此为止,孤王不日即返程回京。诸位臣卿日后要勤勉尽责,清正为官,孤王等着有朝一日能在上京见到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