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作者:千畅      更新:2025-09-10 08:38      字数:3262
  “此次离京,多加小心,我特派了一队人马暗中护送。”陈葛文叹了一口气,将手中的福囊塞到赵钰手中,“这是你嫂嫂给你绣的福囊,我去寒山寺找住持大师开了光,佑你平安顺遂、一生无灾无难。”
  赵钰垂下眼,低头看了一遍又一遍手中的福囊,他轻声道:“多谢葛文兄和嫂嫂的心意。”
  “弟弟只盼着明年科举,能听到葛文兄一举夺魁的好消息。”
  陈葛文笑道:“定不会让钰弟失望。”
  赵钰捏紧了福囊,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将福囊收好至袖兜中。
  “这一别,怕是要三年后才能与葛文兄在棋盘上再一决高下。听说扬州城独爱棋,想必高手如云,我要是拜了师父学上一手好棋艺,回来再找葛文兄,届时葛文兄怕是比不过我。”
  陈葛文拍了拍赵钰的肩,含笑:“我随时恭候着。”
  好半晌儿,二人在对视良久。
  陈葛文道:“钰弟,珍重。”
  “葛文兄亦是。”
  马车另一头。
  莫建安难得拧紧了眉,忧心道:“永清,我若没记错的话,与上次相见是一月前。为何一月时光不见,你脸色竟差了许多,连鬓发都白了不少。”
  “当真是因着辞官离京一事?我觉着你并不是这般豁而不达之人。”
  无外乎莫建安说出这般话,实在是赵永清面色苍白不少,连带着额间皱纹加重,头发都花白了,眼神都浑浊了一些。
  赵永清强忍住喉咙间的痒意,没有咳出声,他笑了笑:“近日染了风寒,喝了几服药都不见好转。”
  “又许是我年纪大了,不似当年的年轻力壮,染个风寒无端憔悴了不少。我身子无碍,建安别为我太过忧心。”
  莫建安勉强压下心底的疑虑,告知他:“扬州县令乃是我表亲妹妹的夫君,我给他写了信,若是在扬州城遇上了麻烦事,可去找他。”
  赵永清点了点头:“多谢建安为我操劳。”
  马车上。
  赵婉安安静静的坐着,她打开了车窗。
  在京城没有相交至深的好友,那些官家小姐、世家贵女平日里是与谁都交好的,暗地里是一副什么面孔又不得而知了。
  她有些百无聊赖的靠在车窗上,看着雪花洋洋洒洒的飘下。
  看着那高高筑起的城墙,她甚至开始期待,远在千里之外的扬州城是个什么光景。
  听说一年四季是不下雪的,冬日多雨水,夏日闷热但甘甜的水果却多。
  “啪”的一声,马鞭打在了马儿身上,马儿嘶鸣了一声,缓缓的撒开了蹄子。
  马车队伍启程了。
  陈葛文等人站在原地,静静的看着马车走远了,一点一点的消失在他们的视野中。
  唯有街道上马车压过的车辙,还告示着马车的存在,但很快又被漂落的雪花覆盖了,车辙转而消失得一干二净。
  扬州城虽是赵府祖宅之地,但赵永清也不知晓是何模样。
  赵家祖辈第三代后,就来了京城扎根,再往后,到了第六代,便是赵永清这一代。赵永清幼时跟随祖母回了一次扬州城,就再未去过。
  更别说从未去过扬州城的兄妹二人。
  雪慢慢的下,马车在官道上慢慢的驶着。
  赵钰打开了木窗,很快有风雪灌了进来,窗外是漫天的雪景,远山群木皆被雪掩盖了。
  “咳咳咳。”赵永清用帕子捂住了嘴,咳了好几声。
  赵钰连忙将车窗关上了。
  “您咳嗽的毛病愈发重了,等到了歇脚处,我给您找个大夫看一看。”
  赵永清很快回绝:“不差这几日,等到了扬州城再说罢,别在路上耽搁了时日。”
  赵钰还欲劝道:“父亲……”
  “钰儿,你连为父的话都不肯听了?”
  赵钰沉默片刻,对上了父亲苍老的容颜,他颇有些憋闷:“儿子听话。”
  “嗯。”赵永清叹声,似是低喃“到了扬州城便好了,都好了。”
  赵钰指尖微颤,垂眸不发一言。
  到了扬州城,凡事当真都会好起来么?
