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作者:
胡六月 更新:2025-09-08 09:53 字数:3687
至于那张画像,雷骁虽说按照姜凌说的派人去查,但并没存什么指望。
林卫东与姜凌相互配合画出麻绳杀人案的凶手,当时雷骁就在现场,看得一清二楚,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但那是公安部刑侦专家林卫东啊!
现在画像的,是林卫东的徒弟。洛云琛到底学到了多少,有些什么本事,雷骁一无所知。洛云琛调过来的这段时间,光看他找领导要办公室、要车、要物资,画画的本事那是一点都没亮。
因此,雷骁不觉得凭这张画像能找出凶手来。
不过,年轻人有冲劲,也不好打击,就随了他们的心意吧。
姜凌回到办公室,和洛云琛说了雷骁刚才的话。
洛云琛一听,立马站起,对苏心婉、庄建柏说:“走!让你们见识一下我的本事。”
姜凌:“我也想参加。”
洛云琛咧嘴一笑:“师妹想来,那必须随时欢迎啊。”
姜凌一动,李振良他们仨也一齐跟上,结果两个小组再次聚齐,只是换了间办公室。
刑侦画像小组办公室的布置和姜凌他们那边不太一样。
洛云琛在装修时专门拿出一面墙,全部铺上软木板,上面钉满了各类嫌疑人、通缉犯的画像,还有人像解剖结构图。
办公室中央除了一张会议桌,还一张宽大的绘图桌,桌面微微倾斜,铺着厚实的素描纸。桌旁立着专业的可调光源灯和一台略显笨重、连接着幻灯机的模拟影像投影设备。这在90年代初的市级刑侦部门,已是相当先进的技术装备。
洛云琛走到绘图桌前,将袖口挽至小臂,铺好画纸,削好炭笔,又调整了一下灯光的明暗和角度,为接下来的画像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关键目击者,印染厂女工王桂香来了。第一次踏入市局办公楼,她显得有些紧张,双手不安地绞着衣角。
苏心婉将王桂香引到一张办公桌前坐下,又倒来茶水,王桂香的情绪才稍稍稳定了一些。
“王大姐,别紧张,就像我们之前聊的那样,”洛云琛的声音很温和,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您只需要尽力回忆,想到什么说什么,哪怕是很模糊的感觉,苏警官会帮您记录下来。”
说到这里,洛云琛示意了一下苏心婉。
“对,王大姐,”苏心婉立刻接口,声音轻柔,翻开笔录本压了压,“我们上次记录的,当时大约晚上11点40分,地点在向阳里巷口,您看到一个人,穿着黑色雨衣,推着一辆自行车,差点撞到您。他低着头,帽檐压得很低,您没看清脸。还有,您提到他好像穿着雨鞋,对吗?”
苏心婉逐字复述,确保信息准确无误。
“是……是的,警官同志。”王大姐点点头,努力回忆,“雨太大了,他走得很急,跟逃似的。”
“逃?”洛云琛敏锐地捕捉到这个描述性的词汇,他没有立刻追问,而是拿起炭笔,在素描纸上快速勾勒出一个在雨中推着自行车的模糊背影轮廓。
线条简洁有力,瞬间抓住了雨中行人的动态感。
“您感觉他在逃,是指步伐很快,还是很慌乱?”洛云琛一边画一边问,笔尖在纸上发出沙沙的轻响。
“快,走得很快,但不是那种慌起来乱跑那种快,”王大姐努力形容,“就是,怎么说呢?低着头,闷着头往前赶,不想被人看见那种。对了!他推车的那胳膊绷得直直的,劲儿使得很大!”
一边说,王桂香一边下意识地比划着动作。
“绷直的胳膊,很大的力道。” 苏心婉飞快地在笔录本上记录,“推车动作特点为:手臂紧绷,用力大,步伐快而目的性强非慌乱,低头回避。”
她轻声复述给洛云琛:“洛老师,重点在手臂力量和行进姿态。”
洛云琛很满意苏心婉“洛老师”这个称呼,他点了点头,在画纸上那个背影的手臂线条处加重了力道,强调肌肉的紧绷感,同时调整了身体的前倾角度,使整个姿态更具一种顶着风雨埋头疾行的压迫感。
“雨衣呢?”苏心婉继续询问。
她拿起一张不同材质纹理的参考图册,并翻到雨衣的部分:“您还记得那件雨衣的样式吗?是那种常见的、像斗篷一样罩住的,还是有扣子、有帽子的分体式?材质看起来是塑料布那种亮亮的,还是厚实点的?帽子大吗?盖住了多少?”
