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作者:爱初会      更新:2025-09-09 09:40      字数:3343
  待奢员太监尝过甜汤后,宣隆帝才拿银匙舀起醪糟汤圆来吃。
  一碗甜汤下肚,宣隆帝顿觉浑身舒畅,气血满胀,再睇卸了钗环衣裙轻薄的周贵妃,美得不可方物,作兴起来,将周贵妃抱上了床……
  云雨过后,宣隆帝雄心饱胀,酣畅淋漓,完全忽略了事后眩晕的点滴不适感。
  他搂着周贵妃在枕上矜夸自己,屡话当年之勇,畅享来日之功。
  周贵妃也是惯会掇臀捧屁,百般奉承的人,只把宣隆帝喜得眉飞色舞,大笑起来。
  宣隆帝又提到朝堂上那些“迂腐”老臣,如何盲目苦谏,是有多么愚不可及,小看天子。他又是如何奇思妙想三分权力,让臣子与太子互相制衡。
  周贵妃咬唇不语,只眨了眨眼,安静如夜埘里的鸡。
  说了半天,没听到意料之中的反馈,宣隆帝皱眉道:“爱妃怎么不说话了?”
  “陛下,后宫不得议政。”周贵妃略显委屈地低下头。
  宣隆帝谈兴正浓,哪里还忌讳什么规矩体统,挑起周贵妃的下巴说:“爱妃只管说你所想,朕赦你无罪。”
  周贵妃这才喜上眉梢,往皇帝怀中拱了拱,先是一通溜须拍马,贬谪群臣胆小怕事,说得宣隆帝频频点头,龙腿也跟着抖起来。
  顿了一会儿,她又转眸道:“皇上所想之法固然妥贴,但亦有隐患。
  太子及冠不娶,与茜香国女王彼此有情,宫中何人不知?
  不过囿于茜香国婚俗迥异,而未成眷属罢了。林阁老与太子殿下虽无翁婿名分,确有翁婿之情。
  倘若他二人趁陛下北征之时,联手谋篡,只怕以东平郡王一方之力,难以抗衡。”
  此话一出,宣隆帝脸色顿变,吓得周贵妃连忙咬舌不语。
  内阁架空帝权,储君把持朝政,不是一两日了,皇上心知肚明。
  偏这‘翁婿’二人,还假装谨守规矩,从未展露出僭越之姿,宣隆帝一时还抓不到他们的把柄。
  哪怕有意怂恿几个人来弹劾太子,总也伤不了他的根基。
  宣隆帝皱眉思忖了片刻,捏着周贵妃的耳朵道:“那你说朕该如何是好?”
  周贵妃心中早有腹稿,娇嗔道:“臣妾只是女人,想到的只是家长里短的法子,陛下姑且一听便罢。”
  “你先说说看。”宣隆帝饶有兴致地说。
  “维系太子与林阁老之间翁婿关系的人,是茜香国女王。”周贵妃掠着肩头的长发,眼眸中闪过一丝狡黠的光芒。
  “俗话说:有了后娘,就有了后爹。后母与继女之间本就天然有隙,而况林阁老半生无有男嗣,自然一心为女儿女婿绸缪,若他有了嫡亲的儿子呢?”
  听得宣隆帝眉头一扬,林阁老从前似乎夭折过一个儿子,他眼下不算太老,应该还能生的吧?
  周贵妃又继续道:“女王又远居海外,不能侍奉父亲膝下,与林阁老感情日淡,而续弦与林阁老朝夕相伴,自然与他感情日深。若再为林阁老添上承宗继祖之子,哪里还在乎女儿女婿呢。
  其次,茜香国女王前儿不是还开了花月楼,准备征召情郎。咱们得太子殿下,拜自玄门,素来修身洁行,眼高于天,自不屑与别的男人共牝,想必太子与女王的露水姻缘就此断了。
  趁此御驾亲征的机会,陛下以保宗庙鸿绪为由,赶紧为太子指一门婚事。
  如此太子有了太子妃,女王有了情郎,林阁老有了续弦,三分其家。那么他们之间的联盟,不就不攻自破了。”
  “妙啊!”宣隆帝听了,忍不住抚掌一笑,“爱妃真是棋高一着,聪明绝顶。”
  “臣妾只想要三分聪明便罢了,可舍不得头发,若向太子那样绝了顶,陛下还不嫌臣妾丑,把臣妾打入冷宫去了。”周贵妃佯装娇憨道。
  看着枕畔的美人俏皮可爱,宣隆帝春心荡漾,将周贵妃揽入怀中亲香了片刻。
  奈何今日后劲乏力,来不得
  第二回,只得郁郁作罢。
  为缓解尴尬,宣隆帝只得重新燃灯,与爱妃拥被夜话。
  “林女王选谁做情郎,且不管她。太子就算接了圣旨,也未必会乖乖就范,与太子妃琴瑟和鸣。
  朕能以皇权压制的,也只有一个林如海了,却不知哪家姑娘,合适做林家宗妇。
  若是选的姑娘家世低了,难免被人说朕埋汰重臣。从前四王八公家的千金,随着家族没落都不中用了。几个阁老家的女儿孙女又都嫁了,一时没了好人选。”
  周贵妃悄悄掩饰了嘴边的呵欠,此事东平郡王早与她对过嘴,眼下正是递话的时候。
  “难为陛下还为林阁老费心想着,既然赐婚的目的是离间林家父女与太子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女人一定要与女王不睦才行。
  陛下的人选何必拘泥于中原闺秀?不妨选一个女王的眼中钉,肉中刺。”
  宣隆帝听得十分不解:“这话怎么说?”