  第12章
  “兄长,我好冷啊。”
  赵婉裹紧了厚实暖和的大氅,靠坐在椅背上,浑身控制不住的在打颤,好似只有这样能缓解一点暖度。
  他们分明在往南边走,天上飘的雪花也渐渐变小,最后连雪都快瞧不见了。天是晴朗的,按理来说,合该变暖和了才是。
  为何她反倒觉得愈发冷了。
  而赵婉穿得比在京城中多,又裹得实,可寒意像是从她脚底钻入生了根了似的,浸入骨子里的冷。
  赵钰看向了唇色偏白的赵婉,眉心微蹙,招手将候在一丈外的书川喊了过来,解开了系在腰间的钱袋子,取了一锭银子。
  “去跟掌柜买几斤银丝炭,最好多买些。”
  书川捧着银子一路跑去客栈后厨找掌柜了,在客栈呆了一段时日,他对客栈布局、掌柜行踪的了解得大致清楚。
  冬日是天亮得晚,天黑得早。
  如此一来耽搁了赶往扬州城的行程,赵钰原是计划在除夕夜前一日赶到,没成想连除夕、新年都在客栈跟掌柜一家过的。
  天冷了,晚上更为寒冷,赵钰惦念着父亲的身子,不想因着计划若是碰上了雨天,又得耽搁一日。
  连赶了一月的路,竟连扬州城一半都未走到。
  又正逢至新年,赵钰索性喊停了马车,在这一处小客栈歇脚。
  客栈素来没什么客人,多是来来往往赶路歇脚的,因而会备上许多草料、木炭、柴火这些,以供宿在客栈的客人使用。
  当然是要收银钱,但客栈掌柜是个实在人,全是挣了辛苦费。
  新年临,唯有赵钰一行人来了客栈,马车浩浩荡荡的停在客栈门口。
  掌柜一开始吓了一大跳,还以为不经意间惹上了哪家贵人,得知是来住宿的,迎客的热情变多了几分。
  掌柜一家有五口人,父母、妻子和一个三岁的小女儿,把银钱都投在了小客栈上,托了关系,是将一家人的心血都托付于客栈。
  因而新年不但迎客,还很是热情的邀赵钰一伙人过了除夕和新年。
  “银丝炭?”掌柜为难道,“这位小兄弟,客栈里只有木炭,你要几十斤我都卖你。可这银丝炭……我只听过,见是没见过。”
  银丝炭三两白银一斤,先是供于天子,再至高官贵戚,最后是有钱的商家巨贾。
  掌柜是有听闻,这银丝炭与白霜颜色相近,虽不易燃,但不易熄,且不会冒白烟,一块小银丝炭便足够一人取暖。
  量少是其一,价贵是其二。
  自打这一行人在客栈落脚,掌柜都尽心尽力的伺候,但凡问他要什么,他有的就会拿出来。
  主要也是那位公子出手大方。
  住不过短短十天,他已得了不少赏银,能抵得上一年客栈挣的银钱。
  可这银丝炭,他真想给公子送去,奈何他拼了命也要不来半斤银丝炭。
  书川犹豫了片刻,转念一想到二小姐被冻得不行,他将银子递给掌柜:“那便要三十斤木炭。”
  “记着留一半送到上房,我们老爷身子骨弱,房间虽暖但还需点些炭火,劳烦掌柜。”
  掌柜点头哈腰笑着:“不烦不烦,只是这银子多了,三十斤木炭不值。小兄弟稍等,我去称裸银子补给你。”
  “不用。”书川喊住了他,“余下的,掌柜晚饭做得丰盛一些,多做一道糖酱排骨,我们家小姐爱吃。”
  “若是还有多的,掌柜自个儿留着。”
  掌柜连忙道:“好勒好嘞。”
  书川在后厨巡视了一圈,指着角落的铜盆,问道:“这个我可端走盛木炭烤火去了?”
  “诶,小兄弟你拿去吧。”说罢,掌柜还给了书川一个火折子。
  书川往铜盆倒了草木灰进去,约装了半盆满,又才架了易燃的木柴着火,才将几块木炭放上去点燃。
  等木炭燃起来后,散着一股暖意,书川才端起铜盆往客栈正堂走去。
  “怎么不是银丝炭?”赵钰看向书川端来的铜盆,木炭比不得银丝炭,燃时会冒着雾白的浓烟。
  有些呛鼻。
  赵钰神色不是很好,木炭熏人,怎能让妹妹受了这份苦。
  书川垂首回道:“客栈中只有木炭,银丝炭难得,掌柜拿不出来。”
  这话一出,赵钰猛然醒悟。在京中待了二十载,赵钰差要忘了此处是比不得京城。
  只是每一年寒冬,府中皆备着银丝炭,冷了便烤火。
  头一回,用的是木炭。
  赵婉朝铜盆挪了近了几步,她伸出了手,暖意顷刻袭来。
  她瞬间感受到身子暖洋洋的:“兄长,我瞧着这木炭也挺好,不妨事。咳——除了有点呛人,但能暖和炭就是不错的。”
  对上赵婉亮丽的眼神,赵钰沉默了片刻,才轻应了一声。