王桂香眯起眼睛,盯着图册,努力从记忆深处挖掘:“不是斗篷,是有扣子的。对,前面好像有一排扣子,颜色很深,黑乎乎的。帽子?帽子很大,把他头都包住了,帽檐压得低低的,就露了个下巴尖。材质?好像不是特别亮,有点厚,风吹起来哗啦哗啦响,不是那种软塌塌的塑料布。”
她越说越投入,当天晚上的细节也在述说中渐渐在脑海中浮现出来。
苏心婉快速记录,同时嘴里也复述着,以便洛云琛更为精准地把握人物特点:“有扣子的分体式雨衣,材质较厚,风吹有声。大帽子,帽檐压得很低,露出下巴。”
洛云琛在画纸上勾了几笔,继续提问:“对了,下巴是圆的还是尖的?肤色白不白?有没有留胡须?”
王桂香努力回想:“下巴?说不好是尖还是圆,应该是比较平吧,皮肤颜色不黑也不白,没有胡子,刮得挺干净的。”
洛云琛迅速在背影的轮廓上添加细节。
他用炭笔侧锋快速扫出雨衣厚重、略显硬挺的质感,在肩背处画出被风吹鼓起的褶皱。
接下来,他用精准的几笔勾勒出覆盖整个头部的硕大雨帽轮廓,只露出一方窄窄的下巴。帽檐压下的角度处理得极其微妙,营造出一种强烈的隐匿感。
“王大姐,”洛云琛指了指画中雨衣的腰部位置,“您刚才说他推车时手臂绷直,用力很大。那,雨衣的袖子是不是被带起来一些?在雨衣的袖口里面,或者他弯腰推车时,雨衣下摆被风吹开一点的时候,您有没有看到他里面穿的衣服?”
这个问题问得很巧妙。
它没有预设答案,却精准地指向了物证,死者指甲里藏着的蓝色纤维。
王大姐皱紧眉头,眼睛死死盯着洛云琛画中那个背影的袖口和下摆区域,仿佛要穿透时光和雨幕。
“里面穿的衣服?”她喃喃自语,“雨太大了,黑乎乎的袖口,袖口……”
她突然眼睛一亮,“啊,袖口,我想起来了!他推车那一下,胳膊抬起来使劲,那雨衣袖子往上蹿了一截。”
“里面露出来一截袖子。” 王大姐语气肯定起来,“是蓝色的,就是那种工厂里常见的、洗得有点发白、但还是很厚实的工装布的蓝色。对哦,就是工装,我厂里那些男工都穿的那种。”
她越说越清晰,这个被深埋的视觉碎片终于被唤醒。
“深蓝色工装布的袖子,在雨衣袖口下露出一截。” 苏心婉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迅速而准确地记录下这个细节。
洛云琛手中的炭笔没有丝毫停顿,立刻拿起一支蓝色水彩笔,在画中人物推车绷紧的右手臂的袖口处,用精准而克制的笔触,添上了一小段从黑色雨衣袖口滑落出来的、厚实的、深蓝色的工装衣袖口。
这抹蓝色在整体压抑的黑色雨衣背影中,显得异常刺眼。
“自行车。”
洛云琛将话题转向关键物品,“您还记得那自行车的样子吗?二八大杠还是二六女式?车把是直的还是弯的?车后座有东西吗?比如货架、工具箱、或者绑着什么东西?”
“二八大杠!肯定是男的骑的那种大车。” 王桂香这次回答得很肯定。
“车把么,是弯把的,就是那种老式弯把。后座……后座好像垫了点什么,看着挺厚实的。”
王桂香突然拍了下大腿,“对对对!好像就是我们家属院里不少家长送孩子,怕后座硌得屁股疼,专门在上面铺了海绵垫子,还缠上棉布。”
“二八大杠,弯把,后座有厚垫子。” 苏心婉一边记录,一边看向洛云琛,眼中闪着光。
这个细节太重要了!
这说明凶手自行车后座经常载人。
洛云琛精神一振,迅速在画中自行车的后座位置,用肯定的线条添加了几笔,让它看起来更柔软些。
“最后,雨鞋。” 洛云琛将灯光稍微调亮,聚焦在画纸下方,“您说看到他穿雨鞋,是那种高筒的黑色胶鞋吗?鞋面有没有什么特征?比如说,反光、泥渍?”
王桂香感觉自己脑子里沉睡的记忆被唤醒了,说话声音不由自主地大了起来,带着种兴奋:“对,是黑色高筒的胶雨鞋,鞋帮挺高的,快到小腿肚了。那天晚上到处都是泥,他鞋上肯定沾了泥,不过雨大,路灯又暗,看不太清。”
说到这里,王桂香停了停,抬起头努力思考:“反光?好像,好像鞋头那里走路时偶尔会有点反光?可能是水吧?也可能鞋头有块胶皮特别亮?这个我不能确认。”
a href="https://www.海棠书屋.net/zuozhe/NVr.html" title="胡六月" target="_blank">胡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