  “皇上,茜香国除了女王,还有一位三朝女相真如密。前段时间女王来访中原,命宰相代行新政,归国后女王见新政试行不佳,还怒斥宰相玩忽职守呢。
  您想想看,从前的茜香国被真宰相把持了十年,新女王又是从中原去的,一无根基,二无人脉,自然举步维艰。
  宰相想架空王权,女王又不甘做傀儡,自然矛盾重重,彼此像乌眼鸡,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而况茜香国的官营冶铁工场,一直都是真宰相在管理,如今工场出产的兵器都比得上中原的了。
  可见真宰相的能力远胜女王,只要让林阁老与真宰相联姻。一来激化茜香国王、相之间的矛盾,让太子与林阁老无法再依靠女王达成联盟;二来趁此将冶炼技术收归中原。如此一石二鸟之计,不正好解除了皇上的后顾之忧。”
  听了这话宣隆帝眼眸亮得逼人,他忖度了片刻,竟觉得此举甚妙,过了一会儿又隐约感到了几分不对劲。
  他的爱妃似乎对朝政的关注和认识,逾越了一个宫妃的本分。
  宣隆帝眯着眼儿敛起审视的目光,搭在周贵妃腰间手,暗中增加了几分揉恰的力道。
  “我竟不知爱妃对茜香国朝堂之事,也了解得如此透彻。”
  一股寒意从周贵妃脊梁骨底窜起,她斟字酌句地说:“臣妾也是女人嘛,也好奇那班海岛女蛮子,是怎么搞脂粉朝廷,又如何裙钗治国的,说到底还是家反宅乱那一套。家宅不宁,祸之始也,皇上您说是不是?”
  “爱妃所言甚是,以后还是少听些新闻,得闲了只该做些针黹,为朕绣个荷包什么的。”
  宣隆帝信了周贵妃的说辞,略带惩罚地咬上了她的红唇……
  翌日,宣隆帝留下一道,为林阁老与茜香国真宰相赐婚的圣旨,就率军北上讨伐鞑靼去了。
  之所以没为太子赐婚,也是为了避免他寻求新岳家的助力,在他离京之时倒反天罡,谋权篡位。
  而他真正牵制太子措施,是让周贵妃母子随军。
  倘若在他出征期间,或遭遇不测,或太子谋反,他就改立七皇子禛锐为太子。
  他如今春秋鼎盛,痼疾渐愈,再活一纪不成问题,有足够的时间,将禛锐培养成一个优秀的继承人。
  至于周贵妃,一来是战时艰苦,要她服侍自己,纾乏解困;二来若他不幸驾崩,还需仰仗周贵妃的机敏,扶持儿子禛锐登基。
  倘若将来周太后想临朝称制,架空皇帝,再让禛锐打开第二道密旨,将母后赐死。
  在九州大地上,女人不可闻国政,太监不可擅权柄。防微杜渐,不可不慎。
  至于遐域番邦茜香国,男丁稀少,国情特殊,便是女国王主政了数百年又如何,她们始终有亡族灭种之患,根本不足为虑。
  二十日后,茜香国宰相真如密接到了中原皇帝的赐婚圣旨,心中五味杂陈。
  她曾经引为遗憾的初恋,从前因尹思卿与她相貌相似,而选错了皇后。而今又因她面目全非,屡次来朝都不相识,甚至还出于政治目的,将她嫁给了他毕生的情敌。
  笑叹半生,何其荒唐。
  好个眼盲心瞎的冤孽,怪不得当初被林海骗得团团转,赔了夫人又折兵。
  婚期定在四月二十六日,非常匆忙,贾敏等不到见黛玉入住花月楼,就要远赴中原,与从前的丈夫林海,在金陵旧都再续前缘了。
  阔别十二载,相逢应不识。
  黛玉在崇政殿上,当众向宰相贺喜,并下赐了丰厚的嫁妆。特命少司马关千雪,亲自带船队,护送真宰相远嫁中原。
  从前疏于针黹的黛玉,在与母亲相伴的最后三天里,亲自为父母绣了一对儿鸳鸯枕巾,恭喜他们再度结缘。
  她又重新拥有了一个完整有爱的家,这比什么样的奖赏,都值得拥有。
  贾敏带着女儿的祝福与礼物,登上了回归中原的楼船,与美丽的茜香女王挥手告别。
  原本黛玉是笑着欢送母亲归国的,当看到楼船渐行渐远,在茫茫大海上变成一个星点,还是忍不住流下了眼泪,也不知再见父母,又要等到何年何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